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辰羲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浙大教师与校友)

[复制链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4/102-3001.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环境与水利组
项目名称:        基于水质提升与资源回收的环境友好水深度治理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天津市
提名单位意见:        针对我国水环境的严峻形势以及现有各种处理技术存在的诸多缺陷,研发成本低廉且生态安全的高效水处理剂、发掘其高效低廉的绿色治理工艺与技术,应对水体污染、提升水质,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该项目的技术突破主要有:①生态安全型复合高效絮凝剂的成功研制,在注重其技术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同时,保障了生态安全性,进而推动了絮凝剂生产的“绿色革命”;②不同内部构造的EDI工作模型处理废水,通过电催化预处理和EDI的结合,实现了无酸碱再生、零废酸废碱排放条件下的连续、高效的废水直接处理,在水质提升的同时达到了资源回收的目的;③研发了吸附-混凝-超滤、光催化-吸附-膜分离等组合工艺,实现了对水质安全的明显提升;④建立了基于环境电化学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体系,实现了污水高效处理能源化和以生物膜叠球填料为特征的污泥减量化。 该项目在废污水处理、给水深度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在天津、江苏、广东和四川等省市区实现了规模推广应用,获得了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特别在促进贵州等地区的脱贫致富与地方经济发展,对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周启星
排名:1
行政职务:院长(前任),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负责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主持并参与整个研发过程及实际应用与推广。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生态安全高效絮凝剂的概念与思想,发明了生态安全复合高效絮凝剂技术与装备,研发了一系列环境友好水处理新产品及设备(发明点1.2.1);发明了水处理生态组合技术,参与研发吸附-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发明点1.2.3);开发并建立了基于资源回收的有机废水环境电化学高效处理技术体系,解决了既不能生物处理也不具备能源化处理潜力的废水处理问题(发明点1.2.4)。完成人的贡献体现在附件1-1、2、5-1~3、5-6、5-8~16、5-23~25、6-1~6、6-8~14、6-17、6-20~22、6-24和6-28~3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王建友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所申报奖项中基于EDI的电驱动膜相关膜技术、膜集成工艺的设计、实施、应用和推广(主要发明点1.2.2)。作为第1发明人提出并完成了多项EDI相关技术专利的全部技术和工艺设计方案;在国内首次构建了“UF/RO/EDI”集成膜过程用于制备高纯水,其后率先将特种分离EDI工艺用于含重金属离子水体处理,研发成功新一代超级电去离子(SEDI)和“RO/SEDI”成套超纯水技术与设备。完成人的贡献体现在附件1-2、2、5-3、5-17~19、6-7、6-16、6-18、6-19、6-25、6-2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周明华
排名:3
行政职务:院长助理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开发了阴极化学、电化学改性方法,通过界面调控,改变表面功能团和亲疏水性,从而显著提升了气液固反应,提升了产双氧水性能。进一步通过在碳毡表面炭黑改性,显著提升产双氧水性能10倍以上,从而提升了电芬顿性能,达到了有机废水处理效率的显著提升(主要发现点1.2.4)。参与集成膜处理(主要发现点1.2.2),并协助完成技术推广。完成人的贡献体现在附件1-3、2、4、5-5、6-20、6-26和6-3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郭晓燕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开发了吸附-混凝-超滤和光催化-吸附-膜分离的新型组合工艺,成功实现了水中天然有机物、亚硝胺类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并进行了推广应用(主要发明点1.2.3);发明的简单有效的膜滤装置正反冲清洗方法的运用,保证了组合工艺的优化运行,对于饮用水水质安全的稳定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发明点1.2.3)。本项目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完成人的贡献体现在附件5-6、5-7、5-20、5-21、6-12和6-2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华涛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南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生态安全型复合高效絮凝剂的研制,率先提出了一步法生产生态安全型复合高效絮凝剂的方法,并进行了推广应用(主要发明点1.2.1);参与了吸附-混凝-超滤水深度处理工艺研发(主要发明点1.2.3);积极协助其他完成人实施技术推广应用。本项目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完成人的贡献体现在:附件5-1~2,附件5-10~14,附件5-16,附件5-22~23,附件5-25,附件6-1,附件6-24:附件6-2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李凤祥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南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开发了剩余污泥减量型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和生物电化学有机废水能源化处理技术体系,实现了污泥减量化和污水处理能源化的技术创新(主要发明点1.2.4)。完成人的贡献体现在附件5-8、5-15、6-28和6-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4/602-3002.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环境与水利组
项目名称:        基于过程调控的泥石流防治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中国科学院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针对我国山区普遍活跃的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围绕防治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泥石流形成—运动—堆积全过程物质和能量调控为主线,突破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参数计算和新型结构等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构建了从形成—运动—堆积全过程物质和能量调控的泥石流防治技术体系,为泥石流防治提供了科学、安全、经济的系统解决方案;提出了一套泥石流过程调控的工程设计关键参数确定新方法,实现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计算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化的突破,为科学、安全布置防治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研发了系列泥石流防治工程新结构,实现了泥石流物质和能量全过程的科学调控。该项目获一系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形成相对完善的泥石流防治专利体系;主编行业规范1部。成果在国家泥石流减灾决策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重要城镇、重大水电工程、重要交通干线泥石流减灾中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成效;成果还在尼泊尔地震应急减灾、巴基斯坦中巴公路泥石流防治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陈晓清
排名:1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技术发明点1、2、3中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发明研发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基于过程调控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原理;均衡排导泥石流的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自动分配排导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方法;泥石流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阶梯-深潭”结构型泥石流排导结构及其关键设计参数计算方法;发明了一系列组装式防治工程新结构;见主要技术发明1、3、4、5、8、9、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9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部山区公路铁路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排名第七,证书编号2009-J-221-2-09-R07。
姓名:崔鹏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技术发明点1、2、3中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发明研发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基于过程调控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原理和泥石流堆积扇上排导槽的规划方法;提出自动分配排导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方法;确定了震后大规模泥石流的规模放大系数;见主要技术发明1、4、5、8、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9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部山区公路铁路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排名第一,证书编号2009-J-221-2-09-R01。
姓名:游勇
排名:3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技术发明点1、2、3中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发明研发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大规模泥石流防治原理;提出粘性泥石流沟床冲刷深度和淤积厚度计算方法;排导槽肋槛后沟床最大冲刷深度计算方法和拦砂坝溢流口过流流量计算方法;拦砂坝坝后回淤形态和窗口闭塞类型确定方法;见主要技术发明1、2、4、5、7、9、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唐川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技术发明点1、2中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发明研发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泥石流堆积扇平面网格化方法与危险性度量方法;泥石流隐患点快速判识方法、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区划方法,开发一系列泥石流关键参数确定的计算软件;见主要技术发明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4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排名第四,证书编号2014-J-232-1-01-R04。
姓名:徐林荣
排名:5
行政职务: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技术发明点2、3中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发明研发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基于动量守恒的泥石流运动糙率计算公式及流速横向分布计算方法;泥石流一次性冲出量期望值的优化方法,是该方法技术方案提出者;并研发了变截面重力式泥石流拦砂坝结构;见主要技术发明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陈剑刚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技术发明点2、3中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发明研发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大规模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计算方法;泥石流排导槽的箱体消能段设计方法;研发了非对称式泥石流排导槽结构和“阶梯-深潭”结构型泥石流排导槽,并提出其设计方法;见主要技术发明3、4、5、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4/906-3013.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环境与水利组
项目名称:        多元催化剂嵌入法富集去除低浓度VOCs增强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提名单位意见:        VOCs作为PM2.5和臭氧重要前驱体,是雾霾重要成因。“十三五”要求2020年VOCs减排量超250万吨,但近三年排放总量始终在2500万吨左右居高不下,VOCs治理已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苏州大学路建美教授团队历经十年持续攻关,发明了“强化富集/催化降解/精准检测”三功能一体化深度净化低浓度VOCs技术,突破了低浓度VOCs低驱动力下强化富集并在原位同步快速催化降解的国际难题,实现VOCs去除率在90-98%、出口浓度由50-500毫克/立方米经智能化调控处理至3-25毫克/立方米超低浓度排放的深度净化效果。该技术被赞为VOCs治理颠覆性技术,打破国内VOCs深度净化主要依靠进口日本沸石转轮及费用昂贵的热力燃烧技术的局面,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上VOCs处理技术的领先地位。已完成96家企业废气处理工程,净化废气超800亿方,近3年销售额超2.7亿元。 该项目授权美国发明专利7项、中国发明专利34项。在J. Am. Chem. Soc.等高影响力期刊发表SCI论文123篇,他引3034次;共获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取得广泛国际学术影响力。 经审查,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填写符合国家科技奖励要求,候选人、候选单位、知识产权和应用单位经公示无异议,对照国家科技奖授奖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路建美
排名:1
行政职务:副书记/副校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苏州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苏州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提出项目的核心研究思路和路线,对发明点1,2,3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主要佐证材料:核心专利1-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可控结构吸附材料构建及其控制油类污染物的关键技术,排名第一,证书编号2014-F-304- 2-01-R01;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排名第2,证书编号2013-J-212-01-R02。
姓名:陈冬赟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苏州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苏州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对多元催化剂合成和嵌入富集材料技术及创制智能化模块装备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技术创新点1和3均有创造性贡献,在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主要佐证材料:核心发明专利3,5,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可控结构吸附材料构建及其控制油类污染物的关键技术,排名第五,证书编号2014-F-304- 2-01-R05。
姓名:李娜君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苏州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苏州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对高效多元催化剂配位交联嵌入强化富集材料技术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技术创新点1和3有创造性贡献,在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主要佐证材料:核心专利3,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可控结构吸附材料构建及其控制油类污染物的关键技术,排名第六,证书编号2014-F-304- 2-01-R06.
姓名:贺竞辉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苏州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苏州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对多组分污染物传感的材料和器件制备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发明点2有创造性贡献,在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主要佐证材料:核心专利2,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张克勤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苏州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苏州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对强化富集材料的微纳孔径构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发明点1有创造性贡献,在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主要佐证材料:核心专利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李爱军
排名:6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高级经济师
工作单位: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该项目整体技术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应用有重要贡献,使用该技术三年多来实现在船舶涂装业低浓度VOCs治理市场份额占80%以上、在海洋工程涂装业的低浓度VOCs治理市场份额占90%以上,累计服务企业数量达到88家、实现销售额超过2.1亿元,在全国专业VOCs治理企业排名前十。佐证材料:必备附件2,附件2-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5/907-3005.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轻工纺织组
项目名称:        共聚及缔合双重改性硅丙乳液印花粘合剂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提名单位意见:        涂料印花和染料印花、染色相比,工艺简单,不需水洗,几乎不产生废水,是纺织行业重点发展方向。但色牢度、手感和亲水性三项关键性能难以兼顾的行业痛点严重制约了涂料印花工艺的推广。该项目通过亲水聚醚链段、聚硅氧烷链段对聚丙烯酸酯进行共聚及缔合双重改性,在国际上率先实现涂料印花织物色牢度、手感和亲水性三项关键指标的全面提升,突破了涂料印花工艺全面推广的关键技术瓶颈,主要发明点为:1.发明了单乙烯基硅氧烷共聚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制备技术,解决了普遍存在的聚硅氧烷链段分布不匀,产品加工稳定性差的难题,在不影响织物色牢度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织物的手感。2.发明了疏水封端异氰酸酯/亲水改性聚氨酯自组装方法,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制备领域,首创了双釜联动核壳乳化工艺,解决了交联能力与稳定性间的矛盾,显著提升了织物的色牢度。3.发明了亲水聚醚聚硅氧烷缔合改性技术,实现了亲水聚醚链段在表面的均匀分布,解决了亲水性与色牢度间的矛盾,在不降低织物色牢度前提下,显著提升了亲水性。 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授权发明专利23件,形成了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主持起草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8项。 项目成果已在行业推广应用,色牢度、手感和亲水性等指标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为印染企业减少了废水排放,节约了能耗,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王胜鹏
排名:1
行政职务: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负责组建研究团队,提出整个项目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总体技术方案,全程参与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指导产业化生产技术的实施,对发明点1、2、3均作出了重要贡献。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12项,是4项核心发明专利的完成人。(支撑材料:附件1.1、1.2、4.3、4.4、4.18、4.19、5.1、5.2、5.4、5.5、5.6、5.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王小君
排名:2
行政职务: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杭州传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杭州传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负责发明点1、2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施,全程参与项目产品结构设计、共聚改性及工艺技术研究,指导产业化生产技术的实施,对发明点1、2均作出了重要贡献。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5项,是2项核心发明专利的完成人。(支撑材料:附件1.2、4.5、4.18、5.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宋金星
排名:3
