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之光

求是之光
·杨竹亭·

掩映在湖光山色的浙大校园门前, 矗立着一组绚丽灯光。那端庄而又秀美的造型,特别突出了桔红色的”求是”两字。灯光安装在绿荫丛中……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情景。这组灯光是在我们上海浙大校友会名誉会长苏元复学长倡议下,以上海校友会的名义呈献给母校的隆重礼物。这灯光代表着上海三千多位校友的心意,来到这里的上海校友看到都笑了。来自其他省市的校友是在求是校训下成长的, 看到灯光,也是热泪盈眶,象投到慈母怀里一样。
浙大经过九十年的风风雨雨。曾校舍被毁、文物流散,师生流亡,就是”求是”两字没有丢失,这是浙大赖以生存的生命力量。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史无前例的时代, “求是”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岂止是浙大,在新中国的大地,何处觅求是?到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觉又把”求是”找回人间。中国复苏了,浙大复苏了,求是精神重新回到浙大。人们为之雀跃,为之欢呼!这就是矗立在浙大校门口那组灯光的魅力所在。所以求是是母校的骄傲,是光荣的象征,是珍贵的传家宝。
求是之风源远流长
众所周知,求是校圳是壁可祯校长提出的,但浙大求是之风,却可谓源远流长。求是书院的奠基者一林启〈迪臣〉总办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忠臣,他象林则徐一样在晚清朝庭里不断为国担忧,为民请命,而不断地遭到腐败政府的排挤。
他由一个京官御史而被贬到浙江来任知府。他到杭以后看到腐败的清政府已无药可治,就把希望寄托在教育下一代身上,便于一八九七年协助当时浙江巡抚廖寿丰奏请创立求是书院。后由廖巡抚任命他兼任总办〈校长) ,他严格要求全体师生为真理而奋斗。次年清庭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也奏请朝庭在上海创立同文馆〈即上海交大的前身) ,不久在北京又有仕学馆(即北大的前身〉创立。从此,我国高等教育才有了一个初步规模。九十年后的今天,都在学术上取得了光辉成就,成为今天名扬中外的大学。而盛宣怀氏虽在当年收回铁路的路权运动中,为全国人民所痛恨(为此引起了辛亥革命) ,可是他为了办学校,为国储才,今天交大不忘其功而在上海校园中为他竖立了一座铜像。而我们浙大的林启总办,他的一生,做了许多好事,处处受人尊敬。就为谏请清政府停造颐和园的事竟敢冒风险,上犯碰撞慈禧太后,为真理而不顾自己安危。求是校名就是他经历的总结,也是他对光辉未来的向往。
自林启以后,多任校长,把优良校风代代相传并不断加以发扬。许多当代名家学者,者f~ 由他们千方百计地软聘而来。以后校长虽有更替,但对著名教授基本照聘,这也形成风气。在蒋梦麟、邵裴子任校长时聘来名师较多。但是不少人对程天放和郭任远两个,指责颇多。因为他们两人都推行了法西斯教育,这是与母校求是传统不相容的,由此引起了我们浙大历史上空前的赶走校长先例。那次运动就连蒋介石这样一个大人物来劝说、压服都不成,最后只好同意全校师生的要求-→撤换。这也是求是精神的胜利。最近据一些在上海的老学长说:程、郭两人除了他们的反动一面以外,对浙大也有一些贡献。程天放到校后统一了全校行政,结束了多年来三院〈文理、工、农〉鼎立的局面。以后担任驻德大使,为不少同学毕业后留学德国,提供了方便。当时去德国留学的国内大学生除同济以外就算我们浙大最多了。浙大的许多留德教授,也从这以后不断增加。郭任远的功劳是重视体育教育。著名的体育教育家舒鸿教授就是他请来的。
一批真知笃行的求是学者堂可帧校长,是我们这些七十岁上下的校友最熟悉的校长。他是一位承前后后的好校长。他来浙大以后续聘、新聘了许多其他各地的著名学者前来任教。记得我在技考浙大时,中学里的校长对我们说=浙大的权威学者最多。以后我考进了浙大,知道我师范学院院长王班教授,曾是前清贡生,后考取庚款公费留美,回国后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最早期所长。古钱”五株钱”是他分析以后公布于世的。胡刚复院长桃李满天下,就连著名的物理教育家吴有训、严济慈、朱正元等都是他的学生。文学院长梅光迪是五四时期”学衡”学派领袖,著名的吴宓、费巩等教授都是当年学派大将。他在美国留学时,曾是哈佛大学”圣人”之称的白比德教授的得意门生。以后胡适、吴应、郭斌和等中国留学生去哈佛拜师,都是由梅院长引见,自比德教授才肯接受。
工学院院长李熙谋教授,是我国电机工程的奠基者。在杭时,他曾身兼八职,全面推动了全省工业的发展。全国第一架自动电话机是在浙大工学院制成,在杭推广,以后普及全国,这是李院长兼电话局长任内完成的。如今我上海市所有电机、电讯、半导体、电子仪器等的行业高级技术骨干,大部份是我电机系的校友。誉为”中国爱迪生”的胡汝鼎校友,生前一直是上海电机学会的理事长,他在美国从师爱迪生多年, 曾与爱迪生一起创制了许多电机产品,他曾说过z我国电的事业发展是与李院长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母校内迁贵州时,他曾负责召开过全国工程师学会年会,这是抗战时期第一次工程师会议。
在一九四二年国民党中央教育部实行”部聘教授”荣誉制,在全国教授中选举产生。结果在第一批中选出了二十多位,我浙大最多,当选四名。我校是孟宪承、苏步青、王珑、吴耕民四教授当选,联大是吴有制11 和华罗庚等三人当选。次年又发表了一批,我校又有三人当选,即胡刚复、郑晓沧和陈建功。在此时期,我校确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不少学者名流,为了喜欢这个自由民主的校园,探求真理,都纷纷来到浙大。在当时社会上有美谈说z 要做学问到浙大去!要想做官到重庆去!当时的确有不少要做学间的教授来到了浙大。如经学大师马一浮、国史专家钱穆、原子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爱因斯坦的第一位中国助教束屋北等都来浙大任教。
还有一些甘愿放弃高位显职的人也都来了,如中央大学教务长陈剑修等等。还有些教授后来被外校请去担任大学佼长,如马一浮出任中央复兴书院院长〈此院属研究院性质人程孝刚出任交大校长、丰子饱任中央美术院院长、陈剑修任广西大学校长、陈建功任台大校长等等。到解放后就更多了。
