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地谁携手掀动乡关无限情——抗战时期浙江大学“湄江吟社”在湄潭的活动

北风卷地谁携手掀动乡关无限情——抗战时期浙江大学“湄江吟社”在湄潭的活动
曾庆于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近七年。七年中,他们不仅以“求是”精神和严谨的校风给黔北人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们中的一些老教授,还利用公余,以其爱好,组成了“滔江吟社”,为黔北人民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这些诗篇,有抒情、有咏物、或藉以表达扰困扰民的思想,或歌颂贵州山川的括:币,或反映科技成果的喜悦,或寄托怀乡思亲的心境。内容丰富『形式多彩。既是当时时代的记录,也是浙大校史中不可多得的一页。
这些诗篇,在一九四三年前,大都是个人信手写成、置诸美边,作茶余酒后的自我欣尝,自我安慰。一九四二年后,工作稍事安定,这些教授工作之余,接触稍多,于是相互唱和激起诗兴。特别是当时湄潭茶场与浙大迁滑同时兴办, (当时名称为中央经济部湄潭农-~试验场和中国茶叶公司湄潭试验场),著名的昆虫学家、哈佛大学博士、浙大农学院教授刘淦芝被委任兼任场长,这洋,就经常约请一些教授到场小聚,或品若,或谈诗,或议论时局。接触一多,就不无以茶为题的诗词出现。
其中几次,茶场因试制的龙井茶成功,曾邀约了当时浙大的竺可桢校长,农学院的蔡邦华院长-师范学院的王季梁院长,和王淦昌、苏步青、贝时璋、吴耕民、祝廉先、钱宝琮等教授到场品若,大家心情欢愉,谈笑风生,于是有人建议,成立个诗社,以增不时小聚之欢。在钱空琮、苏步青等教授的倡导下,本著自愿结合的原则,子一九四三年二月廿八日,“湄江吟社”即宣告诞生。开始,参加本社的仅七人,巨p:苏步青理学院数学系主任,浙江平阳人江问渔,江希明教授父亲,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教育学家,江苏灌云人。王季梁师范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浙江黄岩人。
祝廉先中文系主任,浙江衡县人。
钱宝琼数学系教授,浙江嘉兴人。
胡哲敷中文系教授,安徽合肥人。
张鸿漠农学院教授,兼农场场长,江苏泪阳人。
后来,又增加了茶场场长刘淦芝教授和从浙东龙泉来湄的郑嗓沧教授,一共九人。
“吟社”成立时,他们即明确提出成立本社的旨趣为“旅居黔北湄潭县同人”可陶冶性情,切磋诗艺、相互诋励F 抒发感情。“吟社”成立后,他们共集中活动了八次,由与会者轮流主持。其中,第一次聚会为一九四三年二扫廿八日,推江问渔参政主持υ 这次诗题,要求以朱晦庵诗“无边光景一时新”七字为韵, 自由命题,这次共献诗十五首,其中江问渔参政与祝廉先教授各二首,概括了议组“吟社”的感概和表达自己的乡思,颇为感人。江诗曰s渭江权当作西湖,莫向东风问旧庐,半月偷闲聊肃傲,百年如梦总空虚υ 飘零幸得朋替集,寂寞还宜水竹居,待到六桥泛诗炳,追怀往事意如何。
祝诗曰:江山胜慨足游观,一笑逢春画里看,烽火神州惊未定,云萍人海聚元难。客中已近中和节,涌上新开上将坛,伫望诗筒传捷报,美教思壤露微寒。
第二次集会是同年三月二十一日,在农学院农场七七亭上3 仍自由命题,以苏东坡“春江水暖鸭先知”为韵。这次共写诗27 首。其中祝廉先教授以?江”为韵即兴写了一首表达了与会者的共同心情。诗日z遁迹黔中爱此邦,来从亭上瞰滔江,一湾春水无呼渡,四面云山不碍窗。分均联吟同格五' I脑流照影笑成双,坟前桃李新移植,风送花香入洒伍。
