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琐忆
施亚西
五十年前,一批教师和学生由于不愿在敌占区工作和学习,跋山涉水来到群山环抱的龙泉坊下。五十年过去了,当年曾喝过剑溪水,吃过龙泉人种的稻粱的人们,有的已经谢世,健在的不少也都已双鬓染霜,如今他们虽都敢处五湖四诲, 但坊下这小小的山村?却一直牵系着每个人的心。
-、难忘的老师坊下之可怀,在于母校之可爱。分校主任郑晓沧先生热爱教育,关怀青年。他谦虚和蔼,求贤似渴,延聘了一批德商业精的教师。在他们的影响下,分校不但具有浙大“求是”的传统精神,而且师生问洋溢着-种挚诫融洽、尊师爱生的风气。由于当时大家都处在“有家归不得”的境地,学校也便成了师生的大家庭。无论是寒假、暑假,在课堂、课、内外,随时都可进行学业授受活动, 甚至松间月下,也是论学谈艺、横议国事的场所。诗词教授夏承焘〈瞿禅〉先生房中是最热闹的,几乎每天都有一些同学要去坐坐。谈苏东坡、辛弃疾、陆游、文天祥,也谈老庄、谈禅学,也谈生活琐事、人生哲学、爱情问.题,什么都谈。夏先生善于寓教于闲谈。同学们在他面前毫无拘束,他也很喜欢征询同学们的意见,不以尊长学者自眉。夏先生常教人要谦虚,无论做人做学问,要虚怀若谷,善于汲取他人之所长。常说“江海之所以能大者,以其能下’故也”,因为能处下,故百川归之,是以能成大。现在夏先生被文坛尊为“一代词宗”,人们知道他在词学研究上的精深功力,其实他的造诣还在于他能兼容益蓄,在于他对全部.学识的融会贯通和思想境界的高旷浑涵。
徐震愣〈声越〉先生讲授诗词和散文,他在文学上不但博通古今,而且熟悉五、六国外话,可说浑厚、渊博、藏而不露。他的性格与夏先生不同,非常拘谨严肃,不苟言笑,所以同学们在他面前也不敢随便说笑。其实他是个非常挚诚热惰的人,你只要有问题向他请教,他会非常认真地给你解喃答,而且很乐意给你业余辅导。在他看来,人生的乐事就是读书和教书。他在离开龙泉后曾写有一诗《寄坊下诸生》,’ 可见他对同学们的关怀。他把自己的诗词集称为《梦松风嗣诗词集》,也可见他对坊下生活的怀念。
王起〈季恩〉先生以戏曲见长,他不象徐先生那样沉默寡言,却象个血气方刚虎虎有生气的青年人。他的诗词多慷慨豪情,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之作,深为同学们敬佩。
任铭善〈心叔〉先生是1 9 4 3 年才从苏北来的。他初·到坊下时,正值暑假,可他盖不休息,一到学校就冒着酷暑为同学们讲《左传》。以后叉开文字学、目录学、音韵学等课,都是自己编讲义、刻铜板的。任先生不但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而且做什么事都笃实勤奋、一丝不萄。他给人的印象非常严峻,但严峻中又使人感到一种恳切和热诚。
老师们都非常用功,风雨龙吟楼前常可听到他们的琅琅书声,任先生的书声是高而急促的F 徐先生的书声是平和舒缓的F 夏先生则喜欢曳声低吟。有一次,夏先生和我谈起一首诗〈作者我忘了〉,他说他非常欣赏其中“记得到门还不扣,花阴悄听读书声纱这两句。我说,我是“松阴悄听读书声”,夏先生笑了。
潘渊〈企莘〉先生是个很可亲近的学者。他教我们心理学、哲学和英语。他讲休漠、康德、培棍、卢梭、叔本华……有时讲着讲着自己会嘿嘿笑起来,完全浸沉在“精神世界”里.他是英国皇家心理学会会员,但他的外表和他的学位却不相称,长年穿着一件土布长衫和一双布鞋。他出身绍兴山里农家,他的性格和外貌始终保持着山里人特有的淳补-抗战时期教授的生活都很清苦,许多老师安于教职、艰苦.. 顽强的精神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最使我难忘的是数学.系的毛路真先生。他不但教学非常认真,而且非常勤劳。微薄的工资无法使他维持一家八、九口的生活,他只好课余去开荒地种菜。常见他卷起裤腿、赤脚穿着草鞋,担着粪桶去浇水施肥,有时还牵着一头羊,把它拴到溪边树下去吃草。有-次我正从小桥上过,看见他的羊下羔了,赶快向他去“报喜’,小羊羔的诞生给他-家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抗战时期我们都没法回家,我常到毛先生家去,甚至常在他家吃饭.毛先生和毛师母对我也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我至今还以未能答谢他们的恩情为憾。
在那个年头,知识分子中也不乏谋求升官发财的人,但我们的老师大都耻谈仕途,蔑视商贾,不论生活如何艰苦,总It–是以教育青年为己任。龙泉分校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 ‘材,不少在解放后还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都是与老师们的培育和熏陶分不开的。
二、课余的文艺活动
课余的文艺活动是相当丰富的,但由于我不是文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