抗战时期的黔北山村,是我国最苦的地区之一。丁文江民曾用”地元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来形容它的偏僻和贫困。可是我们的老师,宁愿全家受苦,不肯离开比做学间的宝地。在黔商事变时,学校生活当然更差。当时教师们都纷纷设摊售物准备应变。有一次我与同系徐规学长走在遵义大街上,见陈(乐素〉师母在那里摆摊〈徐规是陈乐素教授的研究助教) ,他对我说z 空校长知道陈老师经济困难,己决定把英国大使馆的二名著名教授补助金〈数目很大〉分… 份给他。但他却说=在浙大比我贡献大的教授很多,我何德受此?请考虑他们吧!所以坚不肯受。陈乐素教授是宋史名家,系里同学都很敬重他,他非但在学术上是我们的老师,在高洁的品德上也是我们的老师。在浙大象陈乐素老师这样的人,何止一人,而是比比皆是。
良风育英才
求是书院开办以来,历年都聚集了许多国内外名师。早期第一次招生,就有章太炎等学生前来投考, 章太炎在当时还以成绩最优而榜上首名。以后陈独秀等学生从外省市前来投考,也都非偶然。在1941 年全国著名四校招生的第一名是支德瑜同学。次年招生, 李政道等也都第一志愿报在浙大。
等等。这些同学在名师教育之下,后来都有了很大成就。如早期校友蒋方震〈百里〉者,他在日本士官军校毕业时,成绩居全校榜首,这对日本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耻辱。同班同学蔡铠是梁启超的得意门生,也以才智出名,可是他考不过这个求是书院出来的公费留学生。以后如陈独秀、邵飘萍、陈布雷、夏衍等等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曾是求是校园的学生。在解放后新中国成立起到一九八五年止,在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的名单中,在母校教过我们的老师有二十三位,而我们毕业的校友则有三十九人。可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许多著名的老师和同学,绝大部分是在抗战时期,在母校任教或受教的。记得在一九四一年英国皇家学会有一位著名的陶德斯教授,曾受中英国文化协会之请,来中国了解l说时中国的学术开展情况。他先到重庆,在参观了附近各大学和研究单位以后,打算乘汽车到昆明去参观西南联大。在途经遵义时,也停下来看看浙江大学。他先看校舍,全是破破烂烂的。再看女生宿舍,里面连一面大镜子也没有。再看图书馆,他惊异起来。他说,在重庆各大学的图书馆卡片上,很少有学生借书的。可是我拍着你们的学生借书卡片,上面是密密麻麻地借满了书。
〈其实当时读文科的同学常常用绳子捆着几十本一次地背着借回宿舍去〉。他感动极了,并且说=想不到战争条件下,你们浙江大学的学生还那样孜孜不倦地用功着。后来,空校长又召开了一次欢迎会,请各系有关教授前来参加。当参加的教授们知道这位远道来客是一位英国古典诗作家时,大家就围绕这个主题讨论起英国古诗来。谈到兴趣浓厚处,我们的教授们都坦直地对他说z “从英国古诗里反映出来,英国不是一个开朗的民族,而是一个悲观的民族。”他昕了,十分惊讶!他说z 我怎么不知道呀!于是大家再继续引经据典去进一步证实这种看法,最后他也便信服了。临别时他想记下这一次难忘的座谈会,要求每位参加者自报自己的姓名辛II 所任学科,他原以为这些教授一定是外文系研究英国古典诗方面的教授,然而,他们一个个地回答说z 我叫杨耀德,是也机系教授。我叫钱钟韩是机械系教授。我叫郭斌苏是中国文学系教授。我叫费巩是政治学教授。… . ~.等等。除梅光迪院长等几个外文系教授外,大部分都不是教外文的,更不是教英国古诗的,他听了更加惊奇了。
求是精神传四方
在陶德斯教授走后,美国工程师协会会长伊顿博士闯讯也来了。次年陶德斯教授又介绍英国皇家学会的李约瑟博士来了。这次他是有准备来的,他说s 听了陶德斯教授介绍以后,我是非来不可的,否则就枉费了中国之行了。所以在来华以前就查遍世界各国的学术权威杂志,统计出浙大教授在上面发表的论文,儿子-占全中国对外发表的论文总数的一半,而这些论文的质量都很高,由此对浙大早已有深刻的印象了。他也是一个作风踏实的教育行家。他先赶到源潭分校去参观理学院和农学院的各院系。他到酒潭时,正好那里举行中国科学会年会。在泪潭的各个院系,都开会庆贺。他们以宣读论文,开放实验室,展出各项科研成果等等方式来庆贺这次活动。他是学生物学的,因此对浙大的生物、化学、农化等学系特别感兴趣。他又是研究中国科学发展历史的,所以他又对发表过中国《数字考源》的钱宝琼教授和分析中国古代钱币的王进教授等又非常推崇。营养学博士罗登教授是贵州籍老师,他对贵州的许多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都作了科学分诉。李约瑟博士对此也极有兴趣,他把一神最有营养价值的野生果物就以罗登义呆的命名向国外介绍。比外,他对罗宗洛、贝时球、谈家棋、王碟任和彭谦等等有关生物和化学方面的成就也是十分钦佩。在他亲自访问了这些精通古今的教授和亲自看到了那些生动的学术研究气氛以后,他!恶功地对人说z 在东方的浙大和西南联大,是完全可以与我们的剑桥和牛津二所大学相娘美。”东方剑桥”的美名朵白他提出,也是由他介绍而传诸欧美。他后来升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从那次来华以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向了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历史中去,是他整理出我国古代科学历史的资料而且出版成书。他是我国科学工作者永远不忘的朋友。
费巩教授曾经讲过s 美国人才在商业界,英国人才在政治界,而我们中国的人才都在学术界。我母校在这短短儿十年能集合这样众多的博学之士,且培养出更多的济世之才。
这是什么原因?应该说是校风求是所致。到解放以后,这些老师都四处星散了。离开以后总是忘不了在浙大时的情景。
他们走了,都把求是精神带向四方。母校留下来的教师不多了,可是为了国家需要,又把老浙大一分为囚,成杭大、农大、医大和浙大的四所同根大学。当时把学部委员一级的教授,全部支援出去了,可四校在求是光辉照耀下,全体师生克服了重重困难,以致在短短的时间里一个一个地都又挤进了各大强国之林〈在抗战时,社会上美誉我们联合招生囚校为四个强国〉。由此可知,求是之光是那样强劲有力而且是经久不熄地有着无限的生命力。母校是在求是中成长,现在更在求是中壮大。求是之光是永世不灭的。

