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记浙大实验工场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记浙大实验工场
吕醒民

在遵义老城次东门外,沿湘江河岸有一狭长地带,浙大实验工场就建在这里。它是十几座用竹编抹泥作墙、茅草作盖的简陋建筑,但采光好,高度、面积十分适宜,靠山临河,风景宜人。实验工场分机械、动力、电工、化工等馆,机械馆设有热加工的模型翻砂,冷加工有车床、刨床、铣床、钻床;热工试验室可作煤和各种燃料的热量分析,机器主轴功率试验,还有自己设计建造的水力试验场,可以测完各种流道的流量和流速,有材料应力试验的万能试验机、剪切疲劳试验机等。化工试验馆可以作各种定性、定量分折。电工试验馆有发电、电动装备及电讯试验等。这样齐备的实验设备,是从杭州经江西、广西行程几千里搬运来的。旅途中前面是崇山峻岭,后面有日寇追赶,脚下是羊肠小道,头上是日机盘旋。这些设备仪器不是易破的玻璃器皿,就是重约二、三吨的笨重东西。在当时抗日大后方能拥有这样的设备,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就是这一台材料万能试验机据说当时后方只有两台。所以我校经常承担后方各科研单位的试验课题。
为了使遵义的学校机关团体,以及当地群众能得到科学技术的启蒙,学校在1943年6月6日(解放前的工程师节),举行试验工场开放展览,作各种科技表演。那天天气睛朗,万里无云,引得全城万人空巷,自早到晚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列队来的是学校团体,扶老携幼的是群众,小小的工场,挤得水泄不通。我们的同学、教授忙于接待,详尽讲解。有些老人说:“这些玩意儿我活了这年纪还是第一次见到,真开眼界”。学生们问东问西,懂得了许多课内外知识。到了下午四点钟左右,人流稀少了,我们正打算回去吃晚饭休息。正在这时,由于内燃发电机开了一个整天,(当时遵义没有发电厂,浙大是自己发电做实验)排气管温度过高,在通过竹编土墙处着火了。屋顶是茅草,火势很烈。熊熊大火,很快由发电间蔓延到材料试验馆、化工馆,同学们奋不顾身,上前扑火。在紧急关头,有教授和同学自动站出来指挥抢救。南边排一行人,保护热工动力馆;北边排一行人保护机械馆,不使火蔓延。在已经着火的地方,集中力量抢救万能试验机。用竹竿把机器上已着火的茅草木板拨开,避免油箱内的油着火,不使机身烧坏,也不能用水去泼,防止高温的机体炸裂或变形。化工馆重点抢救各种仪器和进口的无灰滤纸。电工馆抢救电机及电器材料.同学们不用命令,把衣服用水浸湿,向火里冲,未走的参观群众也自动参加抢救行列,合力灭火.火扑灭了,天渐渐暗下来,留少数同学看管外,我们都披着湿淋淋的沾满烟尘的衣服,拖着疲乏的身体,沿着古老的城墙回到各人的宿舍。不到一月的抢修,我们照样在那里做实验了。

(本文作者:铁道部洛阳机车厂高级工程师,浙大40年代毕业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记浙大实验工场》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