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文史资料

第1辑

回忆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二三事 ………… 李世家、吴文楠 (56)
王季思诗词抄 ………………………………………………… (63)

第6辑
对浙大分校、树范中学在龙办学的点滴回忆
……………………………………………毛昭晰(37)
芳野学府村 风雨龙吟楼
——抗战时期龙泉浙大分校旧址记……县文管会(49)
芳野——忆浙大龙泉分校的学风……………张天籁(51)
回忆浙大龙泉分校“芳野剧艺社”二三事
…………………………………杜念绍 黄铁夫(54)

第7辑
芳野杂忆………………………………………毛昭晰(1)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生活漫忆………………严刘祜(22)

第8辑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建校五十周年专辑
浙大分校第一年——访陈训慈先生…………郁若(1)
《竺可桢日记》摘录…………………………严刘祜(12)
浙大分校筹备始末……………………………李絜非(23)
寄坊下诸生………………………………………徐声越(28)
龙楼风雨对床眠………………………………王季思(29)
师情深似海……………………………………罗斯文(35)
儒者陈仲和教授………………………………杜成春(44)
回忆在浙大龙泉分校学习时的老师…………叶祖游(46)
忆芳野——浙大龙泉分校…………吴维偁 申屠光(49)
石坑垅岁月………………………………黄礼芳(61)
芳野之恋…………………………………唐湜(76)
峥嵘岁月忆龙泉……………………胡裕树 宁树藩(81)
忆浙大龙泉分校 ………………………… 季平子 (98 )
芳野梦回情切切 ………………………黄晞 (101)
忆坊下 …………………………………孙嗣良 (111)
我怀念 …………………………………吕型伟 (113)
学书学剑几生淸福到龙泉 ………… 楼宝松 (116)
龙泉迁校日记 …………………………刘春和 (127)
龙泉生活点滴 ………………………… 潘柏西 (142)
龙泉琐忆 ………………………………… 施亚西 (147)
艰苦的生活勤奋地学习 ……………… 包树烻 (157)
怀念浙大龙泉分校 …………………… 吴国钧 (160)
我们的摇篮 …………………………………郑乃森 (166)
两次战役间的绿洲——芳野 ………… … 汪敬羞 (170
浙大龙泉分校学习、生活的点滴回忆 …… 朱鹏 (179)
忆浙大龙泉分校生活…………………………… 陈贵耕 (188)
回忆浙大龙泉分校的求是学风……………… 蔡人宝 (193)
芳野杂忆 ………………………………………… 应幼梅 (196)
浙大龙泉分校忆旧 ……………………………… 吴世昌 (198)
龙渊日记摘录 …………………………………… 倪士毅 (202 )
回忆过去回忆母校 ………………………………曾守中 (214)
怀念芳野一一浙大分校 ……………………… 孔良曼 (218)
浙大龙泉分校生活三年杂忆 …………………马达远 (221)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生活漫忆 ………………… 严刘祜 (228)
东南书屋与浙大分校 ………………………… 方为良 (241)
回忆母校寄语青年 ……………………………… 罗斯文 (244 )
浙大龙泉分校学习、生活片断回忆 ………… 樊延龄 (250)
恋芳野爱浙大分校 ……………………………… 陈晓光 (253 )
忆浙大龙泉分校拾零 …………………………… 徐时骝 (264)
龙泉今昔一一致浙大分校校友们 …… 李世家 吴文楠 ( 270 )
和蔼可亲勤奋俭朴的毛先生 …………… 留景林口述 (278 )
厨工的回忆 ………………………………… 詹宝树口述 (280)
龙泉分校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 ……… 樊文洵 方开舜 ( 283)
校友来鸿摘登(287)

第9辑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建校五十周年续辑
晓沧先生和芳野 ……………………………朱兆祥 (1)
忆山乡旧事 ………………………………… 袁嗣良 (26)
浙大龙泉分校二年的回忆 ……………… 宋晞 (37)
芳野与浙大龙泉分校 …………………… 毛昭晰 (43)
点滴回忆 …………………………………… 戚叔纬 (67)
寻芳踪 忆旧梦 ……………………………… 葛维堡 (77)
深切的怀念 ………………………………… 骆正深 (84)
难忘龙泉事眷恋芳野情……………………田志伟 (87)
龙泉三年 ……………………………………… 吴家顺 (94)
《毛路真日记》摘抄 ……………………… 毛昭晰 (100)
断大龙泉分校史地学会记略 ………………倪士毅 (130)
当我当了一任膳食委员的时候……………朱兆祥 (138)
山居二事 ……………………………………… 朱正仕 (139)
从龙泉到杭州 ………………………………… 郑国华 (143)
芳野杂忆 ……………………………………… 曹余章 (151)
忆父亲在浙大龙泉分校 …………………… 胡蕴钰 (155)
怀念郑晓沧老师 ……………………………… 詹士林 (158)
忆郑晓沧教授 ………………………………… 翁心惠 (163)
春风化雨典型长在 …………………………… 张天籁 (167)
忆往事 思芳野 ……………………………… 潘超霖 (170)
回忆分校片断 ………………………………… 李少眉 (183)
在浙大龙泉分校生活片断 ………………… 许孝憘 (188)
逃离孤岛奔赴求是学府 ………………… 葛维型 孔良曼 (194)
往事如烟忆龙泉 …………………………… 钟济沧 (199)
老燕怀山巢 ………………………………… 周瑞芬 (203)
记潘渊老师二三事 ………………………… 苏道明 (205)
浙大龙泉分校旧事数则 ………………… 马达远 丁则先 (209)
眷恋——贈石坑垅 ………………………… 徐朔方 (213)
难忘的一课 ………………………………… 季松培 (214)
代简浙大龙泉分校诸同窗 ……………… 王克平 (216)
拾遗补缺 校友寄情 …… 严刘祜 (218)
龙泉旧作数首 ……………………………… 施亚西 (229)
七、八辑勘误表…………………………… (230)

浙江文史资料目录

【作 者】朱向农 主编;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出版发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10
【ISBN号】7-213-02547-3
【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1962至2002年浙江省各地市的文史资料,涉及近现代军事、科技、学术、医卫名人史料,工商经济史料,民间艺术与地方资源史料等。
【参考文献格式】朱向农主编;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浙江文史资料目录 1962-2002.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10.

第1辑
第2辑
第3辑
第4辑
第5辑
第6辑
第7辑
第8辑
第9辑
第10辑
第11辑
第12辑
第13辑
第14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
第15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二)
第16辑
第17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三)
第18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四)
第19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五)
第20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六)
第21辑
第22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七)
第23辑 蒋介石史料
第24辑
第25辑
第26辑
第27辑 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
第28辑
第29辑
第30辑 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辑
第31辑 浙江百年大事记(1840—1945)
第32辑 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辑
第33辑 浙江籍资本家的兴起
第34辑 天涯赤子情:港台和海外学人忆浙大
第35辑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浙江
第36辑 陈英士
第37辑 从名记者到幕僚长——陈布雷
第38辑 蒋介石家世
第39辑 宁波帮企业家的崛起
第40辑 一代宗师竺可桢
第41辑 风雨忆同舟——浙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史料专辑
第42辑 新编浙江百年大事记(1840—1949)
第43辑 浙江近代学术名人
第44辑 浙江籍海外和港澳人物录
第45辑 浙江近代著名学校和教育家
第46辑 浙江近代金融业和金融家
第47辑
第48辑 浙江近现代人物录
第49辑 浙江近代科技名人
第50辑 肝胆常相照——浙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史料
第51辑 许寿裳纪念集
第52辑 余杭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
第53辑 台州历史文化专辑第54辑 话说浙江
第54辑 话说浙江
第55辑 报国情深——归侨侨眷在浙江
第56辑 铁证——侵华日军在浙江暴行纪实
第57辑 东瀛沉冤——日本关东大地震惨杀华工案
第58辑 浙江近代医卫名人
第59辑 东南佛地 盛世重光 ——浙江近现代佛教史料
第60辑 小商品 大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创业者回忆
第61辑 老报人忆《东南日报》
第62辑 浙江农村改革纪实
第63辑 浙江院士风采录
第64辑 史海钩沉
第65辑 都有一颗中国心——浙籍华侨华人风采录(欧洲篇)
第66辑 风雨同舟五十年: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历史回顾
第67辑 戏苑春晖 浙江戏曲改革纪实
第68辑 文物之邦显辉煌——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纪实
第69辑 党的光辉照征程 为创建新浙江奋斗纪实
第70辑 民国轶事摭拾
第71辑 明珠璀璨——浙江省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纪实
第72辑 明珠璀璨 浙江省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纪实
第73辑
第74辑 史海拾珍
第75辑
第76辑 陈仪军政生涯
第77辑 浙江名人故居
特辑


返回顶部

第1辑
辛亥革命后军阀统治时期的浙江政局 李净通(1)
关于“齐卢之战” 项雄霄(17)
“齐卢之战”的原因 李净通(24)
“齐卢之战”与上海弭兵会议 庄禹梅(27)
孙传芳的“秋操” 项雄霄(30)
宁海战争回忆录 朱其爙(34)
回忆夏超的独立 杜伟(40)
浙军第三师回忆录 章鸿春(52)
浙江留日学生同乡会反对三届省议会宣言 (61)
《浙江新潮》的回忆 倪维熊(64)
施存统的“非孝”文与浙江第一师范的反封建斗争 姜丹书(69)
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史实 张宗祥(75)
戊戌前后浙江兴学纪要与林启对教育的贡献 郑晓沧(95)
重建林社记 张宗祥(118)
浙江省立中等工业学堂创办经过及其影响(附机织传习所) 许炳堃(120)
杭州电厂的回顾 金锦章等(125)
宁波的“外人居留地” 倪维熊(136)
温州的建关与建埠 黄伯蕴(14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两年工作总结报告 (145)
浙江解放前五十年间自然灾害情况概述 政协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整理(157)


返回顶部

第2辑
浙江军事纪要 项雄霄(1)
浙江拒款保路运动的群众斗争及其他 沈瓞民(27)
浙江铁路风潮中美帝的侵略野心 李净通(45)
甬曹段铁路的沿革 史理斋(52)
宁波“清党”刑审亲历记 庄禹梅(57)
长兴“清党”前后的一段经历 赵得三(69)
北伐前后浙江国民党活动的点滴回忆 江天一(73)
张人杰与浙江“清党”二三事 温延龄(76)
杭州“清党”前夕印象记 董介如(80)
宁波“清党”见闻 金臻庠(81)
查人伟被捕经过 韩镜侬(83)
浙江改组派鳞爪 董介如(85)
七七碑和汪逆像 宋崇厚(87)
无名氏骂贼诗 宋崇厚(88)
我所知道的朱家骅 杜伟(89)
阮毅成学步朱家骅 郭子韶(100)
郑文礼与浙江旧司法界 金沛仁(105)
鲁涤平在浙江 左佩(117)
蒋介石与帮会的关系 项雄霄(123)
蒋介石在奉化拼凑选票内幕 毛翼虎(126)
《东南日报》、《正报》和前《浙江日报》简述 郭子韶(129)
宁波《四明日报》始末 乌一蝶(145)
《浙东公报》 卢国黼(149)
浙江紫阳书院简述 孙孟晋(150)
在一次“抗日谈判”的会议上 张达生(156)
抗战期间浙江省政的几点见闻 于龙(160)
八年沦陷话杭县 何祖培(172)
绍兴沦陷见闻 曾寿昌(186)
征稿简约 (193)


返回顶部

第3辑
杭州胡庆余堂企业史 胡庆余堂制药厂等(1)
浙江CC的派系纷争 杜伟等(28)
蒋经国的青年军在嘉兴及其起义失败经过 李馥承(44)
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嘉兴的“应变”与阴谋活动 李馥承(65)
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迁逃定海后的见闻 毛翼虎(73)
北伐前后追随蒋介石的片段回忆 马文车遗稿(77)
蒋介石与奉化溪口武岭学校 张明镐等(86)
蒋介石迷信风水,追求龙穴坟地写实 刘劲持(101)
蒋介石在甬逃亡情况点滴 显宗(103)
蒋介石爪牙在奉化征收田亩附加捐的风波 孙表卿(104)
刘珍年部队洗劫泰顺纪实 苏超然(106)
贺扬灵在浙西 曾子唯(107)
回忆“天目山”贺扬灵的种种罪行 方秉性(111)
美国间谍盗窃浙江公路图的实证 董介如(127)
美帝国主义分子把持的甬江女中 马孟宗(130)
英帝国主义“英雄”梅籐更在杭州 崔志干等(134)
记辛亥年上柏王世昭义民军大血案 何思诚(154)
余姚盐民斗争亲历记 屠居秀(173)
附录
本辑订正补充 (192)


返回顶部

第4辑
抗战时期日寇对浙江蚕丝统制和掠夺的概况 徐淡人(1)
嘉兴地区蚕丝史料片段 董巽观(12)
民社党在浙江的内幕 张乃恭(16)
策反周佛海和接洽受降的一段经历及其他 章鸿春(31)
抗战胜利前后黄绍竑与美蒋特务和汉奸的勾搭 郑琴隐(41)
浙江两级师范和第一师范校史志要 郑晓沧(45)
我所知道的经亨颐 姜丹书遗稿(74)
记浙江第一师范学生对反动教育当局的斗争 汪志青(81)
“五四运动”在宁波 宁波市政协文史组(91)
回忆温州学生的“五四运动” 王中权(103)
联高——杭高学生运动简史 王冥鸿(109)
解放前夕杭州市小学教师的生活片断 朱建屏(124)
国民党统治时期浙江省财政厅见闻 张履政(131)
国民党金衢师管区办理兵役回忆 何 滨(141)
开化征兵黑幕亲历记 汪振国(149)
黑幕重重话征兵 许汝康(159)
温州“庄强华米案”的回忆 张明东(161)
收回宁波天主堂“白水权”的经过 倪维熊(169)
补充与订正 王文熙等(175)


返回顶部

第5辑
蒋介石空军重要训练基地——笕桥中央航空学校 陈栖霞等(1)
我所知道的浙江三青团内幕 郑琴隐(25)
浙江的“中国青年励志会” 何永德(48)
浙江省战时政治工作队的建立和演变 应占先(56)
宁属各县政工队概况 蔡竹屏(82)
黄绍竑与CC争夺浙江战时青年训练团的经过 应占先(91)
关于浙江抗敌自卫团的回忆 魏思诚(100)
战时温州的形形色色 何祖培(113)
战时浙西几点见闻 方秉性(121)
战时长兴山区见闻录 赵得三(127)
汪伪政权在浙省主办的“清乡” 金湛卢(134)
蒋坚忍二三事 蔡竹屏(147)
姚北农民捣毁鸦片捐局 徐顺潮(155)
上虞夏盖湖农民的反霸武装暴动 曾寿昌等(158)
临海农民抗拒土地陈报的斗争 周 涛(161)
华侨邹辉清开辟三门湾的创议及其流产 朱仲华(165)
回忆“重整道德运动” 蔡文浩(168)
我的留美回忆录 朱庭祜(178)
庚款第一批派遣留美学生的简况 罗惠侨(183)
关于文史资料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189)


返回顶部

第6辑
国民党空军进犯延安前后 唐中和(1)
汪伪巨奸各派内哄见闻 何国涛(23)
汪伪“全国商业统制委员会” 金湛卢(57)
浙江和杭州敌伪组织的形形色色 何致平等(74)
汪伪浙江警务处 王观涛(95)
日寇铁蹄下的杭州 张 泓(106)
关于杭州沦陷时期的几点回忆 徐曙岑(118)
杭州沦陷时期金融业概况 邬复本(121)
敌伪在杭州利用佛教的几点情况 尘空(128)
日本特务芝原平三郎在宁波 吕瑞棠(130)
国民党政府惩治汉奸的真相和对敌伪产业处理的见闻 何国涛(139)
太虚在浙江 大悲(165)
流氓头子金廷荪 宁波市政协文史工作组(170)
关于进一步加强北洋政府时期史料征集工作的意见 (183)


返回顶部

第7辑
宁波癸丑独立记沈瓞民(1)
癸丑劝告宁波取消独立的经过 金汤侯(12)
浙江部分省议员要求都督朱瑞宣告独立的经过 许炳堃(16)
附录一 省议员莫永贞……


返回顶部

第8辑
杭州第一棉纺织印染厂七十年来的变迁 许 超(1)
经营百好炼乳厂的回忆 吴百亨(36)
浙江民信局始末侧记 陶拱宸(71)
浙人反对意商谋占浙省煤矿纪实 沈瓞民(100)
湖州公益缫丝厂简史 邱寿铭(106)
临海赤霞煤矿公司始末 朱幼甡(111)
帝国主义控制下的浙海关见闻 陈善颐(115)
宁波“大英钦命领事署”内幕 周钦文(131)
杭州拱宸桥日本租界划界交涉经过 陈善颐(142)
国民党统治下浙江的粮食管理与田赋征实 魏思诚(146)
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教史料征集提纲(草稿) (180)


返回顶部

第9辑
浙江地方银行始末 洪品成(1)
杭州纬成公司史略 沈九如(40)
杭州名扇王星记 胡慎康(58)
孝丰的一座封建堡垒——从善后局到林业生产运输合作社 方秉性(71)
杭州木材业的内幕 陈瑞芝(90)
旧时代的杭州商会 程心锦(121)
金润泉生平概述 程居源(152)


返回顶部

第10辑
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史纪要 王国松(1)
浙江医药专门学校简史 程浩等(9)
黄绍竑第二次主浙与地方势力的争夺和勾结 应占先(40)
浙江省临时参议会的形形色色 卢炳普(65)
宣铁吾在浙江的罪恶活动 郑琴隐(79)
洪门在浙江 蒋成言(98)
洪门在浙江活动的补充 樊崧甫(120)
清邦及其在杭州 章微寒(123)
都锦生丝织厂的回忆 宋永基(129)
绍剧近代史实片断 沈季刚(144)
一个在杭州的日本老间谍 陆聿绳(164)
记杭州一次全国武术比赛会 曾寿昌(172)
浙南游击纵队的美术活动 夏子颐(177)