行政职务: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负责发明点1、3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施,全程参与项目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关键工艺突破和多功能组分协同,指导产业化生产技术的实施,对发明点1、3均作出了重要贡献。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5项,是2项核心发明专利的完成人。(支撑材料:附件1.3、4.2、4.6、4.18、4.19、5.1、5.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于本成
排名:4
行政职务:研究所所长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杭州传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杭州传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是发明点1、2的重要贡献者,负责项目结构设计、应用性能分析、研发工艺生产研究及推广。对缔合改性亲水有机硅技术生产工艺研究和产业化生产推广做出主要贡献,同时参与该项目中试和大试,最终开发出性能稳定的项目产品。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3项,是2项核心发明专利的完成人。(支撑材料:附件1.3、4.2、4.6、4.18、4.19、5.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周家海
排名:5
行政职务:董事
技术职称:助理经济师
工作单位: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是发明点2、3的重要贡献者,负责项目研发工艺生产研究及推广。对缔合改性亲水有机硅技术生产工艺研究和产业化生产推广做出主要贡献,同时参与该项目中试和大试,最终开发出性能稳定的项目产品。(支撑材料:附件4.6、4.1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王德振
排名:6
行政职务:厂长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鲁丰织染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鲁丰织染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是发明点2、3的重要贡献者,负责项目应用性能研究及行业推广。对疏水封端异氰酸酯/亲水改性聚氨酯自组装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做出主要贡献,同时参与该项目中试和大试,最终开发出性能稳定的项目产品。(支撑材料:附件4.6、4.18、4.1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5/907-3003.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轻工纺织组
项目名称:        鲜茧生丝的性状特征检验与鲜茧缫丝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提名单位意见:        我国生丝产量和丝织产品出口均占全球70%以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桑蚕茧丝绸已成为我国西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传统生丝生产采用干茧缫丝工艺,流程长、能耗高,鲜茧缫丝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 该项目围绕影响生丝品质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为鉴别鲜茧生丝和提高鲜茧生丝质量建立了理论基础;发明了鲜茧生丝性状特征检验技术,破解了鉴别鲜茧生丝的技术难题;发明了鲜茧缫丝工艺关键技术,解决了提高鲜茧生丝抱合力的技术难题;发明了鲜茧缫丝配套设备,解决了鲜茧蛹等对生丝白度影响的技术难题。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 该项目颠覆了传统缫丝工艺,减少了工序,降低了能耗,提高了鲜茧生丝品质,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鲜茧缫丝新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推动丝绸行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朱良均
排名:1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对发明(创新点)1、2、3、4做出重要贡献。(1)解明了鲜茧生丝的性状特征,为项目研究建立了基础;(2)创立了鲜茧生丝性状的检验技术和方法,破解了鉴别鲜茧生丝的技术难题;(3)研发了鲜茧缫丝工艺新技术,解决了提高鲜茧生丝抱合力的技术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发表国内外论文6篇。[1]朱良均等,偏光显微镜检验鲜茧生丝方法[P],201310017273.2,附件1;[2]朱良均等,一种提高鲜茧缫丝生丝抱合性能的方法,201410651510.5,附件2;[3]朱良均等,一种提高鲜茧缫丝生丝白度和柔软性的方法[P],201410651324.1,附件15。占工作量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江文斌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加人,对发明(创新点)1、3、4做出重要贡献。(1)发明了通过煮茧提高鲜茧丝质量的技术方法,提供织造高品位绸缎用鲜茧生丝;(2)研究了制丝各工艺环节与鲜茧生丝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研发了鲜茧缫丝相关设备装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1篇。[1]江文斌等,一种提高鲜茧丝抱合的方法[P],ZL201510040194.2,附件3;[2]江文斌等,一种自动缫丝机索理绪车头无绪茧和蛹衬综合处理方法及装置[P],ZL201310557767.X,附件15;[3]江文斌,自动缫丝机的理绪汤水调控方法及装置[P],ZL201410063157.9,附件15。占工作量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杨明英
排名:3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加人,对发明(创新点)1、2、3做出重要贡献。(1)参与解明鲜茧生丝的性状特征研究;(2)参与创立鲜茧生丝的鉴别检验技术和方法;(3)参与研发鲜茧缫丝工艺新技术,提高了鲜茧生丝的抱合性能。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要发明人),发表国内外论文5篇(参加)。[1]杨明英第三作者,鲜茧缫制生丝的热学性能研究[J],蚕业科学,2017,43(4):648-656,附件13;[2]杨明英第二发明人,一种提高鲜茧缫丝生丝抱合性能的方法,ZL201410651510.5,附件2。占工作量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邢秋明
排名:4
行政职务:技术负责人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湖州市纤维检验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湖州市纤维检验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加人,对发明(创新点)1、2、3做出重要贡献。(1)参与解明鲜茧生丝的性状特征研究;(2)参与创立鲜茧生丝性状的鉴别检验技术和方法;(3)参与发明通过煮茧可提高鲜茧丝的抱合性能技术。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与发表国内外论文2篇。[1]邢秋明第三作者,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J],蚕桑通报,2016,47(4):32-36,附件13;[2]邢秋明第五发明人,偏光显微镜检验鲜茧生丝方法[P],ZL201310017273.2,附件1;[3]邢秋明第四发明人,一种提高鲜茧丝抱合的方法[P],ZL201510040194.2,附件3。占工作量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傅雅琴
排名:5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加人,对发明(创新点)1、3做出重要贡献。(1)解明了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结构性能差异;(2)参与了提高鲜茧生丝抱合性能的研究。发表论文1篇。[1]傅雅琴通讯作者,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结构性能差异研究[J],现代纺织技术,2015,1:1-5,附件13;[2]傅雅琴主要参加人员,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登记号18015039,20180131,附件6。占工作量7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刘景刚
排名:6
行政职务:总经理助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广西桂华丝绸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广西桂华丝绸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加人,对发明(创新点)3做出重要贡献。参与研发鲜茧缫丝技术,并应用规模化鲜茧缫丝生产,提高了鲜茧生丝质量。获鲜茧生丝生产技术规程1项。[1]刘景刚主要参加人,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登记号18015039,20180131,附件6;[2]刘景刚主要起草人,鲜茧生丝生产技术规程[S],DB45/T1663-2017,20171230,附件8。占工作量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6/303-3025.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化工组
项目名称:        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
提名单位:        教育部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创造性地将生物催化和化学催化耦合,构建简洁高效的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烟酰胺是我国“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发展的重大维生素品种,是不可或缺的维生素类添加剂。但其生产核心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和封锁二十余年,我国从“十一五”开始立项攻关,始终未有实质性突破,技术难度极大。我国亟需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制造技术,构建绿色的烟酰胺工业化生产体系。 该项目以973 计划等为依托,发明了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建成高效、安全、绿色的化学-酶法烟酰胺工业化生产体系。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国际领先。使我国烟酰胺生产技术突破封锁,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25件,制定国家标准2项,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该项目在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应用,建成2万吨/年烟酰胺和7.5万吨/年吡啶生产线,节能减排降耗效果显著。除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德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烟酰胺全球市场占有率30%,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39.97亿元,新增利润8.31亿元,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我部决定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杨立荣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技术的总体设计和研究,协调校企间合作。1)发明点一中腈水合酶的产酶菌株构建研究;2)发明点二中高密度发酵产酶和酶催化水合技术研究;3)发明点三中3-氰基吡啶氨氧化技术研究。旁证材料:(附件1-3, 9-11,16-18) ①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②2017年中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③成果鉴定;④发明专利6件;⑤ P.B.2013,1921.; En.M.Tech.2018,9.; J.B.2015,9.; J.B. 2017,38.; B.B.Eng.2016,995.; J.M.C.B-Enzym.2014,26.等6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有机溶剂中化学-酶法高效制备手性菊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排名:第一,证书号码:2012-F-306-2-04-R01
姓名:薛谊
排名:2
行政职务:副总裁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发明点三主副产比例可调的3-氰基吡啶生产技术研究及项目建设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具体负责醛氨缩合催化剂制备技术和产品分离技术研究。 旁证材料:(附件12-18)①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②2017 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③“酶催化生产烟酰胺及吡啶产业优化技术”成果鉴定; ④ZL 200710021347.4; 201210008920.9;201510267462.4;200810124678.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徐刚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中:1)发明点一中高效腈水合酶的重组表达;2)发明点二3-氰基吡啶氨氧化技术研究。旁证材料:(附件1-3, 9-11,16-18)①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②2017年中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③“酶催化生产烟酰胺及吡啶产业优化技术”成果鉴定; ④发明专利6件; ⑤ P.B.2013,1921.; En.M.Tech.2018,9.; J.B.2015,9.; J.B. 2017,38.; B.B.Eng.2016,995.; J.M.C.B-Enzym.2014,26.等6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有机溶剂中化学-酶法高效制备手性菊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排名:第三,证书号码:2012-F-306-2-04-R03
姓名:吴坚平
排名:4
行政职务:研究所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发明点一中重组腈水合酶的研制和发明点二高浓度底物水合工艺研究。旁证材料:(附件1-3, 9-11,16-18)①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②2017年中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③“酶催化生产烟酰胺及吡啶产业优化技术”成果鉴定; ④技术发明专利6件; ⑤ P.B.2013,1921.; En.M.Tech.2018,9.; J.B.2015,9.; J.B. 2017,38.; B.B.Eng.2016,995.; J.M.C.B-Enzym.2014,26.等6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有机溶剂中化学-酶法高效制备手性菊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排名:第二,证书号码:2012-F-306-2-04-R02
姓名:陶峻
排名:5
行政职务:副总裁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 发明点三主副产比例可调的3-氰基吡啶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具体参与醛氨缩合催化剂制备技术和产品分离技术研究。旁证材料:(附件12,15)①ZL 200710021347.4; ②. ZL200810124678.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刘善和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 发明点三主副产比例可调的3-氰基吡啶生产技术总体研究以及烟酰胺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具体参与粗吡啶的提纯方法研究。旁证材料:(附件15,17,18) ①2017 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②“酶催化生产烟酰胺及吡啶产业优化技术”成果鉴定; ③ ZL 200810124678.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7/109-3006.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材料与冶金组
项目名称:        高性能海洋涂层材料设计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
提名单位:        上海市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针对舰船和海洋装备涂层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国家“973”和上海市重大科技计划等支持下,通过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有机-无机杂化技术,发明了包括长效自抛光防海生物污损涂层材料、中涂与面涂合二为一的长效防腐涂层材料、基于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原理和荷叶超疏水原理相结合的长效自清洁涂层材料等一系列高性能海洋涂层材料的制备新技术。 共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9项、国际PCT专利2项,制订国军标4件。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6篇,SCI他引3509次。其中10项核心专利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包括辽宁号航空母舰和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种舰船、海洋设施、飞机等上,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近三年新增产值达5.5623亿元,实现利税25000多万元。部分工作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主要完成人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世界上公认的从事聚合物智能涂层研究开发的领导者之一”、受邀担任国际涂料领域权威学术期刊Prog. Org. Coat.的编委、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关于功能聚合物涂层的英文专著、并多次在国外权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获批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被军方认定为我国大型水面舰涂层材料总技术负责单位。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对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武利民
排名:1
行政职务:科技技术研究院院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复旦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体设计,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对长效自清洁涂层,包括超疏水、超双亲自清洁涂层、海洋防污防腐涂层等的路线设计有实质贡献。为国家发明专利3、8-10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和10篇代表性学术论文的主要作者,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新技术及其在涂层中的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证书编号2009-F-214-2-02-R01。与本项目设计硅氧烷和纳米杂化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等用于制备新型海洋涂层无联系。
姓名:桂泰江
排名:2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发的全部过程,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指导、确定,项目第二完成负责人。负责树脂合成、防污防腐涂料制备等整体试验的指导工作。设计并确定了防污防腐配套涂层总体实施方案。确定了树脂合成工艺路线。领导课题组获得了发明专利1、4-6,成功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周树学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复旦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负责一系列超疏水自修复涂层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和产业化应用,是发明专利3、8-10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和学术论文1、3的共同通讯作者、2、5的通讯作者,具体负责产学研合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新技术及其在涂层中的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证书编号:2009-204-2-02-R02。与本项目设计硅氧烷和纳米杂化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制备新型海洋涂层无联系。
姓名:于雪艳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设计合成自抛光杂化树脂和长效防污涂层系列,是发明专利1、4-6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蒋健明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通过采用聚氨酯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同时采用能提高涂层韧性的丙烯酸低聚物改性脂肪胺作为固化剂来制备一种防腐性能优异且柔韧性良好的环氧涂料,解决了单纯环氧防腐涂料柔韧性差、海水浸泡后耐水性降低导致涂层附着力大幅下降的问题。领导课题组获得发明专利7,成功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郭常青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通过硅氧烷与环氧树脂改性,并进一步通过水解-缩聚进行交联固化反应生成有机-无机杂化树脂涂层,将中涂与面涂合二为一,研制出长效防腐涂层,是发明专利2和7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成功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7/109-3006.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材料与冶金组
项目名称:        高性能海洋涂层材料设计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
