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易逝 情谊难舍
-一记谈家桢教授对第二故乡湄潭的情谊
洪星
谈家桢教授是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是中国遗传学界的泰斗。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浙江大学西迁湄潭从事教学科研活
动近七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其中被科学界誉为“四大金刚”的盛祖嘉、施厦吉、徐道觉、刘祖洞就是他最早
的四个学生,他们早已成为遗传学各个领域的专门高级人才。谈老曾高兴地对我说:“湄潭是我的黄金时代a ”的确如
此。早在40 年代,他在贵州湄潭就完成了《异色瓢虫鞠翅色斑嵌镶显性现象的研究》。之后他的论文在美国《遗传学报》发表
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重视。在穷乡僻壤的小小县城,他潜心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国际遗传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
立以后,毛泽东主席曾四次接见过他,并鼓励他:“要坚持真理,不要怕。一定要把遗传学搞上去”。特别是当他在“文革”中
受难时,毛主席出面保护了他,使他得以对中国遗传学继续作贡献。谈老曾经对我讲过“文革”中造反派叫他喂猪、扫地,前
夫人也因此受牵连,不堪忍受折磨含冤离开人间。但他相信共产党,他要把遗传学搞上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
的春天”终于来到了,此时谈老己年届古稀之年,但此后他的教授任务更加繁重。他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
院长、宁波大学名誉校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遗传学会会长、国际遗传学会副会长,民盟中央常委、副主席、全国政
协常委并被聘任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藉院士、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非政
府组织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未来利用植物开发委员会委员等职。他现在是中央民盟副主席、上海民盟主委、上海市人大
副主任、复旦大学顾问兼遗传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谈老教学任务繁重,社会活动繁忙,但他仍时刻关
心着湄潭,思念着与他患难与共的湄潭人民。
1986 年8 月5 日, 78 岁的谈家桢教授和夫人邱蕴芳同他当年的学生现任复旦大学教授的刘祖洞、浙农大教授季道部
一道在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盟贵州省主委唐弘仁、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安毅夫、遵义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幸必泽、遵义
地区财校校长、遵义浙大校友会会长幸必达等同志陪同下一行18 人风尘扑扑终于回到了阔别40 多年的湄潭。
我是8 月4 日接到省、地通知的。当即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了通报并对接待工作作了具体安排。8 月5 日上午我同县长周大新同志提前到县招待所等候。10 时谈老一行到达。
他一下车就握着我和大新同志的手说:‘湄潭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终于到家了。”接着他又说:“我一进入湄潭就觉气候格外凉爽,人的面貌也亲切得多,我的心情也很舒畅。”之后我们陪着他到县政协会议室与在那里等候他们的县委书记
华金河以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其他领导同志见面。谈老见到这么多县领导迎候他,显得十分高兴。他说:“我
一进入湄潭境内就感到湄潭变了,变得更美了。”他说:“我在湄潭住了六年多,从1945 年离开转眼41 年了,回想起来尽管
当年环境艰苦,工作条件差,但湄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湄潭人民给我们的生活关
心、工作帮助,更是我们永志不忘的” 。他对陪他的当年浙大学生刘祖洞、季道藩、安毅夫、幸必达说:当年我们正处在世
事沧桑,人海茫茫的境地,但我们从湄潭人民勤劳朴实,舍已为人的性格上却看到了人民的希望,胜利的曙光。因而更加
激发了我们教与学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不是么?湄潭人民给我们修整的一间问木板房成为我们的实验室, 一块块
草地上,他们给我们修筑成几百人住的宿舍、课堂。要粮食有粮食,要蔬菜有蔬菜,朝夕相处,亲切一家。酒江水清澈见底
是我们游泳的好场所,党家沟的大树下.观音洞的岩石上,是我们课余休息的好地方。”说到这里他显得有些激动。他说:
“幸福只有在回忆中才值得珍惜,现在回想起那一段才觉得最值得回忆,最值得珍惜,因为它在我们的一生中是最有意
义的一个转折点。当然对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次最好的锻炼”。季道藩、刘祖洞、安毅夫、幸必达听后频频点头。