返回顶部

第11辑
宁波早期的学生革命运动 王安卿(1)
于子三被杀害真相 章微寒(10)
记浙江第一次考选欧美留学生 沈瓞民(19)
黄宾虹二三事 王伯敏(26)
浙东茶业剥削简史 陈一鸥(34)
浙江的火腿行业 金士辉(66)
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东征纪要 章 培(88)
马文车在东阳竞选“国大代表”记 张乃恭(103)
毛森策划台州“反共救国团”的出现与消灭 汪振国(117)
竺鸣涛的贪婪与残酷 汪 煜(129)
“浙江省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和“浙江省图书杂志审查处” 房宇园(141)
湖州云巢纯阳宫道教的封建迷信活动 丘寿铭(157)
杭州三次打米店风潮及钟渭泉案 薛载安等(170)
温州古老国药店叶同仁发迹史 杨明潜(193)
关于开展征集文史资料工作的意见 (206)


返回顶部

第12辑
西安事变前后 何柱国(1)
西安事变亲历记 汪日章(15)
抗日时期鄞西地区武装斗争的一些回忆 毛 尹(32)
蚕学馆——中国第一所纺织学校 朱新予等(51)
辛亥革命前后浙江选举轶闻 张任天(58)
蒋鼎文其人其事 文 史(62)
浙江汉奸省长丁默邨 黄庆中(80)
任芝卿与衢州教案 翁楚望等(93)
回忆宁波中华基督教青年会 倪德昭(113)
赴美考察基督教青年会记 倪德昭(132)
宁波资本主义工商业简史 原宁波市政协文史工作组(137)
民生药厂创办前后 孙延年(153)
牛春明与太极拳 顾启欧(173)
湖州羽毛扇 邱寿铭等(188)
订正与勘误 (191)
关于广泛征集、编写革命史料工作意见 (193)


返回顶部

第13辑
忆红七军团北上抗日 余龙贵(1)
杨子华同志谈萧山农运 (6)
宁波的“五四”运动 严式轮(8)
浙江“五四”运动的片断史料汇编 (20)
大革命时期的宁波工人运动和“四一二”事变 王安卿(33)
回忆绍兴女师的学生运动 汪曼之(46)
记“五卅”运动在奉化驱逐县官沈秉诚 毛 尹(54)
抗战时期的浙江大学 祝文白(57)
湘湖师范创立五十周年回忆 汪赞源等(64)
早期的浙江法政学堂 章鸿烈(76)
科场回忆录 陈甲林(87)
我所了解的盖叫天先生 沈祖安(99)
辛亥革命期间中日友谊佳话 余德荪(115)
国民党浙江反省院 于 渊(116)
蒋介石一九二七年下野返浙点滴 章 培(134)
浙江三青团部分情况 林 泽(140)
两任浙江保安处长的俞济时 汪 煜(155)
沈鸿烈破坏浙东革命根据地罪恶措施大略 林 泽(168)
国民党浙江省暨杭州市党部的“应变”会议 房宇园等(171)
杭州市参议会见闻 程心锦等(178)
绍兴“道友部队”的啸聚与消灭 宋子俊(195)
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勘误表 (207)


返回顶部

第14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
忆宁波建党初期 王任叔(1)
宣中华同志战斗的一生 潘念之(9)
张秋人烈士事略 陈修良(17)
一九二七年下半年的奉化党组织 严式轮(25)
挺进师三年游击战争 余龙贵(30)
忆刘英同志 林辉山(52)
闽浙临时省委找到党中央经过 黄先河(69)
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和组织工作会议 林辉山(86)
抗战初期诸暨党组织恢复活动 张 光(90)
慈北战时服务大队 慈溪县委党史小组(99)
记抗日时期的凤湖中学 陈文舟(117)
深山里的一朵红花 林真如(123)
纪念李敏烈士殉难卅五周年 毛 尹(136)
胜利狱 黄 明(145)
陈爱中烈士自传 (170)
冯和兰烈士和狱中寄语 (173)
记肖东同志 杨 光(176)
编后记 (184)


返回顶部

第15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二)
大革命时期浙江的反对国民党右派斗争 潘念之(1)
回忆大革命前后的宁波党团活动情况 史 永(18)
纪念杨眉山烈士 冯永叔(29)
忆子兴 戚秀媛(35)
忆裘古怀同志 周闪耀(40)
抗日时期浙东党片断回忆 杨思一(48)
回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邱清华(51)
记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 周申生(60)
抗战初期的兰溪政工队 唐向青(70)
抗日战争在余上(上 张 光(75)
从浦东到浙东 黄 明(98)
抗日时期的四明交通总站 翁惠珍(109)
浙西战斗生活片断 李成浩(113)
爱国民主教授费巩烈士事迹介绍 王玉如等(127)
于子三被杀害事件的始末 陈业荣(137)
朱敏烈士短暂、光辉的一生 肖 强(175)
坚持时期的浙东报刊工作 乐子型等(184)
难忘的会见 王去病(193)


第16辑 我起义前后 张俊升(1)
策动分水起义 项 雷(5)
张难先主浙见闻 骆正葵(24)
民丰、华丰两造纸厂简史 金志朗等(35)
杭州名剪张小泉百年史 张祖盈等(68)
宁波烟厂工业的沧桑 宁波市政协文史工作组(83)
浙江省早期的地质调查工作 朱庭祜(101)
追忆马一浮先生 龚慈受(105)
抗日战争时期碧湖临时联合中学简史 吴克刚(110)
忆二十年代的春晖中学 斯而中(119)
浙江图书馆史略 徐敏惠(127)
中医学家曹炳章事略 沈季刚等(134)
浙江解放前的中医教育 林乾良(143)
杭州凤凰寺与回民生活 丁瑞华(154)
解放前杭州律师业一斑 骆正葵(165)
我在蒋介石侍从室的点滴回忆 汪日章(172)
浙江解放前夜的陈仪 杜 伟(181)
我所知道的汤恩伯 诸葛容(190)


第17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三)
沙文求烈士传略 史 永(1)
汪子望烈士事略 潘念之(10)
董子兴同志狱中日记 戚秀媛供稿(14)
裘古怀烈士遗书二封 (22)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记“四一二”以后的宁波 周闪耀(24)
奉化暴动 陈修良(29)
记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龙 跃(32)
浙南岗头村革命简史 曾成文(41)
忆林夫兼记浙南往事 连 珍(45)
我在江南、浙江工作接触到的陈毅同志 何克希(54)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涉外事件 顾春林(66)
定海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简述 陈子方等(77)
东方小学 周丕振(97)
抗日战争在余上(中) 张 光(109)
一九四○年嵊县党组织情况及“六三”斗争 杨源时(127)
过河不忘搭桥人——回忆上虞爱国民主人士杜婉容女士二三事 金乃坚(147)
余上特派员制的建立及其他 寿静涛(152)
我在海上工委一段回忆 洪舒江(156)
为炊事员祝寿 楼春阳(164)
四明青山埋忠骨——忆黄明烈士 张 明(170)
强攻泰顺城 巧歼增援敌 蔡存辉(187)
从鸡鸣社到金肖报——解放战争时期路西地区敌后宣传工作回忆 杨 光(193)


第18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四)
北伐前夕宁波学生“拥经亨颐”的斗争 周闪耀(1)
附 录
《四中解散后告宁波青年》 (7)
记述张秋人烈士被捕牺牲前后 许文谟(11)
张秋人烈士狱中二三事 于 渊 (15)
八七会议后卓兰芳同志在兰溪领导农民暴动 童文仙(20)
《浙江省委扩大会议关于浙江CY目前工作任务决议案》 中共宁波地委党校提供(25)
《浙江省委芳字通告第九号济难工作计划》 中共宁波地委党校提供(38)
怀念崔晓立烈士 (43)
胡华同志来信 (43)
回忆爸爸崔晓立烈士 崔红军等(44)
回忆崔晓立烈士在狱中 骆耕漠(55)
回忆崔晓立同志兼述“我等书店”的开设与被封 江闻道(59)
回忆红十三军第二师师长郑秾同志 徐 行(63)
一九三三年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的产生与被破坏 陈振麟(70)
忆挺进师第二纵队坚持浙西南的革命斗争 宣恩金(72)
第一次省党代会记详 龙 跃(108)
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的保卫工作 廖义融(116)
“老三纵”在姚北的斗争 黄 明(121)
乐清虹桥起义 周丕振(140)
抗日时期的金华特委 陈雨笠(157)
怀念王国勋同志 何克希(174)
从青训班到抗大——小知识分子初获改造 张 光(177)
抗战初期慈东统战工作 严式轮(19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畲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王克旺(216)
广泛征集文史资料启事 (227)
来信更正 (229)


第19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五) 浙江革命青年运动专辑
难忘的无产阶级革命献身者——纪念曾任江浙区共青团委书记的徐玮烈士 骆耕漠(1)
关于徐玮同志的若干事迹 史 永(24)
徐玮烈士在国民大学 陈修良(27)
早期共青团领导人卓恺泽烈士 卓华山等(29)
卓恺泽烈士遗书 (42)
陆定一同志给卓恺泽之子华山的信 (43)
宁波早期工人运动领袖王鲲烈士 胡章生(46)
蓓蕾年华映血波——忆青年革命诗人殷夫 张雪痕(61)
火一样的青春——记青年女烈士胡焦琴 白岩整理(66)
“赤脚大仙”柴水香同志 鲍浙潮(73)
共青团农委樊仲甫烈士 鲍浙潮(76)
樊仲甫烈士在狱中的斗争 张雪痕(78)
宣中华的“杀宣统”一文 陈功懋(82)
“灯塔”歌声永不泯——忆党的好儿女宣华芳同志 杨 光(84)
山鹰高翔——纪念徐婴同志 葛维裘等(92)
生得英勇 死得光荣——忆青年共产党员赵如翰烈士 张 光(99)
林勃烈士和独立中队 余 瑾(108)
一个提着白匪头颅去当红军的少先队员 周长胜(113)
当我参加儿童团的时候 陈 阜(118)
少年儿童团在抗日救亡斗争中成长 韩心一等(124)
宁波青运的先锋——启明和培英女校 金翊群(130)
党的一个联络机关——嵊县坎流小学党支部 柏 生(138)
临海青运的摇篮——乙丑读书社 陈鹤亭(147)
抗日青年在天台县政工队的斗争 张子敬等(160)
“五四”洪流中的温州 王建辉整理(174)
沙文汉同志战斗的一生 陈修良(184)
文史动态:浙江在京革命老同志撰写回忆录 (223)


第20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六)
周恩来同志一九三九年浙江之行 龙 跃(1)
回忆刘英烈士 刘 先(7)
地下省委机关迁丽水的前后 王德三(22)
回忆前地下省委在丽水 郑加顺(26)
刘英同志被捕前后 丁魁梅(29)
浙江省委机关在丽水 杜永康(32)
大革命时期浙江革命运动的点滴回忆 童志沂等(38)
回忆大革命时期中共江山地下党的活动 何 炯(55)
早期诸暨党的一些情况 金城等(66)
浙南红军为民除害——严惩杀人魔王楼钟声 黄先河(84)
抗战初期的余姚政工队 陆学斌等(91)
附 录
原政工队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名单 (110)
回忆抗战初期余姚的妇女工作 柳 林(123)
镇海抗日救亡运动和反汉奸傅筱庵的斗争 毛 尹(123)
回忆陈晓云烈士 徐荜辉(134)
为印“抗币”巧运富士纸和刻图章 苏 艺(149)
大闹乐清城 周丕振(152)
北撤日记片断 顾春林(160)
吴兴莫蓉之战——记双林地下党迎接主力东进 蔡敬贤(167)
智取湖头庙 杨 光(180)
钢铁英雄周翊康 肖强等(189)
橘乡的黎明——回忆黄岩解放 蔡康春(195)
杭州的解放——完整接管伪市政府 余森文(212)
关于抗战初期诸暨统战工作一些情况的补充和更正 毕平非(217)


第21辑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义 戴不凡(1)
西湖博览会纪事 张任天(9)
忆潘天寿 冯蔼然(24)
记蒋百里二三事 蒋授谦(32)
沈定一其人 陈功懋(36)
我所知道的许绍棣 房宇园(48)
回忆吴兴县“清党”前后 温永之(69)
我在松阳起义前后 祝更生(77)
我在浙南平阳起义的回忆 洪 彪(87)
对洪彪《我在浙南平阳起义的回忆》一文的补充意见 郑海啸等(96)
国民党统治时期浙江省的历任县长 茹管廷(102)
国民党统治时期浙江省民政厅见闻 茹管廷(117)
《中国儿童时报》记略 田锡安等(132)
忆抗战时期创刊的《宁波日报》 郑正民等(142)
记大港头“浙江省铁工厂” 胡四兴等(153)
义乌的“敲糖帮” 胡 琦(161)
我推销“洋油”十年 陆柳亭(177)
国民党的所谓“军民合作站” 何永德(179)
记浙闽海匪 陈于滨等(186)
杭州沦陷八年小记 钟毓龙(192)
杭州沦陷时期群丑录 陈鼎文(199)
浙江省裁厘经过和厘金局内幕 陈善颐(219)
来函更正 (235)


第22辑 浙江革命史料特辑(七)
浙江代表团奔赴延安参加“七大”记略 刘 先(1)
浙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和第一次反顽自卫战斗的胜利 张任伟(9)
回忆金萧支队的战斗历程 钟发宗(17)
重回四明山 刘发清(50)
浙南地区人民百折不挠红旗不倒 黄先河(71)
天台在抗战前的十年地下斗争 袁佐文等(89)
抗日战争时期浙西武装斗争的回忆 郎玉麟(108)
从“两条半枪闹革命”到闽浙赣皖边根据地 余龙贵(146)
台湾少年团在浙江 夏 云(173)
怀念朱镜我烈士 江闻道(192)
跟随张麒麟同志战斗的日子 陈成昌(197)
关于陈小平同志 马 青(205)
三百坛绍兴老酒 白 岩(208)
来信更正 (211)


第23辑 蒋介石史料 我在蒋介石身边的时候 宓 熙(1)
蒋介石的故乡 唐瑞福等(42)
解开蒋母王采玉身世之谜 何国涛(62)
戴笠与军统局 章微寒(79)
我所知道的戴笠 黄康永(152)
胡宗南其人 张 新(171)


第24辑 浙江丝绸史纪要 求良儒等(1)
最早创办的一批机器缫丝厂 陈善颐(53)
杭州蒋广昌绸庄发迹史 胡慎康(58)
浙江茶叶史略 刘河洲(69)
龙井茶史话 郑志新等(81)
绍兴的日铸茶 胡宅梵(88)
浙江渔业史料述要 曾寿昌(91)
宁波水产 范延铭(103)
专商引岸时期的两浙盐务 董巽观等(109)
《稻品》笺 (明)黄省曾撰(140)
绍兴老酒 陈觉民(153)
浙江矿业行政史料 吕章法(165)
我所知道的长兴煤矿 陈里仁(173)
浙江瓷器史话 越 人(191)
余姚窑 黄天钟(205)
浙江林业小史 吴锦荣(213)
浙江柑橘栽培历史的考证 郭 枢(217)
台州“绷子”的起源 陈若翰(222)
宁席产销小史 徐缙卿(226)
湖笔史话 张小珠(231)
余姚金丝草帽 姜枝先(235)
温州绒线绣花 于鸿基(239)


第25辑 浙江家乡戏剧活动漫忆 戴不凡(1)
我的艺术生涯 王传淞(77)
我的老师竺素娥 王文娟(107)
姚水娟的艺术道路 樊迪民(樊篱)(136)
忆越剧故乡嵊县和姚水娟 范瑞娟(161)
绍剧概述 沈祖安(172)
婺剧初探 谭德伟(206)
周越先和《雪里梅》 夏 林(219)
瓯剧史略 叶大兵(224)
甬剧今昔 李微等(255)
姚剧的诞生 姜枝先(262)
睦剧介绍 施振眉等(265)
杭剧小史 莫 高(275)


第26辑 追念我的父亲邵荃麟同志 邵小琴(1)
忆事怀人话浙江 严北溟(38)
从旧营垒到永生的路 沈国英(51)
革命武术家陈文征 顾启欧等(66)
武术春秋 金 鼎(82)
回忆抗战前浙江的武术运动 陈天申(89)
“八一四空战”的回忆 唐中和(94)
我的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鸿梁(98)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沈本千(118)
艺术大师李叔同 钦 文(124)
李叔同披剃前夕的手笔 姜书凯(129)
杭州旗营与八旗子弟生活 张廷栋(133)
我所知道的绍兴师爷 朱仲华(148)
绍兴师爷的兴衰 陈觉民(153)
绍兴锡箔 金汤侯(160)
国民党统治时期浙江省的历任县长名单补正 (179)