提名单位:        上海市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针对舰船和海洋装备涂层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国家“973”和上海市重大科技计划等支持下,通过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有机-无机杂化技术,发明了包括长效自抛光防海生物污损涂层材料、中涂与面涂合二为一的长效防腐涂层材料、基于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原理和荷叶超疏水原理相结合的长效自清洁涂层材料等一系列高性能海洋涂层材料的制备新技术。 共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9项、国际PCT专利2项,制订国军标4件。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6篇,SCI他引3509次。其中10项核心专利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包括辽宁号航空母舰和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种舰船、海洋设施、飞机等上,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近三年新增产值达5.5623亿元,实现利税25000多万元。部分工作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主要完成人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世界上公认的从事聚合物智能涂层研究开发的领导者之一”、受邀担任国际涂料领域权威学术期刊Prog. Org. Coat.的编委、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关于功能聚合物涂层的英文专著、并多次在国外权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获批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被军方认定为我国大型水面舰涂层材料总技术负责单位。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对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武利民
排名:1
行政职务:科技技术研究院院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复旦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体设计,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对长效自清洁涂层,包括超疏水、超双亲自清洁涂层、海洋防污防腐涂层等的路线设计有实质贡献。为国家发明专利3、8-10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和10篇代表性学术论文的主要作者,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新技术及其在涂层中的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证书编号2009-F-214-2-02-R01。与本项目设计硅氧烷和纳米杂化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等用于制备新型海洋涂层无联系。
姓名:桂泰江
排名:2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发的全部过程,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指导、确定,项目第二完成负责人。负责树脂合成、防污防腐涂料制备等整体试验的指导工作。设计并确定了防污防腐配套涂层总体实施方案。确定了树脂合成工艺路线。领导课题组获得了发明专利1、4-6,成功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周树学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复旦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负责一系列超疏水自修复涂层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和产业化应用,是发明专利3、8-10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和学术论文1、3的共同通讯作者、2、5的通讯作者,具体负责产学研合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新技术及其在涂层中的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证书编号:2009-204-2-02-R02。与本项目设计硅氧烷和纳米杂化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制备新型海洋涂层无联系。
姓名:于雪艳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设计合成自抛光杂化树脂和长效防污涂层系列,是发明专利1、4-6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蒋健明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通过采用聚氨酯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同时采用能提高涂层韧性的丙烯酸低聚物改性脂肪胺作为固化剂来制备一种防腐性能优异且柔韧性良好的环氧涂料,解决了单纯环氧防腐涂料柔韧性差、海水浸泡后耐水性降低导致涂层附着力大幅下降的问题。领导课题组获得发明专利7,成功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郭常青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通过硅氧烷与环氧树脂改性,并进一步通过水解-缩聚进行交联固化反应生成有机-无机杂化树脂涂层,将中涂与面涂合二为一,研制出长效防腐涂层,是发明专利2和7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成功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7/111-3002.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材料与冶金组
项目名称:        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技术及其应用
提名单位:        浙江省
提名单位意见:        直拉硅单晶材料是集成电路和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对集成电路和光伏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直拉硅单晶的研发存在着两个重要的挑战:(1)重掺直拉单晶硅衬底材料中存在严重的晶格畸变,容易导致生长的外延层中产生失配位错,降低集成电路的成品率和可靠性;(2)直拉单晶硅太阳电池在服役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效率衰减的现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上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项目组自2001年起,针对上述难题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有意掺入微量锗杂质来调控直拉硅单晶中缺陷”的新思路,发明了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及系列制备技术。项目进一步发明了基于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的微电子器件用外延、吸杂等工艺技术,实现了其在微电子器件上的应用;还发明了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的低光衰减、薄片化等太阳电池相关的技术,实现其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形成完整的产业化技术体系。项目自2007年起在浙江金瑞泓公司等企业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满足了国家在微电子和光伏领域对直拉硅单晶材料的需求。该项目发明的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居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硅材料产业的技术进步。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杨德仁
排名:1
行政职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总体构思项目的技术路线,提出在直拉硅中微量掺锗调控晶体微缺陷的新思路,生长出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开发了重掺、外延、吸杂等相关技术,实现了微电子产业的应用;开发了低光衰减、薄片等相关技术,实现了光伏产业的应用。是发明点1-3的主要贡献人,是所有发明专利的主要发明人之一,是三个核心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见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掺氮直拉硅单晶氮及相关缺陷研究,排名第一,证书编号:2005-Z-108-2-02-R01 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机理,排名第一,证书编号:2013-Z-108-2-06-R01
姓名:田达晰
排名:2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发明点1和发明点2的完成人之一,开发了掺锗直拉单晶硅的生长和外延技术,实施大直径微量掺锗直拉单晶硅生长及其外延片产业应用,是项目核心发明专利一的主要发明人之一(见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余学功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发明点1和3的主要完成人之一,阐明了微量掺锗抑制直拉硅单晶中空洞型缺陷的机理,是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太阳电池的薄片、低光衰减相关技术的设计者和发明者之一,是项目核心发明专利三的主要发明人(见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掺氮直拉硅单晶氮及相关缺陷研究,排名第四,证书编号:2005-Z-108-2-02-R04
姓名:马向阳
排名:4
行政职务:研究所副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发明点1和发明点2的完成人之一,发明了掺锗直拉单晶硅的吸杂技术,阐明了掺锗促进氧沉淀、提高硅片内吸杂能力的机理,是项目核心发明专利一和二的主要发明人之一(见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掺氮直拉硅单晶氮及相关缺陷研究,排名第二,证书编号:2005-Z-108-2-02-R02 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机理,排名第五,证书编号:2013-Z-108-2-06-R05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9/000-3016.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电子信息组
项目名称:        虚拟环境的高效高保真建模和视觉呈现技术
提名专家:       
姓名:陈纯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技术职称:教授
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提名专家意见:虚拟环境的沉浸式视觉模拟呈现是虚拟现实的核心技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国际性难题。传统技术牺牲真实性和精度来优先满足交互响应需求,严重影响了其视觉感知逼真性和深度应用。在973等项目支持下,该项目在这一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发明了实物的自动三维重建和优化、虚拟景物动力学行为的交互模拟、复杂场景的实时高保真自适应绘制、不规则表面多投影融合呈现、虚拟环境的绘制流水线自动优化等创新技术,显著提升了虚拟场景建模和视觉呈现的逼真性和效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流形网格上四维周期向量场和景物三维标架场表达和优化构造、弹性本构方程的旋转-应变变换和矩阵基函数逼近、虚拟环境全局光场的稀疏表达和并行重建等方法,相关技术的性能和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处于国际领先。基于这些创新技术,自主研发了虚拟现实支撑软件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性和可定制性,为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先进的基础软件工具。 项目获得了包括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和论著的一批知识产权,得到了学术界、行业部门和产业界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力推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和研发。所发明的技术和平台软件已有一批国内外用户,合作构建了一批展馆、展厅和展会虚拟展示系统,成功应用于二十余家国家重要行业部门和十余家合作企业的系统和产品中,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鉴于该项发明成果具有很好的技术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有力促进了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部分成果曾获2011年高等学校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
姓名:王恩东
工作单位: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职称:研究员
学科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
提名专家意见:沉浸性和交互性是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特征,如何实现复杂虚拟环境的高保真交互视觉呈现是虚拟现实技术走向应用的关键。在97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该项目从建模和模拟出发,突破了复杂虚拟环境的高效高保真建模和视觉呈现的技术挑战,有效提升了视觉模拟呈现的自适应性,促进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模拟仿真、数字创意、设计制造等领域的应用。项目发明了基于影像的实物高效三维重建和模型优化、实时碰撞检测响应和运动形变模拟、复杂场景实时高保真绘制和多投影融合呈现等创新技术,大幅提升了虚拟环境建模和模拟绘制的稳定性、伸缩性和效率。所发明三维标架场表达和构造、旋转-应变空间的弹性形变模拟、绘制流水线自动优化方法等关键技术创新性强,并且性能指标提升明显。所研发的虚拟现实支撑软件平台采用多CPU/GPU并行计算架构,功能完整,性能优良,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为用户自主二次开发虚拟现实应用系统提供了便捷的开发工具。 项目所发明的创新技术和软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行业部门和产业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平台软件所研发的展馆、展会虚拟呈现系统接待了大量群众,为科技文化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所发明的技术和平台成功应用于模拟仿真、三维扫描检测、互动传媒文化等产品和系统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部分成果曾获高等学校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总之,该项创新研究有力促进了我国虚拟现实技术进步和应用。
姓名:徐扬生
工作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技术职称:教授
学科专业:自动化/人工智能
提名专家意见:虚拟现实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面对虚拟现实核心软件技术和系统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该项目在973等项目支持下,深入开展了虚拟环境的几何建模、运动形变模拟和绘制呈现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在计算的效率和逼真性上取得了很好的自适应性,自主研发了虚拟现实支撑软件平台。项目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视频的深度恢复和分割、非刚性在线注册和模型重网格化等创新方法,发明了实物的高效三维重建和模型优化技术;提出了三维标架场、连续惩罚力、旋转-应变坐标等表示和构造方法,发明了景物的六面体网格自动剖分、实时碰撞检测和响应及其弹性形变动力学高效模拟技术;提出了光场的稀疏表达及其并行重构方法,发明了虚拟环境的实时高保真可伸缩绘制技术;发明了绘制流水线的自动优化和复杂表面多投影高分辨率融合呈现技术,提出了复杂虚拟环境的异构分布并行计算和管理架构。这些技术有效克服了虚拟环境建模、模拟和绘制的精度、鲁棒性和效率的固有矛盾,大幅提升了有关核心技术指标。 项目获得了包含发明专利、软著和论著的一批知识产权,有效提升了虚拟环境体验的视觉沉浸性。所发明的创新技术和平台已投入广泛应用,拥有一批学术界、行业部门和产业界用户,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目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有效推动了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在模拟仿真、数字创意、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鲍虎军
排名:1
行政职务:信息学部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研究的技术总负责人,国家973计划“虚拟现实的基础理论、算法及其实现”和“混合现实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本项目研究方案的确定、技术路线的提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工作,是本项技术发明创新的主要贡献者。对技术发明点1、3和发明点2中的形变模拟和发明点4以及支撑软件平台的研发有创造性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证书编号:2013-Z-107-2-06-R01。
姓名:王锐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虚拟环境限时高保真绘制技术的负责人,是项目技术发明点3和发明点4的主要发明者,发明了虚拟环境的光场稀疏表达和GPU并行采样重建、局部入射光场的逼近与重构、虚拟环境绘制流水线自动优化、自适应投影几何校正等技术,参与研发了虚拟环境的实时高保真绘制和多投影融合呈现引擎。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华炜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杭州镭星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兼任镭星科技有限公司CEO,是本项目虚拟现实支撑软件平台研发的负责人,是项目技术发明3中的大规模虚拟环境的多分辨率表示和实时绘制技术、多投影高分辨率融合呈现技术以及发明点4的虚拟现实的支撑软件平台的主要发明者,建立了GPU/CPU异步并行的可伸缩、跨平台计算框架,研发的支撑平台包括内容创作、管理通讯、物理模拟和实时绘制、投影呈现、交互设备驱动和二次开发等模块。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黄劲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物理行为模拟技术的负责人,是项目技术发明点1的重建模型的优化和发明点2的景物弹性形变模拟的主要发明者,创新发明了黎曼度量下二三维标架场的表示和优化构造、景物的表面四边形网格剖分和实体六面体网格剖分、景物的弹性形变的高效模拟等技术,参与研发了景物重网格化和几何形变设计模块以及三维物理模拟引擎。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章国锋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技术发明点1中基于多序列视频的实物自动三维重建技术主要贡献者,发明了时空一致的视频深度恢复和分割、高效鲁棒的多序列时空注册、可控优化的三维几何和纹理重建等技术,主持研发了摄像机自动跟踪和实物手持扫描和三维重建系统。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唐敏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虚拟景物碰撞检测和响应技术的负责人,是项目技术发明点2实时碰撞检测和响应的主要贡献者,提出了表面单元法向锥、连续碰撞惩罚力的表达方法,发明了柔性体的实时连续碰撞检测和响应建模、布料实时模拟等技术,参与研发了三维物理模拟和图形绘制引擎以及虚拟现实支撑软件平台。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09/B04-3002.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电子信息组
项目名称:        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
提名单位:        中国科协
提名单位意见:        刘旭教授团队近十年来开展了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荧光辐射微分超分辨成像新技术,实现了比共焦显微镜更高的光学分辨率,建立了独特的超分辨成像的新途径。提出了移频成像新方法,发明了虚拟移频技术与宽场表面波移频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现有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分辨率,而且还可以扩大超分辨成像的视场,该研究进展还曾被评为“浙江大学 2014 年十大科技进展”。他们的研究工作,不仅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一批发明专利,形成了我国超分辨显微成像的技术专利板块,形成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成功研制了系列超高分辨光学显微成像仪器。申请国家专利 93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55项(PCT专利1 项);发表 SCI 论文 107 篇。应用于国内许多单位,同时他们还结合我们国家高端显微镜基本为零的现状,与国内最大的显微镜企业合作,进行技术转让与产业化,建成了我国自己的高端显微镜体系,开始高端显微镜的批量生产,打破德日企业垄断,进入国际市场,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填写要求。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刘旭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项目总体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对发明点1:发明了提出了移频成像新机制,发明了移频的全矢量光调控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新方法;对发明点2:发明了发明了微分解调信号增强的新技术及和虚拟移频重构超高分辨成像方法;对发明点3:发明了发明了纳米级防漂移的新技术和超高精度共轭扫描模块。投入项目工作量占整个项目30%。旁证材料:发明专利【附件6.6】,论文【附件6.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光学与光电子薄膜的理论及为结构研究”获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排名第三完成人),“高清晰度液晶投影显示技术及系统”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项(排名第一完成人),证书编号:2004-J-251-2-04-R01.
姓名:匡翠方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针对超分辨信息解调,发明了信号受激发射微分 FED 技术,提高了图像对比度及分辨率,使现有超 分辨方法的分辨率提升~30%。发明了信号虚拟移频解调的重构技术,解决了频谱缺失和频谱混叠问题。对发明点1、2、3都有贡献,是主要发明人。投入项目工作量占整个项目的25%。旁证材料:发明专利【附件6.6】;论文【附件6.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毛磊
排名:3
