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口述历史中的复旦名师文化-沈伯埙
访谈人:常琳迪娜古丽
访谈时间:2010年4月
访谈地点:沈伯埙教授家中
沈伯埙
1927年出生,江苏常州人。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先后在物理系、电子工程系任教,主要从事无线电电子学方面的教学工作,历任基础与电子线路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晋升为教授。1980年起参加世界银行给中国的教育贷款工作,1982年被教育部聘任为大学发展项目审议委员会委员,1986年起担任国家教委大学发展项目顾问。
常、迪:复旦物理系的实力是一开始就这么强的吗?
沈:不,不,不。解放前复旦大学是偏重于文科,当时是国立大学,文科比较行,理科也有,但是差一点。老的复旦,是没有物理系的,也没有数学系,我去读的时候就有了,它当时叫数理系,合在一起。那时候复旦这方面不行的,很普通的。1952年中央有个政策叫院系调整①,院系调整以后,像周同庆是交通大学的,王福山是同济大学的,苏步青、谈家桢、谷超豪都是从浙江大学调过来的,还有好多其他学校的,这下子复旦行了,厉害了。因为当时交通大学已经很行了,浙大也很行啊,你把它们加一起,就更厉害了②。
常、迪:中央很照顾复旦啊。
沈:很照顾,很照顾,我认为是有意识的,所以当时一下子复旦就很行。我进去的时候已经调整好了。刚才讲那个基础课都是这些教上的,这些老师呢,站得高,讲问题深刻。我记得有一件事情,就是周同庆讲课,我们物理里面有一个叫“康普顿效应”,周同庆讲课的时就跟我们讲:当时我和康普顿一起做实验。欧呦,这个厉害了!周同庆在的学校就是爱因斯坦在的学校——普林斯顿大学,那个时候应该爱因斯坦还在吧,厉害了,相当行,周同庆真行!他脾气不太好,但是学术是相当行的。周同庆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因为他成绩优秀曾经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金钥匙”奖。
常、迪:院系调整时物理系是什么样的具体情况?
沈:物理系就是王福山、周同庆这些名教授都调过来了,当然还有其他很多人,物理系力量还是很强的。周同庆在交大不是一般的教授,好像是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很厉害的。
常、迪:沈老师,当时物理系的实验设备是什么样的情况呀?
沈:仪器设备应该讲还是不错的,有很多,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学校来的了,反正院系调整了嘛,东西就拿过来。有很多仪器设备都是进口的。我印象中,复旦在实验方面是很重视的,你单单读理论没有用。那个时候我记得,王福山是我们系主任,他专门抓实验。他是留德回来的,后来我呢,大概是1981年吧,我到德国一个学校去考察,他说你们来考察总是要了解教学的情况的,我来给你们上两堂课,那么你们就了解了。结果我们就去听课啦,这个课啊根本就是一个实验课,这个东西怎么样过来,怎么样过去,当然它是很高深的了,他们想尽办法做成演示的实验,演示好以后,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了,今天讲的这个是什么运动当中的什么问题,写一下,好,下课。我们说公式你怎么不推导,他说这个不需要推导,书上都有的。他们非常重视实验。所以德国呢基础很扎实的,对实验非常重视,特别严谨。而且有些实验你想不到的,很抽象的东西他把它做成一个实验,花很多功夫去做啊。复旦后来对实验一直很重视,系主任他主要抓实验。有些学生毕业以后就待在实验室。待在实验室好像没有什么出息、没有什么名堂;王福山大概和党委也一起研究了,按道理毕业以后先是助教,这批人毕业以后待在实验室的,首先把他们升讲师,让大家觉得有奔头。复旦那时候还有王零同志,是党委副书记,他是抓物理系的,对实验也很重视。我觉得对于物理而言,实验是相当重要的,其他东西是空的,空的东西你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你怎么知道你对不对呢?实验室有位老师也升教授了,很严格的,女学生有时候被他讲得要哭的。比如很简单的,一个电表,你测量以后,电流多少或者电压多少,他叫你读,比如说,13.5,他说不对,是13.2,读错了。骂得女同学要哭,因为差一点是不行的,很严谨的。
①1952年院系调整对复旦物理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该年在原数理系物理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物理系。教师组成如下:(1)原数理系物理组留系11位:江仁寿、王恒守、叶蕴理、黄瑞璋、何育辽、章志鸣、戴乐山、王樨德、周福洪、华惠迪、吴治华。(2)其他高校调整来系14位:王福山(同济大学)、周同庆、方俊鑫、蔡祖泉、周雄豪、华中一、蔡怀新(以上交通大学)、卢鹤绂、殷鹏程、赖祖武、郦庚元、裘志洪(以上浙江大学,后二位以研究生身份随卢鹤绂来系)、周世勋(沪江大学)、汤睿(大同大学)。(3)1952年或稍后来系7位:谢希德(由美国绕道英国,于1952年11月到校)、吴椿、吴剑华、沙闺丈、李仲卿(1953年)、郑广垣(1954年)、毛清献(1954年)。物理系系址从原数理系600号楼迁至200号楼,并以登辉堂(今相辉堂)整个一楼为普通物理和中级物理实验室,以及实验仪器储藏室。调来教学仪器设备的高校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和上海工专等?参见《复旦大学物理系系志》,未刊。
②1952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的王迅院士也有相应回忆:“我们考入复旦时正值院系调整整,复旦并入了原来浙大、交大、同济等等好几所高校的物理系的师生,师资力量大大加强。原来复旦只有数理系里面有一个物理组,学生做物理实验都要从江湾赶到徐家汇的交大去做。院系调整以后,复旦有了物理系,有了六位正教授。”参见王迅:《我的大学老师》,载《风雨春秋物理系》,复旦大学物理系编,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