当天下午我陪谈老一行参观了浙大在湄潭各教学点,生活活动区和谈老自己住过的地方。当我们走到余家祠堂,他
走进去看了看,这是他当年曾工作的一间小屋。他在一位农民的引导下边看边指着那些残垣断壁说:‘你们不要小看这
地方,当年我就是在这里弄了个小玻璃房进行科学试验,带了两个研究生,培养了一些人才呢”。他说:“条件好固然可以更快的培养出更多而好的人才,但条件差,只要我们会利用,又何尝不可以培养人才呢?我们当年在湄潭时,住房破烂,设备简陋,吃的是?可水,照的是桐油灯,但在空校长倡导求是精神鼓舞下浙大在当时却培养了大批人才”。谈老一席话,使陪
同参观的同志无不感叹!的确如此,当初从浙大毕业出来的各类专家学者遍布祖国各地和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今他
们回忆起当年勤学苦练于调江河畔的情景,无不感到深切的怀念。接着我又陪谈老相继看了双修寺、玉皇阁、财神庙、唐家祠堂、浙大农场、湄江饭店、天主堂、文庙、浙大附中等浙大教学旧址。还看了七星桥、百鸟归巢等风景点。在看双修寺、
时,谈老说:“这是淦昌先生的教学地方,这里也是王先生的黄金时代,他的不少很有名气的学生如李正道等也是从这里
培养出来的”。在浙大农场和唐家祠堂等旧址看时,陪他来的几位老校友都说起了“牛郎背”上原来有座小亭,亭中有一副
植联:“一亭座览溪山胜,满目争看桃李春” 。他们指着滔江河对岸的“打鼓坡”说:“那山下就是当年浙大办的职业中学。”
如今青青的茶山,碧绿的江水又使谈老和他的儿位学子激起了一连串难忘的回亿。
在陪谈老参观他当年曾住过的天主教神父宿舍时,谈老说:他住的右边的房子是江希明(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杭州
大学党委书记)和他父亲江恒源(号江问渔,抗战时期浙江省教育部长〉住的地方与他佳的是左边这套房子。房顶上的小阁
楼是他自己花钱买木料请本匠盖的。小阁楼上是他作学问的地方。他说这就是当年我居住的地方,现在还是这个样子,不
要看这么狭窄破烂,当年却帮了我不少忙呀!珑的许多论文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许多个夜晚不管寒冬酷暑我都在这里的
桐油灯下默默地度过了。看着这座已经枯朽的小阁楼,回想起当年在此居住的情景,谈老和他的学生们无不感慨万千,他在这房前照了像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
最后,我陪谈老看了文庙,它是当年浙大教学活动的中心。我告诉谈老:我们已同浙大商定拟修复文庙筹建浙江大
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并请谈老当我们筹备陈列馆的顾问。谈老听我讲后非常高兴和赞赏并愉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聘请。他
希望我们尽快地把这件事办好。希望我们加强同浙大联系。
随即他挥毫提前为浙大西迁陈列馆题了一幅字“以求是精神贯彻革命始终”。同时他还为县政协写了一幅“肝胆相照、荣
辱与共、团结奋斗、振兴中华”。此外,谈老还参观了钱县湄窑酒厂,对酒窑酒给予了高度评价。因省里对谈老活动时间安
排很紧,谈老只在湄潭活动了一天,当晚八点钟以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湄潭,对此,我感到很遗憾!
1989 年5 月我到浙江大学访问之前,专程赴上海向筹建浙大西迁陈列馆的两位顾问苏步青、谈家桢两位老学长通
报陈列馆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并征求他们意见。5 月10 日我在浙大上海校友会副会长杨竹亭陪同下在谈老家中拜会了谈
老及夫人邱蕴芳。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向谈老详细地通报了筹建浙大西迁陈列馆的准备工作和陈列内容以及我们
对陈列馆方案的初步设想。我说具体方案和工作要到浙大商定后才能操作。谈老听后高兴地说:“你又为湄潭和浙大办了
一件好事。湄潭是我和苏老(步青),王老(淦昌)等老一代的黄金时代。没有在湄潭的基础,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建陈列馆很有意义”。之后,谈老特意给我题了一幅字:“为发展浙江大学与湄潭人民友谊作出贡献”,并同我合影留念。这是谈老
对我的期望和鼓励。如今,三位老教授(谈家帧、苏步青、王淦昌)给我的题辞,我都挂在我的客厅,.作为我人生的座佑铭。
随后谈老和夫人邱大姐在卢湾区教育局餐馆设宴招待我们。饭后我们又回到谈老家中,继续和他畅谈。在他的客厅内我
仔细观看了他的墙壁上几幅字画,其中一幅书写着“中国遗传奠基人”,另一幅写着年你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书者“大
声”,我对此名有些不解?谈老告诉我,他叫陆铿,大声是他的号。解放前他是中央日报的记者,后居美国,现任香港百姓文
化事业有限公司社长,主编“百姓杂志”。这两幅字可以说是对谈老的正确评价。谈老还让我看了他当年同摩尔根的合影
照片和一部份证书,还给我找了一些资料。在要告别时谈老又对我说:“他年内( 89 年〉要出国访问,九月底到澳大利亚参
加国际科学工作会,十月到哥伦比亚波挖蟠参加第三次世界自然科学大会,十一月到美国访问,然后于十一月底从美国
到台湾。他是应台湾科学会(相当大陆科协)的邀请前往访问的。我祝他访问成功。并请他代湄潭父老乡亲向海外和台湾
的浙大校友问好。
1990 年7 月20 日斯大西迁陈列馆正式揭幕,湄潭一中更名“求是中学”正式挂牌b 谈老原计划要来湄潭出席揭幕式