校友阿章

校友阿章
邱国栋

上海《解放日报》上刊登的小说连载和该报出版的大型文学双月刊《连载小说》,内容新颖,思想健康,情趣高尚,雅俗共赏,吸引着广大读者。它们不仅在艺术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使人们从中获得教益和启迪,它们的主编就是浙江大学校友、小说家阿章同志。阿章原名郑春辉,又名郑秀章,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理事。
阿章热爱母校,他与上海诸师长、学长一起筹办成立了上海市浙江大学校友会,并担任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是位热心校友工作的实干家。每逢浙大有重大活动,阿章都前来参加,积极为学校奔忙。1982年校庆85周年,他送来自己的著作、长编小说《浦江红侠》。这部小说描述了活动在沪郊的一支新四军游击队,在我党的领导下,为壮大抗日武装力亘,与狼狈为奸的日、汪、蒋展开了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斗争,热情歌颂我觉地下工作者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顽强沉着的英雄形象,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博得广大读者的好评与喜爱,受到文艺界的重视。不久,这部小说便被搬上了银幕,片名为《开枪为他送行》。
校庆90周年,阿章又送来由他主编的大型刊物《连载小说》和他创作的又一长篇小说《三少校>>0 <(连载小说》已连续出版了三年,发行量逐年增加,是一本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刊物,友行量达15 万册之多。《三少校》描写了我觉地下工作者的一场斗争,它反映了伟大的淮海战役的一个佩面,既有记实性,又富有传奇色彩。小说主人公之一柯山浩为了抗日,曾参加远征军,美国史迪威将军对蒋介石假抗日极为不满,柯借机离开部队,到誉称”民主堡垒”的浙江大学读书。他在学校投身爱国学生运动,提高了觉悟,加入了共产党。党组织考虑到他曾是军事人员,便派他到新四军工作。他机智勇敢,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很快由连指导员升为营长。抗日胜利后,为了打倒蒋介石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党组织又派他到国统区,利用与另两名少校一一杨自明,柳如斯的同学关系,做军事情报工作,掌握了敌人的一些核心机密,促进了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阿章同志写了一些长篇小说,其中有不少是描写我党在白色恐怖下的斗争。他的小说人物和素材都源于生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他所以能写出富有教益又受人喜爱的作品,这与他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在浙大参加党的地下工作的经历分不开的。1947年,阿章同志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考取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他对浙大早闻其名,特别向往,毅然选择了进浙大攻读法律系。他一进浙大,就投身于子三运动,与进步同学一道参加反蒋爱国斗争。阿章工作积极,进步很快,于1948年5 月在浙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的公开身份是校学生自治会常务理事,分工负责学术部,掌握”民主壁报”投稿箱的钥匙,与同志们一起取舍稿件,安排版面,组织张贴。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出头露面,与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学生进行面对丽的斗争,被特务列入”赤色分子”的黑名单。为防止国民党崩溃前的疯狂大屠杀,浙大地下党通知阿章等一批暴露的同志尽快转移。1948年冬,通过上海党组织的关系,他们由地下交通护送过长江、进入解放区,开始在华中党校〈设在淮安〉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汪东思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随军进驻上海接管,组织上根据他的擅长和革命的需要,分配他在《解放日报》社工作。