第27辑 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 伯父徐锡麟轶事 徐学圣等(1)
秋瑾被害前后的秋家 秋 高(11)
秋瑾灵柩坟墓遭难记 秋 沄(15)
记我的祖母——章太炎夫人汤国梨 章念驰(18)
陈其美事略 黄元秀(45)
我所知道的陈其美 张任天(53)
光复南京之役的敢死队长叶仰高 王心白(61)
光复会又一女杰尹维峻 裘振纲(64)
朱瑞诱杀姚勇忱 虞元伯(73)
王金发、姚勇忱之死 黄元秀(75)
汪旦庵制炸弹以身殉国 汪曼之(76)
魏兰与陶成章 阙良庆(79)
忆光复会王文庆 张任天(85)
秋瑾忘年交蒋六山 蒋聿修(91)
附 录
秋瑾赠蒋鹿珊言志诗 (96)
宁波光复前后的陈屺怀 赵志勤(97)
忆求我山人庄嵩甫 朱仲华(108)
辛亥革命浙军攻克南京纪实 吕公望(110)
辛亥革命亲历记 来伟良等(119)
光复会点滴回忆 陈 魏(129)
《民报》在日本遭封禁始末 陶冶公(134)
同盟会的暗杀活动 陶冶公(141)
辛亥革命以后十六年的浙江政局 李净通(147)
光复会党人录 陈觉民辑(159)


第28辑 “五口通商”后宁波港的变迁 陈德义(1)
我国最古的藏书楼——天一阁 骆兆平等(11)
台湾去来前后 毛翼虎(25)
戴笠劫夺毛公鼎记忆 沙孟海(43)
华侨巨子吴锦堂 童玉民(45)
吴锦堂先生二三事 王泰栋(53)
先父何燮侯事略 何荣穆(59)
怀念郑晓沧老师 陈修良(66)
爱国老人王子余 晨 朵(69)
郭静唐和余姚战时政治工作队 林 泽(86)
忆朱祥甫老先生为革命壮烈牺牲 杨 光(101)
晚清遗老夏震武面面观 夏家鼐(107)
三味书屋与寿镜吾先生 寿耕梅(121)
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浙江日报》 林芷茵(124)
胡健中和《东南日报》 王遂今(135)
解放前杭州十三家报纸及其他 郭子韶(153)
回忆浙江图书馆的两个进步刊物 翁植耘(163)
抗战初期的新知书店浙江分店 朱 希(173)
解放前杭州电影商业 易克健(180)
杭州天主教堂历史 钟毓龙(191)
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史略 朱孔阳(194)


第29辑 我采访蒋介石 徐铸成(1)
我任蒋介石监印官追忆 姜辅成(5)
我所知道的钱大钧 顾执中(17)
中英空军情报合作亲历记 邱沈钧(22)
爆破钱江大桥 李文骥(37)
周恩来同志绍兴省亲记 宋子亢(41)
狱中结识方志敏 胡逸民(57)
护送吴山民上四明山 毛 英(70)
一个革命家庭的母亲——陈龄 沙孟海(75)
鲁迅先生琐事 许伯年(79)
与郁达夫的交往 严北溟(82)
我的丈夫曹聚仁 王春翠(86)
知名爱国人士范寿康教授 毛翼虎(98)
史学家何炳松 赵镜元(109)
化学研究先驱者钟观光 蒋维乔(119)
之江大学 张文昌(123)
忆母校复旦大学 朱仲华(131)
西涧草堂藏书纪略 蒋启霆(143)
沈家桢和陈式太极拳 邵柏舟(149)
湖州王一品笔庄 费在山(157)


第30辑 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辑 秋瑾留学日本史实重要补正 章念驰(1)
秋瑾夫家——湖南王氏家世调查 陈德和(26)
还他“磊落妩媚”真面目——序王金发史料 刘 金(30)
莽男儿 镜中观奕客(37)
孙中山与王金发 沈鹏年(107)
章太炎与王金发 章 导(122)
沈瓞民回忆王金发 沈延国(125)
有关先父王金发的一些琐事 王克华(133)
王金发侦破宋教仁被刺案始末 王励军(137)
王金发创办竞雄女校 王焱华(140)
在王金发的部队里 龙 恭(142)
附 录
袁世凯政府档案材料 (146)


第31辑 浙江百年大事记(1840—1945) 小引 (1)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浙江(一八四○年——一八四六年) (1)
二、太平天国时期的浙江(一八四七年——一八六五年) (19)
三、洋务运动和中法、中日战争时期的浙江(一八六六年——一八九五年) (41)
四、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浙江(一八九六年——一九○一年) (73)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一九○二——一九一二年) (89)
六、反军阀斗争和新文化运动在浙江(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年) (125)
七、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浙江(一九二一年——一九二六年) (157)
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浙江(一九二七年——一九三六年) (201)
九、抗日战争时期的浙江(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五年) (255)


第32辑 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辑 孙中山与浙江
孙中山在杭州的演说 (1)
孙中山在绍兴的演说 (7)
孙中山在宁波的演说 (9)
孙中山与光复会 郑云山(13)
中华两英杰——孙中山与章太炎 章念驰(31)
孙中山与蔡元培的真挚友谊 胡国枢(53)
孙中山与秋瑾 晨 朵(64)
追随孙中山的陈其美 姚 辉(72)
蒋介石为什么能接近孙中山 杨树标(92)
孙中山致焦易堂等的几封未发表过的信 (110)
关于孙中山致焦易堂几封信的说明 编 者(113)
从孙中山致焦易堂的几封信说起 汪振国等(115)
我有幸多次得见孙中山先生 朱仲华(122)
在宋庆龄名誉主席身边工作的难忘岁月 张 珏(134)
法国著名小说家比埃·米尔对孙中山先生的回
记 林文铮(143)
替孙中山先生当卫士时的回忆 宓 熙(145)
孙中山杭州之行 汪振国(149)
孙中山《普陀山志奇》 徐静波(156)
孙中山海宁观潮 许逸云等(161)
中山行 蔡省三等(168)
忆黄埔军校成立以后 黄铁民(176)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活动追
记 江天一(195)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发生在萧山的一出闹剧 钟伯庸(210)


第33辑 浙江籍资本家的兴起 “红顶商人”胡光墉(雪岩)兴衰史 黄萍荪等(1)
“四象八牛”——南浔丝商十二家族 林黎元(29)
第一个在沪创办丝厂的民族资本家黄佐卿 李惠民(57)
近代浙江丝绸业民族资本的发生与发展 求良儒(62)
汤寿潜和浙江铁路 王遂今(87)
虞洽卿事略 孙筹成等(104)
虞洽卿在家乡所办的事业 戴余方(129)
虞洽卿其人其事 周采泉等(132)
记宋汉章自叙生平二三事 朱冶青(144)
关于宋汉章 余姚县政协文史组(148)
李馥荪与浙江实业银行 秦天孙(152)
记金融家李馥荪 王季深(163)
浙江实业银行总经理陈朵如 沈鸣山(173)
交通银行实权人物——钱新之 张平夫(179)
我所知道的秦润卿 周采泉(184)
浙江帮金融家在上海 陆 康(193)


返回顶部

第34辑 天涯赤子情:港台和海外学人忆浙大
浙江潮 张其昀
我与浙大史地系 张其昀
浙大前身之回忆 朱宗良
普济寺与报国寺——浙大校址考略 宋晞
大学路老浙大点滴 韦人骝
笕桥时期的农学院 朱学曾
笕桥忆旧 汪仲毅
回忆与怀念 施昭仁
浙大生活杂录 王省吾
我与浙大 王积青
求学浙大始末 周有篯
浙大与航校争夺篮球冠军大战 李永炤
随校西迁记——从杭州到湄潭 蔡致谟
哒哒啼——从龙泉到遵义 潘柏西
青岩怀旧录 张棨
在万山丛中的浙大 方豪
忆湄潭 郑家骏
湄潭轶事 孙逢吉
抗日战争中的浙大学生 阚家蓂
那欢乐的一年——永兴场生活摭拾 阚家蓂
流亡岁月 万古人生 宋晞
追忆“回声歌咏队” 曹景熹
石家堡雀战——浙大生活拾零 潘柏西
梵天宫之乐 方根寿
胜利前后 贵州杭州 杨开雄
竺可桢 宋晞
怀念故校长竺可桢先生 马国均
北美校友怀念竺校长 马国均
参加竺可桢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的追忆 马国均
怀念竺校长 刘奎斗
郭校长和几位教授 周洪本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敬悼晓峰先师 阚家蓂
苏步青老师八十大庆 熊全治
我对王国松先生的怀念 赵曾珏
王师国松与我 钮其如
海外追思王师国松二三事 钮因迈
怀念王国松院长 叶楷
怀念院长李熙谋先生 王昌孙
终身难忘的老师 沈紫峰
敬悼吾师费巩先生 阚家蓂
我的四哥黄翼教授 黄琢齐
怀念黄翼教授 沈有乾
智者的早逝——怀念张荫麟老师 张效乾
青岩、遵义忆师门 林子勋
难忘的两位教授 范敬平
卢守耕教授青山不老 汤冠雄
祝梁庆椿老师八秩大寿 高德根
春风化雨与研究创新——业师陆年青先生 邹道清 杨开雄
悼周厚复教授 郦坤厚
浙大的“虫人” 汪仲毅
浙大“恩婿”萧庆云博士 孙振堃
怀念并肩作战打游击的九位同学 刘奎斗
悼黄授书学长 熊全治
许邦友学长的平生志业 曹竹轩
扬名国际的郑家骏学长 张效乾
记褚应瑞学长 谭火
台湾糖业界的浙大校友 朱学曾
回忆与大陆校友欢聚 谢汶
祝愿母校前途无量 冯绍昌
愿如梁上燕 年年常相见 徐守渊
捐赠母校小型电脑 曹竹轩
十年辛苦不寻常——记冯绍昌会长 曹竹轩
浙大北美校友会第十届年会纪要 姚慧英
匹城校友欢聚记 谢思尊
太平日子——在浙大台湾校友会年会上的讲话 黄尊生
有朋自校友年会来 龚弼
南加校友盛会多 王参元
春节团聚叙香园 王参元
参加浙大北美校友会一九八二年年会的感想 吴恪元
洛杉矶浙大校友分会 范运南
贵阳遵义之行 谢觉民
校友诗词
国立浙江大学北美校友会会章
北美浙大校友会会歌
国立浙江大学台湾校友会章程
浙江大学北美校友会历届理事会成员各分会负责人一览表
浙江大学台湾校友会历届干事会成员与工作分配一览表
浙大香港校友会成立

返回顶部

第35辑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浙江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浙江的历史概况 叶炳南(3)
周副主席来到浙江抗日前哨 骆耕漠等(18)
为国共两党在浙江实现第二次合作做出重大……


返回顶部

第36辑 陈英士
重评陈英士 胡国枢(1)
陈其美与善长典 陈梅龙(24)
辛亥革命时期的陈其美 姚 辉(28)
陈英士与中华革命党 莫永明(43)
陈其美与护国战争 朱馥生(56)
陈英士的死及其反响 戴学稷等(63)
“陶案”重议 姚 辉(74)
孙中山与陈其美 赵矢元(84)
陈其美与黄兴 萧致治(93)
陈其美与于右任 张应超(102)
陈英士与沈缦云的友谊 沈云荪(108)
陈英士与章太炎 章念驰(116)
陈其美与蒋介石的关系 杨树标(124)
陈英士与王金发 王小安等(132)
陈其美与民初游民社会 朱宗震(141)
陈英士与帮会的关系 周育民(153)
陈其美与江浙资产阶级 王遂今(161)
上海光复前后陈其美的经济活动 汪仁泽(173)
《大陆报》有关陈其美与上海起义的一则史料 陈匡时(185)
诗四首 戴盟等(187)
《沪军都督》序 郑逸梅(189)
缅怀陈英士和他的胞弟陈蔼士 张蓉蓉(191)
怀念姑父陈其美烈士 姚宏甫(196)
陈英士先生振兴湖州的宿愿已变为现实 李承威(199)
陈英士学术讨论会纪要 (204)


返回顶部

第37辑 从名记者到幕僚长——陈布雷
先兄畏垒杂忆 陈训慈(1)
我的父亲陈布雷 陈 过(27)
我的舅父陈布雷 翁泽永(50)
陈布雷传略 宋 晞(81)
一个文人——陈布雷 张治中(105)
记陈训恩先生(节录) 阮毅成(110)
布雷先生与浙江高等学堂 阮毅成(114)
蒋介石与陈布雷 汪日章(120)
关于陈布雷的点滴回忆 何祖培(123)
缅怀旧雨忆当年——记陈布雷 张任天(129)
陈布雷与浙江教育文化事业 赵季俞(136)
重诉生平 程沧波(147)
一个可悲的新闻记者 王芸生(153)
西湖小莲庄访布雷 黄萍荪(155)
陈布雷自杀经过 陶永标(161)
悼念布雷先生 蒋君章(176)
名岂文章著——陈布雷其人其文述评 杨树标(182)

返回顶部

第38辑 蒋介石家世
解开蒋母王采玉身世之谜何国涛(1)
蒋介石的故乡 唐瑞福等(18)
我与蒋家婆媳曾生活在一起 陈志坚(35)
蒋介石的外婆家——葛竹毛炳岳(……


返回顶部

第39辑 宁波帮企业家的崛起
“宁波商帮”的形成及其特色 林树建(1)
上海的“宁波帮” 陈立仪(24)
宁波旅沪同乡会 董启俊(40)
在天津的“宁波帮” 张章翔(51)
为“宁波帮”开路的严信厚 沈雨梧(65)
“五金大王”叶澄衷 朱文炜(72)
叶澄衷及其办学事迹 周克任(77)
朱葆三的一生 陆志濂(80)
汉口头号商人宋炜臣简历 武 志(94)
镇海柏墅方氏家族史 汪仁泽(95)
两度主持上海总商会的方椒伯 (103)
中国化学工业社创办人方液仙 (109)
镇海小港李氏家族史略 王遂今(123)
“企业大王”刘鸿生 陆志濂(132)
颜料买办周宗良 卢书锠(157)
长袖善舞的黄楚九 谈玉林(166)
抗日殉身的爱国企业家项松茂 汪仁泽(177)
赵家蕃、赵家艺兄弟 陈觉民(192)
大中华橡胶厂创办人余芝卿 汪仁泽(195)
三友实业社与陈万运、沈九成 陆志濂等(201)
中国国货公司与李康年 沈雨梧(212)
创办民丰、华丰造纸厂的竺梅先 竺培农等(217)
重振民丰、华丰造纸厂的金润庠 金志朗(231)
俞佐庭——从宁波商会会长到上海市总商会主委 宋紫云(239)
俞佐宸小传 陈惠炳(247)
蒉延芳——热心救济事业的爱国实业家 汪仁泽(249)
致力民主运动的盛丕华 汪仁泽(256)
“宁波帮”是在什么条件下崛起的 王遂今(266)
孙中山论宁波和宁波人 (39)
美领事眼中的宁波轧花厂 (50)
“宁波帮”机器工人和木工 (131)
“宁波帮”中的银行家 (246)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第41辑 风雨忆同舟——浙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史料专辑
一位可敬的国民党左派人士——王京岐事略 周希灿(1)
为第二次国共合作鞠躬尽瘁的张淮(怀)南先生 赵一(6)
怀念张怀南(冲)先生(节录) 〔台湾〕朱开来(17)
怀念父亲骆清华 骆锡耀(25)
邵力子先生家世与前期经历 朱仲华(34)
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沈钧儒的光辉业绩 王林涛(46)
萍踪随缘录——忆我的外公胡愈之 胡孟崮(51)
为爱国民主事业奋斗一生的马叙伦 周建人等(66)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周建人与故乡绍兴 何信恩(76)
回忆先父章乃器一些往事 章翼军(87)
爱国民主英勇战士施复亮 王水湘等(93)
对陈叔通手札的若干注释 范尧峰(109)
杭州的梅花与陈叔通的《百梅图》 张新(114)
马寅初先生与故乡 尹文欣等(116)
热爱祖国的工商业家——回忆我的父亲包达三 包启环(121)
回忆何燮侯伯父 何逊菊(127)
我所知道的吴山民 杜承钧(136)
宋云彬其人其事 曹湘渠(146)
农工民主党浙江省组织创始人蔡一鸣 徐勉(157)
追思李士豪一生 陈浪(170)
回忆和唐巽泽先生合作的日子 舒文(179)
怀念唐巽泽 周平英(186)
爱国知识分子坎坷的一生——回忆陈礼节同志 厉矞华(193)
回忆吴化文 林世英(207)
郭静唐生平事略 姜枝先(220)
走向黎明前后 何志斌(230)
沙孟海先生的一些往事 陈修良(258)


返回顶部

第42辑 新编浙江百年大事记(1840—1949)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庚子)(1)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3)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返回顶部

第43辑 浙江近代学术名人
蔡元培在翰林院 高平叔(1)
附录一
新发现的蔡元培文稿 绍兴鲁迅纪念馆(17)
附录二
关于蔡元培中举资料 陈德和(21)
杜亚泉先生遗事 蔡元培(24)
追悼杜亚泉先生 《东方杂志》编辑部(27)
杜亚泉——商务印书馆的老编辑 杜耿孙(31)
钱智修与《东方杂志》 周希灿(40)
刘大白先生之生平 陈觉民(44)
军事理论家蒋百里 许逸云(64)
回忆我们的父亲——钱玄同 钱秉雄等(91)
一代宗师钱玄同 王振中(104)
我和飘萍共同生活的七年 祝文秀(111)
邵飘萍一些史料的探索 方汉奇(116)
范文澜家世 晨朵(127)
俞曲园事略 陈景超(131)
俞曲园二三事 俞林昌(134)
曲园先生和俞楼 苕人(137)
陈屺怀先生行状 沙孟海(142)
学者从政的典范——回忆陈屺怀先生 〔台湾〕阮毅成(146)
朱起凤与《辞通》 陈觉民(155)
复性书院与马一浮先生 丁敬涵(162)
六十余载翰墨情深——记马一浮、谢无量二先生的友谊 汤彦森等(176)
回忆我敬爱的祖父叶左文 叶彦谦(181)
八十二岁自述 〔台湾〕陈大齐(188)
我的父亲陈大齐 陈绍蕃(199)
史地学家张其昀先生 〔台湾〕宋晞(202)
著作等身的经济学家周宪文 钱国屏(215)
罗振玉对文化学术的贡献 桑阳(222)
大学问家王国维 许逸云(227)
记吴昌硕先生(提纲) 诸乐三(238)
回忆吴昌硕 刘海粟(243)
父亲张宗祥 张珏 (246)
父亲的文字生涯 张珏(260)
近世学者余绍宋先生 朱馥生(273)