行政职务:技术总监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对高截止滤光片、大倍率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显微成像系统的精密装调工艺等技术提出了总体解决方案,对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推广进行了总体布局,以此为基础主持了显微成像国际标准 ISO9345“显微镜成像系统及部件的重要尺寸”的制订,成为中国第一个ISO国际显微镜标准的主导单位。对本项目发明点3有重要贡献。投入项目工作量占整个项目的20%. 是所列主要知识产权“一种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检测装置及方法”的发明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李海峰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参与了超分辨移频与信号调控的理论研究和移频机理的揭示。特别是对显微镜中关键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为超分辨显微系统的光学设计、装校、集成做出突出贡献。 2.是“基于透明介质小球的三维超分辨聚焦方法及装置”、“一种移频光场显微镜以及三维超分辨微观显示方”等多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光学与光电子薄膜的理论及为结构研究”获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排名第四完成人),“高清晰度液晶投影显示技术及系统”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项(排名第二完成人),证书编号:2004-J-251-2-04-R02.
姓名:杨青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针对移频光学显微技术中大视场超分辨难兼得难题,用多波长环形微纳照明来获得 360 度全方位宽频谱倏逝场激发,用低损耗波导实现远距离传输,从而实现大面积高频倏逝场,用以激发样品,通过移频效应转为可探测辐射场进行远场探测。另外还通过设计复合结构增强耦合效率,通过泵浦光和荧光的波长转换,滤除泵浦光,进一步降低噪音,最终研制了可在普通显微镜中使用的移频超分辨显微载玻片,实现千平方微米量级远场无标记超分辨成像,使无标记远场超分辨的视场提升 2 个量级。并在蓝光 DVD、集成电路和细胞等多类实际样品应用。工作被评为“2017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受邀撰写综述和展望文章3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徐良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实验员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超分辨显微方法到显微系统的重要贡献人,全程参与超分辨显微系统的设计、部件加工、装校和集成。并完成了系统的各个参数的标定及稳定性测试等工作。特别是设计了4f高速扫描模块,完成了各模块的参数优化,及部分软件的优化工作。是“一种基于光子重组的双光子荧光显微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10/111-3001.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        软土地基轨道交通长期沉降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提名单位:        浙江省
提名单位意见:        软土地基轨道交通在运行期极易产生过大的长期累积沉降,严重制约高速铁路和城市地铁服役性能和运行安全。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和铁道部重点项目支持下,历经十余年的研究,首创发明了“一套核心装置、两套沉降控制关键技术”:高速铁路动力效应试验装置、高速铁路长期沉降评估-控制-修复技术以及基于施工扰动的地铁长期沉降评估与控制技术。 该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美国PCT发明专利2项,5项国家软件著作权。核心装置已成为高速铁路路基长期服役性能试验和新技术开发必不可少的研究平台,应用和转让于2个高速铁路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被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交通岩土委员会(ISSMGE-TC202)评价为“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新试验装置”,入选2017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该项目技术应用于京津城际、京沪高铁和商合杭高铁等3条新建高铁线路,华东、华南和华中不同地区的4条既有高铁线路,以及杭州、宁波等软土地区6条地铁线路,实现了轨道交通长期沉降毫米级控制和不停运修复,保障了高速铁路和城市地铁的安全舒适运行,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6亿元。获201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该成果发表SCI论文54篇,EI论文83篇,论文他引2420次,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期刊杰出论文奖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促进了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学科发展与轨道交通行业科技进步。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边学成
排名:1
行政职务: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建立了列车运行引起路基振动和地基波动传播分析方法,负责了技术发明1高速铁路路基动力效应试验装置的研制,参与了技术发明2中高铁路基累积沉降控制技术和修复技术的研发以及技术发明3中基于施工扰动的地铁长期沉降评估与控制技术的研发,是发明专利1,2,3,4,6,7的主要发明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陈云敏
排名:2
行政职务:工学部主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了“假车真路”的技术思想,参与了技术发明1中高速铁路路基动力效应试验装置的研制和技术发明2中高铁路基累积沉降控制技术的研发,负责了技术发明3中基于施工扰动的地铁长期沉降评估与控制技术的研发,并实现了工程应用,是发明专利1,2,4,5,7的主要发明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地基中瑞利波传播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排名2,12-2-005-02; 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结构性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排名1,2009-J-221-2-05-R01; 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环境土力学机理与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名1,2012-J-221-2-02-R01
姓名:陈仁朋
排名:3
行政职务:人力资源处处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湖南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湖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技术发明1中高速铁路路基动力效应试验装置的研制,负责了技术发明2中控制高铁路基控制循环累积沉降的桩承式路基设计技术的研发,并实现了工程应用,参与研发了技术发明3中基于施工扰动的地铁长期沉降评估与控制技术,是发明专利1,2,3,4的主要发明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结构性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排名2,2009-J-221-2-05-R02
姓名:叶俊能
排名:4
行政职务: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对主要发明3“基于施工扰动的地铁长期沉降评估与控制技术”做出了贡献,参与地铁隧道长期沉降控制技术的研发,负责地铁施工扰动和长期沉降控制的现场试验组织和实施,并负责工程应用,是发明专利7的主要发明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朱彦
排名:5
行政职务:技术经理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上海华峰新材料研发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上海华峰新材料研发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对技术发明2“高速铁路长期沉降评估-控制-修复技术”做出了贡献,负责了用于路基沉降修复和翻浆冒泥治理的软泡至硬泡系列高聚物新材料的研制,并参与路基沉降修复技术研发、现场试验及工程应用。是发明专利5的主要发明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fm_310/111-3003.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        基于电化学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浙江省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经十余年潜心研究,针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中传统电化学技术阻锈除氯协同不足、介入判据模糊、成套装置空白和修复后评估体系缺失等技术难题,发明了多机制电化学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的成套技术,实现了电化学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重大突破。该项目技术先进、方法独特,在“混凝土内多机制协同工作的双向电迁移技术”、“混凝土内钢筋脱钝和锈胀开裂识别技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的监/检测与评估技术”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提升的控制技术与成套装置”方面有重大创新,突破了电化学技术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中的禁锢,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跨海大桥、海港码头、工业与民用建筑、远海岛礁等工程,并作为南海岛礁工程维护储备技术获得军队开放项目支持。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达5.7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获发明专利23项,软著6项,主编国家与地方相关技术标准3部,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89篇(SCI收录46篇,SCI被引791次)。相关成果已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2012)等7项科研奖励,核心发明专利获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由中国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侯保荣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具有开拓性影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金伟良
排名:1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该项目的总体负责人,发明了双向电迁移技术,统筹规划和设计了项目研究内容,制定了以多离子传输机理为基础、耐久性劣化模拟试验为手段、双向电迁移技术为核心技术的研究方法。2) 发明点1、发明点2、发明点3和发明点4的主要贡献者。3) 发明专利(附件1、附件3、附件31-附件34)的共同发明人。4) 标准规范(附件2)的主要起草人(1/3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个人排名第一,2008年;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及应用,个人排名第二,2011年;3.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个人排名第十,2011年。
姓名:夏晋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项目主要完成人,提出了除氯阻锈协同工作的双向电迁移技术控制参数设计方法,解决了多离子传输与耦合作用难以精确模拟的难题;提出了电迁移-干湿循环的钢筋混凝土加速锈蚀方法,实现了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劣化过程的快速模拟和评估方法。2) 发明点1、发明点3和发明点4的主要贡献者。3) 发明专利(附件1、附件33)的共同发明人。4) 标准规范(附件2)的主要起草人(2/3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毛江鸿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项目主要完成人,提出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无损检测和混凝土锈胀开裂监测技术,为锈胀开裂前双向电迁移技术介入提供了判据。2) 发明点2、发明点3和发明点4的主要贡献者。3) 发明专利(附件33)的共同发明人。4) 标准规范(附件2)的主要起草人(3/3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王胜年
排名:4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项目主要完成人,提出了电化学脱盐与裂缝沉积愈合同步的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推动了电化学提升技术的工程应用。2) 发明点3和发明点4的主要贡献者。3) 发明专利(附件35,附件37)的共同发明人。4) 标准规范(附件2)的主要起草人(4/3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成套技术及推广应用”,第一完成人。
姓名:唐军务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项目主要完成人,提出了电化学除氯和迁移型阻锈剂技术相结合的电渗阻锈技术并与常规修补和涂层封闭组合形成在役军港钢筋混凝土结构延寿成套技术,研究了适用于电渗阻锈工艺的迁移型阻锈剂在混凝土碱性条件下抑制钢筋锈蚀的能力和机理,并形成了军港码头采用该技术的成套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2) 发明点1和发明点4的主要贡献者。3) 发明专利(附件36)的共同发明人。4) 标准规范(附件2)的主要起草人(10/3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赵羽习
排名:6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项目主要完成人,推翻传统混凝土锈裂三阶段理论“铁锈填入锈胀裂缝”假设,重构了混凝土表面锈裂预测模型,界定了混凝土表面锈胀裂缝宽度阈值。2) 发明点2和发明点4的主要贡献者。3) 发明专利(附件31)的共同发明人。4) 标准规范(附件2)的主要起草人(18/3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个人排名第三,2008年。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jb_201/111-4003.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组
项目名称:        柑橘提质栽培和采后减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提名单位:        浙江省
提名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 该项目针对我国柑橘优质栽培和贮藏物流技术体系相对滞后导致柑橘滞销时有发生,生产效益较低这一产业问题,联合开展了历时20余年的研发工作。探明了柑橘果实品质形成以及采后变化的分子生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研创了以“三疏一改”和完熟栽培/保温延后栽培为核心,结合树体树形优化管理、优质化采收决策等技术形成的提质栽培技术体系,以及以热激防腐和适温冷链物流为核心,结合优质分级、品质劣变控制以及物流环境监控等技术形成的果实采后减损增效技术体系;进而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并在浙江、重庆、四川、福建、广西、湖北和云南等省市区柑橘主产区进行了标准化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柑橘生产的优质果率,有效控制了采后损耗,并使物流半径得以明显延伸。2016-2018年技术成果推广累计新增产值85.52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成果助推了柑橘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陈昆松
排名:1
行政职务:校长助理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成果的总体设计与实施。明确了柑橘果实品质形成及采后变化的规律与生物学机制,共同研发了提质栽培技术以及果实采后防腐减损及冷链物流技术,共同参与了成果的集成与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1项(附件1.1.1)的共同主编,第4项(附件2.2.1)、第5项(附件2.2.2)的通讯作者,第2项(附件1.1.2)、第8项(附件2.2.5)的共同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1、成果2、成果3和成果4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排名第一,证书编号2013-J-201-2-05-R01。
姓名:孙崇德
排名:2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协助项目成果的设计与实施。开展了柑橘果实采后衰老和品质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研发了果实采后热激防腐减损以及适温冷链物流技术,研制了配套装备,共同参与了成果的集成与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2项(附件1.1.2)、第8项(附件2.2.5)的第一完成人,第1项(附件1.1.1)和第10项(附件2.2.7)的共同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1、成果3和成果4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排名第四,证书编号2013-J-201-2-05-R04
姓名:李莉
排名:3
行政职务:处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牵头制订了农业部行业标准《标准果园建设规范 柑橘》(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9项,附件2.2.6),组织了项目成果在全国柑橘主产区的推广应用(附件2.1)。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4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应用,排名第六,证书编号2012-J-251-2-03-R06; 2、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排名第五,证书编号2013-J-201-2-05-R05
姓名:邓烈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开展了柑橘果实品质形成规律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研发了精准施肥、优质化采收决策等提质生产技术,组织了项目成果在重庆、四川、湖北、广西和云南等省市柑橘主产区的推广应用(附件2.1)。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7项(附件2.2.4)的共同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1、成果2和成果4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孙钧
排名:5
行政职务:科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牵头制订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柑橘生产技术通则》(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3项,附件1.1.3),组织了项目成果在浙江省柑橘主产区的推广应用(附件2.1)。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4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排名第三,证书编号2013-J-201-2-05-R03
姓名:徐建国
排名:6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江省柑桔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共同研发了温州蜜柑等柑橘树体管理、完熟栽培等提质栽培技术,共同制订了相关技术标准(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6项,附件2.2.3),参与了项目成果在浙江、福建和四川等柑橘主产区的推广应用(附件2.1)。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4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刘春荣
排名:7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共同研发了椪柑等柑橘树体管理、保温延后栽培等提质栽培技术以及采后热激防腐和冷链物流技术,共同制订了相关技术标准,参与了项目成果在浙江等柑橘主产区以及省外相关企业的推广应用(附件2.1)。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2项(附件1.1.2)、第10项(附件2.2.7)的共同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3和成果4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殷学仁
排名:8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柑橘果实色泽以及风味品质形成及其调控的机制研究,协助开展了提质栽培技术的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集成和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4项(附件2.2.1)、第5项(附件2.2.2)的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1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徐昌杰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柑橘果实品质形成、采后变化及其调控的机制研究,协助开展了提质栽培技术和适温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集成和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1项(附件1.1.1)、第8项(附件2.2.5)的共同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1、成果3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排名第二,证书编号2013-J-201-2-05-R02
姓名:徐云焕
排名:10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项目成果在浙江省柑橘主产区的推广应用(附件2.1)。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4做出了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浙江大学
单位贡献:负责项目成果的总体设计与实施。明确了柑橘果实品质形成及采后变化的规律与生物学机制,共同研发了提质栽培技术以及果实采后防腐减损及冷链物流技术,共同参与了成果的集成与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1、第2、第4、第5、第8项(附件1.1.1,附件1.1.2,附件2.2.1,附件2.2.2,附件2.2.5)的第一完成单位、第10项(附件2.2.7)的共同完成单位。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1、成果2、成果3和成果4做出了贡献。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单位贡献:开展了柑橘果实品质形成规律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研发了精准施肥、优质化采收决策等提质生产技术,组织了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7项(附件2.2.4)的第一完成单位。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1、成果2和成果4做出了贡献。