阿章同志自担任记者以来,一方面怀着革命的激情进行新闻采访,同时,还经常撰写一些文艺作品。1951年出版了他第一部记实性中篇小说《红旗飘扬在黄浦江上》。他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有的作品被选入《大革命中的小、火花》这本集子里。在工作中,他牢记党的教导和浙大的”求是”校训,敢于坚持真理,摒弃邪恶。在采访中既实事求是的报导大量的好人好事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就,同时也针对前进中的某些缺点和阴暗面,诸如某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和压制民主等,如实地进行揭露和鞭挝,他认为不揭露这些存在的问题,社会就不可能大踏步前进。结果,在反右扩大化中他被卷了进去,无辜受到迫害,并全家发配往宁夏。”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将大批地下党员混为叛徒、特务。阿章同志又未能幸兔,遭到折磨。 粉碎”四人帮”后,阿章同志的错案得以彻底平反,他重返上海原单位,以更加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勤奋写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3一定要夺回被耽误了的青春。最近,他与另一作家合作的长篇系列小说《十里洋场》中第一部长篇《货腰女郎》,正在《解放日报》连载,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影剧界的重视。
我们祝愿阿章同志的文学创作和他主编的文学刊物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深切怀念我的体育老師——舒鸿

虞承藻

近几年,大家心情舒畅了,思想活跃了,顾虑消除了,接触频繁了,同学们阔别几十年,一旦重新欢聚,叙旧话新,天南海北,古往今来,酸耐苦辣,无所不谈。怀念培育我们成才的老师们,自然是主要话题之一。最使大家一致怀念的师长有三位:竺可桢校长、费巩训导长、体育主任舒鸿老师。各院系专业老师对我们主要进行了智育,空校长和费师则主要进行了德育,而舒师则主要进行了体育,使多数同学不仅具备了为社会友展和国家建设所需的品质和才能,也赋有了较健全的体魄,能够长期从事繁重的工作,而且能经受住史无前例年代的折磨摧残,我还能跑步5000米,游泳2000米。九十周年浙大校庆时,年已古稀的同学,个个神采奕奕,耳聪目明,步履稳健。凡此种种,饮水思源,能不怀念舒师吗?