返回顶部

第44辑 浙江籍海外和港澳人物录
马临(1)马蒙(1)马大任(1)马骏、马友友(2)马时侠(3)王文汉(3)王贞治(4)王省吾(5)王剑伟(6)王泰生(……


返回顶部

第45辑 浙江近代著名学校和教育家
一、学校
求是书院之创设与其学风及学生生活情形 钱均夫(1)
浙江蚕学馆…………………………………………………朱新予等(6)
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洪永权(12)
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王国松(17)
浙江医药专门学校……………………程浩 姚善湔 张振夏(25)
浙江大学………………………………………根据校史整理(40)
国立艺专………………………………………根据校史整理(61)
之江大学…………………………………………………吕树本(75)
英士大学…………………………………………………施姬周(91)
省立杭州高级中学……………………………………董舒林(97)
省立杭州初级中学……………………………………倪连德(109)
省立杭州女子中学……………………根据校庆纪念刊整理(111)
杭州师范………………………………………根据校史整理(i24)
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汪赞源 陈定顺(129)
省立嘉兴中学…………………………………根据校史整理(137)
省立湖州中学…………………………………………褥琦i亚(142)
省立宁波中学…………………………………根据校史整理(146)
省立绍兴中学…………………………………根据校史整理(152)
省立严州中学校史…………………………………鲍艨(1581
二、教育家
林启对近代浙江教育的贡献(节录)……………………郑晓沧(220)
孙诒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童富勇(238)
锦堂学校创办人一吴作镆……………………………张延明(249)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胡国枢(254)
缅怀岳父蔡元培先生与杭州艺专……………………林文铮(268)
热心兴办宁波地方教育的陈屺怀…………陈训慈 赵志勤(276)
“与时俱进”的教育家一经亨颐……………………张彬(281)
怀念浙大创始人之一邵裴子先生…………蔡继贤 郑厚同(294)
教育家俞子夷先生…………………………施毓英 孔庆廉(298)
著名教育家马叙伦……………………………………………柏生(311)
当代儒宗一蒋梦麟………………………………………应坚志(321)
充满爱心的夏丐尊先生………………………………商金林(330)
金嵘轩先生为国育才业绩纪实………………………黄来t史(33s)
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张彬(345)
陶行知与浙江的生活教育实践………………………富勇(358)
怀念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先生………………………王正平(365)
著名教育家郑晓沧先生………………………………韦俊世(372)
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陈秀云(384)
朱家骅和教育事业……………………………………严在宽(392)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潘懋元(402)
忠诚于祖国教育事业的范寿康………………………胡家t(412)
乡村教育家金海观……………………………………张天乐(421)
我的回忆………………………………………………………蔡堡(428)
教育家崔东伯…………………………………………………周曼殊(437)
先父王国松教授生平事略……………………………王筱雯(444)

返回顶部

第46辑 浙江近代金融业和金融家
回忆浙江实业银行与李馥荪及其他 孔绶蘅(1)
浙江兴业银行兴衰史 尚其亮等(41)
叶揆初传 盛慕杰(58)
附录
十老上书 (64)
我的父亲蒋抑卮 蒋世承(66)
徐寄庼事略 柳弓(75)
徐新六传 汪仁泽(78)
四明商业储蓄银行简介 遂今(82)
金润泉与杭州中国银行 吴瑞章等(84)
杭州中国银行与浙赣铁路的兴建 谈建军(99)
张忍甫与旧杭州“中央银行” 潘益民(108)
浙江地方银行始末 洪品成(111)
徐桴的一生 汪煜(135)
徐青甫与他的《经济革命救国论》 沈凯章(139)
旧浙江的银行 孙庆辰等(147)
浙江钱庄的兴衰 王恭敏(154)
附录
解放前全省和杭州市钱庄分布情况 孙庆辰(161)
宁波钱庄的起源和发展 王恭敏(164)
钱业领袖秦润卿 汪仁泽(176)
浙江近代金融概要 盛慕杰(196)


返回顶部

第47辑
《临平史闻札辑》序 孙晓村(1)
六十年交往——怀念孙晓村同志 冯和法(3)
记孙晓村 吴大琨(15)
陈训慈先生与浙江大学 〔台湾〕宋晞(19)
怀念舅父陈叔谅先生 翁泽永(25)
求良儒二三事 林泽(36)
求良儒和文史研究工作 王遂今(39)
风雨忆故人—— 回忆老友徐志摩和陆小曼 刘海粟(41)
郁达夫和王映霞的悲剧 〔台湾〕胡健中(51)
回首当年忆故交——读《悲剧》一文怀旧 王映霞(56)
章锡琛与鲁迅 绍兴鲁迅纪念馆(59)
柔石结交鲁迅以后 王艾村(62)
我和邵洵美 盛佩玉(70)
被遗忘的老编辑——章克标 高健行(84)
浙江的人才问题(附夏衍同志的两封信) 缪进鸿(91)
寿吾师张阆声先生 陈布雷(95)
冯君木冯都良父子遗事 沙孟海(98)
回忆江希明教授 毛树坚(110)
一生尽瘁为教育的赵冕 茅仲英等(116)
先师叶熙春轶事 陈绵川等(123)
吴鼎昌钱新之列传 徐铸成(127)
红顶商人胡雪岩有后 胡筱梅(148)
都锦生织锦艺术有传人 倪好善(150)
陈仪起义被害经过——毛森海外撰文回忆 华山 (157)
赵四小姐轶事 章微寒(163)
三任杭州市长的周象贤 〔台湾〕阮毅成(168)
抗战初期的战地服务队 萧崑(182)
文化战士陈向平 钱式微(187)
严北溟与浙江救亡运动 宋子亢(197)
《民族日报》始末 卞初阳(203)
战时天目山的文学作者群 张白怀(220)
抗战时期浙西浙东两行署的面貌 林泽(230)
惨无人道的细菌战——侵华日军在浙江犯下的滔天罪行 孙序裳等(250)
抗美援朝医疗队在朝鲜 黄德赡(258)
朝鲜纪事——志愿手术队、护士队生活片断 黄仙华等(264)
记一幕猴戏 张宗祥(271)
帮助蔡锷脱离虎口的浙江志士 胡国枢(280)
《可爱的中国》又一送稿人 方正(283)
诸暨籍民国将领录 陈侃章等(287)


返回顶部

第48辑 浙江近现代人物录
丁丙(1)
丁谦(1)
丁士源(1)
丁任生(2)
丁是娥(2)
丁振麟(2)
丁辅之(3)
丁鹤年(3)
力扬(3)
三毛(4)
于再(4)
马……


返回顶部

第49辑 浙江近代科技名人
我国现代数学的播种人——姜立夫 潘善庚(1)
我的大哥陈建功教授 陈建琳(5)
数学教育五十年 苏步青(13)
回忆苏步青老师在浙大数学系 白正国(26)
学算六十年 陈省身(33)
老一辈高能物理学家何增禄 何德康(44)
我国高能物理学先驱——赵忠尧 蔡漪澜等(52)
日月璧合风雨同舟——记钱学森和夫人蒋英 钱学敏(64)
钱学森与杭州 朱向农(80)
中国原子核科学发展的片段回忆 钱三强(86)
中国的原子弹之父——记钱三强 王春江(102)
缅怀先父——王琎教授 王启东等(115)
八十春秋赤子路——记有机化学家汪猷 叶永烈(124)
罗宗洛教授的一生 黄美溪(139)
一代宗师永垂范——卓越的生物学家朱洗 陈松泠等(153)
忆恩师童第周教授 严绍颐(170)
我的老师贝时璋教授 王复振(183)
中国遗传科学奠基人——谈家桢教授 杨竹亭(188)
林业科学的一代师表——梁希教授生平 张楚宝(206)
杰出的林学前辈——记我的父亲陈嵘 陈振树(227)
德高望重的农学家金善宝 史鎻达等(242)
“今世大禹”宋希尚 周希灿(262)
“当代茶圣”吴觉农 冯和法(273)


返回顶部

第50辑 肝胆常相照——浙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史料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组织历史概况(3)
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组织历史概况(33)
中国民主建国会浙江组织历……


返回顶部

第51辑 许寿裳纪念集
怀思 许世瑮(1)
鲁迅与先父寿裳公 许世瑮(5)
父亲许寿裳生活杂忆 许世玮(12)
记叔父许寿裳的几件小事 许世琬(31)
回忆四爷爷许寿裳 范瑾(许勉文)等(33)
怀念许寿裳伯伯 蔡睟盎(37)
关于许寿裳先生给先祖父蔡元培的几封信 蔡朝晖(46)
忆许季茀先生 高平叔(54)
悼忆许寿裳师 袁珂(57)
朴实淡雅勤慎恒学——回忆姨父许寿裳先生 张启宗(65)
许寿裳先生杂忆 沈家骏(83)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君子——记第一位中文系主任许寿裳先生 张玉欣(92)
许寿裳的生平与著作简述——《许寿裳文录》编后记 林辰(103)
许寿裳传略——近代教育先进传略续集稿 周邦道(113)
许季茀先生的追忆 杨云萍(116)
追忆许寿裳先生 连震东(120)
怀许季黻师(六首) 李国瑜(122)
关于许寿裳先生 景宋(124)
悼念许寿裳先生 郑士镕(128)
追念许寿裳先生 憬之(130)
我所敬的许寿裳先生 景宋(135)
许寿裳先生之死 姚隼(143)
许寿裳先生在台湾 贺霖(149)
许寿裳先生 孙伏园(157)
哀悼许季茀先生 吴世昌(161)
许寿裳先生传初稿 李季谷(167)
白头犹是一婴儿 谢似颜(174)
许季茀先生纪念 李霁野(180)
许先生最后的背影 黄得时(183)
对于许寿裳先生的感谢与悼念 林辰(185)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许老师 叶庆炳等(190)
追思 台静农(193)
追念许季茀先生 杨乃藩(197)
纪念许先生 戴君仁(201)
悼许季茀先生 苏渊雷(204)
哭许季茀 张宗祥(207)
先君许寿裳年谱 许世瑛(208)
许寿裳世系简表 裘士雄(241)
诗 (242)
文 (247)
书信 (258)


返回顶部

第52辑 余杭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
我父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始末 杨濬(1)
我所知道的外祖父杨乃武 章友菊(25)
我的曾祖父杨乃武一二事 杨南薰(30)
忆小白菜的一张字条 郑祖芬(32)
杨乃武四代家谱简考 俞金生(33)
杨乃武故居余杭镇澄清巷 唐亦振(34)
杨乃武之死 金建中(35)
杨乃武墓碑寻觅记 俞金生(36)
小白菜的出生地——毕家塘 叶华醒(38)
昭雪归来后的小白菜 群文(39)
记慧定坟塔——小白菜墓 唐亦振(41)
记准提庵产业碑 俞金生(43)
葛小大的墓址 俞金生(44)
仓前镇爱仁堂药店与“钱宝生” 吕宗祥(44)
杨毕冤案中的余杭知县刘锡彤 张兆丰(46)
有多少官吏在“杨案”中革职? 俞金生(49)
杨乃武小白菜冤案昭雪原因浅探 李雪华(50)
察冤抑于囹圄——试析《申报》在杨乃武案中的作用 徐运嘉(59)
杨乃武冤狱的历史真实与艺术形象 张运铿(71)
公案文学的绝好素材——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 〔香港〕张国风(82)
评弹《杨乃武》的创作与流传 徐绿霞等(90)
同治十三年九月都察院御史广寿等奏折 (95)
浙江余杭杨詹氏二次叩阍原呈 (96)
光绪元年四月辛卯谕旨 (100)
光绪元年十月己卯谕旨 (100)
光绪元年十月辛巳谕旨 (101)
光绪元年十月癸巳谕旨 (101)
光绪元年十一月胡瑞澜奏复 (101)
光绪元年十一月给事中边宝泉奏折 (104)
刑部奉旨驳议奏折 (105)
浙江绅士递都察院公呈 (106)
光绪二年二月都察院御史景廉奏折 (110)
光绪二年二月胡瑞澜奏折 (111)
光绪二年八月杨昌濬奏折 (114)
光绪二年十二月杨昌濬奏折 (115)
光绪二年十二月壬寅谕旨 (116)
光绪二年十二月王昕奏折 (116)
光绪三年二月刑部定案奏折 (117)
光绪三年二月壬寅谕旨 (126)
《清史稿》(摘录) (127)
《清史列传》(摘录) (127)
《翁文恭公日记》(选录) 翁同龢(128)
《赵缦堂日记》(选录) 李慈铭(132)
《杨乃武与被诬杀人案》 徐珂(139)


返回顶部

第53辑 台州历史文化专辑
加强历史文化研究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陈幸均(1)
振兴台州 拓展地方人文历史研究 杨森等(3)
谈谈历史小人物的研究 郑学檬(8)
加强台州地方历史人物的研究 徐连达(11)
散论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 齐陈骏(15)
近代台州研究小议 陈匡时(19)
漫谈地方史的研究 陈学文(21)
唐农民领袖袁晁生平活动之评析 叶哲明(29)
戴复古评传 张耘梅等(44)
陶宗仪著作评述 郑人瑞(56)
方孝孺初论 徐三见(70)
天台山文化新脉——许杰、王以仁与陆蠡概论 张艺声(89)
论叶文玲小说的三维世界 李正才(110)
《通鉴纲目》和赵师渊 严振非(121)
先秦、秦汉台州古史述评 叶哲明(123)
台州历史地理述论 杨森等(138)
逋翁亭前的刍议 方山(151)
台州山水与唐朝诗人 胡正武(153)
张小山散曲咏台州 贾文(167)
台州胜迹诗联探析 陈志信等(173)
台州文化特色初探 连晓鸣(187)
朱洗教育思想探析 邵全建(195)
近代台州新式私立中学的兴起及其特色 王位龙等(206)
王阳明排斥禅宗契入天台宗之研究 曾其海(219)
《西游记》与天台山佛道文化 周琦(237)
台州基督教传入及其现状研究 丁锡贤(240)
古代章安及其海上航运兴衰之探析 叶哲明(249)
台州海上交通史钩沉 丁及(264)
古代台州陶瓷文化 金祖明(278)
天台山国清寺盛衰考 任林豪(288)
郑虔名画流向日本台湾探略 王晚霞(301)


返回顶部

第54辑 话说浙江
古越先民与华夏文明(1)
“小人物”发现“大文化”(5)
西施生死之谜(8)严子陵与钓鱼台(11)
“生子当如孙仲谋”(14)
浙江山水与谢……


返回顶部

第55辑 报国情深——归侨侨眷在浙江
学习 工作 奉献——记王承绪教授的经历片断 万行健(1)
为祖国而拼搏——记尤里卡勋章获得者史悠彰 余洪生(11)
塞北归燕 吕敏申(24)
不懈追求 大胆创新——记吕维雪教授 余洪生(36)
拳拳赤子心 悠悠报国情——记高级工程师李强 陈仙芝(44)
献身祖国农业科技事业 李嵩(51)
乐为祖国育新人 李贤鹏(55)
奉献在祖国的海洋——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教授 陈荣发(63)
我的事业在家乡 杨孝筑(72)
为国争光 邹思久(79)
我是中国人 陈孝才(90)
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厂长陈励君 余洪生(97)
情系祖国——记高级工程师陈鸿章 张明生(111)
勇于开拓的带头人郑小明教授 韦俊世等(116)
兰江之畔是我家 林瑜(122)
年华无悔 情系田野 周述尹(131)
心愿 小草(137)
祖国——我力量的源泉 周保堂(145)
救死扶伤是我的神圣职责 施文忠(150)
为了这片热土——记著名昆虫学家胡萃教授 叶恭银(155)
献身于祖国水电建设事业 郭文敏(160)
人生在于奋斗和奉献 黄幸纾(168)
我的事业在祖国——记彭淑牖教授 范敏明(175)
祖国与事业息息相关 韩世钧(178)
交织着艰辛与欢乐的几十年 董坤年(185)
愿为祖国添光彩 濮阳楠(190)


返回顶部

第56辑 铁证——侵华日军在浙江暴行纪实
嘉善人民向日本记者控诉侵华日军暴行何焕(3)
湖州人民难忘血海深仇 温幸之等(6)
铁蹄下的血泪家史——日本侵华战争……


返回顶部

第57辑 东瀛沉冤——日本关东大地震惨杀华工案
二十年代温处山农东渡日本谋生概况 章志诚(1)
爱国志士王希天与共济会 仓心言(13)
关东大地震时对旅日华工的屠杀 言心立(20)
王希天君小史 谢介眉(31)
揭开王希天“失踪”之谜 苏 虹(71)
抗议与交涉 章志诚(84)
王兆澄脱险记 苏 虹(124)
寻碑记 徐中业(128)
孙宗尧与希天医院 孙贵田等(132)
募建“吉林义士王希天君纪念碑”发起人王亦文 徐中业(138)
沉冤昭雪前后 黄胜仁(144)
关东大地震 屠杀中国人(节选) [日]仁木富美子等(183)
大地震时的中国人大屠杀——中国工人和王希天为何被杀(节选) [日]仁木富美子等(211)
关东大地震与王希天事件(节选) [日]田原洋等(246)
将军的遗言——远藤三郎日记(节选) [日]宫武刚等(285)
一个士兵的日记 顾琏译(298)
大地震时诸事件的研究 [日]今井清一等(298)
秋雨中的竹林背后 [日]斋藤秋男等(305)
中国人被害者姓名一览表 (322)