单位名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单位贡献:共同组织了项目成果在全国柑橘主产区的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9项(附件2.2.6)的第一完成单位。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4做出了贡献。

单位名称: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单位贡献:牵头组织了项目成果在浙江省柑橘主产区的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3项(附件1.1.3)的第一完成单位。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4做出了贡献。

单位名称:浙江省柑桔研究所
单位贡献:共同研发了柑橘提质栽培技术,共同制订了相关技术标准,参与了项目成果在浙江、福建和四川等柑橘主产区的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6项(附件2.2.3)的共同完成单位。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4做出了贡献。

单位名称: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单位贡献:共同研发了柑橘提质栽培技术以及采后热激防腐和冷链物流技术,共同制订了相关技术标准,参与了项目成果在浙江等柑橘主产区以及省外相关企业的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10项(附件2.2.7)的第一完成单位和第2项(附件1.1.2)的共同完成单位。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3和成果4做出了贡献。

单位名称:衢州市柯城区柴家柑桔专业合作社
单位贡献:与浙江大学和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展了柑橘采后热激防腐和冷链物流技术研发以及项目成果在衢州市等柑橘主产区以及浙江省外相关企业的推广应用。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2、第10项(附件1.1.2,附件2.2.7)的共同完成单位。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栏中所列创新成果3和成果4做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jb_201/111-4013.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组
项目名称:        水稻高原粳型不育胞质内香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
提名单位:        浙江省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针对我国杂交水稻生产存在的细胞质源单一,高产、优质和抗性难以协调等突出问题,发掘了高原粳型水稻不育新质源,创制了高原粳型不育细胞质,开辟了水稻不育胞质创制新途径。以该不育胞质为供体,育成了首个高原粳型胞质三系优质籼稻不育系内香2A,研究表明该不育系的线粒体atp6基因序列及表达与野败型、D型、冈型等胞质有差异。本项目创新了不育系选育方法,利用多环境、多性状聚合选育策略,育成了具有品质优、抗性强、异交习性好等突出优点的6个内香A系列不育系,其中内香1A、3A米质达2级优质米标准,内香6A对稻瘟病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内香2A、内香5A实现了高千粒重与优良稻米品质的协调改良。项目组提出了选育产量与抗性相对平衡的水稻品种策略,利用创制的内香A系列不育系,全国育成65个品种80次通过审定。其中项目组育成20个杂交稻品种31次通过审定,12个达优质标准,内5优8015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内香2550等3个品种12次被遴选为主导品种。 内香优系列杂交稻品种至2018年累计种植1.52亿亩,增产稻谷42.56亿公斤;该项目创社会经济效益61.57亿元,获植物新品种权22项,发表论文23篇,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曹立勇
排名:1
行政职务:处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的主持人,对创新点1、3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是"万恢88"种质资源的引进、评价和提供者;是杂交稻品种内5优8015、内5优8012和恢复系中恢8015的培育人之一,是1篇主要论文的通讯作者,对内香优系列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推广作出了贡献。在本项技术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附件1.5、2.24-2.25、2.44-2.4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水稻重要种质的创制及应用,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9(证书编号: 2010-J-201-2-01-R09)。2.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及应用,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二(证书编号:2011-F-201-2-01-R02)。
姓名:肖培村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的主持人之一,对第1、2、3项创新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是6项品种权的第一品种权人和16个品种的培育者,2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对内香系列杂交稻品种在长江上游稻区的推广作出了贡献。在本项技术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附件1.1-1.2、1.5、2.20-2.23、2.26、2.4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陈勇
排名:3
行政职务:中心主任、水稻所所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对第2、3项创新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是内香不育系的主要选育者之一,是6项品种权和13个品种的主要培育者,对内香系列杂交稻品种在长江上游稻区的推广作出了贡献。在本项技术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附件1.1-1.2、1.5、2.20-2.23、2.2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程式华
排名:4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的主持人之一,对创新点1、3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是杂交稻品种内5优8015、内5优8012和恢复系中恢8015的培育人之一,是1篇主要论文的第二通讯作者,对内香优系列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推广作出了贡献。在本项技术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附件1.5、2.24-2.25、2.44、2.4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超级稻协优9308的选育、超高产生理基础研究及生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4-J-201-2-15-D01);2. 水稻重要种质的创制及应用,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2010-J-201-2-01-R03)。3.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及应用,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2011-F-201-2-01-R01)
姓名:张仁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对第2、3项创新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是高原粳型胞质内香籼稻新不育系内香5A、内香6A的品种权人之一,是多个内香品种的培育者之一。在本项技术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附件2.20-2.2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宁约瑟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的参加人之一,对第3项创新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内香系列杂交稻抗性鉴定人之一,总结凝练了可指导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的抗性与产量性状平衡理论,是2篇主要论文的第一作者。在本项技术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附件1.3、2.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占小登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对第3项创新点作出了贡献,是内5优8015、内5优8012和恢复系中恢8015的主要培育者,对内香优系列杂交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推广作出了贡献。在本项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附件1.5、2.24-2.25、2.4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及应用,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四(证书编号:2011-F-201-2-01-R04)
姓名:马晖
排名:8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2003年起参与内香系列杂交水稻品种的筛选、展示和示范,参与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加快了内香系列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该成果四川省一等奖主要完成人之一。(附件2.4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黄跃成
排名:9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为该成果的完成提供了全面保障和重要支撑;参与内香品种的展示、示范,对推动内香品种在四川省等区域水稻大面积生产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附件2.1-2.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黄湘
排名:10
行政职务:水稻所副所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的完成人之一,是内恢99-14和内香8518的培育者之一,多个内香品种的培育人之一,对内香优系列品种在长江上游稻区的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做出了贡献。在本项技术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附件1.1、2.22、2.2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中国水稻研究所
单位贡献: 本单位是“高原粳型胞质内香籼稻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主持单位之一,是"万恢88"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单位之一,是内5优8015、内5优8012以及恢复系中恢8015的第一选育单位,是超级杂交稻品种内5优8015的第一完成单位,是内5优8015等内香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的研发单位,对内香系列杂交稻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的示范及内香优系列组合的推广作出了重大贡献。

单位名称: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单位贡献: 本单位是“高原粳型胞质内香籼稻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主持单位,是高原粳型胞质不育系内香2A、内香5A、内香6A、内香7A以及野败型不育系内香1A和内香3A的第一选育单位,是内香2550、内5优39、内5优5399、内香8518、内5优317和内5优306等13个内香组合的第一选育单位,是内香A不育系高产繁殖制种和内香品种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的主要研发单位之一,对内香系列杂交稻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的示范和内香优系列组合的推广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本项目知识产权保护上作出了显著地贡献。

单位名称: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单位贡献: 为该成果的完成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参与内香品种的展示、示范,对推动内香系列品种在四川等区域水稻大面积生产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单位贡献: 参与内香系列组合抗性鉴定及研究,为项目组提供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与恢复系新资源,提出了抗性与产量平衡的水稻抗性育种理论,为项目组选育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恢复系及其内香系列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作出了贡献。

单位名称: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单位贡献: 参与内香系列组合的试验、示范,组织内香系列品种的展示、示范、推广应用,对推动内香系列品种在四川省等区域水稻大面积生产应用做出了重要供献。

