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早逝
——怀念张荫麟老师
张效乾
人生的幸福,不在富有,而在智慧,生命的价值,不是地位
的显赁,而是为学能规模宏远,判事则精审明晰,对社会人群有真
实的贡献。东莞张荫麟先生,有超人的秉赋,在外患方深句国家
危殆之时,竟以三十七岁的盛年,病逝于贵州北部群山环绕的遵
义,言之令人扼腕叹息!他虽有用世之心,终无缘操济世之柄。
自谓z “当国家栋折糠崩之日,正学人鞠躬尽瘁之时。”“尝一
抵陪京,任某职,留数月即去。”吾甚感晴王驾吾.〈焕镰〉先生
论荫麟师之言z “孔子称学而优则仕,仕固必出于学。”“顾征之
载籍,守所学而殿,违所学而遂者众矣。岂上下之所需,不在此
而别有在放? 君之言,其大足以’兴百世之利,平万物之嚣,既昭
昭在人耳目矣,仕不仕无足计。- 余巍悲其书未成而病,病未及
甚,而遭好老[t 无为之旨,以自放也1 ”〈见张荫麟传〉王先生
的论赞,语意深长。仕不仕固无足计,在上位者的一念之差,往
也往可造成千古的遗憾。荫麟师在病危的时候,犹朗诵庄子“秩
水”篇。此时我已毕业离校,据同学来信告知,他朗诵时,声音
悲凉,诵后似感舒畅,默然无语,这是智者最后唱出的生命之
歌。当时有一位女同学送给他一杯开永,他吃了以后说z “只有
才:作者一九四二年浙大史地系毕业,现任教台湾台北工专。
开水是真的。”“秋水”的主旨是说“河伯,r 自大的意识,为世
人的通病。稍有所得,即“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美,为尽
在己”,等到流进大海,东面而视,一望无际,才觉得自己的狭隘谛
小。张先生病中的心境,可能己泯视生死、天寿、得失,没有欲望lη
束缚,没有喜怒的萦怀,把天地与自己合而为一,所谓“至人无已飞
荫麟师第二次到浙大任教,是一九四0年秋天,笔者刚进入大
三o 在以后的两年里,我修过他的中国上古史与历史研究法,毕
业论文也是他指导的。从他第二次到浙大算起,到今天己四十多
年。四十年的岁月,虽然很漫长,回想起来,往事历历,好象仍
在眼前。那时浙江大学由广西宜山迁到贵州遵义不久,这年抗日
战争正酣,全国人民生活都很艰苦,大学教授亦不例外。浙大的
老师仰,每天自己洗衣服,操持炊事者,实不乏人。张先生到遵
义住在老城的石家堡,后来又迁到文庙街五号,其间有一段时闯
搬到新城,距离老邮局不远的山边。他平时不喜多言,但与熟朋
友或学生相处,就无话不说,有时候约集饲学数人到饮食店里小
吃,或到郊纶野餐,师生之间,无拘无束,谈话的范围也非常广
泛,由学术讨论到国家大事,间或也说几个令人发碟的故事,说
到高兴处,他会发出爽朗的笑声,充分表现出他诚恳、率直的个
性。因为他诚恳、率直,所以不肯与陌生人交往。悲观主义者叔
本华说z “通常一个人的知诙越贫乏,为人越凡俗,他便越善于
交际。”这几句话虽然说得过分,不过我们看古今中外的学者,
大凡在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有卓越成就而名播四方的
人,常常会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不喜欢多接近泛泛之交〈当然
也有例外〉,这可能是一种孤高自许的寂寞。张师住在遵义新城山
边的→段时间,即有寂寞之感。有一次,他对笔者说I .“我现在
觉得家庭生活对一个人很重要,我己写信去广东,两个月后,我
的家眷可能来遵义a ”寥寥数语,道出他的心声。其后张师母伦
慧珠女士与男女公子在广东因故未能成行。
凡读过张先生文章的人,无不敬佩其思想精湛,辞藻典雅z
与他相处过的人,更觉得他文人气息很重,诚朴惑人。张晓峰名
师对他更是一往的深,他们除了是学术知己外,更是事业上的挚
友。在遵义任教时,晓峰师即派助教王德昌元照料他的生活起
居,生病时,对他医疗护理费心尤多。一九四二年,正是对日I找
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物力维艰,交通不便,荫麟师的病情忽然
转剧,晓峰先生驰往陪都为之延医诊治,归途中,惊闻逝世噩
耗,悲戚而归,抵达遵义,在灵前失声拗哭。一九五七年,张先
生任教育部长时,特接伦女士携男女公子回国暂住,男公予匡与
女公子华,在国立政治大学完成学业以后,即离开祖国,去海外
谋发展,今已各有成就,荫麟师地下有知,也可以睽目了。相
《张荫麟文集》先后已印行两种版本,对张先生在学术上的
成就,叙述赂己贱备,本文因篇幅所限,不拟论述。可是, 、他的
《中国上古史纲》己成与名著,从这部书里,可以看到他高尚的
人格,丰富的情感,渊博的学问,优美的文章,明达的识见与爱
国的情操。此书的撰写,绩一是选择史料非常严谨,每一章节在
撰写之前,对于各类史料必先校徽考证,探其来凉,辨其真伪,
去其繁芜,作有宗旨、有系统的研究,然后采用。第二是文章优
美,深入浅出。历史写作与文学创作不同,文学创作凭想象。.JW
史内容靠真实,但是文学必须有描述生动的文章。中国上古史纲
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因为它内容真实,文笔清新,作者
消化各种史料,若大海之汇纳江河,然后用自己有技巧的文句,-
写成这一部巨著。本来文史之学是不可分的,若荷马的史诗、司
马子长的史记, 正都是史学而兼有文学的价值。
荫麟师自言可以活到七、八十岁,算到今天,也不过是七十
六岁的眉寿,正是人生盘根错节的时候。吾尝闻俗人善妒,难道
上天也会妒嫉贤才么?以他脾院一世的雄心与坚强无比的意志,
为何不能终其天年?人间的不平,确可使英雄气短、志士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