返回顶部

第58辑 浙江近代医卫名人
近代医林泰斗何廉臣 陈天祥(1)
浙东名医范文虎 张念祖(13)
中医革新的先驱裘吉生 裘诗路(21)
中医学家曹炳章 沈季刚等(39)
一代名医施今墨 刘南燕(46)
忆先夫叶熙春 程婷英 (59)
丹溪学派传人——陈无咎 陈仲芳(78)
回忆父亲史沛棠中医师 史奎钧(83)
桔井泉香余厚泽——记中医药学大师叶桔泉 吴新华等(89)
先父魏长春传略 魏睦森等(102)
儒医世家 八代传人——国际东方医学总会理事长奚复一 王景瑜等(119)
我国合成西药的创始人——张辅忠 项隆周等(125)
父亲的遗教 珍贵的遗产——回忆父亲张鋆教授 张初鸿等(130)
他为祖国的卫生事业贡献了一生——忆公共卫生专家金宝善先生 杜孝贤(137)
怀念我的父亲洪式闾 洪黎民(148)
医学先师 德厚流光——著名病理学家谷镜汧教授 谷伯起(155)
中国外科学的先驱——沈克非 颜志渊(164)
怀念著名生理学家朱壬葆先生 叶垂余(174)
呕心沥血 壮心不已——记著名儿科专家厉矞华 陈 军(179)
忆华玉——胸腔外科专家石华玉的一生 郜爱琴(191)
身怀绝技一把刀——记著名外科专家裘法祖 远 见(205)
断手再植创奇勋——外科医师陈中伟的业绩 叶永烈(211)
1929年反对废止中医中药的斗争 郑琴隐(220)
杭州广济医院、广济医校与英人梅滕更 孙序裳(236)
任莘畊与宁波华美医院 范爱侍(238)


返回顶部

第59辑 东南佛地 盛世重光 ——浙江近现代佛教史料
党的宗教政策使千年古刹重现光彩(代序) 杨子林(1)
解放初期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的修复 萧巨生(1)
“文革”初期封存灵隐寺亲历记 顾春林(13)
古刹新貌——改革开放后的杭州灵隐寺 滕建明等(17)
净慈寺概况 李祖荣(26)
普陀山六十年变迁亲历记 王德明(31)
普陀盛典——普陀山佛像开光与方丈升座法会 王本铎(38)
宗风远播话天童 甘 禾(45)
千年古刹阿育王寺 沈 思(48)
闹寺丛林七塔寺 利 生(54)
古刹重光 台宗弘阐——天台国清寺大整修纪实 丁天魁(57)
幽溪古刹的重兴——记天台山高明寺 朱封鳌等(65)
天台下方广寺五百罗汉道场重光 齐名治(74)
新昌大佛寺 新昌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77)
劫后重光的大佛寺 沈忠善(86)
梵音波光江心寺 朱 郁(89)
谛闲法师传略 黄大康(92)
中兴国清讲寺的可兴法师 可明法师等(96)
寂山和尚小传 徐祖光(99)
圆瑛法师在天童 沈 思(106)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弘一法师等(109)
弘一法师在温州 苏 虹(117)
现代台宗大德兴慈 许尚枢(123)
静权法师 盛则纯(126)
太虚法师 绾 生(130)
大悲法师轶事两则 滕建明等(140)
海灯法师在天台山 可明法师等(144)
回忆我的叔父——尘空法师 王孔炎(150)
记普陀山方丈——妙善长老 言均君(157)
爱国弘教的诗僧木鱼禅师 朱馥生(179)
我所认识的月西法师 张秉全(192)
唯觉法师传略 利生等(198)
忆迎接班禅大师莅杭 萧巨生(200)
我的回忆 俞昶熙(203)
参加日本曹洞宗梅花流创立四十周年纪念奉诵大会纪实 广修法师(211)
记中韩两国佛教天台宗的友好交往 张柏洲(220)
中日佛教天台宗当代友好交往录 (223)


返回顶部

第60辑 小商品 大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创业者回忆 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 谢高华等(1)
我参与市场开放的前后 傅桂山等(22)
创办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回忆 杨守信(29)
市场初期情况回忆 叶荣贵等(34)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陈正兴(40)
我为扩建义乌小商品市场建言献策 徐至昌等(53)
春秋十载话市场 周关福(57)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管理 陈正兴(69)
奉献商城 服务市场 何樟兴等(83)
“富民书记”的自述 潘茂法等(101)
小商品市场的先行者 冯爱倩等(109)
鸡毛沃黄土 货郎育商城 朱关龙(121)
由“鸡毛换糖”起步 龚辉潮等(130)
我与市场的不解之缘 黄昌根等(142)
我的生意经 金益洪等(150)
经商办厂 带领大家富 施文建等(157)
市场是我施展身手之地 何海美等(165)
苦竹鞭头出好笋 陈洪才(177)
从“拨浪鼓”到“大哥大” 宗承英等(190)
辛酸的道路 吴承先等(197)
诚实经商天地宽 叶美芳等(203)
一花引来百花开 郑礼龙等(213)
经商不易 做人更难 杨仲清等(220)
义乌市场与我的经商之路 楼香云(225)
我是怎样做起生意来的 卢 浩(232)
情系市场——我的经商之路 龚瑞芳(239)
商海潮头话今昔 孟海谊等(248)
从“淘沙工”到“袜子大王” 李樟潮等(252)
我的经商生涯 龚牛兰(259)
“试试看”走出的致富路 龚新民等(267)
甩开膀子闯天下 楼航卫等(273)
要做好生意 先要做好人 滕永伟等(278)
从木匠到联托运人 楼耀忠(282)
联托运——我“航海之船” 郑小毛等(287)
欲办托运 先兴市场 王苏莲(292)
义乌的“敲糖帮” 胡 琦(196)
廿三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 马彩才(309)
我写《“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又响了》一文的前前后后 杨守春(314)


第61辑

老报人忆《东南日报》 忆在《东南日报》任职期间的经历 何永德(1)
九五老人道内情 严芝芳(22)
再忆胡健中和《东南日报》 王遂今(43)
由剧人而成报人 蔡 极(54)
在《东南日报》的日子里 蔡力行(66)
忆在《东南日报》资料室的五年经历 王燕浪(71)
记《东南日报》南平版 陈石安(76)
南平《东南日报》小忆 钱今昔(80)
南平旧事琐忆 蒋文杰(84)
赴台采访日军受降典礼见闻 蔡 极(88)
我和桑榆 董鼎山(93)
我任总笔半年:为和平而呼吁 胡秋原(95)
杂忆《东南日报》和报社同仁 蔡振扬(97)
我所知道的《东南日报》 汪远涵(106)
我在《东南日报》上写的文章 沈达夫(115)
《东南日报》往事杂忆 谢 狱(118)
编丽水通讯版的回忆 梁荻云(131)
往事如烟忆“东南” 周 冷(134)
记在《东南日报》的二三事 钟沛璋(143)
资料室与副刊 冯国祥(147)
前度刘郎今又来 方福仁(151)
精干的编辑部 戴戈之(157)
我当过六天编辑 桑雅忠(163)
杭州版电讯室略忆 周文祥(165)
当练习记者的三个月 任明耀(167)
在杭州版最后的几个月 倪国宏(170)
对《东南日报》的几点回忆 陈 中(173)
评说杭州版 胡久绪(180)
我所认识的胡健中 赵浩生(184)
我与胡健中及《东南日报》 穆逸群(190)
胡健中先生——我最感念的长者 陈石安(197)
我记忆中的胡健中 柴绍武(200)
忆许绍棣二三事 郭子韶(209)
我所知道的刘湘女 项孔言(211)
忆刘湘女和金瑞本 胡久绪(217)
忆曾为《东南日报》作出过贡献的几位报人 杜绍文(222)
“青灯摇影一身长” ——忆陈向平 陈友琴(225)
我与向平在金华的峥嵘岁月 钱谷风(228)
从胡健中的用人说到余绍宋编《金石书画》 朱馥生(241)
从查良镛、钟沛璋通信叙旧 汪远涵 (246)
我读《东南日报》 何扬鸣(249)
东南日报小史 胡健中(309)


第62辑

浙江农村改革纪实 农村改革的最初探索——忆浙江永嘉包产到户
案始末 李云河(1)
附文: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 何 成(24)
一篇短文引起的风波 燕 凌(27)
《浙江日报》在全国首次发表“包产到户”专文的前前后后 吴有德(36)
忆永嘉包产到户事件 李桂茂(45)
50年代末发生在金华地区的一场争论 宋铭赋(54)
关于50年代末台州农村“包工到户”的回忆 邢传欣等(58)
我与包产到户 陈新宇(60)
附文:陈新宇六次致信《人民日报》 《读者来信》(68)
《半社会主义论》、《怎么办》出台的前前后后 冯志来(77)
杨木水的包产到户上书和马寅初的专访调查 杨木水等(87)
金华农村改革大潮回眸 厉德馨(98)
附文:同上海同济大学六位老师的谈话 厉德馨(113)
金华县农村改革的片断回忆 许育轨(136)
浦江农村改革的试点与推广 宋铭赋(142)
湖州市区的农村改革 董淑铎等(150)
浙江农村改革的第一幕 章小义(160)
长兴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回顾 丁文荣(167)
缙云县实行包产到户始末 王鸣钟(173)
景宁县英川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柳意诚等(193)
仙居县下各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末 成洪考(197)
燎原人重唱包产到户 郑 良(203)
安吉县港口乡五鹤村实行毛竹林承包始末 张培新(208)
宋岙村建立竹山“队有户管”始末 毛善庆(214)
龙井茶乡的改革 戚国伟(220)
浙江省洞头县渔业股份合作制的形成 林振辉(224)


第63辑

浙江院士风采录 我的祖父严济慈 严 立(2)
报国赤子丹心在——记我国核聚变先驱、中科院院士李正武 卢贤松(12)
我的治学之路 黄 昆(21)
著名实验……


第64辑

史海钩沉 江南书城天一阁 顾志兴(1)
嘉业堂藏书楼的由来及特色 黄建国(13)
萱荫楼——民国时期宁波著名的藏书楼 李性忠(22)
陈训慈与浙江省立图书馆 宋 晞(42)
浙江近现代藏书家小传 何槐昌(63)
朱师辙生平及著作 丁 红(105)
词学家王仲闻 许逸云(126)
潘天寿与故乡宁海 王艾村(131)
画家胡亚光先生 胡筱梅(142)
怀念父亲谢侠逊 谢瑞淡(150)
陈兼善教授生平事略 钟水浩(161)
与开明书店有关的几位浙籍名人 章克标(166)
郭沫若1962年绍兴之行 谢德铣(179)
我编《语林》的风波 曹湘渠(185)
高风垂青史 亮节照后人——沙孟海先生与浙江文史资料 宋子亢等(190)
“苦于不肯圆,又方得不彻底”——无党派爱国人士何思诚的人生历程 何理常(195)
我所知道的刘操南先生 叶炳南(202)
我与张运铿 宋子亢(205)
半世坎坷夕照红——悼叶志麟教授 叶炳南(210)
民初浙江省议会议长莫永贞 沈晓敏(213)
30年代主持钱江大桥建设工程的曾养甫 曾庆昌(218)
我的丈夫友邦将军 严秀峰(221)
抗战时期我在中国空军中的经历 徐康良等(235)
陈仪与光复初期的台湾经济 苏君实(247)
历尽坎坷 矢志不移——记童友三同志 蒋明炬等(256)
先父胡孟嘉先生事略 胡若谷(268)
寿毅成传略 钟水浩(277)
合作经济学家寿勉成 钟水浩(287)
天厨味精厂的创办人之一——王东园 王若谷等(291)
永康的三个民族资本家 胡一元等(297)
关于“文革”初期周恩来总理指示保护灵隐寺的再查证 滕建明(305)
《新编浙江百年大事记》辨正 王兴福(314)
辨正与驳诬——评陈立夫《驳陈训慈(先兄陈布雷杂忆)文中所捏造故事》 姚 辉(328)
附文:驳陈训慈《先兄陈布雷杂忆》文中所捏造故事 陈立夫(333)


第65辑 都有一颗中国心——浙籍华侨华人风采录(欧洲篇) 旅欧温州华侨概况(节录)章志诚(3)
青田人在西欧的事业和生活(节录)陈 彬(8)
在欧洲的青田人……


第66辑 风雨同舟五十年: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历史回顾


第67辑 戏苑春晖 浙江戏曲改革纪实 毛泽东钟爱的浙江地方戏毛应民(1)
浙昆进京演《十五贯》回忆钱法成(7)
不朽还同天地齐——盖叫天晚年生活片断忆彭兆……


第68辑 文物之邦显辉煌——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纪实 考古——今与古的对话 沈岳明等(1)
河姆渡遗址——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 梅福根(7)
河姆渡遗址试掘……


第69辑 党的光辉照征程 为创建新浙江奋斗纪实 领导建设新浙江(1)
率干部南下接管浙江 谭启龙(17)
当前浙江的经济情况和主要任务 江 华(27)
在浙江地……


第70辑 民国轶事摭拾 《民国轶事摭拾》序言 吴 越(1)
蔡元培早年办学史料二则 陈善颐(1)
邵力子先生轶事 陈于德(4)
马一浮先生二三事 陈觉民(12)
诗人柳亚子与南社 余 湘(16)
令人敬佩的张宗祥先生 周采泉(24)
怀念马寅初先生 裘振纲(28)
郁达夫二三事 陈觉民(34)
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与为人 姜亮夫(44)
苏曼殊与杭州 蔡一平(56)
李叔同的出家 李鸿梁(63)
一代印匠赵叔孺事略 张念祖(68)
著名藏书家冯孟颛传略 冯孔豫等(78)
袁履登其人 范爱诗(87)
南浔名士周庆云 方秉性(96)
葛敬中对蚕丝事业的贡献 吴聚芳(106)
早年留学日本的回忆 洪特民(113)
西湖艺专纪事 盛棣卿(118)
英士大学前期概况 梁春芳(137)
东南大学的最后一年杂忆 李絮非(144)
浙江官书局始末 夏定域(147)
抗战时期的报业简况 赵建新(151)
余姚梁弄五桂楼 经贯之(164)
宁波港的海运角逐 卢国(172)
我参与修筑浙赣铁路 吴兢清(174)
记昙花一现的苏嘉铁路 项志达(181)
旧社会盐政的弊窦和缉私害民 张明东(185)
杭州的官府织造 程长松等(197)
浙江省会计公会成立经过 韩祖德(209)
会计师职业略述 江万平(214)
我国的银币和纪念银币 辜巽平(219)
我所参与的粤桂两省疆界纠纷案 汪振国 (224)
我在兰溪自治实验县当县长 胡次威(231)
抗战初宗教界人士致电日皇事 黄仲吕(275)
中国基督教会参加“新生活运动”的内幕 邓述堃(279)
从黄埔军校到南京中央军校 方 耀(287)
国民党军编余军官总队的始末 汪人杰(301)
国民政府监察院成立前后纪事 卢沛江(307)
中国青年党在浙江的活动 冯涟漪等(320)
江浙战役纪实 潘国纲(332)
皖南事变侧记 张盛吉(353)
敌特虎口脱险记 冯安琪(363)
西撤重庆杂忆 汪振国 (375)
随黄绍竑视察见闻 陈烈生(384)
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见闻 焦绩华(392)
接受日伪投降纪略 孙锦文(402)
浙江省国民党政权崩溃始末 王云沛(410)
蒋介石表弟王震南其人 王道生等(426)
从俞廉三到俞大维 陈觉民(433)
我所知道的周至柔 蔡竹屏(441)
严家淦在福建事略 陈觉民(451)


第71辑 明珠璀璨——浙江省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纪实 浙江藏书家之精神 毛昭晰(1)
江南三阁 文澜独存——文澜阁《四库全书》五次搬迁记 林祖藻(5)
天一阁的保护……