奥运会载誉归来
1936年9月1 日,我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了国立浙江大学校园。开学后第一个星期六,文理学院门口贴出了布告,当晚在健身房召开欢迎舒鸿先生参加柏林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远动会归来大会。尽管中国代表队除符保卢的撑竿跳高通过了3米80的及格高度能参加复赛外,其余都在预赛中被淘汰了,但在人们心目中,不管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工作人员,能够参加奥运会,就是一种特殊荣誉。所以,我这体育爱好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一难得的机会,早早来到了会场。
大会由学生自治会主席、校蓝球队长李永炤主持。他首先请舒师和大家见面。舒师中等身材,面色黝黑, 黑里透红,显示出长期户外工作的健康肤色,戴一付珩南边眼镜,却遮不住他那炯炯有神的眼光,两卖己染霜,去P 腹背挺直,更显得精神。他早年在美国春田大学专攻体育卫生,这次作为随队保健医生出征。当李永归报告他在奥运会担任蓝球决赛主裁判时,会场震动了,大家又惊又喜, 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要知道,那不是一般运动会,而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奥林匹克运动会B 那不是一般场次的比赛,而是争夺冠军的决赛。要不是具有高超水平,奥运会能把这一重任交给一个”东亚病夫”吗?
舒师讲话了。他介绍了他的特长是对运动员赛前进行按摩和受伤后的急救、恢复。奥运会期间他和另一位国内蓝球名教练宋君复,凭着他们留美专学体育的学历、专长和任教经历,自告奋勇,主动向裁判委员会要求任蓝球裁判。经审查考核后,被批准了。在预赛中,舒师执法严明公正,博得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委员会的赞赏。最后,裁判委员会选中他任蓝球决赛主裁判。讲到这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啊!这届奥运会,运动员背回一个大鸭蛋,舒师却在裁判工作中赢得了殊誉,这是一块无形的金牌呀!他为中国人争了口气,怎不令人振奋、欢欣鼓舞呢?
蓝球决赛是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之间进行的。那时已启用高大球员,美国中锋尤其高。他把两臂左右平伸,用右手在胳肢窝下一比,说z “我头顶只到他这里。”引起哄堂大笑。比赛在大雨中进行,十分紧张激烈,比分咬得很紧,最后美国队获胜。
这次欢迎大会已超过了半个世纪,可在我印象中记忆犹新。舒师为中国人争气争光的事迹,增强了师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了同学们更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第一次见到舒师的情景,就在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严肃而又生动活泼的体育课
舒师对体育课抓得很紧,首先是纪律严。上课必须穿运动衣和球鞋。哨音一响,立刻按身高排成二列横队,体育老师点名,先做准备活动,然后正式上课。
我们电机系一年级由舒师亲自执教,体育课每周两次,各项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都练,体操的垫上运动、单杠、双杠、吊环、跳马,体力的仰卧起坐、俯卧撑,蓝球的运球、传球、投蓝、上豆豆,持球的发球、接球、传球、扣球,田径的胞、跳、投,可以说应有尽有。舒师还教我们西方古典式摔交,练倒地后如何头顶地拱背使双肩离地,对手则练如何压倒地者双肩着地。还练拳击,健身房备有拳击手套,但不是对打,而是连击挂在一块困板下象征人头的皮球。还有药球〈一种挺重的实心皮球〉掷远。
集体竞赛有推龙球(直径约1米的大球) ,分两组在头顶上对推,推过规定界线者为胜。这种比赛,因两臂高举头顶,下面靠腿和身体的力量往前挤,非常累人。常常推来;在去,弄得大家混身是汗,筋疲力尽,还是不分胜负。还有一种传药球,分两组接龙似地坐在地板上,背对传球方向,由前向后依次传递,先传到头为胜。这种活动,锻炼了腹肌、背肌和两臂。拔河当然也是不可少的竞赛。
舒师上课,每个动作都亲自示范。当同学按规定要求完成了,他总是以赞许的口吻说z “ZA4 蛮好!蛮蛮好!”舒师还有一条严格纪律,下课后必须冲澡,并且规定热水冲后还必须用冷水冲一会儿。这却是难题,可是又无法阳奉阴违,因为舒师要亲自进浴室检查,谁不用冷水冲就打屁股。打完庇股,他又亲自关掉热水龙头,让补课。洗冷水澡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从那时起,我断断续续坚持到现在。凡是坚持的时候,感冒就远避,否则,它就不客气了,经常登门。
舒师对同学体育成绩的评元,并不按统一标准,而是按每个同学原来的体力和水平,看进步大小和.上课日才是否认真努力而定。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有一项俯卧撑?有的体力差的同学,原来只能撑三、五下,经过努力锻炼,考试时己能撑十几下,他的成绩就不比原来就能撑二十儿下,最后能撑三十几下的同学差。这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既鼓励了体质弱的同学积极锻炼,也限制了体强力壮的同学吃老本,使他们越发强壮。
由于在体育课上学到了很多中学时代没接触过的体育活动,提高了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自觉性。每天下午课后就一寇去健身房,充分利用完备的体育器械,运动约一小时,单杠、双杠、吊环、跳马、拉力器、拳击、篮球, 什么都练。有时还和班上大力士朱希倪在垫上练一阵古典摔交,练得了昆身是汗,痛痛快4快洗个澡,最后不忘舒师教悔,用冷水冲一阵。晚饭时,食欲大振,一吃就是三满碗饭。晚自习时,头脑特别清醒,效率很高。跟前再练上几十下俯卧撑,倒头就眠,不知失n民为何物。早晨,总是提前起床,绕工学院操场跑上几图。经过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和经常的体育锻炼, 营养又充分, 一个学期下来,体重从60公斤猛增到68公斤,全身都是坚实的肌肉。每一回忆这段经历,舒师的慈祥笑容就浮现在眼前。

