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回声歌咏队”
曹景熹
浙大搬到广西宜山以后,同学们的一项课外活动是,演话剧和唱爱国歌曲,到下乡宣传抗日,鼓舞抗敌民气。那时,十几个爱好唱歌的同学聚在文庙的一个教室里讨论组织合唱团的事。经过热烈讨论,大家决定叫这个新成立的团体为“回声歌咏队”。
在抗战期间的一个偏僻小城,哪里能找到合唱曲,起初只有用我在中学时所收集的合唱曲了。-经过几次练习,大家觉得应该请位老师指导一下。当时立刻想到刚来校任教的丰子恺先生,他不是写过一本《音乐入门》吗?应该能指导合唱吧!在一次练习的时候,我们把丰先生从乡下请来听我们唱歌,不幸那次我们唱得比平常还要差。我还记得丰先生说z “唱合唱必须抓住主要的旋律,把它明显的唱出来,不然就不成为什么合唱了。”
不久,一九四二级的新生来到宜山,我们得到了生力军,也得到他们带来的合唱歌谱。我们得知当地的军校有一位音乐教官沈先生,是学声乐的,就请他来教。经过他几次指导,我们进步很快,只是好景不长,沈先生多病,不能常常教我们。不久,时局恶化,浙大就搬到贵州遵义去了。
到了遵义参加回声歌咏队的同学增加。经过努力练习,大有进步,大家的自信心也越来越高,于是便有开音乐会的念头。
一九四〇年六月的一个星期天,回声歌咏队音乐会终于首次开幕了。我们借了遵义小学的院子,由二十多位热心帮忙的同学,把教室里的小椅子搬出来,布置成会场。事先做了一点海报等宣传,开幕之前,院子里的小椅子已坐满了人。
为了开好音乐会,我们向当地一位士绅借了一架钢琴,使演唱有钢琴伴奏。除独唱、二重唱、女声合唱外,还有小号独奏、钢琴独奏,以及王政声特为我们编的一曲简单的竖笛、长笛、钢琴三重奏。音乐会最后的高潮是唱雄壮的爱国歌“旗正飘飘”。听众们的热烈掌声,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使我们更努力学习。
为了庆祝音乐会的成功,队友们曾到郊外野餐,在照相馆全体合影。我现在还保留着这张宝贵的照片,里面十九人中,除了一位男同学的姓名我想不出外,其他的人有女声: 张秋芳、胡品清、叶楚贞、黄佩文、姚文琴、朱明华、汪丽泉、范文涛。男声:许圣泉、陶光业、叶寿查、徐龙、王章麟、王通裕、王和生、陆颂强、刘颂尧和我。
这次音乐会后不久,农学院便搬到湄潭去了。回声歌咏队便分为遵义和湄潭两组,分别练习。我于一九四〇年毕业后,留在湄潭中央茶场工作,继续在湄潭分组练习,也曾请大家到茶场来练习。
我们湄潭组举行过一次公开练习。我们人少,没有自信心,哪里敢开正式的音乐会呢。浙大校歌首次公演,便是在我们这次公开练习会上演出的。当时,竺校长刚好在湄潭,听到了校歌的第一次演唱。
为了准备再开次音乐会,遵义和湄潭两组分别加油练习。湄潭的队员要步行两天才到遵义,两组合练了几次,于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开了第二次音乐会。节目以合唱为主,演唱高潮是亨德尔的弥赛亚里的阿里鲁亚大合唱和阿门。这两曲都相当高深和难唱。我们不走板眼,不离胶调,很有意味的演唱了出来。会后全体合影有二十人,我能叫出姓名有十三人z 胡品清、叶楚贞、王玄娥、张秋芳、朱明华、陆颂强、刘颂尧、玉和生、王通裕、虞承藻、朱维藩、叶伯陶和我。
一九四二年七月,第三次在遵义开音乐会,我已搬到昆明去了。这次全体合影有二十人,其中我认得出的有朱明华、叶楚贞、汪丽君、王丽泉、王章麟、王通裕、叶伯陶、彭拨奴。这次音乐会后,一九四二级的队员就毕业离校了,以后的情况我就不清楚了。
从成立回声歌咏队,到我离开贵州三年之间,我为回声歌咏队出了不少力,也有很多收获。我同队友们都给了永恒的友谊,也学到了如何组织一个小团体。最大的收获是, 三年间我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不断增进。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不但仍然以音乐为嗜好,而且常参加合唱团的活动。来到佐治亚州的雅典市后,我成了一个有十一年历史的雅典市合唱团高级团员,这不是很好的见证吗?
回忆四十多年以前的事,常常觉得印象模糊,然而回声歌咏队的往事,却会清清楚楚的出现于眼前,残最珍惜老友们的友谊,只是自一九四九年来美后很少有机会和他们见面。据我所见到或所知道的,在美国有姚文琴、王通裕、徐龙〈现名徐农〉、陶光业、叶伯陶、彭拔奴和我。几年前在台北我曾与陆颂强、范文涛、叶楚贞和胡品清欢聚。回祖国探亲时,我曾见到刘颂尧和汪丽君、汪丽泉姐妹,可叹的是王章麟已经去世了。什么时候才能同他们相会,我只有祈求苍天赐给我们一个聚会的机会了。
*作者一九四〇年浙大植物病虫害学系毕业,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攻读昆虫学,获博士学位,乔治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