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谈家桢与大学科研》
作者: 谈向东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杜;杭州:浙江大学出版杜,2013.11
ISBN 978-7-309-10031-O
作者简介
谈向东,谈家桢先生的长房嫡长孙。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制冷与空调工程系,副教授。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记述谈家桢先生在东吴大学就学、燕京大学读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和博士后,以及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工伟的部分情节,时间截止到1958年前后。
本书通过对大学环境中谈家桢就学、科研和生活的具体事件, 从侧面实录中国社会沧海桑田之巨变,用片段回顾谈家桢为中国遗传学的发展,特别是丰富并完善遗传学理论所做的工作。
目录
序一 何谓健康的大学科研…………………………………………杨玉良
序二 谈家桢与浙江大学生物系……………………………………林建华
序三 写在第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之前………………饶子和
前言
第1章 生命进化与遗传 嵌镶显性求真知…………………………… 1
第2章 少年疑惑或困顿 生物学习与积累…………………………… 8
第3章 瓢虫世界乐无穷 遗传大师刚起步…………………………… 14
第4章 美利坚深造遗传 摩尔根一脉理论…………………………… 20
第5章 学成归来名与实 浙江大学识英才…………………………… 31
第6章 浙大文军始长征 家桢科研亦努力…………………………… 34
第7章 青山绿水好湄潭 东方剑桥誉海外…………………………… 37
第8章 布衣学者爱国心 缘起科学与求是…………………………… 45
第9章 学派之争对与错 国家需要大科学…………………………… 55
第10章 院系调整归复旦 三八线说定教育…………………………… 59
第11章 青岛遗传座谈会 学术之争与“双百”……………………… 72
第12章 西湖烟雨读书处 指点江山存佳话…………………………… 86
参考文献………………………………………………………………… 101
后记……………………………………………………………………… 103
序一 何谓健康的大学科研
今年是谈家桢先生诞辰105 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是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科普教育专家。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谈家桢来到复旦大学,担任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那一年,他43 岁. 从此他将自己的下半生和复旦大学紧密联系在一起。1961 年起他曾先后担任复旦大学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
谈家桢先生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主要围绕遗传学研究,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称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透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绳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论据。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谈家桢与大学科研》一书. 集中回忆了谈家桢先生的成长历程、学术轨迹和教学科研思考。我们感慨谈家桢先生忘我投入的科研热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也钦佩他的道德品格与学术素养,更折服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我想谈一下自己对大师与大学科研之间关系的一点思考。
大学,无疑是一个国家科技成就的孵化场所和科技人才的培育基地. 更是基础科学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健康的大学科研. 必须有一位大师级人物领军,一位成就斐然的顶级学者主阵。从谈家才块’在复旦大学的科研经历来看就是一个明证。谈先生以
他的数十年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地位,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于遗传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取得了一大批有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更带动了复旦遗传所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影响,这也对“复旦”这个品牌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价值” 。
何谓大师?大师不仅有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还有他的人格魅力。这无疑对下一代科研工作者产生理想与精神世界的熏陶.带动他们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宝贵才华。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物质的社会,急功近利也把科研功利化、世俗化。四处拉科研经费、不把正经心思用在科研本身,这些现象在今天我们的大学科研中,也时有发生,而谈家桢先生几十年投入基础科研的定力和执着,我想确实可以给今天的科研人员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沉不下心来搞科研、静不下气来作研究, “浮光掠影”式的成果,终归是没有底气的。
其实,健康的大学科研,除了大师之外,良好的科研环境的塑造也是必要条件之一。在本书中, 有许多关于谈家核科研背后的小故事,有些史料也可能是第一次披露,但今天读起来. 仍味道十足,令人感慨。良好的科研环境,既包括宽松的、便于思想交锋的学术环境,也包括相对顺畅的科研与行政部门的沟通机制. 当然还包括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良好的科研环境,需要当下大学主管工作者们大力营造. 当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谈家桢与大学科研》一书的成功出版. 期待给吾辈学人与大学管理者以思考和共鸣,愿大家共勉之。