早操和游泳
一年级时,我们受军事训练,每天早上要列队行升旗礼。礼毕,由体育老师领做早操,舒师也常来领操。
1938 年10 月,学校迁到广西宜山,男同学住在前清的标营,那里的练兵场就成了操场。一开学就规定全体同学必须做早操。操场上树有纵横坐标牌,每个同学有一个坐标号。
铃声一响,各按自己坐标就位,由体育老师领操。体育校工记下空缺的坐标点。早操缺席是要影响体育成绩的。
舒师深知要使同学们身体健康,光靠每周两次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狠抓早操。此外,随着学校步步西迁,他到处利用自然水域,开辟游泳场,既是体育课的场所,又是师生们消暑纳凉、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1937年在杭州健身房旁已开始建造一座、游泳池,还未完成,日寇从金山卫果陆,包抄上海我抗日军后路。上海沦陷,杭嘉湖吃紧,学校开始西迁建德。12月9 日我们十二个同学投笔从戎,返回即将沦陷的杭州,特意去凭吊了已经竣工的游泳池。池底和四壁一色自瓷砖,朴素大方,美观牡穆,可惜还未启用,就将遭受铁脐踩j!到。我们怀着极其沉痛悲愤的心情,告别了遍地枯草败叶、满目凄凉、只闻悲风呜咽、消失了欢声笑语的同爱的校园。
1938年夏学校在江西泰和时,舒师在赣江边开辟了一个天然游泳场,作为上体育课和师生们锻炼身体的场所。不少同学就在那时学会了游泳。空校长和i 许多老师也常去游泳。
到了广西宜山在标营农学院试验农场南面找到一条小河,宽只4米, 有一夜水深约一人,长几十米,正好做-个小型游泳池。河上毛一座小石拱桥,桥顶离水面约2 米,桥下水较深,恰是一个只生跳台。舒师摸清了水底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危险后,准许同学跳水,他站在桥上指导监督。有一个广东同学,身材健美,高高跳起,张开两臂作飞燕下水,姿式优美。舒师连赞: “蛮蛮好!蛮蛮好!”我也来了个曲体剪式。
1939年暑假,我们常常赤条条一丝不挂下江切游。偶而有女同学在对岸散步,我们就往岩石后一躲。潘泉苏自由泳游得非常漂亮,两脚打得白色水花翻滚,两臂划水有力,速度很快,蓝天碧水,衬托着他的洁白肤色,真是活生生的一位”浪里白条”。我呢?有名的黑炭,除游泳裤遮盖处肤色稍浅外,混身段b 黑。两人在清澄的龙江里,黑白相映。他既是”浪里白条”,我就只能是”黑旋风”了。不过,我们从没打过架,倒是在分别四十年后, 1982年浙大85周年校庆重逢时,互相打了几拳,令人悲痛的是他在这之后不久就被心脏病夺去了生命。想起了当年龙江里一起畅游情景,不禁潜然泪下。
到了贵州,河流多,无论在遵义,还是在湄潭、永兴,到处都有良好的天然游泳池。那是当地人民为了灌溉和利用水力开磨坊,在河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筑一道小水坝,坝内就成了一座小水库,也是一个极其良好的自然游泳池。
遵义有一条小河蜿蜒于新城老城之间,在连接两城的大桥处不远,就有这样一座小水障,叫洗马滩,舒师就选定那里作为游泳池。岸边围了两个席棚,就是男女更衣室。这个游泳池开辟后,不少本地人和学生也被吸引来了。至于指潭,条件就更好了,那里有一段长几百米的河道,都能游泳。永兴场也有很好的游泳场所。
丢了杭州的法泳池,西迂每到一地,舒师就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天然水域,创造条件,开辟游泳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现在一提起赣江、龙江、洗马滩,大家就会沉浸于抗战年代生活十分艰苦却又非常愉快难忘的美好回忆中,而舒师的慈祥笑容又浮现在眼前。

篮球训练
一年级时,吴祖亮、吴祖光兄弟和我被选进校篮球队做预备队员。主力队员是队长、中锋李永归,后卫吴延江、胡广家,他们三人都是机械系四年级学长。右锋刘达文、左锋刘奎斗和另两位顶备队员吉上宾、沈宗塘,都是工学院二年级学长。
篮球队每周要训练两次,有时在下午,有时在晚上。每次训练都是舒师亲自指导,着重基本技术、整体配合和体力训练。基本技术有运球、传球、拦截、抢篮板球、投篮等。
舒师,非常重视整体配合练习,不允许抢功,光顾自己投篮。要求每个队员既要在条件有利时,不失时机,积极投篮,又要给别的队员创造更有利的投篮机会。
舒师在训练中还经常反复强调sportsmanship(运动员精神、体育道德):遵守纪律, 服从裁判;要互相密切配合,发挥整体力量;绝不准故意,伤人;要胜不骄,败不馁;比赛时,不管输赢,要全力以赴,每球必争,顽强战斗到底,拿现在话说,就是要”拼搏”。
浙大男子篮球队从杭州打到江山、遵义,队长从李永悟到吴祖光、刘奎斗,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队风球风一直是值得称道的。比赛;场上,拚抢再激烈,我们也不大犯;坝,绝无故意伤人的事。价球失误,传球人说自己没传好,接球人则说自己跑位不对,总是互相承担责任,从不互相现怨。投篮不进,总是高蚁: “我的错! “别人就jfi 他肩膀: “没关系!”这种作风,在选入社会后的工作中,仍然继求下来。
技术战术训练完毕,还有一项体力训练…-jf 步,要围绕校园内土山跑约1500米,整个训练才算结束。当时中国篮球界有”南舒北董”的说法〈即训练出威阵全国的南开”五虎”的董守义〉。