第三次聚会是同年四月十八日,以送春为题,限何字韵。这次不少与会者触及自己心情p 流露出了不少离乡别井的伤感情绪。其中如王季梁教授送春中即写出“混水连宵涨岸莎,三春芳事去随波,斋园拟筑埋花家,驿路时间折柳歌……秋源纵有绿溪景,前度渔良i;奈老何” ω 张鸿漠教授诗中也有: “子规声里带春过,无数征人尚枕戈……异地韵光凡五雯,江山未复愤如何。”胡哲敷教授或叹: “梦里烟云芳事尽,异乡烽火泪痕多……人世伤春春自笑,韵华犹是等闲过。”苏步青教授也自叹z “倘得故乡云水暧?肯将儒服换渔集。”同年五月十六日,召开了第四次吟会,谈新茶为题,限人字韵。这次是在湄潭茶场举行。茶场主人刘淦芝教授先出一诗曰2 “乱世山居无异珍,聊将雀舌献嘉宾……诗成漫说增清兴,倘许偷闲学古人r, - ”苏步青教授当即写出一首表示心情,曰2。翠色清香味可亲,谁家栽傍碧江滨,摘来和露芽方嫩,;培后因风室尽春。当酒-巨瓦家万里,偷闲半日崖无尘。荷亭追暑堪留容,何必寻僧学雅人、第五次会期是同年六月十三日,分课湄潭八景七律不限韵。其中有祝廉先教授的“柳荫垂钓”,江问渔参玫的“竹坞听泉”,苏步青教授的“紫微山馆”,刘涂芝教授的“杉径午阴”,张鸿漠教授的“莲台柳浪”,钱宝琼教授的“隔江抱翠”,胡哲敷教授的“倚桐待月”,王季梁教授的“虹桥夕照”。以上八景诗,均以歌颂滔江风景的秀丽,至今仍为不少湄潭人所背诵和赞美。如江问渔参政所写的“隔岸看山景不同,好山何必过江东。波心欲将尽岚影,白莺一双飞碧空。”祝廉先教授所写的“出门一笑画图开,造物何曾费剪裁,人似山阴忙应接,浪摇山影渡江来。”等。
同年七月廿七日,举行了第六次集会。这次以夏日遣兴为题、限头字韵。这次全体社员到会,写诗十三首,其中江问渔、王季梁所写,更能表达与会者的共同感受。江诗曰z双渴无语抱城流,长夏闲居百事幽,访友每穿林下运,寻诗多上水边楼。月移竹影难容暑,风送桐声渐带秋,抵是不堪乡梦远,几行老泪海东头u、: 王季梁教授也写出:客居一室小如舟,只许南柯作梦游,推枕窗前风习习,倚栏桥外水悠悠,故园桑柜长相忆,大地干戈正未休,记否秦淮明月夜,数声横笛到楼头。
同年八月十七日,是第七次会期,以滔江秋思为题限初字韵。这次因正处秋风萧瑟,落叶枫红f 与会九人,均有所感。故所写诗句,大都借景抒情,情景交融d 如苏步青教授“湄江枕忠”中,即写道z干戈岁久梦乡疏,每到秋来忆故居;儿树江枫丹叶后,一灯夜雨白头初;哀讨文字因人渎,种菊庭团课子锄;泪水无湖复无雁,不知何处得家书已”郑晓沧教授诗中也写道:久雨微晴眼乍舒,痴情难遣一床书,探幽篱落花开后, 恨别亭呆叶堕初。酒社词人齐遇我今天涯游子渺愁余,江南烽火今犹炽,何日还乘下泽车。
张鸿模教授诗中也充满思亲乡愁。他写道s雨后山光似画图,滔江览胜两年余;乡关每日空翘首,烽火何时尽扫除;抛卷偶从入睡后,思亲最是菊开初,橙黄桶绿情深处,梦魂连宵返故庐σ第八次诗会是一九四三年十月廿四日。题以冬日为范围,或咏物、或抒情、或写意、取少陵诗句“天风随断柳,客泪坠清茄”为韵。这次是吟社的最后一次,因为有的教授将回遵义上课,有的忙于学术研究、到其它地方。所以这次有江问渔参政等写了六百多字的失诗,苏步青教授等也通过其近两百字的长诗中,流露了深沉的依恋之惰。他表示: “他年重返江南日,定答百风酒一厄。”但自叹“锦帆依旧元消息,那堪瘦骨更支离”。张鸿模教授诗中也提到“北风卷地谁携手,掀动乡关无限情。”这次集会后, “吟社”即宣告解体。所写诗词,经整理后,曾用石印出了“诗存第一辑”,按其初意,是“记存一段文字因缘,藉为他日雪泥之证。”

《北风卷地谁携手掀动乡关无限情——抗战时期浙江大学“湄江吟社”在湄潭的活动》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