单位名称: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贡献: 本公司是是第一家取得“内香”系列品种内香8518独占生产经营权的企业,是“内香8518”、“内香优1号”、“内5优16”等多个优质抗病高香型杂交稻“内香”系列品种的主要推广企业之一,对“内香”系列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现有市场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与“内香”系列保持深入科研合作关系并坚持至今。公司自2007年获得“内香8518”独家经营权以来,历经12年,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内香”系列品种在长江上游、华南稻区的广东等区域的推广应用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jb_201/119-4007.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组
项目名称:        南方4种重要水果贮运保鲜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提名单位:        广东省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针对南方地区4种重要水果腐烂严重、品质劣变快,产后损耗大等问题,系统阐明了1-甲基环丙烯乙烯受体抑制剂保鲜果实的机制,解析了果实耐冷性作用方式,获得果实采后抗病性新认识;率先创建了利用1-甲基环丙烯等信号分子精准延缓果实衰老、防止品质劣变和控制冷害技术,创新了水果采后烟剂型保鲜处理工艺,发明了盐酸聚六亚甲基胍等防治柑桔果实腐烂新技术,形成了以控制衰老、绿色防腐、保持品质等适合香蕉、芒果、番木瓜、柑桔等水果保鲜的综合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南方水果“旺季烂、淡季断”突出问题,突破了我国水果出口的技术壁垒,实现了南方重要水果商品化贮运保鲜和规模化出口国际市场;获授权美国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5件,农药登记证书6个,制定香蕉、番木瓜采后处理技术地方标准2项,发表SCI论文67篇,获省部级和社会力量科技奖6项。成果在我国南方主要水果产区广泛应用,延长水果保鲜期100%-245%,减少化学杀菌剂使用量高达50%;近三年,累计新增水果产值50.6亿元,新增利润7.8亿元。该成果系统性强、创新性突出,具有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水果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材料均符合国家奖励办的要求。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蒋跃明
排名:1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体负责人,1件美国专利、10件国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发明人,3篇核心论文第1完成人,对创新点1-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包括南方重要水果采后衰老、腐烂与品质研究及保鲜工艺优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第一或通讯作者17篇),获科技奖励6项,包括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第1)、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1),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等。 旁证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附件1-1、1-2、1-3、5-1、5-2,5-5、5-6、5-7;其他附件5-13、5-14、5-15、5-16、5-17、5-18、5-29、5-3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排名第3,证书编号2008-J-211-2-03-003;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果实采后绿色防病保鲜关键技术的创制及应用”,排名第2,证书编号2013-F-301-2-04-R02。
姓名:段学武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负责人,1件美国专利和8件国家发明专利主要发明人,对创新点1-3做出了重要创造性贡献,包括南方重要水果采后衰老、病理和品质生物学基础研究及贮运保鲜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发表SCI收录论文19篇(第一或通讯作者13篇),获科技奖励6项,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和广东专利金奖(排名第1)等。旁证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附件1-1、1-2、5-1、5-2;其他附件5-13、5-14、5-15、5-16、5-17、5-18、5-29、5-3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姜微波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负责人,4件发明专利和3件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发明人,对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创造性贡献,包括南方香蕉、芒果水果采后衰老、病理和品质控制的研究及贮运保鲜工艺改进、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对创新点1做出了部分创造性贡献,包括果实采后抗病性诱导与调控;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旁证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附件5-4、5-7;其他附件5-29、5-3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李雪萍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1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对发明点1-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包括揭示了热处理提高番木瓜果实抗病性和品质的生物学基础,创新了番木瓜热处理工艺及相关技术,开展技术推广应用;制定番木瓜商品化处理地方标准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获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3)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第5)各1项。旁证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附件5-3;其他附件5-13、5-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屈红霞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5件发明专利主要发明人,对成果创新点1-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包括部分水果采后特性和保鲜品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及保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第6)、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2)、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排名第3)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4)各1项。旁证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附件1-1、1-3、5-2;其他附件5-13、5-14、5-17、5-18、5-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孙健
排名:6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1件发明专利和1件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发明人,对成果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南方一些重要水果保鲜工艺改进、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制定香蕉商品化处理地方标准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旁证材料:其他附件其他附件5-19、5-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袁德保
排名:7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2件发明专利和1件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发明人,对成果创新点2、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包括香蕉、芒果、番木瓜等果实保鲜的工艺优化、核心技术研发与示范及推广应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获2016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旁证材料:其他附件5-16、5-19、5-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曹建康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3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发明人,对创新点1-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包括芒果采后生理生化、病理和衰老特性和品质控制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及贮运保鲜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旁证材料:其他附件:其他附件5-29、5-3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温书恒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珠海真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1件发明专利主要发明人,对成果创新点1-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包括在香蕉、柑桔、芒果等水果保鲜关键技术研发、保鲜剂开发及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旁证材料:其他附件4-1(应用证明1)、5-2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庄晓铠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漳州市庄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6件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对成果创新点1-3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在柚子、砂糖桔、香蕉等一些南方重要水果保鲜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获2014年中国商业联合—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8)。旁证材料:其他附件4-2(应用证明)、5-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单位贡献: 作为第1完成单位,主持南方4种重要水果保鲜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对南方重要水果采后衰老、病理与品质的研究及保鲜工艺创新、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以及规模化应用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获美国发明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1篇,获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和2016年广东专利金奖。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大学
单位贡献: 作为第2完成单位,重点研究了芒果、香蕉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冷害、病理、衰老和品质控制的生物学基础,优化水果贮运保鲜贮运保鲜处理工艺,开展了天然水果保鲜剂和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及示范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

单位名称:华南农业大学
单位贡献: 作为第3完成单位,主要研究了番木瓜、香蕉等水果采后生理生化、病理和品质调控的生物学基础,重点开展番木瓜、香蕉等水果保鲜处理工艺优化、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1件,制定番木瓜商品化处理地方标准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获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单位排名第2)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单位排名第4)。

单位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单位贡献: 作为第4完成单位,研究了南方一些重要水果采后代谢和品质调控的生物学基础,包括水果保鲜工艺改进、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制定香蕉商品化处理地方标准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

单位名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单位贡献: 作为第5完成单位,对香蕉、芒果、番木瓜等果实保鲜的工艺优化、核心技术研发与示范及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获2016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单位名称:珠海真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作为第6完成单位,开展香蕉、柑桔、芒果等水果保鲜关键技术研发、保鲜剂开发及产业化,在保鲜产品技术服务、南果北运到水果出口、从产地贮藏到流通保鲜销售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发明专利1件,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证书6个。

单位名称:漳州市庄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作为第7完成单位,参与了包括柚子、蜜桔、砂糖桔、香蕉等南方重要水果保鲜技术的合作研发,在技术示范应用和成果产业化方面,特别在规模化水果出口物流保鲜,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实用新型专利6件和2014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第6单位)。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jb_203/111-4005.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养殖业组
项目名称:        猪圆环病毒病的免疫预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提名单位:        浙江省
提名单位意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养猪国家,疫病是制约养猪业的关键瓶颈。猪圆环病毒病是上世纪末出现于加拿大的一种新发传染病,是危害养猪生产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如何有效防控是国内外养猪业关注的主要热点。 围绕该病的有效防控,项目组进行了长期的攻关,发明了高复制力的猪圆环病毒2型毒种,创制出了产生保护力最快的高效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发明了猪圆环病毒2型的抗原捕获和试纸卡技术,研制出首个政府准予上市的猪圆环病毒抗体检测产品。明确了我国猪圆环病毒2型、3型多基因型共存的分子流行病学与遗传演化特征,拯救获得了世界首个猪圆环病毒3型病毒株,发现了猪圆环病毒2型的未知蛋白ORF3、ORF4并阐明其功能,揭示了猪圆环病毒2型借助内体运输的感染机制。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0个、国家新兽药证书3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在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78篇,引用2191次。 项目广泛应用后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93亿元、社会经济效益357.63亿元,为保障生猪健康养殖做出了重大贡献。已获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的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材料真实有效,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填写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已对该项目的提名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期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周继勇
排名:1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2、3的主要贡献者。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实施、材料总结、撰写等。完成了猪圆环病毒2型、3型流行特征分析、病毒分离、灭活疫苗与诊断试剂的研制及疫苗、诊断试剂的产业化工作;完成了猪圆环病毒2的免疫学分析与病原学研究。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新兽药证书2个、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旁证:附件1、3、23、24、27-30、33、36、38、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姓名:刘长明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2、3的重要贡献者。负责完成了猪圆环病毒2型的流行病学、病毒分离、抗原捕获技术、遗传标记毒株构建、猪圆环病毒2灭活疫苗的研制与产业化推广等工作。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国家新兽药证书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旁证:附件2、23、25、29-30、35、37、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刘爵
排名:3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3的重要贡献者。负责完成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的体外表达体系建立、PCV2 未知编码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猪圆环病毒3型病毒拯救。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旁证:附件23、26、29、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3年度国家术发明奖二等奖
姓名:杨汉春
排名:4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的重要贡献者。负责完成了猪圆环病毒2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性分析、免疫学分析。【旁证:附件23、29、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金玉兰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2、3的贡献者。负责猪圆环病毒2型ZJ/C株疫苗高复制能力毒种的制备、灭活疫苗校检方法的建立、疫苗免疫效果测定等工作。获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旁证:附件3、23、24、27-30、33、36、38、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顾金燕
排名:6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2的贡献者。负责完成猪圆环病毒2型的流行病学、基因分型、ORF3基因功能、疫苗转化应用工作。【旁证:附件23、29、30、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粟硕
排名:7
行政职务:实验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的贡献者。完成猪圆环病毒2、3型病毒的流行病学大数据分析,揭示了猪圆环病毒2、3型的遗传演化与分型特征。【旁证:附件23、3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李守军
排名:8
行政职务:董事长兼总裁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2、3的贡献者。负责猪圆环病毒2-dCap- ELISA抗体试剂盒生产技术、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研究两个协议产品的产业化工艺研究、建立生产线、产品生产及技术推广工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旁证:附件3、4、5、34、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姓名:邢刚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2的贡献者。参与完成流行病学分析、疫苗免疫实验、疫苗应用效果观察,在疫苗产业化工艺上有贡献。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旁证:附件3、23、30、38、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邱文英
排名:10
行政职务:研发中心主任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华派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点2的贡献者。负责完成了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ZJ/C株)制备工艺在华派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工厂化研究、疫苗应用的效果监测与评估工作,在疫苗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中做出了贡献。【旁证:附件3、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浙江大学
单位贡献: 近20年来,浙江大学一直承担了形成该成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浙江省及企业合作项目的实施工作,为该成果的实施提供了人才、技术和硬件支撑条件,主导了该成果研究与形成。浙江大学在猪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技术、疫苗研发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这些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果先后获得项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励。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单位贡献: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猪圆环病毒病的研究方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研究任务,为研究任务的实施提供了人才、技术和硬件支撑条件的支持。在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疫苗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制出了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并在疫苗推广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做出了贡献。获得了专利授权、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大学
单位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为猪圆环病毒病的研究提供了人才和硬件支撑条件,在国内开展了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列猪圆环病毒病临床免疫学研究,为本成果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单位名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单位贡献: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承担了猪圆环病毒方面的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人才、技术和硬件支撑。在猪圆环病毒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绩,鉴定了猪圆环病毒2型的ORF3蛋白及功能,揭示了ORF3诱导凋亡的机制,拯救出了猪圆环病毒3型病毒株。获得了发明专利、发表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单位名称:南京农业大学
单位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为该成果的实施提供了人才、技术和硬件支撑条件的支持。南京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合作,应用大数据对猪圆环病毒3型的起源、进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猪圆环病毒起源于蝙蝠的推断以及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型。