书生联挫武士
浙大男子篮球队在杭州、在广西宜山、在贵州遵义者i~参加公开锦标赛。说来也巧,最后争夺冠军的决赛都是在浙大和军事院校或军队之间,也就是在文弱书生和纠纠武士之间展开的。
1937年春浙江省篮球决赛是浙大对中央航空学校。军事院校的学生,体格比我校的书生当然要强壮得多。航空学校是训练飞行员的,他们的体质更是第一流的。
可是我们五位主力队员却都是文弱书生中的佼佼者。队长李永归文武双全,学习成绩优秀,曾任学生自治会主席〈据说对飞机制造业很有贡献,在台湾有”航空之父”的称号〉。他打中锋,进攻退守,前呼后应,指挥全军,是场上核心。后卫吴延骂是重量级体格,所以能把航校队员撞一个跟头。另一位后卫胡广家也是个大个子,他是近视眼,打球得戴眼镜。舒师为他特备了一付防护罩。他戴着头盔似的防护罩威风凛凛,活象一位剑侠。左锋刘奎斗,黑龙江人,流亡到关内,中学在出”五虎将”的南开就读,有名将唐宝望风度。他个子不高,但速度快,弹跳高,动作灵敏,常常闪过对方后卫,延底线切入篮下,左手上筒。有时虚晃一着,对方拦向底线,他就一跃而起,在左侧双手投擦板球,球应声入筐。右锋刘达文来自江西,身材高大,善于在右角投空心篮,很准,也经常切入上篮,很有威胁。两位后卫防守严密,并牢牢控制篮板球,又有中锋策应,虽挫;航校攻势。在舒师严格训练下锻炼出来的这样一支球队,决赛时又搬出了舒师传授的秘密武器一一人111 人防守,打得航校蒙头转向,比分一直领先,终于夺得了冠军。
1938年浙大迁到广西宜山。10月,乐群社举办了一次”乐群杯” 篮球赛。最后是浙大和中央军校第五分校进行决赛。该校队员都是两广人,矫健敏捷,体力充沛。我们则刚经长途跋涉, 到宜山不久,还没休息过来,也来不及训练,就临时组队,仓促应战。大家靠吃老本,团结奋斗,击败了对手,夺得了锦标。
1940年初,浙大迁到贵州遵义,篮球队的对手又是两个军事学校——陆军大学和步兵学校。在友谊赛时,我们胜了陆军大学,却输给了步兵学校。并非力不能敌,而是比赛中,他们动作粗野,观战同学哄喊起来。我们遵循舒师的教导,不报复,不伤人,因是友谊赛,不必去争,就马马虎虎让他们赢了。
1940年初夏,遵义举办青年篮球赛。冤家对头,决赛恰恰是浙大对步兵学校。他们赢过我们,这次志在必胜,气焰嚣张。我们呢?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暂报一箭之仇。在舒师指导下,认真刻苦训练,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大战。比赛那天,球场上早早就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竺校长也亲临观战助阵,坐在球场边靠中线处,不象杭州战航校时只能守在门口”听”了。
经过激烈地争夺,我们胜利了,四周响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和呼声。竺校长也满面笑容,向我们祝贺胜利。
吴祖光、吴祖亮、阳章和我回何家巷洗完澡,上街去吃小笼包子自我锅劳时,路上行人指点我们说2 “浙大的坦克部队。”我们也感到自豪,能击败”步兵”, “坦克部队”自然当之无愧。
1941年初夏遵义篮球公开赛时,刘奎斗从真正的”坦克b 部队”回校复学了,他继任队长。决赛的对手又是军人一一宪兵第九团,个个高大强壮,可是技术略逊我们一筹。我们没费多大劲就获胜了。
说来也怪,我们好象命中注定要和军人比个高低,毕业后在昆明又和军人进行了一场遭遇战,这次对于却是美国人,是来自篮球王国的空军。
194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吴祖光、陶光业、我、牟作云和简某在拓东路篮球场扛球。忽然来了一队美国轰炸机大队的飞行员,寇要和我们赛一场。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应战。
现在是中国篮球协会主席的牟作云,当时是西南联大体育老师。他田径本领很高,记得曾获三级跳远全国冠军。他是参加1936年奥运会的篮球队队员,技术高超,这次打中锋。吴祖光和简某打后卫,陶光业和我打前锋。开赛不久,我们友动了儿次快攻,连进了几个球。他们立刻改变战术,采用舒师教我们打航校时的人盯人战术,进攻时则利用中锋的高大身材中路强行突破。我们失两球后叫暂停,商量对策,决定牟作云坚守中路,如他守不住,后卫就左右夹击,这一来立刻见效,抑制了他们的攻势。前锋又快速左右穿插,使他们后卫疲于夺命。我们又占了优势,打败了这些美国佬。
离别舒师已46年了,他也早已与世长辞了。每当回忆在浙大四年的往事时,舒师的音容笑貌总要出现在眼前,他的谆谆教导总要因响在耳边。我要将这些回忆献给母校,以寄托对舒鸿老师深切怀念之情。