第72辑


第73辑


第74辑 史海拾珍 周恩来总理1957年在杭州的两次讲话 ⋯⋯⋯⋯⋯⋯⋯⋯⋯⋯⋯⋯⋯⋯⋯⋯⋯⋯⋯⋯⋯⋯ 张金庄〔1〕
通过信访渠道 促进政策落实 ⋯⋯⋯⋯⋯⋯⋯⋯⋯⋯⋯⋯⋯⋯⋯⋯⋯⋯⋯⋯⋯⋯⋯⋯⋯ 陈法文〔7〕
霍士廉同志与浙江统战工作 ⋯⋯⋯⋯⋯⋯⋯⋯⋯⋯⋯⋯⋯⋯⋯⋯⋯⋯⋯⋯⋯⋯⋯⋯⋯⋯ 韦俊世〔12〕
献身真理光熠千秋——缅怀敬爱的父亲华岗 ⋯⋯⋯⋯⋯⋯⋯⋯⋯⋯⋯⋯⋯⋯⋯⋯⋯⋯⋯⋯ 华景杭〔19〕
我的渔民情结 ⋯⋯⋯⋯⋯⋯⋯⋯⋯⋯⋯⋯⋯⋯⋯⋯⋯⋯⋯⋯⋯⋯⋯⋯⋯⋯⋯⋯⋯⋯⋯⋯ 姚德隆〔34〕
瑞安塘下区实行公社干部不脱产试验始末 ⋯⋯⋯⋯⋯⋯⋯⋯⋯⋯⋯⋯⋯⋯⋯⋯⋯⋯⋯⋯ 周士味〔41〕
马一浮先生与故乡先贤的交往 ⋯⋯⋯⋯⋯⋯⋯⋯⋯⋯⋯⋯⋯⋯⋯⋯⋯⋯⋯⋯⋯⋯⋯⋯⋯ 何信恩〔57〕
弘一大师杭州行迹 ⋯⋯⋯⋯⋯⋯⋯⋯⋯⋯⋯⋯⋯⋯⋯⋯⋯⋯⋯⋯⋯⋯⋯⋯⋯⋯⋯⋯⋯⋯⋯ 陈星 〔61〕
忆诗学大师艾青 ⋯⋯⋯⋯⋯⋯⋯⋯⋯⋯⋯⋯⋯⋯⋯⋯⋯⋯⋯⋯⋯⋯⋯⋯⋯⋯⋯⋯⋯⋯⋯⋯ 骆寒超〔87〕
潘天寿——20世纪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 ⋯⋯⋯⋯⋯⋯⋯⋯⋯⋯⋯⋯⋯⋯⋯⋯⋯⋯⋯⋯⋯⋯ 卢炘〔100〕
叶浅予《富春山居新图》创作记 ⋯⋯⋯⋯⋯⋯⋯⋯⋯⋯⋯⋯⋯⋯⋯⋯⋯⋯⋯⋯⋯⋯⋯⋯⋯ 刘兵〔112〕
常书鸿和常书鸿美术馆 ⋯⋯⋯⋯⋯⋯⋯⋯⋯⋯⋯⋯⋯⋯⋯⋯⋯⋯⋯⋯⋯⋯⋯⋯⋯⋯⋯⋯⋯ 蔡琴〔120〕
陆俨少情系桐庐故乡行 ⋯⋯⋯⋯⋯⋯⋯⋯⋯⋯⋯⋯⋯⋯⋯⋯⋯⋯⋯⋯⋯⋯⋯⋯⋯⋯⋯⋯⋯ 刘兵〔133〕
忆著名文博专家、书画家郦承铨教授 ⋯⋯⋯⋯⋯⋯⋯⋯⋯⋯⋯⋯⋯⋯⋯⋯⋯⋯⋯⋯⋯⋯⋯ 徐润芝〔139〕
记潘韵艺术生涯中的两个创作高峰 ⋯⋯⋯⋯⋯⋯⋯⋯⋯⋯⋯⋯⋯⋯⋯⋯⋯⋯⋯⋯⋯⋯⋯⋯ 朱馥生〔148〕
沈迈士的人品作品 ⋯⋯⋯⋯⋯⋯⋯⋯⋯⋯⋯⋯⋯⋯⋯⋯⋯⋯⋯⋯⋯⋯⋯⋯⋯⋯⋯⋯⋯⋯⋯ 钱朴〔164〕
“不雕”的“春泥”——吴高清先生写意 ⋯⋯⋯⋯⋯⋯⋯⋯⋯⋯⋯⋯⋯⋯⋯⋯⋯⋯⋯⋯⋯⋯⋯⋯ 王凌〔171〕
飞旋的神笔——记工艺美术大师吴子熊 ⋯⋯⋯⋯⋯⋯⋯⋯⋯⋯⋯⋯⋯⋯⋯⋯⋯⋯⋯⋯⋯⋯⋯⋯ 赵征〔178〕
创造京剧辉煌的麒派艺术——周信芳的生平和麒派艺术的特色 ⋯⋯⋯⋯⋯⋯⋯⋯⋯⋯⋯⋯⋯⋯ 任明耀〔189〕
桂子香年年——追忆越剧艺术大师尹桂芳 ⋯⋯⋯⋯⋯⋯⋯⋯⋯⋯⋯⋯⋯⋯⋯⋯⋯⋯⋯⋯⋯⋯⋯ 叶文玲〔209〕
张翼鹏在南京演出轶事 ⋯⋯⋯⋯⋯⋯⋯⋯⋯⋯⋯⋯⋯⋯⋯⋯⋯⋯⋯⋯⋯⋯⋯⋯⋯⋯⋯⋯⋯⋯ 彭兆棨〔242〕
重教助学 泽及千秋——船王包玉刚和宁波大学 ⋯⋯⋯⋯⋯⋯⋯⋯⋯⋯⋯⋯⋯⋯⋯⋯⋯⋯⋯⋯ 唐德中〔248〕
双飞共进为乡国——记香港大律师胡鸿烈博士 ⋯⋯⋯⋯⋯⋯⋯⋯⋯⋯⋯⋯⋯⋯⋯⋯⋯⋯⋯⋯⋯ 陈惟于〔258〕
王惕吾的中国心与两岸乡亲情 ⋯⋯⋯⋯⋯⋯⋯⋯⋯⋯⋯⋯⋯⋯⋯⋯⋯⋯⋯⋯⋯⋯⋯⋯⋯⋯⋯ 韦俊世〔264〕
爱国实业家查济民 ⋯⋯⋯⋯⋯⋯⋯⋯⋯⋯⋯⋯⋯⋯⋯⋯⋯⋯⋯⋯⋯⋯⋯⋯⋯⋯⋯⋯⋯⋯⋯⋯ 陈启文〔2〕
爱国教育家马临 ⋯⋯⋯⋯⋯⋯⋯⋯⋯⋯⋯⋯⋯⋯⋯⋯⋯⋯⋯⋯⋯⋯⋯⋯⋯⋯⋯⋯⋯⋯⋯⋯⋯ 戴光中〔2〕
谁怜爱国千行泪——记爱国港商庄保庆先生的传奇经历 ⋯⋯⋯⋯⋯⋯⋯⋯⋯⋯⋯⋯⋯⋯⋯⋯⋯ 刘晓伟〔296〕
邹氏兄妹与家乡公益事业 ⋯⋯⋯⋯⋯⋯⋯⋯⋯⋯⋯⋯⋯⋯⋯⋯⋯⋯⋯⋯⋯⋯⋯⋯⋯⋯⋯⋯⋯ 朱炜〔305〕
奉港联谊架桥人——王剑伟先生 ⋯⋯⋯⋯⋯⋯⋯⋯⋯⋯⋯⋯⋯⋯⋯⋯⋯⋯⋯⋯⋯⋯⋯⋯⋯⋯⋯ 王舜祁〔3〕
记热心公益事业的香港大业炽造厂董事长沈炳麟 ⋯⋯⋯⋯⋯⋯⋯⋯⋯⋯⋯⋯⋯⋯⋯⋯⋯⋯⋯ 周添成〔315〕
民国奇人张静江轶闻苏 ⋯⋯⋯⋯⋯⋯⋯⋯⋯⋯⋯⋯⋯⋯⋯⋯⋯⋯⋯⋯⋯⋯⋯⋯⋯⋯⋯⋯⋯⋯ 殿远〔318〕
重修陈英士墓纪实 ⋯⋯⋯⋯⋯⋯⋯⋯⋯⋯⋯⋯⋯⋯⋯⋯⋯⋯⋯⋯⋯⋯⋯⋯⋯⋯⋯⋯⋯⋯⋯⋯ 邱鸿炘〔329〕
虎口余生——策反胡宗南经过孟 ⋯⋯⋯⋯⋯⋯⋯⋯⋯⋯⋯⋯⋯⋯⋯⋯⋯⋯⋯⋯⋯⋯⋯⋯⋯⋯⋯ 丙南〔335〕
俞同奎先生传略俞 ⋯⋯⋯⋯⋯⋯⋯⋯⋯⋯⋯⋯⋯⋯⋯⋯⋯⋯⋯⋯⋯⋯⋯⋯⋯⋯⋯⋯⋯⋯⋯⋯ 泽民〔367〕
王文熙传略 ⋯⋯⋯⋯⋯⋯⋯⋯⋯⋯⋯⋯⋯⋯⋯⋯⋯⋯⋯⋯⋯⋯⋯⋯⋯⋯⋯⋯⋯⋯⋯⋯⋯⋯⋯ 解莉华〔3〕
灵隐寺首任住持慧明法师传奇陈 ⋯⋯⋯⋯⋯⋯⋯⋯⋯⋯⋯⋯⋯⋯⋯⋯⋯⋯⋯⋯⋯⋯⋯⋯⋯⋯ 浩望〔386〕
张同泰国药号及其传人张鲁庵 ⋯⋯⋯⋯⋯⋯⋯⋯⋯⋯⋯⋯⋯⋯⋯⋯⋯⋯⋯⋯⋯⋯⋯⋯⋯⋯⋯ 劳志鹏〔393〕
情系泰清——记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 ⋯⋯⋯⋯⋯⋯⋯⋯⋯⋯⋯⋯⋯⋯⋯⋯⋯⋯⋯⋯⋯⋯⋯⋯⋯ 苏锦炎〔396〕
记两届奥运会举重冠军占旭刚 ⋯⋯⋯⋯⋯⋯⋯⋯⋯⋯⋯⋯⋯⋯⋯⋯⋯⋯⋯⋯⋯⋯⋯⋯⋯⋯⋯ 巨文〔421〕
纳米技术研究的领先者——汤子康 ⋯⋯⋯⋯⋯⋯⋯⋯⋯⋯⋯⋯⋯⋯⋯⋯⋯⋯⋯⋯⋯⋯⋯⋯⋯⋯ 周子恒 余依明〔431〕
乔司情结——省“五七”干校亲历记 ⋯⋯⋯⋯⋯⋯⋯⋯⋯⋯⋯⋯⋯⋯⋯⋯⋯⋯⋯⋯⋯⋯⋯⋯⋯⋯ 孟丙南〔437〕
水稻“南繁”育种四十年见闻 ⋯⋯⋯⋯⋯⋯⋯⋯⋯⋯⋯⋯⋯⋯⋯⋯⋯⋯⋯⋯⋯⋯⋯⋯⋯⋯⋯⋯ 朱真葵〔445〕
省文物商店工作的回顾 ⋯⋯⋯⋯⋯⋯⋯⋯⋯⋯⋯⋯⋯⋯⋯⋯⋯⋯⋯⋯⋯⋯⋯⋯⋯⋯⋯⋯⋯⋯ 董其伟〔455〕
“文革”期间抢救古籍亲历记 ⋯⋯⋯⋯⋯⋯⋯⋯⋯⋯⋯⋯⋯⋯⋯⋯⋯⋯⋯⋯⋯⋯⋯⋯⋯⋯⋯⋯ 何槐昌〔464〕


第75辑


第76辑 陈仪军政生涯


第77辑 浙江名人故居


特辑 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文集学术论文

辛亥风云浙江潮 胡国枢(3)
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中国的现代化 赵世培(14)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述评——为促成中华民族统一大业而努力 王正平(27)
试论孙中山知行观的历史地位 许惠民(39)
鞠躬尽瘁为祖国,留下宏图启后人——谈孙中山先生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理想 郑云山(52)
“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略论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叶炳南(64)
祖国统一 人心所向——辛亥革命八十周年谈离、合 房宇园(75)
秋雨秋风起大波——略谈秋瑾烈士英勇就义对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 戴 盟(81)
论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关系——兼析孙中山与章、陶的不和 朱馥生(91)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 夏竞人(102)
略论孙中山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徐友仁(107)
一篇新发现的孙中山先生佚文 陈伯良(115)
王鲲烈士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 志勤等(117)
孙中山思想在国外传播的一例 江天蔚(119)
辛亥革命时与省城杭州同日光复的宁波府——对《新编浙江百年大事记》的几点补正 顾生霖(121)
辛亥革命志士竺绍康 竺世平等(127)
先父樊崧甫先生传略 樊元武(131)
浙江省各级政协编印的文史资料已经发表的辛亥革命史料目录汇编 刘麟书等(184)
纪念秋瑾烈士英勇就义八十周年 商景才(151)
清平乐·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外五首) 戴 盟(151)
乍浦港 (151)
秋风新曲 (152)
浣溪沙·题徐锡麟烈士安庆塑像 (152)
蔡元培先生赞 (153)
悼陈英士烈士 (153)
念奴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张学理(153)
冒雨谒中山陵 毛翼虎(154)
秋瑾烈士八十年祭 刘操南(154)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汪日章(154)
观《孙中山》京剧有感 张慕槎(155)
辛未春谒中山陵念及廖仲恺、邓演达二公 朱馥生(155)
纪念光复会创建八十周年 魏 峨(155)
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吴仲谋(156)
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吴亚卿(156)
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 詹瀛生(156)
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欧阳诚(157)
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留葆祺(157)

浙江文史集粹

永远的大学精神 浙大西迁办学纪实

【作 者】喻朝碧,曹裕强著
【出版发行】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2006.03
【ISBN号】7-221-07310-4
【中图法分类号】G649.285.51
【内容提要】本书以翔实的历史图片资料及文字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国浙江大学西迁贵州遵义湄潭艰苦办学的历程,以丰富的内容揭示浙江大学永远的大学精神。

目录

第一篇 从天堂到天堂

 漫漫西迁之路 ………………………………… 1

第一章 一支文军的长征 ……………………… 4

 第一次西迁浙江西天目山、建德 …………… 5

 第二伙西迁江西吉安、泰和 ………………… 10

 第三次西迁广西宜山 ………………………… 18

 第四次西迁贵州遵义、湄潭、永兴 ………… 27

第二章 一个期盼的守候 ………………………… 35

 初次接洽 ……………………………………… 36

 亲临考察 ……………………………………… 42

 决定迁移 ……………………………………… 45

 积极筹备 ……………………………………… 49

 最终成行 ……………………………………… 53

第二篇 求是精魂

 竺可桢的办学理念及思路 …………………… 57

第一章 科学巨匠的人生轨迹 ………………… 59

第二章 受命于危难更显大家风范 …………… 70

第三章 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及思路 ………… 79

 办学方针、宗旨、目标 ……………………… 79

 倡导“求是”校训、弘扬“求是精神” …… 81

 狠抓师资建设,实行教授治校 ……………… 83

 注重学校管理,实施民主办学 ……………… 85

 推行导师制度,力求全面发展 ……………… 86

 重视智育培养,致力教学实践 ……………… 87

 教学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结合 … 89

 改善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环境 ……………… 91

第三篇 桐油灯下的人类智慧 ………………… 93

第一章 湄潭人民与浙大的深情厚谊 ………… 95

 社会各界热情欢迎 …………………………… 96

 积极提供校舍住房 …………………………… 100

 同舟共济鱼水情深 …………………………… 105

第二章 浙大师生在湄潭的生活状况 ………… 107

 衣 ……………………………………………… 108

 食 ……………………………………………… 109

 住 ……………………………………………… 112

 行 ……………………………………………… 113

第三章 挂满枝头的智慧硕果 ………………… 119

第四章 闪烁星空的求是群英 ………………… 128

 著名微分几何学家苏步青 …………………… 130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王淦昌 ………… 134

 著名实验胚胎、细胞学家贝时璋 …………… 137

 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 ………………………… 140

 著名理论物理、核物理学家卢鹤绂 ………… 142

 著名数学家陈建功 …………………………… 145

 著名植物生理学家罗宗洛 …………………… 147

 著名昆虫学家、教育家蔡邦华 ……………… 151

 著名物理界耆宿胡刚复 ……………………… 155

 著名物理学家束星北 ………………………… 157

 著名育种学家卢守耕 ………………………… 160

 著名园艺学家吴耕民 ………………………… 161

 著名数学史家钱宝琮 …………………………… 163

 著名农业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罗登义 ……… 165

 著名昆虫学家、茶叶专家刘淦芝 ……………… 168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 171

 著名核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 … 173

第四篇 “东方剑桥”

 李约瑟博士眼中的名校风范 …………………… 175

第一章 “皈依中国文化的圣保罗” …………… 177

第二章 李约瑟博士遵义、湄潭之行 …………… 180

第三章 洋博士眼中的名校风范 ………………… 187

第五篇 不朽的精神家园 ………………………… 191

第一章 浙大师生的湄潭情结 …………………… 194

 部分学生回忆录 ………………………………… 197

 部分教授回忆录 ………………………………… 206

 部分老校友回访“第二故乡” ………………… 216

第二章 薪火传承 ………………………………… 226

第二章 斯大西迁历史陈列馆 …………………… 230

 圆梦历程 ………………………………………… 232

 盛世典礼 ………………………………………… 236

 深情留念 ………………………………………… 243

第四章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 250

 湄潭文庙(浙大办公室、图书室旧址) ……… 251

 天主堂(浙大谈家桢等教授住处) …………… 252

 义泉万寿宫(浙大研究生院旧址) …………… 254

 西来庵(浙大湄江吟社旧址) ………………… 255

 双修寺(浙大物理系旧址) …………………… 256

 浙大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扯 ………………… 257

 浙大永兴分校教授住处 ………………………… 258

 欧阳曙宅(浙大文艺活动旧址) ……………… 259

 李氏古宅(浙大学生住处) …………………… 260

附录: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曾在湄潭工作、

 学习过的浙大师生名录 ………………………… 261

后记:

 让人想长跪在湄潭这片历史的厚土上 ………… 265

天涯赤子情:港台和海外学人忆浙大

“百年求是”丛书

百年浙大,人文璀璨,名家辈出,创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求是文化。这是浙江大学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教导后人、激发后学的无可替代的最好例证。“百年求是”丛书采用一书一题的撰述形式,包括《经典浙大》、《名流浙大》、《感怀浙大》、《媒体浙大》、《西迁浙大》、《学术浙大》、《惊鸿浙大》、《诗词浙大》等8种,多层次、多视角介绍浙江大学的历史、现状、传统、特色及其办校、治学、育人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是多年来许多浙大人一直想做而又没能做起来的事。