杨玉良
2013年8月
( 注: 杨玉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
序二 谈家桢与浙江大学生物系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浙江大学的杰出学者。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邀请出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 1949年起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直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在浙江大学的15年硕果累累、桃李满园,为生命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
谈家桢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遗传学研究,即使在抗日战争浙大西迁的艰苦条件下,依旧带领师生深入开展探索性研究, 完成了一系列代表性论文,特别是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嵌镶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之后于1946 年发表了《异色瓢生色斑遗传中的嵌镶显性》论文,丰富和发展了摩尔根遗传学说。在湄潭,学校成立了理科研究所生物学部(后改称生物学研究所),由贝时璋、谈家桢、罗宗洛先生分别主持开展了实验形态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很难想象,谈家桢先生和其他教授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就地取材,亲力亲为,专注子各自的研究,做出了一流的成果。
谈家桢先生是声望崇高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奋斗在自己钟爱的教育战线,在潜心学术研究的同时,始终恪守教师的神圣天职,钻研育人的科学方法, 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他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强调只有打好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这3个方面的基础,才能在实践中尽快地适应和开展独立研究。他关心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总是热情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并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的知识。他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学生光学习科学基础知识还不够,还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仅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 他就培养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生物学家,如施履吉、盛祖嘉、徐道觉和刘祖洞等, 对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颇为重大的影响。
谈老一生,与浙江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和深厚感情。他曾满怀深情地回忆在浙大的时光,“我是浙江人,在浙江大学工作了近15 年。15年时间不算太长,但故乡、浙大,特别是竺可桢校长倡导的‘求是’学风给了我非常深远的影响。”他虽然后来到复旦大学工作,但仍然时时心系浙江大学的发展, 曾多次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以笠校长办浙大为例.提出要培养真正的一流科学家,必须办好综合性大学. 把文、理、工、农、医等学科资源整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2007年浙大110周年校庆时,近百岁高龄的他看到母校来人,仔细询问了学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的情况. 对生物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并祝愿浙大早日办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
谈家桢先生为祖国科学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科学财富和不朽的精神丰碑。他在遗传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直激励着浙大生命学科的每一个后继者。
今年正值谈家桢诞辰105周年,这部《谈家桢与大学科研》,既是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学界宗师,也是为了阐释大学科研的功用价值和深远意义。希望本书能够引领后学,将先生开创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
林建华
2013年11月
(注:林建华教授,浙江大学校长)
序三 写在第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之前*
*本文为《第六届谈家桢住命科学奖纪念册》的序言。
荀子在《劝学》中写道: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绞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践步,无以至千里i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蝶,骥一跃,不能十步; 鸳马十驾. 功在不舍。织而舍之,朽木不折; 筷而不舍, 金石可缕。甥|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c 蟹六跪而二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
躁也。”短封|虽无JI\无牙, 但是在泥土中上下自如,上可触达黄土, 下可饮用黄泉之水,主要是它用心专一。反观螃蟹. 虽然有六只尖利的爪子. 两个钳子一样的辈辈, 但却无所作为、自己连巢穴也没有一个. 主要就是心浮气躁。苟子虽为古人, 所必:世事离当今甚远, 但所提之事, 句句精辟, 颇令当下有此鄙疾者汗颜。