单位名称: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其全资子公司-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我国第一条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试剂生产线,同时建立了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ZJ/C株)的生产线,生产出合格的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为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单位名称:华派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华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ZJ/C株)生产线,在GMP车间生产出了合格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为控制我国养猪业的猪圆环病毒病做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3: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jb_203/B12-4015.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养殖业组
项目名称:        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中国农学会
提名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成果针对生猪养殖饲用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抗生素残留、肉品质下降和土壤水体污染等问题,聚焦猪的免疫力和肠道健康,率先提出了营养调控内源抗菌肽表达以改善猪天然免疫力的思路,揭示了抗菌肽的免疫功能和抗炎作用,创建了促进猪内源抗菌肽高效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创制了3种新饲料添加剂-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约氏乳杆菌,研发了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的互养共栖技术,在改善肠道功能、促进养分消化吸收方面具有明显效果;研发了肠黏膜保护因子的精准控释及增效技术,实现了丁酸钠和氧化锌靶向控制释放,维护并重构猪肠黏膜屏障。通过猪内源抗菌肽表达、肠道菌群平衡以及肠黏膜保护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与产品创制,形成了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代的营养技术体系,应用示范效果表明,断奶仔猪饲用抗生素使用减少70%以上,生长肥育猪全程不使用饲用抗生素。获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44项;获国家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3个,制订行业标准3项;获省部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135篇。经济效益明显,社会和生态效益突出。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汪以真
排名:1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负责项目总体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系统揭示了抗菌肽的抑菌效果与机制、免疫调控和体内表达规律,创建了猪内源抗菌肽高效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共同创制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建立了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的互养共栖技术;参与了仔猪肠黏膜修复的营养调控技术研发;组织推进成果的产业化示范和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见附件6.18、6.19),对该项目创新成果1、2、3做出创造性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1、2、4、5项的第一完成人(见附件1.1、1.2、6.1、6.2),第8、9项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3.1、3.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效转化、肉质改良和资源开发型全价饲料的研发及产业化,2/12,证书号J-203-2-08-R02
姓名:冯杰
排名:2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建了有机微量元素调控猪内源抗菌肽表达的应用技术;建立了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应用技术;共同推进该成果的产业化示范和应用。以第二完成人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以第三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见附件6.18、6.19),对该项目创新成果1、2做出重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5、8、9项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6.2、3.1、3.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效转化、肉质改良和资源开发型全价饲料的研发及产业化,9/12,证书号J-203-2-08-R09
姓名:江青艳
排名:3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开展了有机酸替代抗生素、改善肠道菌群的技术研究,建立了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调控的离体模型,评价了有机酸对肠道微生物调控的效果,参与猪肠黏膜修复保护技术研发。对该项目创新成果2、3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6项的第一完成人(见附件6.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杨彩梅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研究了新型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共同创制了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建立了连续、混合液体深层高密度发酵技术,参与微生态制剂的产业化示范和应用。对该项目创新成果2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5、8、9项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6.2、3.1、3.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胡彩虹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探明了断奶仔猪肠黏膜屏障损伤修复的信号通路,解析了损伤修复和保护的关键调节靶点,研发了氧化锌天然矿物负载增效技术,参与猪肠黏膜修复保护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对该项目创新成果3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7项的第一完成人(见附件6.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邓近平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开展了抗菌肽对猪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参与了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约氏乳杆菌的应用技术研发,参与了项目成果的技术集成和应用推广,对该项目创新成果1、2做出了主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7/10,证书号2010-J-203-2-01-R07
姓名:李浙烽
排名:7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畜牧师
工作单位: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研发了精准控释的微囊包膜丁酸钠技术,建立了包膜丁酸钠检测方法,制定了包膜丁酸钠产品质量标准,主导了包膜丁酸钠产品的生产与推广应用。对该项目创新成果3做出重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3项的第一完成人(见附件1.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刘雪连
排名:8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筛选并创制了抗逆性强的约氏乳杆菌,研发了约氏乳杆菌高密度发酵技术和菌粉制剂技术,参与了约氏乳杆菌产品的生产与推广应用。对该项目创新成果2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10项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3.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杜华华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开展了抗菌肽抑菌机制和免疫调控研究,参与了猪内源抗菌肽高效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研发,参与了丁酸梭菌分泌抗菌肽的功能研究。对该项目创新成果1、2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5项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6.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路则庆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优化了富硒多糖的制备工艺,研发了富硒多糖促进猪内源抗菌肽表达的技术,参与了丁酸梭菌分泌抗菌肽的功能研究,为成果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服务。对该项目创新成果1、2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4、5项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6.1、6.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浙江大学
单位贡献:浙江大学一直承担了形成该成果的国家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农业农村部、浙江省及企业合作项目的实施工作,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才、技术和硬件支撑条件,主导了该成果研究与形成。浙江大学在猪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营养技术方面经历17年的持续研究,系统揭示了抗菌肽的抑菌效果与机制、免疫调控和体内表达规律,发现了抗菌肽在猪先天免疫中的重要作用,率先提出了营养调控内源抗菌肽表达以改善机体健康的思路,创建了以乳铁蛋白、丁酸钠、富硒多糖、有机铁和锌为核心的促进猪内源抗菌肽高效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筛选了高效分泌抗菌活性物质和消化酶的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共同创制了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2个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新产品,研发了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的互养共栖技术;探明了断奶仔猪肠黏膜屏障损伤修复的信号通路,解析了损伤修复和保护的关键调节靶点,自主研发了氧化锌天然矿物负载增效技术。组织推进了成果的产业化示范和应用,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二等奖3项,对该项目所列第1、2、3项创新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第1、2、4、5、7项的第一完成单位(见附件1.1、1.2、6.1、6.2、6.4)。

单位名称:华南农业大学
单位贡献:华南农业大学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与项目主持单位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为该成果的形成提供了人才、技术和硬件支撑条件。在本项目研究中,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了有机酸替代抗生素、改善肠道菌群的技术研究,建立了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调控的离体模型,评价了有机酸对肠道微生物调控的效果;开展了抗菌肽对猪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参与猪肠黏膜修复保护技术研发,参与了项目成果的技术集成和应用推广。对项目创新成果1、2、3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第6项的第一完成单位(见附件6.3)。

单位名称: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与项目主持单位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上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拥有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安全和抗逆性为目标分离筛选得到了新型约氏乳杆菌,研发了约氏乳杆菌高密度发酵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多层微胶囊包被技术,创制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新产品-约氏乳杆菌[新饲证字(2015)03号],并制定了行业标准(NYSL-1003-2015),并进行了约氏乳杆菌的产业化生产,同时参与了该成果的微生态平衡技术研发及猪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营养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对项目创新成果2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第10项的第一完成单位(见附件3.3)。

单位名称:浙江农林大学
单位贡献:浙江农林大学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与项目主持单位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为该成果的形成提供了人才、技术和硬件支撑条件。在本项目研究中,浙江农林大学研究了新型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参与研发了复合菌剂的连续、混合液体深层高密度发酵技术;参与微生态制剂的产业化示范和应用并提供技术服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对该项目创新成果2做出主要贡献。

单位名称: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创制了国家饲料添加剂新产品2个-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新饲证字(2009)01号、新饲证字(2009)02号],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NYSL-1001-2009、NYSL-1002-2009);研发了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连续、混合液体深层高密度发酵技术,建立了新型微生态制剂的规模化生产发酵工艺;负责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产品的生产与推广示范,在全国100余家中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和规模化养猪场中进行了产品推广应用。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对项目创新成果2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第8、9项的第一完成单位(见附件3.1、3.2)。

单位名称: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研发了丁酸钠精准控释的微囊包膜技术,建立了一套准确、简便的丁酸钠有效成分检测方法,并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研发的包膜丁酸钠通过欧盟FAMI-QS(证书BE08/950917)、美国FDA(证书12083007824)质量体系认证;负责包膜丁酸钠产品的生产,并在全国50余家中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和规模化养猪场进行推广应用,而且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对项目创新成果3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第3项的第一完成单位(见附件1.3)。

单位名称: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年出栏约200万头生猪,主要开展了猪内源抗菌肽表达营养调控技术、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配伍技术、包膜丁酸钠等肠黏膜保护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并开展饲用抗生素减量到全程无抗饲料的应用示范,对本项目创新成果1、2、3的技术集成和示范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3: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jb_211/111-4012.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轻工组
项目名称:        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浙江省
提名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填写要求。相关单位均已按要求对项目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 该项目围绕功能乳酸菌菌种筛选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系统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创建了功能性乳酸菌精准筛选新方法,获得产细菌素、叶酸、胞外多糖等功能因子明确的乳酸菌菌株;阐明了产细菌素、产叶酸和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特定功能;重点突破了适于功能性发酵乳制品生产的优质菌种精准筛选技术和产业化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功能性发酵乳制品的规模化生产。获201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件,软件著作权4项,主编专著5部。发表研究论文109篇(其中SCI收录51篇)。在NCBI登记注册15株乳酸菌全基因组序列。项目成果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一鸣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成果为我国提高乳酸菌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顾青
排名:1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总体方案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产业化推广应用。主持并全面参与了功 能乳酸菌精准筛选新方法创建、功能作用机制解析、功能性乳酸菌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在“主要科技创新”1、2、3中均做出了重大贡献。授权专利7件,其中转让发明专利1件(附件A1-1、A1-3、B2-30);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 18篇,著作3部(附件B2-9、10、12、13、14、29、30);作为第一完成人在NCBI登记新菌株14株(附件B2-8)。主持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附件B2-24);主持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9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何国庆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全面参与功能性乳酸菌精准筛选新方法的创建、功能菌株的筛选、高密度发酵和直投式发酵菌剂制备的研究工作。在“主要科技创新”1、3中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发明专利8件(附件B2-1、B2-30);发表相关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10篇,主编著作2部(附件B2-17、28、29、30);共同获得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投入项目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李平兰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全面参与功能性乳酸菌(产胞外多糖、细菌素)菌株的筛选、乳酸菌功能因子 分离鉴定、功能机制研究和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发酵产品应用研究。在“主要科技创新”1、2、3中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附件A1-2、B2-30);发表相关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19篇,主编著作3部(附件B2-11、15、16、28、29、30);作为完成人之一在NCBI登记微生物新菌株1株(附件B2-8);主持获得鉴定成果1项(附件A2);共同获得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投入项目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7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李言郡
排名:4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负责乳酸菌发酵菌剂制备新工艺研发和乳酸菌制品稳态化体系设计、乳酸菌制品中试和产业化工作。在“主要科技创新”1、3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附件B2-3、4);发表相关论文11篇,通讯作者4篇(附件B2-18、30);共同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排名第2,附件B2-24);共同获得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郦萍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全面参与功能性乳酸菌(产细菌素、B 族维生素)菌株筛选、功能因子分离鉴定、功能机制等研究工作。在“主要科技创新”1、2、3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件(附件 B2-30);发表相关SCI论文11篇,其中通讯或第一作者10篇,参编英文著作2部(附件B2-10、12、13、 14、29、30);作为第二完成人在NCBI登记微生物新菌株14株(附件B2-8);共同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 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3,附件B2-24);共同获得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 总量的70-8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朱立科
排名:6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其它
工作单位: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主要负责乳酸菌发酵乳稳态化体系研究及产业化。在“主要科技创新”3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附件B2-5、30);发表相关论文1篇(附件B2-30);共同获得鉴定 成果1项(附件B2-20)。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6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阮晖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主要参与产B族维生素乳酸菌菌株筛选、高密度发酵和直投式发酵菌剂制备技 术的研究工作。在“主要科技创新”1、3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附件B2-2、30);发 表相关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3篇(附件B2-29);共同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4,附件B2-24);共同获得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7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陈波
排名:8
行政职务:研发总监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主要参与功能性乳酸菌的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在“主要科技创新”3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附件A1-3、B2-30);发表相关论文2篇(附件B2-30);共同获得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6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赵广生
排名:9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主要参与发酵乳制品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在“主要科技创新”3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附件B2-7);发表相关通讯或第一作者论文2篇(附件B2-30);共同获得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6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林枫翔
排名:10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经济师
工作单位: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主要参与乳酸菌冻干粉及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制备技术研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推广。在“主要科技创新”3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附件B2-6);发表论文5篇(附件B2-16、30);制订企业标准1项(附件B2-30)。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6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浙江工商大学
单位贡献: 浙江工商大学为教育部、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功能乳酸菌及食品制造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浙江工商大学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组织实施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对该项目创新点1、2、3 均有重要贡献。主要贡献如下:(1)创建了以细菌素、B族维生素、胞外多糖等特定代谢功能产物为靶标的功能乳酸菌筛选新方法,获得功能乳酸菌菌种;(2)阐明三类(细菌素、叶酸、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特定功能,并揭示其功能作用机制;(3)建立乳酸菌功能因子在发酵乳中稳定化技术;(4)创制一整套高密度发酵技术和直投式发酵菌剂制备技术;(5)技术成果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第1完成单位,附件B2-24)、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授权专利7件(附件A1-1、3、B2-30);发表相关论文35篇 (SCI论文18篇)、主编或参编著作3部(附件B2-9、10、12、13、14、29、30);在NCBI登记微生物新菌株14株(附件B2-8)。组织协调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大学
单位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首批入选“双一流”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入选国家“一流”发展学科,在益生菌高效制备、功能食品开发、健康功能评价等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农业大学为项目第2完成单位,对创新点1、2、3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贡献如下:(1)建立以胞外多糖、细菌素等特定代谢产物为靶标的功能乳酸菌筛选方法,获得功能菌株;(2)明确乳酸菌产胞外多糖的分子特性及肠道黏膜免疫功能;(3)与企业合作开发乳酸菌直投式酸奶发酵剂,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获鉴定成果2项(附件A2、B2-20);授权发明专利2件(附件A1-2、B2-30);主编著作3部、发表相关论文30篇(SCI论文19篇)(附件 B2-11、15、16、28、29、30);在NCBI登记微生物新菌株1株(附件B2-8)。