经典浙大

名流浙大

感怀浙大

媒体浙大

西迁浙大

学术浙大

惊鸿浙大

吴福祯 近年来世界治虫问题之进步观
钱天鹤 浙省园艺事业之前途
蔡邦华 冬天的昆虫界
吴南轩 心理卫生运动
廖世承 教育与社会问题
蔡堡 进化概论及进化上之问题
贝时璋 后得性遗传
陈鸿逵 光线对于真菌生理 上之影响
茅以升 钱塘江铁桥与中国建设
马寅初 不平等条约不废除我国经济状况无法改善
许元龙 死之生物学观
艾温斯 英国大学生的生活
都锦生 日本考察后之感想及个人事业梗概
梁漱溟 中国农村建设
梅光迪 爱国主义之今昔
亚历山大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
蔡竞平 从公用事业说到民族复兴
海得 美国妇女的生活
陶特 美国宪法
孙逢吉 我国桐油事业之概况及其改进之必要
程耀椿 中国之动机燃料问题
胡刚复 大学教育
王孚川 中国教育之演进
严济慈 自然定律与道德
梁庆椿 农家会计与中国农业建设
冯言安 园艺与中国
李培囿 如何使教育发展创造之能力
孟禄 世界之重要教育问题
恽荫棠 理想中的工科毕业生
周承佑 机械工业与国防玻尔原子核
王吉人 气候与健康
朱仲翔 浙江矿业之发展
赵曾珏 中国建设之回顾与前瞻
孔雪雄 农业之家族的经营
缪彦威 顾亭林先生处国难时之态度
费巩 中日经济比较观
叶良辅 宜山附近地形之由来
李熙谋 青年与建国
郭斌和 真善美相互间之关系
张其昀 求是精神
郦衡叔 唐人书法顾谷宜读书方法
郑晓沧 假若我得重做一番大学生
王芸生 对日和会问题
庞德关 于正义之学说
胡适 自由主义与中国
李浩培 联合国
沙学浚 太平洋战争
王驾吾 耶教儒诠
赵紫宸 基督教精神与民主潮流
陈遵妫 日食漫谈
胡先骕 生命之意义
苏步青 数学之女皇
谢幼伟 罪恶与人生
赵松乔 美国之民族问题
后记


诗词浙大

浙江大学在遵义

浙江大学在遵义
【作 者】贵州省遵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发行】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0.02  
【ISBN号】7-308-00451-1
【页 数】 813
【主题词】浙江大学-校史(年代: 1940~1946年) 校史-浙江大学(年代: 1940~1946年)
【中图法分类号】G649.2855

目录
序一………………………………………………苏步青(1)
序二………………………………………………路甬祥(3)
序三………………………………………………谢培庸(5)
峥嵘岁月 流风遗泽——抗战时期竺可桢主持浙江大学在遵义艰苦办学记实…………………遵义地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浙江大学校史编辑室 (9)

第一部分院系概况
浙江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在遵义………………………刘操南(55)
浙大中文系在遵义………………………………………杨质彬(70)
抗战时期浙大文学院社会科学期刊介绍……………楼子芳(73)
浙江大学外文系在遵义……………张君川 裘克安 陈建耕(78)
回忆在永兴的教学生涯…………………………………蒋炳贤(82)
遵义、湄潭、永兴教学日记片断(1940-1944)……… 冯斐(87)
播州风雨忆当年——浙大史地系在遵义……………倪士毅(96)
对遵义浙大史地系的教学回忆………………………么枕生(114)
饮水思源怀念遵义……………………………………施雅风(119)
浙大史地系在遵义……………………………………郑士俊(133)
回顾浙大数学系在遵义湄潭…………………………张素诚(137)
值得怀念的往事………………………………………白正国(140)
遵湄时期的浙大物理系……………程开甲 胡济民 周志成(144)
难于忘怀的五年………………………………………王淦昌(155)
湄上弦歌——记浙大生物系在湄潭………… 姚錱 周本湘(157)
难忘的岁月……………………………………………谈家桢(166)
在遵义湄潭时的浙大化学系…………………………杨士林(172)
遵义时期的浙大化工系………………………………赵善成(176)
浙大工学院电机系在遵义……………………………黄焕焜(180)
浙大机械系在遵义……………………………………陈晓光(183)
时逢盛世忆当年——漫话浙大土木系………………周善生(18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记浙大实验工场………吕醒民(195)
浙江大学农学院在湄潭………………………………陈锡臣(197)
回忆湄潭浙大农场……………………………………孙逢吉(211)
浙大西迁与贵州农业…………………………………陈玉伦(212)
浙大农艺系在贵州湄潭………………………………陈锡臣(218)
浙大农学院园艺系在湄潭…………………………… 吴耕民(224)
遵湄五忆 ………………………………………………储椒生(237)
浙大农化系(组)的建制及其在西迁过程中的发展…朱祖祥(244)
遵湄时期的浙大植物病虫害系……………… 唐觉 葛起新(251)
忆浙大农学院蚕桑系在湄潭的岁月………… 吴载德 郑蘅(261)
浙大蚕桑系在黔北时的回忆忆………………………孙承铣(264)
忆浙大农经系在贵州湄潭………………… 钱英男 赵明强(268)
我所了解的浙大农经系………………………………陈松年(281)
浙大师范学院遵义时期之回顾与前瞻…………………王琎(284)
浙大师院的成立和教育系的发展………………………吕静(288)
抗战期间的浙大心理实验室……………………………陈立(292)

第二部分 人物传记
怀念竺可桢先生………………………………………苏步青(299)
哲人云亡 遗风永存
——纪念竺可桢先生诞生百周年……………………谈家桢(305)

忆念吾师竺校长………………………………………谢觉民(311)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陆希舜(315)
忆张绍忠教务长………………………………………杨竹亭(322)
爱国民主教授费巩烈士(节录)……………………毛正棠(327)
怀念体育主任舒鸿老师……………虞承藻 赵善性 彭世勋(341)
郭洽周教授事略………………………………………皇甫煃(353)
王驾吾教授……………………………………………周本淳(356)
丰子恺教授……………………………………………幸必达(358)
梅光迪院长在浙大……………………………………张君川(361)
史地学家张其昀传略…………………………………张则恒(366)
叶良辅老师的生平和贡献……………………………李治孝(372)
涂长望教授………………………………… 杨竹亭 束家鑫(379)
缪钺教授自传…………………………………………………(389)
谭其骧先生传略………………………………………吴应寿(394)
张荫麟教授的历史教学………………………………管佩韦(403)
任美锷教授事略…………………………… 张则恒 倪士毅(408)
忆陈乐素师在遵义………………………………………徐规(410)
刘之远教授………………………………………………翁仲康(412)
苏步青教授对我国数学事业的贡献(节录)
…………………………… 张素诚 白正国 谷超豪 胡和生(416)

数学家陈建功教授(节录)
…………………………… 卢庆骏 徐瑞云 程民德 夏道行(419)

一代学人钱宝琮先生(节录)………………………钱克仁(421)
物理界耆宿胡刚复教授和浙江大学
………………………………………解俊民 杨竹亭 周志成(425)

何增禄教授……………………………………………解俊民(437)
王淦昌在贵州的七年(《王淦昌先生传略》节录)
…………………………………………………… 范岱年 亓方(442)

束星北先生传略………………………………………许良英(449)
怀念吾师卢鹤绂教授…………………………………殷鹏程(458)
朱福炘教授………………………………………………杨竹亭(460)
怀念朱正元老师………………………………………罗聚源(464)
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教授………………………………应幼梅(470)
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谈家桢人事录》节录)…赵功民(476)
罗宗洛教授………………………………………………黄宗甄(486)
张肇骞教授…………………………………………………黄宗甄(498)
回忆蔡堡先生………………………………………………蔡壬侯(502)
王琎教授…………………………………………………杨国梁(509)
怀念王葆仁教授……………………………………中国化学会(513)
储润科教授…………………………………………………储新民(518)
忆浙大工学院李熙谋院长………………………………吴沈钇(523)
王国松先生在遵义………………………………………王筱雯(530)
化学工程一代宗师李寿恒教授………………………顾振军(543)
钱钟韩教授……………………………………………………闵卓(552)
吴馥初教授…………………………………………………夏志斌(561)
蔡邦华教授……………………………………… 蔡壬侯 张宗旺(565)
遥念梁师庆椿先生………………………………………吴大炘(569)
孙逢吉教授…………………………………………………朱学曾(573)
卢守耕教授…………………………………………………幸必达(575)
吴耕民教授…………………………………………………吴光林(578)
罗登义教授在浙大…………………………………………幸必达(583)
陈鸿逵教授…………………………………………………葛起新(587)
郑晓沧教授…………………………………………………王承绪(592)
陈立教授在遵义浙大…………………………………………吕静(599)
黄翼先生传略………………………………………………黄章铠(603)

第三部分遵湄史话
遵义从教回忆……………………………………………殷元章(613)
抗战时期内迁遵义的浙大图书馆……………………王树仁(616)
浙江大学的疗养室………………………………………吴寿松(620)
浙江大学与遵义文化教育事业………………………朱耀根(623)
浙大女生在遵义…………………………………………张团珠(627)
回忆抗战时期浙大在遵义的学术活动……施载义 顾明训(634)
回忆浙大的学术研究…………………………………张韵秋(641)
浙大分部在湄潭…………………………………………唐广荪(646)
我的几位老师和“校外辅导员”们…………………皇甫煃(653)
浙大学习生活之回忆…………………………………周本淳(659)
浙大——我永远怀念你………………………………安毅夫(661)
战时浙大生活……………………………………………沈维义(664)
峥嵘生活回忆……………………………………………陶作民(668)
和工厂工人们相处的十几天…………………………王世燮(672)
忆名城遵义………………………………………………顾时希(674)
三去革命名城遵义有感………………………………沈家楠(676)
浙大情谊源远流长……………………………………李秀云(679)
重访湄潭忆旧…………………………………………戴朱恒(683)
回忆求是发扬求是……………………………………王伟民(687)
怀念遵义怀念浙大……………………………………施祖述(689)
浙大学习生活回忆……………………………………何植栋(691)
回忆永兴的大学生活…………………………………吴光林(694)
浙大附中在湄潭………………………………………喻克良(698)
北风卷地谁携手 掀动乡关无限情
——记浙大“湄江吟社”在湄潭的活动……………曾庆于(702)

漫谈遵义时期的浙大剧团………………… 华慰曾 郑士俊(707)
浙大的京剧演出………………………陈猷 唐广荪 徐贤璋(715)

第四部分 诗文拾零
遵湄时期诗词文

附录
浙江大学迁黔大事记……………………………………………(784)
国立浙江大学黔省校舍记………………………………………(797)
浙大黔省校舍碑亭记……………………………………………( 798)
遵义市领导卢开祥同志在浙江大学黔省校舍碑亭揭幕
典礼上的讲话 ……………………………………………………(799)

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教授在浙江大学黔省校舍碑亭
揭幕典礼上的讲话………………………………………………(803)

今日遵义……………………………………………………………(805)
编后记………………………………………………………………(811)

浙江大学航空系成立的前后

浙江大学航空系成立的前后
王宏基 陈辅群
《航空史研究》,1997年第3期,62-63

我虽然是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第一届毕业生,但关于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的创建过程却知之甚少.因全美老委托,曾于92年向王宏基教授了解,王教授t卡常热情地给我回丁一封极其详细的回信.现将其回f富有关内容作为-,􀀂o 实抄录
击,下.王教授的信中写道:
“…··你嘱我写的浙大回忆.况已写就附上,请验收.·“…王宏基主92. 6. 12.”
〈-) 浙大航空工程系的孕育期一对浙大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中设立航空组的回忆
1940年夏,我经钱钟韩教授介绍,到贵州遵义国立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授.当时,浙女
由于抗日战争烽火.西迁至贵州遵义设立校本部,工学院的各系都在遵义. 钱钟韩教授兼任机
械工程系代理系主任.我初到浙大时,钱先生就征求我的意见,开些什么课程. 由于我曾留学意
犬利攻读航空工程,所以希望开些航空工程方面的课程.于是建议为当时机械系大学四年级学生
ll941年毕业)开设一门选修课“飞机气动为学”,约有20余人选读该课.叉为二年级部分学
生开设一门“空气动力学”.这无形中在机械系中成立了航空组.当时参加该组的有z余承业、周森
沧、陈洪钟、倪步膏、王启东,后者是由上海交通大学转学过来的. 1940年秋,范绪冀先生从美国
C.I.T.学成归国,也受聘于浙犬机械系任教授,他也是航空工程方面的学者,到浙大后,似乎也
为当时机械系二年级航空组的学生开设了航空方面的课程.早已在浙大机械系任教的有万一教
授,他曾和我一起留学意犬利攻读航空工程。
1941年夏,湖南芷江飞机修理厂向浙大机械系赠送两台飞机发动机,浙大派我去芷江接收这两
台发动机.该厂还介绍一位技术员威虎到浙大机械系实验室工作。同年,我介绍了丁履德教授从
陕西城固西北工学院航空系转来浙大机械系任教授。还有浙大校友许侠农教授也应聘到浙大机械
系任教授。这时在浙大机械系内航空工程方面的教授已多达五位之多,颇具成立航空工程系的
条件.那时,我曾和万一教授一起晋见了竺可桢校长,提出了成立航空工程系的要求.但竺校长
认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困难,不予同意.此后.范绪集教授于1942年夏离开了浙大,丁履德教
授于1943年离开了浙大,1944年夏我也因遵义气候对我健康不适宜而离开丁浙大.这时在浙大
成立航空工程系的呼声,暂时沉寂下来。但在机械系内设立航空组的形式,却固定下来了。因此.
这段时期可以说成是浙大航空工程系的孕育时期。
王宏基1992. 6. 12
(二) 浙大航空工程系的成立及其韧始阶段的回忆
1944年,浙大航空系在重庆正式招生,录取了约30名新生.浙大的全部一年级新生,包插
理、工、文、农等学院的全部新生,都在离湄潭县约15公里的永兴镇上课。通过了一年级的学年
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分别到遵义和湄潭的院本部继续上学,工、文学院在遵义,理、农学院在湄潭。
遵义时受到机械系航空组的陈晓光老师和高年级同学的热烈欢迎,这时我们中的许多人才
知道浙大机械系里还有一个航空组.航空系的教授.除丁原先就在机械系的万一教授外,其它的
教授,包括梁噪教授和范绪算教授都是1945年先后到达遵义浙大航空系任教,航空系系主任
为范绪宾教授。航空系一、二年级的课程基本上都和机械系的同学一起上。抗战胜利后,航空系
于J 9 ,1 6 年暑假随校本部迁回杭州.到杭州后,在系主任范绪寞教授的精心、艰苦的经营下,浙大
航空系在师资和实验室建设上,有了很犬的发展。从1946~的年的2~3 年间,正教授有:范绪
宾梁守黎、万一吻费、陈维新、戴昌晖等,此外z黄王珊教授予1 948~ 49 年业务休假期间在
浙犬航空系任教. 副教授有:黄培楠、胡维群等。讲师有2 陈克宣.助教有:王培德、柳克平、沈达宽、吕茂烈、梁国炜、陈辅群、孙希任等。实验室
有:技术员史家骏,工人有:金兆、源、陈金标、章根砚、陆毓慰等.实验项目有2 回流式凤洞、烟风洞、
水模拟、活塞式发动机增压器、汽化器、结构强度、光学弹性、飞机仪表等十几项试验.这里值得
提出的是,处于当时学校教育经费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建设凤洞,系主任范绪集教授到处奔波,
赔进了不少工资,向上级和有关单位筹集了不少资金,而且亲自指导,并囱王培德先生负责设计、
在真它人员配合下,待别是以技术员史家骏先生为首的实验室入员的艰苦奋斗,终于在较短的时
间内,建成丁试验段为3 × 3 费尺、当时高校中唯一一座回流式风洞。虽经两次搬迁,迄今,该设备
仍在西北工业大学的教学上发挥作用。
浙大航空系第一届1948年毕业生共九名:
林作听、李贻策、赵风嚣、倪德同、王适存、梁国炜、陈辅群、王继通和喻克勤.第二届1949 年毕
业生共四名:孙希佳、夏正宗、石怀琦和诸提高。
陈辅群 1997. 4. 20
作者地址: 710072 西安市西北工业女学北村

中国某型发动机设计先天不足 专家攻克八大故障

中国某型发动机设计先天不足 专家攻克八大故障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中国航空报 作者:杨建新

1952年,姚克佩以优异成绩从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发动机专业毕业,听从祖国的召唤,告别家乡上海,来到了当时的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沈阳某厂工作,1956年调到黎明。毛主席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号召下发后,姚克佩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参加三线建设。1965年,他被派往贵州平坝进行黎阳厂的选址工作。1966年,黎阳厂开始大规模筹建,姚克佩任总工程师。在工厂筹建期间,他克服了高原反应和恶劣环境的考验,一方面担任技术工作,一方面深入建设现场,和工人们一道参加各种筹建劳动,既当工程师,又当建筑师。文革期间,姚克佩曾被停职,复职后,他主要抓生产技术,担任了黎阳厂总工程师,并去英国罗罗公司学习进修半年。1981年黎阳公司成立后,他担任总工程师。1994年,年近六旬的姚克佩退居二线,改任黎阳公司高级顾问。

多年来,姚克佩先后组织攻克了某发动机8大故障。该发动机由于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在外场使用中暴露出很多影响使用可靠性的故障。如一级压气机叶片折断,曾发生多起事故。姚克佩经过与研制厂所的共同攻关,最终解决了这个故障。又如火焰筒烧蚀及导向器叶片严重变形等问题,姚克佩率领公司科技人员攻关,解决了问题,受到用户的好评。再如,针对中央传动齿轮折断故障,姚克佩建议,从改善设计着手引进移植齿轮,最终排除了事故隐患。他还曾组织另一型发动机的改型试验。该发动机配装飞机首飞后,飞行员反映发动机动力不足,姚克佩根据飞行员提出的问题,组织工厂和设计所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制定技术方案,在方案经过讨论论证可行后,又组织试验,提高了发动机推力,为黎阳公司的产品发展以及拓宽市场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姚克佩信奉一句格言:只要勤奋耕耘,必定会有收获。成功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祖国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兢兢业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先后荣获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部级先进工作者,国家级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1991年,姚克佩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面对荣誉和奖牌,姚克佩没有陶醉,也没有在鲜花和掌声中停滞不前,相反他不断地把自己的目标提得更高、更大、更远。凭着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对航空发动机的热爱,他退休不退岗,继续着自己钟爱一生的事业。1995年2月,姚克佩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因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需要和企业的需要,他又续任黎阳公司高级顾问直到2010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姚克佩用自己毕生的航空发动机知识,为黎阳航空发动机的崛起、为黎阳辉煌灿烂的明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通讯员杨建新)

