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77年2月生,浙江大学物理系求是特聘教授。曾任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徳马普伙伴小组组长。
199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2005年获得中科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2005-2009在先后在牛津大学和马普天文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与合作者一起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国际天文学主流杂志审稿人。
康熙研究员建立了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指出了追踪暗物质晕内部的子结构演化对研究星系性质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指出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分布跟冷暗物质等级成团模型并无矛盾,支持了观测数据。在星系形成与演化,宇宙大尺度结构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2007年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与合作者一起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国际天文学主流杂志审稿人。

学习、工作经历
1995-1999年, 兰州大学物理系,本科
1999-2005年,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博士
2005-2006年,牛津大学,博士后
2006-2009年,德国马普天文所,博士后
2009-2019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
2012-2017年, 中德马普伙伴小组,组长
2017-2019年, 中科院特聘骨干研究员
2019-, 浙江大学物理系,求是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成果
到目前为止,共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引用3500余次,H-index=31
发展了独立的星系形成半解析模型, 在宇宙学模拟中成功解析并跟踪子结构演化,有效解决了星系过度并合问题;在暗物质性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提出利用近邻星系和银河系卫星星系动力学结构限制暗物质性质; 系统研究了星系的空间指向并提出星系角动量指向的两相模型

学术任职
天文学报编委、中国空间站望远镜科学工作委员会,HUBS项目科学委员会
ApJ, MNRAS, RAA等杂志审稿人,国家基金委通讯评审、荷兰科学基金通讯评委

获得奖励或资助
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4年,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2007年,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

https://person.zju.edu.cn/001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