卢守耕教授

浙江大学在遵义

卢守耕教授
+幸必达

卢守耕教授字亦秋,浙江余姚县云城乡人, 1896 年农历二
月二| ·七日生于一个教师之家。幼年曾在父亲独力创办的崇本小
学读书。191 1 年辛亥革命后,有日本侨民在浙江慈溪县创设锦
堂农业学校、先生是第一批学生.以后,先生转入浙江省立农业
中等学校,毕业后又考入北京农大, 1918 年毕业于该校农学本
科。
1918 年到1925 年7 年中,先后在浙江省立农业试验场、棉
业试验场、省立甲种森林学校、女子师范学校、海宁县愚移中学
等单位担任技术员、技士及教员等职, 1925-1930 年5 年中,
在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员。该校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前身,后改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农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先生都继续在
校担任讲师、讲授稻作学并兼农场副主任。
1930 年,考取浙江省公费留美,人康乃尔大学研究植物育
种和农艺学、植物生理学等, 1933 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1933一1936 年,先生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全国稻麦改
进所技正。当时,研究机构初创,育种材料空无所有。先生向国
内外广泛征集水稻良种,并从京沪、京芜沿线农家稻田中精选稻
穗一万余个,进行选育栽培,初步奠定了我国水稻育种基础。
1935 年应广西省政府聘请,由中农所派往广西及东南沿海各省
考察农业,又专程去台湾考察,编印过《台湾之农业》一书,为
我国开始研究台湾农业的重要著作。
1936 年夏,应浙江大学雪吁祯校长邀请,重返浙大,任农
学院长兼农艺系主任。
先生身材魁梧,谦虚和善,工作不辞辛苦,严肃认真。在浙
大农学院主讲稻作学、作物育种学课程。讲课内容新颖,条理清
晰,循序渐进,务求学生理解。田间实习时总是亲自指导,赤脚
下旧,从播种、插秧、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到收获,环坏示
范, 一丝不苟。1937 年,抗日战争开始,浙大西迁。先生在西
迂途中,协助竺校长经营筹划,奔波忙碌、保全学校,艰苦备
尝。到达广西宜山后,学校曾准备定居,先生恳切辞去院长职
务,专任教授兼农艺系系主任。1940 年再迂遵义、湄潭,先生
主持农艺系的教学科研工作,成绩卓著。农艺系着重研究水稻、
棉花、油菜和小麦等品种的大田栽培,收集水稻品种1200 余
个,小麦品种1483 个;育成水稻良种5 个,小麦良种2 个,油
菜良种1 个,都曾经就地推广种植。水稻密植栽培与棉花早熟品
种的栽培,都深受农民欢迎。先生亲自研究的课题有:灿梗稻的
比较研究、水稻栽培疏密对产量及其他性状的影响、胡麻的自然
杂交率等;和过兴先共同研究的有:玉米自交系单交及测交的比
较等。同肘,农艺系还有很多科研成果,如:油菜(孙逢吉、如j
泰)、葱菜(孙逢吉)、水稻(胡式仪)、棉花(孙逢吉、过兴
先)、小麦(陈锡臣)等,都取得优异成绩,具有推广价值。有
的至今仍有较高经济价值,为农民所重视。1942 年夏天,先生
乘休假之便,应云南大学农学院长汤惠苏教授邀请,去昆明讲
学,先生主讲稻作学和作物育种学,同时前去的孙逢吉教授讲棉
作学和特别作物,吴耕民教授讲蔬菜园艺学,深受学术界欢迎。
先生在浙大农院任教先后达14 年,育人很多。1945 年抗日
战争胜利后,奉派去台湾接管农业,任胜利后的首届台湾糖业试
验所所长。任职8 年半中,对筹划建设,罗致人才,进行甘廉育
种、栽培、防治病害、制糖、利用副产物等方面的研究,建立管
理制度和发展方向等,贡献很大。1954-1973 年,到台湾大学
任教达19 年之久,兼任过中兴大学、文化大学、屏东农业专科
学校教职。1973 年正式从台大退休。此后仍继续担任台湾农业
试验所、荒草试验所、糖业研究所的评议委员、台湾中华农学会
理事(24 届理事中,先生蝉联21 届)、台湾教育部学术审议委
员、农艺部门博士学位审核召集人等职,为众望所归的农业界香
宿。在台大任教期间,还出国考察过非洲利比亚等5 国农业,指
导农业工作,蛮声海外。
先生毕生从事农艺和农业教育工作。著有大学丛书《稻’作
学》和《现代作物育种学》两书,为毕生精力所注;另有《台湾
糖业及其研究》、《台湾省糖业试验所之试验工作》等论文,译著
有世界名著《植物育种学》(美国海斯、英默尔、史密斯合著)、
《育种学导论》(美国勃克力斯、诺威尔合著)等。他的学生遍布
海内外,很多是农业教育、科研和行政上的领导力量。“桃李遍天
下”,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先生体质强健,又坚持劳动锻炼,青山不老,得享高龄。
1988 年12 月8 日病逝于台北市,享年93 岁。
注:本立承过兴先老师删改,谨此致谢.参考文献有:
浙江农大校史编写组:《浙江农业大学校史稿》; 7身冠雄:《卢守耕教授
青山不老》、《卢教授守耕博士事略》
(本文作者简介见前)

《卢守耕教授》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