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89|回复: 0

浙大二院7月以来率先筛查杭州三个街道

[复制链接]

395

主题

311

回帖

4413

积分

参议员

积分
4413
发表于 2020-10-27 14: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大二院7月以来率先筛查杭州三个街道 发现968位高危人群 最终确诊肠癌33例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10月27日 09:47:48  都市快报


2020年我省将大肠癌筛查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

2019年,浙江省有9000人死于大肠癌

都市快报

2020年,浙江省将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为浙江省50-74周岁户籍居民提供筛查服务。

从7月开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联合杭州某城区,率先在三个街道,针对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进行胃肠镜筛查。截至10月19日,共完成968例胃肠镜筛查,发现肠癌33例,约有70%的比例有结肠腺瘤(息肉),其中,发现结肠腺瘤合并早期胃癌3例,结肠腺瘤合并早期食管癌1例。

做肠镜时顺便加了个胃镜检查 结果同时发现肠息肉和早期胃癌

56岁的邵先生(化名)一个多月前参加了社区组织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先进行了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调查,还做了粪便留样化验。几天后,社区医生给他的反馈是:结直肠癌中风险,粪便隐血阳性,是胃肠道肿瘤高风险人群。

随后,社区医生帮邵先生预约了浙大二院消化内科就诊,根据他的筛查情况,医生建议做胃肠镜检查。

“我以前没做过胃肠镜检查,这次我想胃镜肠镜一起做,好好查一查。”邵先生预约了专为结直肠癌筛查阳性患者开通的周末内镜绿色通道。

邵先生做的是无痛胃肠镜,整个过程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检查结果出来,令一家人大吃一惊,胃镜提示胃黏膜病变,早期胃癌考虑,同时肠镜提示结肠多发息肉。

心急如焚的邵先生预约了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副院长、消化道肿瘤诊治专家王良静主任医师的专家号。他仔细查看了沈先生的胃肠镜检查报告,非常幸运,邵先生属于早期胃癌,不需要开刀,在内镜下就可以切除。

开了住院单,王良静主任医师为邵先生完成胃镜下早期胃癌黏膜下剥离术(ESD),并同时切除了结肠大大小小8枚息肉,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三天就出院了。

胃镜病理显示:中分化腺癌,深度只到黏膜肌层,属于早期胃癌。早期胃癌ESD术后治愈率超过95%。结肠息肉病理报告提示: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均为良性。

“真的非常幸运,如果这次不做胃肠镜筛查,等到以后有明显症状了,可能已经晚了!”邵先生心有余悸,这次胃肠镜检查在他还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帮他发现了潜伏的危机,让他深刻认识到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968例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做胃肠镜检查:确诊33例肠癌 幸运的是肿瘤都处于早期

68岁的牛大伯(化名)的经历和邵先生类似。前不久,他和邻居们一起去社区里参加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调查和粪便检查。一张筛查结果高风险的报告,把很少看病的牛大伯带到了消化内科医生面前。结直肠癌筛查阳性,他听从医生和家人建议,预约了无痛肠镜检查的同时,还顺便加了个胃镜检查。

10月5日,牛大伯通过结直肠癌筛查的绿色通道如约前来检查。结果肠镜检查发现了三处小息肉,内镜医生直接予以门诊切除。同时,还发现了食管黏膜病变,考虑为早期食管癌,病理提示为重度异型增生。

王良静主任医师仔细查看了牛大伯的内镜图片及病理报告,考虑牛大伯的食管病灶目前还比较表浅,属于早期食管癌,建议内镜下切除。入院后,牛大伯完善了术前相关检查,并行内镜下早期食管癌黏膜剥离术(ESD)。

截至10月19日,浙大二院共完成968例胃肠镜,发现肠癌33例,结肠息肉比例很高,大约有70%,其中,结肠腺瘤合并早期胃癌3例,2例在内镜下ESD微创手术,1例外科手术;1例结肠腺瘤合并早期食管癌,进行了内镜ESD微创手术。

王良静主任医师说,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胃肠癌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后期都不需要做化疗,其中大部分都在内镜下完成了根治性手术。

大肠外科副主任徐栋主任医师说:“结肠息肉属于癌前病变,早期发现、早期摘除,可以避免息肉癌变,改变疾病的恶性进程。此外,早筛早诊早治还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具有很大的社会效应,实现患者、社会、医院的三方多赢。”

通过此次筛查发现,肠癌、息肉的患病人群比例较高,而且许多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不会主动去医院就诊。在科学有效的筛查基础上,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检出率,有利于早诊早治。

大肠癌的早诊早治

对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尤为关键

浙江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结直肠癌死亡病例数为0.9万,占所有癌症死亡数的9.54%,位居癌症死亡数第4位。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增长特别迅速。

肠癌的死亡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生存率很高,晚期迅速下降。因此,早诊早治对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尤为关键。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浙大二院大肠外科的奠基人郑树教授就在浙江海宁、嘉善主持开展了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工作,并提出了中国的《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在海宁24.4万的大样本人群中,筛查到高危人群4076人,随访筛检干预20余年,使该地区大肠癌不仅死亡率下降17.56%,且直肠癌发病率下降31.4%,证实了对高危人群的随诊价值,为建立我国大肠癌早诊早治指南提供了基础。

目前,由张苏展教授任结直肠癌筛查专家组组长,将郑树教授课题组建立的“数量化高危因素序贯筛查技术方案”在全国13个省市区34个项目点进行推广,并对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共完成154011人结肠镜检查,覆盖人口近200万,共检出进展期腺瘤和大肠癌合计8123例,其中7459例为早期病例。在各级政府推动下,已在各筛查点进入常态化工作,并在天津、上海等地列入民生工程。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50岁以上最好每隔两三年做一次肠镜

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明确的,可以说它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

因为大部分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大肠癌的发病往往经历“息肉→腺瘤→大肠癌”三部曲。不过,这个过程很漫长,至少需要5-10年,甚至二三十年。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息肉切掉,炎症控制好,就能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为早期预防提供机会。

流行病学调查和专项筛查显示,大肠癌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以下高危因素的:男性、有长期吸烟习惯、有大肠癌家族史、有肠息肉的,有肿瘤病史的,以及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精神高压、慢性胆道疾病史等。

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时合并有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的,则是肠癌的高危人群。

2018年8月,在全国大肠癌年会上,由浙大二院郑树教授制定并出台了《中国大肠癌筛查专家共识》,结直肠癌早筛的“浙二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目前,由浙大二院副院长、大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丁克峰教授牵头撰写的《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已经顺利完成并在《中华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为推动我国结直肠癌事业的早诊早治事业做出了贡献。

“我们一般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隔两三年做一次肠镜;如果合并有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的,则建议每年定期做一次肠镜检查。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筛查,阳性率可达20%左右。”

丁克峰教授说,除了早期筛查,还要警惕身体发出的信号。结直肠癌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大便习惯或性状的改变。比如,大便突然变细,便血;原来大便一直是正常的,突然便秘了;原来经常便秘的,突然开始拉肚子了;大便突然有黏液,或是颜色发生改变,都是不正常的,千万不能忽视,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去大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立浙江大学论坛

GMT+8, 2024-11-22 09:03 , Processed in 0.07027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