记获得国家级奖励的专家、锦西化机厂副总工程师吴若琨

飞旋的转子——记获得国家级奖励的专家、锦西化机厂副总工程师吴若琨

聪慧明亮的眼神,花白的发丝,粗壮墩实的身材……在告诉人们,他——锦西化工机械厂副总工程师吴若琨,有过坎坷的过去,更有历尽沧桑后的奋进。他因为攻克了我国引进的大化肥设备的心脏一一高压汽轮机转子,从而加强了大化肥引进设备国产化配套能力,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52年初春,吴若琨怀着一颗回内地深造、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辞别了香港的叔父,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迎来了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1954年盛夏,他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提前离开了朝夕生活、为他插上翱翔翅膀的母校,来到我国最大的化工机械基地锦西化工机械厂。
五十年代,他在这里已显露才华,为厂里解决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他大胆地否定了苏联权威资料里的数据,搞出了一台50孔冲棋胎具。当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在第二年的化工部新产品展览会上,这个项目被评为新产品试制二等奖。
然而,正值立业之年,一场空前的浩劫席卷全国大地,他成了”走自专道路的典型”、”刘少奇的工程师” 。他的家被抄了,等待他的是无休止的检查和批斗。但是,所有这些没有动摇他的一片赤诚之心。他每天挨斗回来,仍然关起门来,整理那堆被抄乱了的资料……。,祖国,经过短暂的阵痛,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四人帮纱被粉碎了,经过历史磨难的吴若琨,显示出了他特有的价值。
七十年代初,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十三套大化肥生产装置,建成后试车,有三套装置的心脏设备——合成气压缩机的高压汽轮机转子叶片不断出现断裂故障,严重威胁化肥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设备事故分析会上,经过多次交锋,外商不得不承担责任,但又推脱说: “非常遗憾,应当承认这些事故是我方制造厂加工上的问题。” “不!这不是制造上的问题”,中方代表直视着外国专家说:“根据几台转子同时出现叶片断裂事故的情况,检验和计算表明,不是制造上的问题,而是设计问题,是设计上的不合理所致。”在中国专家、教授的科学分析面前,外国专家不得不承认其技术上失误的事实,但是,按照他们新的设计方案修复的转子运到中国后,叶片再一次出现断裂事故!
一套大化肥装置日产1600 吨尿素,停产一天就要损失50多万元!多少人在密切美注着大化肥生产装置的情况。化工部领导同志在深沉的思考中,想到了惯于打硬仗的锦西化机厂党委书记郝振贵和儿位工程师及广大工人同志。吴若琨跃跃欲试了,他向厂领导坚决地说z 我们锦西化工机械厂不仅要完成制造叶片的任务,还要承担转子的设计工作。熟悉吴若现的人都了解他,他不善空谈,他说到的, 一定能办到。
为了弄清转子事故的原因,掌握转子的生产技术关键,他和专业小组的同志们先后到几个厂子去搞调查,并到国内生产转子的厂家去取经。回到厂里,他简直就象着了迷一样,不分昼夜地干。春节到了,家家都在张罗着办年货,可他和小组的同志不仅没有这个心思,甚至连一天也没有休息,设计方案渗透着他和同志们的心血、迎着妖钦的雪花诞生了。
1982 年,在锦西化工机械厂召开了转子设计方案评审论证会。会上,作为大化肥装置转子设计组负责人的吴若琨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用激昂的语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案。起初,会场是平静的,顷刻,有人站出来对他的设想提出了一连串的质疑。
“这简直是个四不象的设计方案” !
“是的,这的确是个归不象的设计方案”。吴若琨用沉稳的声音解释道2 “不象,才有成功的可能。我在设计中,没有步某一国家的后尘,而是吸取了几个国家在转子设计中的先进之处。”这完全是一种惊人的大胆创新,他们的设计方案和国外的转子比较,叶片的动强度要大2-3倍。设计方案总算是通过了。施工设计也很快拿了出来。在加工叶片的那些日子里,吴若琨整天工作在车间、机床边。为了做到万元一失,他们将叶片样品派专人连夜送往上海协作单位的试验台上测试,可床子上仍卡着工件,等着上海的数据。工人们笑着说E “吴工啊,叶片要是飞了,你就得进班房。”吴工苦笑着说z “进班房倒小事一桩,关键是中国人灼脸不能丢。”在众多科研单位的协助下,叶片强度试验数掘出来了,完全符合要求,吴若琨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转子的主轴随着机床的飞转终于加工出来了。但是,吴若琨最担心的事·出现了,经过测量,轴心偏了0.06 毫米。
0.06毫米还没有一根头发丝租,可差一丝一毫也不行,否则,转子在高速转动时就会发生较大的震动,最后,他们硬是用刮刀一点一点修,整整干了一天。
夜深了,会战的人们虽然满身油污,可没有一丝倦意。
厂领导把饺子送到了设计组和工人面前,平时,吴若琨最喜欢吃饺子,可现在瞅着香气扑品的饺子却没有一点食欲。不只是他,谁也吃不下去,他们的心里只装着转子,转子啊。
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试车开始了。随着一声令下,奇迹出现了。转子运行平稳,外国制造的转子在80% 负荷下就出现了断裂事故,中国的转子怎么样?负荷在不断地增加,85% 、90% ,……大大超过了外国转子的负荷,中国制造的转子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这,就是中国转子的特性。
1987年5月的一天,锦西化工机械厂夺得了四川化工厂20万吨合成氮改造工程的标底。吴若琨又一次担起了该项目前期技术准备工作的担子。20万吨规模的合成氨装置目前在我国还是第一套,它只是在向国产化道路迈进的第一个台阶。在吴若吴若琨的事业的海洋里,他要向更大规模的合成氨装置进军,他在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在继续顽强地拚搏。
〈姚强、田育林、张传凯〉原载《中国化工报》 1987年10 月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