的,但因又有出国任务未能成行。他给我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洪星同志,兹由杨竹亭获悉浙大西迁历史陈
列馆成立,至为高兴,待此附上拙墨一纸,聊表祝贺之忱。我于下月下旬出国讲学和出席一些国际会议。定11 月回来,知
注附同,幸此顺致大安。”条幅书:视湄潭浙大西迁陈列馆:“怀念湄潭风光,弘扬求是精神。”
浙大西迁陈列馆揭幕,苏步青和谈家桢两位浙大老学长因故均未能出席,为此我伺县委书记华金河于1991 年9 月专
程到上海看望两位老教授,向他们两位“陈列馆”顾问通报浙大西迁陈列馆揭幕和求是中学挂牌的情况。9 月11 日上午九
时-谈老在复旦大学遗传学大楼他的客厅等候我们。当我们步入客厅谈老当即租我们握手说:“我又一次见到你们很高兴。
我昨天参加上海县建县700 周年纪念会,在那里昕说湄潭也有代表参加就很高兴’,今天又见到你们就特别高兴”。谈老先
问了一下湄潭近况,问水灾情况如何?说:“听说湄潭今年遭受水灾,今年农业生产情况如何?”接着华金河同志把湄潭经济
发展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情况向谈老作了详细汇报之后,我把浙大西迁陈列馆揭幕和求是中学挂牌情况和浙大领导以及
浙大各地校友前来祝贺情况向谈老作了详细介绍。我告诉谈老:“陈列馆建立大家评价很高,浙大校友总会会长、老校长韩
帧祥在致词中说:“浙大西迁陈列馆是浙大西迁艰苦办学的历史见证,是对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精神的讴歌,是对青少
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浙大西迁陈列馆将与历史永存气谈老听了我的汇报后感到非常欣慰。他说:“湄潭水灾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的损失,但对农民群众生活还是要注意安排好,你们要加强同浙大的联系,让浙大和浙大校友为湄潭作些有益工作,让浙大和湄潭的友谊长存。-最后我询问了谈老89年出国访问情况。谈老告诉我,他出访的各个国家都非常友好。就是台湾当局太不像话,本来我89 年应台湾科学会邀请去访问的,但台湾当局又不同意了,所以未能去成。近来台湾情况有所好转,明年可望去成。我又-次预祝谈老访问台湾成功,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此后不久,由谈老出任团长,组织的有科技界、新闻界参加的代表团成功地访问了台湾,实现了谈老多年的愿望。
1997 年3 月底,应浙江大学邀请,我同县委书记黄天俊、县长何仁生、副县长姜荣福、求是中学校长凌姜同志到杭
州参加浙江大学建校100 周年校庆活动。在4 月3 日举行的4万余人参加的庆祝大会上,我又有幸见到了浙大老学长谈家桢和王淦昌教授。谈老在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秉承求是校训,为国建功立业”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在三、四十年代最为艰
苦的西迁办学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领导下,依然能够坚韧不拨地战胜各种因难创造了很高的教学科研水准,成为享誉一时的“东方剑桥”。大会后我于第二天到杭州西湖国宾馆去看望了谈老和王淦昌先生。王老住1 号楼,谈老住3 号楼,这些楼房都是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住过的地方,到这里拜见他们实属不易,这次能和两位老先生见面更是终生难忘。在
交谈中谈老说:“我一生学术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在湄潭完成的,最重要的代表性论文是在湄潭写成的。我的第一代学生也是在湄潭培养出来的q他们后来在科研和教学中成绩斐然,独树一帜,我殊感自豪。王老也说,‘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在黔北湄潭浙大这段时间,是我一生中科研思想特别活跃时期,是我成就较多,最值得追忆的时光之一。拜会后我同谈老及
夫人邱蕴芳和王老及其公子王翘明、王基酒以及浙大党委副书记俞蒙槐等分别在国宾馆花园合影留念。
我同谈家桢教授共见过四次面,每次见面都给我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他是国内、国际上知名的学者,可以说,名震环宇,但他却平易近人。又特别重感情,重情谊,是一位和蔼可亲豪放直爽的老前辈。如今,他离开湄潭已当0 多年了,但他仍对湄潭念念不忘。他在上海只要听到湄潭,他总觉待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也许正如浙大老校友、中科院研究员许良英同志所述:“浙大师生告别了驻留过6 年多的湄潭,但他们永远不能忘怀哺育过的沃土、令人陶醉的秀丽、山水以及质朴淳厚而勤劳的人民。这一段生活往往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是啊!历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了,岁月易近,但情谊难舍,我深信谈老与湄潭人民的情谊将永存人间。
最后,以我自作的两首诗句作为本文结束语,以表对老一代浙大校友的怀念:文军长征到湄潭,浙大师生喜攻关,数学科研结硕果,东方剑桥美名传。浙大西迁振河山,群英会聚小江南。艰苦环境育英才,湄江浙水不解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