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修订间差异

添加894字节 、​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孙毅教授主要的科研方向是应用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小鼠等动物模型,探讨 Cullin-RING Ligases(CRL)E3泛素连接酶和p53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理以及临床转化应用。至今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突出成就,二十多年来,在国际核心刊物(如:Molecular Cell, Developmental Cel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J. Cell Biol.,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Mol. Cell. Biol., J. Biol. Chem., Neoplasia, and FASEB J. 等)和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58篇。孙毅教授在加盟密西根大学前曾在辉瑞 (Pfizer)工作了8 年,领导了多个肿瘤靶分子的鉴定工作和相关新药开发的前期工作,因此积累了丰富的转化医学科研经验。
孙毅
<br>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特聘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放射肿瘤学系终身教授、放射与肿瘤生物学部主任,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会士。2003年任密歇根大学教授前曾在辉瑞 (Pfizer)工作了8 年,领导了多个肿瘤分子标志物/抗肿瘤分子靶点的鉴定和相关新药开发的前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转化医学科研经验。
<br>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凋亡敏感基因SAG( Sensitive to Apoptosis Gene, also known as RBX2 or ROC2), 鉴定了SAG在细胞凋亡,肿瘤发生,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长期从事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分子标志物/抗肿瘤分子靶点鉴定及小分子抗癌药物开发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得授权国际专利5项,是该研究领域的领军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CRL(Cullin-RING-Ligase) E3泛素连接酶SAG的分子和肿瘤生物学研究;p53在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中的调节作用;对放射治疗敏感的新型靶基因的辨识与验证;和新型抗癌药物的发现。
<br>
<br>教育背景
<br>1986/02-1989/05  美国爱荷华大学,放射生物专业,博士
<br>1982/02-1985/12  浙江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
<br>1978/02-1982/12  江西医学院,医疗专业,本科
<br>
<br>研究工作经历
<br>2014/01-至今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br>              中组部“”特聘专家,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br>2008/09-2013/12  美国密西根大学放射肿瘤生物系终身教授
<br>2006/09-2008/08  美国密西根大学放射肿瘤生物系终身副教授
<br>2003/08-2006/08  美国密西根大学放射肿瘤生物系副教授
<br>2002/02-2003/07  辉瑞(Pfizer)癌症分子科学全球研究部门资深研究员
<br>1995/01-2002/01  帕克戴维斯(Parke-Davis)癌症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br>1992/09-1994/12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高级研究员
<br>1990/01-1992/07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高级博士后


孙毅实验室自从1999年克隆了SAG(凋亡敏感基因)后,主要从事E3泛素连接酶的分子和肿瘤生物学研究。SAG 是CRL(Cullin-RING-Ligase)E3泛素连接酶中起催化作用的蛋白。它在细胞凋亡、肿瘤发生、新生血管形成和放疗耐受中起关键的作用。我们的工作表明SAG-CRL泛素连接酶是很有希望的抗肿瘤靶分子。最新发现的 CRL E3泛素连接酶抑制剂MLN4924具有很强的抗肿瘤和放射增敏作用。


http://mcubed.umich.edu/users/sunyi
http://mcubed.umich.edu/users/sunyi
http://itm.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4594&object_id=4607
56,67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