值得欣慰的是,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第六届的获奖者及过往历年的获奖者都很好地践行了荀子在《劝学》中的教诲. 用心专一. 鞠躬尽瘁, 在各自领域锁而不舍地努力.做出了国际领先的成绩或是弥补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为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此也要感谢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和评审专家委员会的全体委员,正是由于你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于科技进展的全面把控,以及对申请者深入详细了解,精心审阅申报材料,开诚布公地讨论,从而使每次评审的结果都能获得各界的一
致好评。
正因为如此,从第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起,我们纪每次的颁奖典礼放在大学里举行,并安排每次的成就奖获得者做学术报告,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给今后将从事科研工作的大
学生和研究生们树立优秀的榜样, 传授真正的科学研究的真谛, 摒弃现实存在于科学界的不良风气, 为今后中国科学事业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带出的一些问题,只有靠我们自已去解决,任重道远,我们仍将努力前行。
饶子和
2013年ll月
(注: 饶子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奖励委员会主任)
前言
谈家桢出生于1909年9月,今年是2013年,就是谈家桢诞辰105 周年了。
为了纪念这个日子, 谈向东从已经写就近60 万字的《谈家桢传(暂名) 》清样素稿里,节选出家桢在东吴大学就学、燕京大学读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博士后以及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工作的部分情节; 主旨反映谈家桢以瓢虫、果蝇为主要实验材料,通过自身努力, 丰富并完善遗传学理论; 培养众多学生和坚持科学真理等事件。时间截至1958 年前后。
本书取名《谈家桢与大学科研》,主要记述在大学环境里,谈家桢就学、科研和生活等具体事件,从一个侧面实录中国社会沧海桑田之巨变; 从一个片段回顾谈家桢自身努力学习,常年沉浸于实验室工作,培养与训练学生为国家复兴所做的基础工作,坚持科学真理的勇气与智慧等具体故事。以时间为轴,以故事做纬,用记录的视角告诉大家,谈家桢为中国的科学, 特别是遗传学的发展所做的工作。
一个东吴学子成长为科学大家的经历, 是做好自身工作并坚持, 善于计划,善于总结。从专业角度来说,扎实系统的学习,特别需要了解专业历史‘ 记录在每个节点上对专业理论有所贡献的人和事,并深入思考其理论的独特性, 发现其可改善或完善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去探讨理论的创新或突破。
谈家桢在1946 年发表的《异色瓢虫Harrnonia αλ:yridis 色斑遗传中的嵌镶显性》论文.被科学界公认为丰富并发展了遗传学理论, 并确定了 在现代综合进化学领军的国际地位, 是本书想努力阐述的; 不知能否达成目的, 请各位看后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笔者将更加努力地去完善和改正。
大学是知识、理论创新的花园,是科研、技术新创的苗圃;换句话说,大学是国家进步的原创基地之一。我们现在正值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时期,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间段,不论怎么说,我辈肩负的责任是非常重的,不努力怎么行?希望《谈家桢与大学科研》的出版,能给大家一个新时期的参考答案或借鉴; 同心同向,同心齐力,为建设国家、复兴国家,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积微薄之力.汇江河之浩大。
谈向东
2013 年8 月
参考文献
[1] 《百家争鸣一一’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李佩珊等.商务印书馆,1985 年
[2] 《中国现代生物学家传(第一卷)》,谈家桢、赵功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85 年9 月.
[3] 《浙江大学在遵义》,何柱承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0 年2 月.
[4]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一集)》,卢嘉锡主编. 科学出版社,1991 年3 月.
[5] 《谈家桢文选》,谈家桢.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92 年8 月.
[6] 《情有独钟一一麦克林托克传记》,[美] E · F · 凯勒著,赵台安、赵振尧译.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3 年.
[7] 《遗传学与百家争鸣( 1956 年青岛遗传学座谈会追踪研究) 》,任元彪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96 年5 月
[8] 《谈家桢与遗传学》,赵功民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6月,
[9] 《刘庄百年》,罗以民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8 年l l 月.
[10] 《生物学大辞典》,谈家桢、马庆生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i 月.
[11] 《赵超构传》,张林岚著.文汇出版社, 1 999 年8 月
[12] 《中国民主党派史》,孙晓华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9 年9 月.
[13] 《基因的萦梦》,谈家桢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年l 月
[14] 《生命的密码》,谈家桢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 年10 月.
[15] 《罗宗洛》,黄宗盟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1 月.
[16] 《毛泽东与谈家桢》,张光武著.华文出版社, 2001 年8 月.
[17] 《中国遗传学史》,谈家桢、赵功民主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年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