单位名称:浙江大学
单位贡献: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果蔬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等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3个,建立“亚太临床营养中心”及“馥莉食品研究院”等。浙江大学为该项目第3完成单位,对创新点1、2、3做出了重要贡献。与主持单位和第4完成单位共同完成功能菌株的筛选和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筛选获得具有B族维生素的功能乳酸菌菌种,研发高密度发酵和直投式发酵菌剂制备技术。技术成果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应用,为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做出重要贡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第3完成单位)(附件 B2-24);授权发明专利9件(附件B2-1、2、30);主编著作2部、论文25篇(SCI论文18篇)(附件B2-17、28、29、30);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

单位名称: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公司位列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强64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25位,饮料加工业第1位。先后投资100多亿元引进330余条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乳及乳饮料、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等百余种产品。杭州娃哈哈集团为该项目第4完成单位,对创新点1、3有重要贡献。开展功能乳酸菌筛选,系统构建乳酸菌发酵剂制备新工艺和乳酸菌制品稳态化体系,与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完成乳酸菌制品的中试和产业化工作。实现了发酵菌剂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公司技术与产品的长期垄断,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为我国乳制品发酵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第2完成单位)(附件B2-24);授权发明专利2件(附件 B2-3、4);论文11篇(附件B2-30);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

单位名称: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全国首创一鸣“真鲜奶吧”连锁店,现在江、浙、闽、沪等地开设实体连锁店1400余家。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该项目第5完成单位,对创新点3有重要贡献。与主持单位合作开展功能性乳酸菌在发酵乳产品产业化应用研究,建立发酵乳制品稳态化技术体系,开发系列功能性乳酸菌发酵乳产品。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附件A1-3、B2-5、30);论文3篇(附件B2-30);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软件著作4件(B2-30)。

单位名称: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研发、生产中性乳糖酶、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益生菌等系列生物制品及生物食品添加剂为主的民营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国家GMP质量认证,是国家食品行业信用等级AAA级企业、国家食品安全信用等级A级企业。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该项目第6完成单位,对创新点3有重要贡献。进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乳酸菌冻干粉及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制备技术研究,广泛应用于乳酸菌保健品、酸奶及乳酸菌饮料的生产。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附件B2-6);论文5篇(附件B2-16、30);建立企业标准1项(附件B2-30);获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4项(附件A3)。

单位名称: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杭州市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产品被选为“G20国际峰会官方指定牛奶”,G20峰会所选定的“城市记忆”系列酸奶获得尼尔森2015中国突破性创新奖。杭州市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为该项目第7完成单位,对创新点3有重要贡献。与主持单位合作开展不添加增稠剂的乳酸菌发酵制品稳态化体系技术研究,开发“杭州记忆”等系列发酵乳制品。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附件B2-7);论文2篇(附件B2-30);鉴定成果1项(附件B2-20)。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386

回帖

40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3: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9slxmgb/jb_211/303-4035.html

学科专业评审组:        轻工组
项目名称:        水禽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
提名单位:        教育部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创制了冰鲜水禽肉质量控制及品质提升技术,显著提高了产品保水性和嫩度,使冰鲜水禽产品货架期延长一倍以上,降低屠宰预冷能耗20%以上、用水量30%以上,微生物去除率达99%,冰鲜水禽初始菌数降低85%以上;发明了传统水禽肉制品品质提升与重组水禽肉制品健康加工技术,改善了盐水鸭等产品嫩度,提高了腌腊、酱卤等水禽制品风味物质含量,缩短了生产周期,发明了富含抗氧化纤维素和活性肽等功能因子的系列重组水禽肉制品,显著降到了产品中亚硝酸盐、生物胺等有害物质含量和过氧化值;集成创新了水禽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成套技术,延长鸭血原料保质期1.5倍,鸭血豆腐的保水性提高7.28%、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9.0%以上,开发了质地细腻、风味独特、多肽和氨基酸含量丰富的水禽肝酱制品;基于上述创新内容,形成了水禽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发表论文153篇,其中SCI论文69篇;获得授权专利43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制定地方标准3项,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产学研结合,先后在1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或地方重点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推广,近3年新增销售额65.64亿元,利润5.72亿元,带动了一批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17年,项目核心内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我部决定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主要完成人:       
姓名:潘道东
排名:1
行政职务:执行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宁波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方案的总体设计和实施,主持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对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2、1.3、2.1、2.2、2.4、3.1、3.2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研发了冰鲜水禽肉质量控制技术、系列新型重组水禽肉制品健康加工技术、传统腌腊和酱卤水禽肉制品风味调控技术、水禽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成套技术,同时全面参与产业化推广工作。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发表论文列表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0多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件。 旁证材料: 附件1.1-1.2,1.4,2.1-5,2.7-9,2.11-13,3.4-3.7,3.8-10,3.1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王道营
排名:2
行政职务:研究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对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1、1.2、2.1、2.2、2.3、2.4、3.1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其中主持研究禽肉制品风味定向调控、阶段式加热调控嫩度技术,主要参加水禽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冰鲜鸭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同时负责部分加工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工作。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5%。发表论文列表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1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件。 旁证材料:附件1.3,2.1-4,2.6-7,2.10,3.1-3.3,3.8,3.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曹锦轩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宁波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对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2、2.2、2.4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其中主持研究冰鲜禽肉成熟促进技术,参加传统水禽肉制品品质提升及重组水禽肉制品健康加工技术方面工作,同时参与产业化推广工作。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发表论文列表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7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件。 旁证材料:附件1.1,1.4,2.1-5,2.9-13, 3.4-3.6,3.8-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徐为民
排名:4
行政职务:研究室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对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1、2.2、2.3、3.1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其中主持研究基于微滤减菌的肉禽屠宰预冷水循环利用、松香残留检测与新型安全脱毛剂合成技术,主要参加禽肉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同时负责部分加工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工作。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发表论文列表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9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件。 旁证材料:附件1.3,2.1-4,2.6-7,2.10,3.1-3.3,3.8,3.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李晓存
排名:5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畜牧师
工作单位: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及信阳综合试验站项目的研究,对创新点1、2和3作出重要贡献,参与了冰鲜水禽肉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酱卤水禽肉制品、重组水禽肉制品、鸭血清洁收集装备与新型鸭血豆腐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在本项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旁证材料:附件3.8,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张福君
排名:6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畜牧师
工作单位:吉林正方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及主持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通化综合试验站项目的研究,对创新点1、3作出重要贡献,全面参与水禽肝脏高值化利用技术、冰鲜鸭质量控制及保鲜、新型鸭血豆腐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旁证材料:附件3.8,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杨硕
排名:7
行政职务:技术部经理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及南京综合试验站项目的研究,对创新点2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了酱卤及腌腊水禽肉制品品质提升技术研发和推广。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旁证材料:附件2.1,3.8,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李槟全
排名:8
行政职务:总裁
技术职称:经济师
工作单位: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及赤峰综合试验站项目的研究,对创新点1、2作出重要贡献,参与冰鲜鸭质量控制及保鲜、酱卤水禽肉制品品质提升、重组水禽肉制品健康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旁证材料:附件3.8,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王兆山
排名:9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畜牧师
工作单位:山东众客食品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对创新点1、2作出重要贡献,参与了冰鲜水禽肉制品质量控制及保鲜技术、酱卤及重组水禽肉制品加工技术推广与应用。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旁证材料:附件3.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卢连水
排名:10
行政职务:试验站站长
技术职称:高级兽医师
工作单位:河北东风养殖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及沧州综合试验站项目的研究,对创新点2作出重要贡献,参与了冰鲜鸭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新型鸭血豆腐加工技术产业化应用与推广。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旁证材料:附件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单位名称:宁波大学
单位贡献:负责方案的总体设计和实施,主持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及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CARS-43-17),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完成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鹅肉深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2013GB2C200191)、浙东白鹅肉及其副产物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2014GB2C220153)”及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水禽肉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012C12016-1)”等有关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课题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对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2、3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研发了冰鲜水禽肉质量控制技术、传统腌腊和酱卤水禽肉制品品质提升技术、系列新型重组水禽肉制品健康加工技术、水禽肝和血液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同时全面参与产业化推广与应用工作。作为发明专利权利人,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1件。 旁证材料: 附件1.1-1.2,1.4,2.1-5,2.7-9,2.11-13,3.4-3.7,3.8-10,3.19。

单位名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单位贡献:作为第二单位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板鸭加工中肌内磷脂的酶解机制研究(31071569)、Hsp90抑制肌内磷脂水解的作用机制(31271891)、肌动球蛋白解离机制及其与鸭肉嫩度的关联性研究(31101312)”、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盐水鸭(鹅)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CX(12)3082]”及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完成了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优质冰鲜鸭加工与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BE2010428)”与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鸭副产物休闲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TG(16)023]”等有关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课题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对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其中主持研究基于微滤减菌的肉禽屠宰预冷水循环利用技术,主持研究水禽肉制品风味定向调控、阶段式加热调控嫩度技术,主要参加鸭血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同时负责部分加工新技术的集成与产业化工作。作为发明专利权利人,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9件。 旁证材料:附件1.3,2.1-4,2.6-7,2.10,3.1-3.3,3.8,3.10。

单位名称: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第三单位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CARS-43-17)并作为依托单位主持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43-36)的研究。对创新点1、2和3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了冰鲜水禽肉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重组水禽肉制品健康加工技术、鸭血清洁收集装备与新型鸭血豆腐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建立产能达1万吨/年的鸭血豆腐生产线4条,6万吨/年的冰鲜鸭生产线8条,0.5万吨/年的酱卤制品生产线2条,0.3万吨/年的重组鸭肉制品生产线3条。 旁证材料:附件2.2,3.8,3.9。

单位名称:吉林正方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主要单位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CARS-43-17)并作为依托单位主持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通化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43-24)的研究。对创新点1、3作出了重要贡献,全面参与水禽肝脏高值化利用技术、冰鲜鸭质量控制及保鲜、高品质鸭血豆腐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建立产能分别为0.10、2、0.25万吨/年的肝、冰鲜鸭、鸭血豆腐制品生产线各一条。 旁证材料:见附件2.3,3.8,3.9。

单位名称: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主要单位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CARS-43-17)及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盐水鸭(鹅)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CX(12)3082]”的研究,并作为依托单位主持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43-28)的研究。对创新点2作出重要贡献,参与了酱卤及腌腊等水禽肉制品品质提升技术研发和推广,改造产能达0.80万吨/年的盐水鸭生产线5条、0.20万吨/年的酱鸭生产线1条。 旁证材料:见附件2.1,3.8,3.9。

单位名称: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主要单位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水禽肉类加工岗位科学家项目(CARS-43-17)并作为依托单位主持完成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赤峰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43-22)的研究。对创新点1、2作出了贡献,参与冰鲜鸭质量控制及保鲜、酱卤水禽肉制品加工与品质提升、重组水禽肉制品健康加工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产能分别达2.0万吨/年、0.30万吨/年的冰鲜鸭、酱卤制品生产线各2条。 旁证材料:见附件2.7,3.8,3.9。

单位名称:山东众客食品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主要单位完成了“水禽肉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参与完成了“鸭肉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项目的研发工作。对创新点1、2作出了贡献,参与了冰鲜水禽肉制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酱卤水禽肉制品加工及品质提升、重组水禽肉制品健康加工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建立产能达2万吨/年的冰鲜鸭生产线4条、0.5万吨/年的酱卤制品生产线2条。 旁证材料:见附件2.4,3.8。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立浙江大学论坛

GMT+8, 2024-11-22 18:50 , Processed in 0.43593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