母校回眸 蓝之中

母校回眸
作者:蓝之中(1954届牧医)

幸会泰斗

1950夏,我在南京以第一志愿报考浙江大学,如愿被录取。告别家乡,只带了一只柳条箱经镇江坐大轮船到上海改乘火车到杭州,一路的兴奋,浑然不觉疲劳。杭州站到了,我终于踏上了这座“忆江南,最忆是杭州”的美丽城市。雇了一辆黄包车,直接拉到大学路校本部,歇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便到教务处报到注册,记得教务处的办公室并不大,工作人员连教务长仅三人。给我注册的是一位约五十岁左右,瘦瘦的,理着平头的长者,是他给了我一枚三角形的浙江大学校徽、一本学生证和一个至今未忘的学号50866。和几位新同学一起坐上校车到华家池,接待我的是老大哥吴硕显,谈话间我把教务处给我注册的那位先生的音容笑貌形容了一番,硕显兄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数学泰斗留学日本的苏步青教授,我肃然起敬,因为中学时代的数学老师多次介绍过他。

七堡观潮

1950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畜牧兽医系的助教吴兰生老师,就像班主任一样,关心我们新同学,当时还没有班主任制度,吴老师就像大哥关心弟妹一般。吴老师约我们班上同学去七堡观潮,那天一行11人,吴老师和我们班上10位同学:许国藩,韩福庆,吴庸,鞠名达,王惠霖,徐云珠,蓝之中,舒昌伦,姜华棣,黄开柏。到了七堡,大家散步在大堤上,等待潮水的来临。也许是更贴近和更亲和的心理使然,大家好奇地下堤走上江滩,近距离观看钱塘江水。当远处出现了细细的一条白线时,那是告诉我们,汹涌的大潮快要到来。大家都上了大堤,可还有两位同学,流连忘返,没有上堤,记得他俩是黄开柏和舒昌伦,吴兰生老师高呼他们赶快上来,“潮来了会把你们卷走!快上来!”他们俩在吴老师的连连高呼下终于上来了。天边那白线渐渐加粗,越来越粗,接著听到轰轰的雷鸣声,啊!潮来了,万众欢呼。潮,呼啸而至,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惊涛骇浪,不是海啸,胜似海啸,说像巨龙也是,说像大海缺口也是,一日观潮,终身不忘。信否!这次观潮印象,六十年后都没有淡出我们的记忆。

西湖赏景

1951年春,浙江大学畜牧兽医学会组织了一次春游,参加者不仅有畜牧兽医系的师生,还有森林系、农学系的老大哥,外系的同学我只记得史荣钊一个人的名字了。西湖泛舟、近距离欣赏三潭印月、楼外楼聚餐、西湖清汤鲢鱼,那美景和美味交融一起,够人回味,所有费用全由教授们买单。出席这次春游的老师有:方悌教授(曾留学日本)、虞振镛教授(曾留学美国)、陶履祥(曾留学日本)、沙凤苞教授、谢成侠教授(曾留学美国)、彭起教授(曾留学法国)、骆春阳教授(曾留学美国)、黄昌澍教授(当时是讲师)、杜念兴教授(当时是讲师,杜师母和他抱在手上的女儿也参加了这次春游)、吴兰生教授(当时是助教),余振华先生(当时是助教)。学生有:四年级老大哥汪志楷、何秉耀、夏长生、何锡昌,三年级老大哥有:周文彬、吴硕显、蒋汉培、老大姐周秀菊,二年级老大哥李颂孙,新生则有我班的十位同学:王惠霖、蓝之中、徐云珠、鞠名达、许国藩、韩福庆、舒昌伦、黄开柏、吴庸、姜华棣。游湖那天,数黄开柏在楼外楼胃口最好。我们这个畜牧兽医学会,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聚会,主要是交流师生感情。

湖之缘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从扬州瘦西湖,来到杭州西湖,又到了华家池小西湖。华家池西头有一条南北向的土堤,酷似西湖白堤,西侧隔开的小塘酷似里西湖,夏天长满荷花,随风摇曳,飘出阵阵清香。那池边的垂柳与桃树间植,到了春天真是桃红柳绿。华家池的水面有八十四亩,堪称小西湖。第一天我就爱上了华家池,爱上了这个校园。除了大的华家池外,校园里还分布有七八个大大小小的池塘,都是些深不足两米的浅塘。

入学之初,畜牧兽医系的同学就把我推荐给农学院学生会,当时的学生会会长是农学系同学龚子同,我担任了福利部的干事,结合专业管养鱼。在学生会两年,我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比如家鱼有哪些?怎么养?如何与群众沟通?

在同学的引领之下,我到养鱼专业户家,向他们订鱼苗,请他们到农学院放鱼秧。养鱼专业户们对华家池的每个池塘了如指掌,哪个塘该放多少尾鱼苗,放什么鱼种,一清二楚。家鱼苗计有四种:鲭、餛、鲢、鳙,各按比例投放,这样水的上层、中层、底层都有鱼儿活动,吃草的吃草,吃虫的吃虫,吃螺丝的吃螺丝,各得其所。根据水面大小,决定投放尾数,使鱼的密度合理。

我们与养鱼户们协商好,学校提供鱼塘及培育,他们提供鱼苗及取鱼,最后收成按比例分摊。取鱼也即鱼养成后收获的日子,大家欢天喜地。通常是星期天,一大群村民,挑着带来的鱼苗(盛在不漏水的篾篓子里),抬着渔网,背着渔篓,个个精神抖擞,很兴奋的样子。张网、一个个挨着下水、扶住网纲,岸上两头也有人负责拉住纲绳,还有人指挥,统一步调,统一前进速度。只见他们一个个朝自己渔篓子里放鱼,当渔网拉到河塘三分之二的地方,有鱼跃出网外,成了漏网之鱼。没有逃掉的网中之鱼,就一条条当了俘虏,这时,下水的渔民一个个走到我的跟前(我代表学生会),让我检查一下他们的渔篓子,家鱼(鲭餛鲢鳙)拿出来,野鱼(鲫鲤鳊鳢)当作报酬。起网之鱼一般都在两斤左右,个别也有十多斤的,那是以前的漏网之鱼。吃鱼不及取鱼欢,我的体会极为深刻。取鱼之后渔民们将鱼苗分别放进各个水塘。学生会的收成最后按用餐人数,分配全校各个食堂。这个工作,我干了两年,我的前任是周文彬,在他的帮助之下,我的工作干得很出色,学生会很满意。

动物学

动物学,除了农经系外,是农学院各系学生的必修课,为了节省教学资源,生物系的新生也从校本部乘校车赶来华家池上大课。动物学的授课老师是名师蒋天鹤,他要求严格,板书工整,讲课有理论深度,由浅入深,由简至繁,有条不紊。他在讲完各门(类)动物以后,把它们串联起来,说这就是动物的系统发生。他又说,后面你们读胚胎学,会在一个胚胎上反映出系统发生,从受精卵到胚胎发育的完成,就像放映电影一样,把几十亿年的进化历史浓缩为几个月,这就是个体发生反映系统发生,这对刚从中学过来的新生来说,第一次听到震撼人心的科学思想的灌输。不仅如此,蒋先生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他说昆虫的特点是:1、变态(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蚕属于完全变态,具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2、成虫六足,3、成虫分头胸腹三段,4、成虫大多具外骨骼,5、生殖系统发达。蝗虫是昆虫中的害虫,要在卵(存在于干旱开裂的泥缝中)和幼虫(蝗蝻,未起飞时)时灭蝻,等到成虫起飞,灭蝗的成本就大了。谈到钉螺,告诉我们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寄主,要消灭血吸虫病(大肚子病),只要消灭钉螺,管理好粪便,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试卷上,蒋老师还出过这样的试题,你能举出十种有害的昆虫吗?很少有人答全,但考试后请教了植物病虫害系的老大哥,得知除了蚊子,苍蝇,臭虫,虱子,跳蚤之外,三化螟,棉铃虫,白蚁,稻飞虱,天牛都是有害昆虫,事关重大,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他说,农业也可以说是虫口夺粮。他说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成本最低,比如寄生蜂就是三化螟的天敌。动物学经蒋先生一讲,讲活了。这是1950年,早在60多年前,我们浙大的老师就把科普工作结合讲课开展起来。这就是:提高为了普及,普及在于提高。

植物学

我们的植物学导师王开基教授,1950年在华家池为我们农学院及生物系新生开设植物学,不论是课程内容、语言叙述、板书表达,选他课的学生都觉得是一种享受。他说植物在海洋里诞生,仗着自己有叶绿素,就先登陆了。是他们绿化了整个大地,吸收了当时充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凭借叶绿素经阳光照射转变成碳水化合物,并放出了氧,改造了古气候。今天的煤实际上就是古植物的遗体,也是古代太阳能的载体。我们人体的各种元素,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或经过其他动物)来源于植物。一棵树就是一个微型水库,它避免了暴雨对土表的直接冲刷,并且把雨水积蓄起来,形成细水长流。老实说要想把黄河变清,只有植树种草。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医疗有赖植物提供,靠农业的发展;气候的改变需要植物调节。几句话,把学子的灵魂给吸引住了,爱上了植物学。我们华家池有温室和植物园,理论联系实际。王教授有时亲自带我们到植物园或温室观察植物,平时也偶尔会在那儿遇到王教授,向他提出许多有关植物的问题,他都一一回答。他在课堂上还绘制植物的花图式,是抽象出来的植物分类依据。可惜我当时的课堂笔记丢失了,不然贡献出来也是文物。我对王开基教授的植物课是十分感兴趣的,凭记忆迄今还能回忆起常见被子植物的十大门:菊科(如茼蒿、菊花等),禾本科(如竹、麦等),豆科(如大豆、苜蓿等),毛茛科(如牡丹、芍药等),唇形科(如芝麻、益母草等),蔷薇科(如草莓、青梅、苹果、枇杷等),百合科(如百合、葱、蒜、知母、贝母等),伞形科(如胡萝卜、小茴香、芹菜、柴胡、当归等),十字花科(如青菜、萝卜、甘蓝、榨菜等),茄科(如枸杞、辣椒、茄子、番茄、烟草、马铃薯等)。王教授说茄科植物有嗜好性,久食上瘾。

竺校长说: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博学敦行的学者。”“有了博学的教授,不但是学校的佳誉,并且也是国家的光荣;而作为人才以为国用,流泽更是被于无穷。”王开基堪称这样的教授。

畜产加工学

浙江大学的化学课是很难通过的,我们班上只有许国藩和我通过,其他同学需要重修,许国藩转学到了医学院卫生系,留下来有资格选修“有机化学”的学生现在只剩下我一个,农学院其他系的同学又无需学有机化学,而有机化学又是“生物化学”的前哨,这个坎是跳不过去的。二年级上学期开学了,我到系办向系主任虞振镛教授选修有机化学,虞老师一查,只有我一个人能选修有机化学,就建议我先改选其它课,并且幽默地说不然就要唱“狭义相对论”了。我同意了虞老师的建议,改选黄昌澍老师开的《畜产加工学》课,于是我就和四年级的学长:吴硕显,周秀菊,周文彬,蒋汉培,胡绍昌,蒋树威(后两位刚由农业经济学系转过来),一起成了黄老师的门生。当时我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这门课的成绩优秀,很受黄老师赏识。畜产加工包括蛋制品、乳制品和肉制品,琳琅满目,多种多样,还涉及到机械加工,自动喷粉等等。畜牧兽医系是医?是农?是畜牧?是食品?还是工业?是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原来读化工的周文彬学长从化工系转到本系来,原来读人类学系的吴耀领学长也转到本系,原来读农业经济系的蒋树威和胡绍昌学长也转了过来。有人动员我转化学工业系,我没有动摇,我还是信守了入学时对方悌教授的表态。不走,读下去,太有意思了。竺可桢校长的办学理念是:提倡致力于“通才” 教育,要求学生既要各有专精,又要文理兼通,他认为学生单学一种技术,并非大学的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大学应该培养的是既有专门知识,又能博学旁通,思想开阔并能担当大任的人才。不是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黄先生把这门课讲得有声有色。讲课以后实习,研究出许多配方实验,实验后的产品大家分而食之,有时我拿出去和外系的同学分享,比如五香肉干,大家一抢而空。学了畜产加工,我对畜牧兽医专业更热爱了。

细菌学

细菌学的老师是骆春阳教授,助教是杜念兴先生(后来是微生物学知名教授),当时骆老师讲课,杜老师带实验,我被选为该课的课代表。骆老师讲课很有条理,板书整洁,夹杂英文,说话有节奏,学生能一字不落记下笔记,当时没有教科书,学生只能作课堂笔记。

骆老师的试题曾经出过: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只要回答: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就对了。而在课堂上他从未做过这样的总结,他是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骆先生还问过什么地方没有细菌?空中,不是;水里,不是;土里,更不是。都不是,这是由实验证明了的。老师自己回答,动物的血管里没有“细菌”,有了就是“败血症”。这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骆春阳教授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杜老师和骆老师配合默契,刻写实验讲义,做每次实验准备,做培养基,培养皿,都是亲自动手,要求学生做好每次实验,忠实填写实验报告。

有一次的实验是“洗手和不洗手”的对比,先是不洗手,用手指在打开的培养皿上点一点,用玻璃铅笔标上号,然后洗手,甚至洗几遍,换一个培养皿,打开用同一手指点一点,同样标号,放进温箱,24小时培养,第二天来看结果,啊!不洗手和洗手的菌落数大不一样,不洗手的结果是“菌落丛生”,洗手的只有个别菌落,不是绝对没有,可见细菌之顽强,几乎是无处不在。

骆先生为了消除学生学了细菌学后反而产生的恐惧思想,他特别在课堂上讲人体和动物体的免疫力,细菌,只是病菌才对人畜产生危害,而有益菌对人畜不构成威胁,倒是没有了它们的合作反而不行。例如我们“肠道里的细菌”帮助我们消化。牛胃里的细菌帮助消化了草的纤维,使“稻草变成了牛奶”,这多么神奇。若有一天搞清了这个全部机制,岂不是在工厂里我们就可以直接把稻草变成了牛奶。他还说,有一位先生学过微生物,但他一知半解,他经常用酒精棉消毒碗筷,消毒双手,消毒菜刀,消毒砧板。结果他反而常常拉肚子,为什么?因为他得不到免疫,抵抗力反而降低了,有益菌也跟着被杀死。

浙大的老师上课就是这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叫你终生难忘。

家禽学

家禽学导师是留学法国的彭起教授,夫人法籍,子女混血。有一天在高年级同学带领下到建德村教授宿舍拜访彭起教授,彭师母会说中国话,并热情招待我们学生,请我们品尝她亲手烤制的面包和甜美的番茄酱。确实另有一番风味。1951年春,也就是我们一年级的下学期,我们选修了家禽学。蒋兆江老师当时为助教。彭起教授的口才不是很好,但他教学很认真。讲到鸡品种,发有讲义,蒋兆江老师就引领我们参观养鸡场,从用途上分类,鸡可分为:肉用鸡,蛋用鸡和肉蛋兼用鸡。当然还有观赏用的如长尾鸡等。原来我们只知草鸡,洋鸡,参观过后,得知鸡的品种那么多,那么美丽,尤其是公鸡。记得当时见到的品种有;狼山鸡,澳洲黑,洛岛红,来杭鸡,芦花鸡,乌骨鸡,矮脚黄等,很是兴奋。孵化小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课,蒋老师带进课堂50只种鸡蛋,给出了孵化小鸡21天的孵箱内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曲线表,要求按照曲线调节温度和湿度,不能随意或高或低。21天内需要两人随时照看,谁愿意自动报名参加!结果韩福庆和我报了名,批准我们住在实验室,天天伴随孵化箱,还要按时翻蛋,照蛋,这时我们仍然可以上其他课程,只是要把孵化箱的温度和湿度调整好就行了。21天准时出雏,先是蛋上被小鸡啄开一个小洞,然后破壳而出,湿漉漉的小鸡,怪可怜的样子,这时需要等待它的羽毛烘干,变成毛绒绒可爱的样子,才把它移入育雏箱,先是喂水,继而喂沙,然后喂食,因为这时幼雏腹内的卵黄囊尚未完全吸收,故这时不需喂食,从解剖学上看,鸡没有牙齿,但有肌胃,凭借沙子,在肌胃内粉碎食物,所以鸡如果误食了橡皮筋,就会因消化不良而致死。这次出了49只小鸡,孵化率98%,是相当高的。育雏一个月,只只成活,成活率高达100%,对一年级新生来说,相当了不起啊,这就叫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孵化时唯一死胎,是高年级同学借我们的实验,插进一个“鸡鸭无性杂交”试验,即把鸡蛋里的蛋白抽出来,保留蛋黄,然后再注入鸭蛋白,最后封口,一切都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但胎死蛋中,原因不明。49只鸡都是品种鸡,按彭教授的方法饲养,一个月后,每只都快达一斤,教授说暑假了,分给同学带回家饲养,也是对学校的一种宣传。于是你三只,他五只,分光了,皆大欢喜。

在浙大我们学习了“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加上动、植物学,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想法,认为:一切事物是按规律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浙大形成的正确人生观,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