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燮侯:修订间差异

添加2,920字节 、​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无编辑摘要
(创建页面,内容为“和”)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何燏时(1878—1961),字燮侯,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诸暨枫桥赵家人,生于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父何蒙孙,晚清秀才,擅书法,热心乡里公益。幼年读四书、学古文,16岁跟赵缵侯习数学。<br>
人物经历<br>
1897年,考入求是书院。<br>
1898年,选送日本留学,为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之一。<br>
190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冶金系,成为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br>
1910年,获硕士学位。曾与留日同学蒋观云、陶成章、蒋尊簋、陈仪、鲁迅等27个绍兴籍留日学生致书家乡,介绍西方重视教育、提倡民主、发展工业等情况,呼吁乡梓兴学求知,赴外学习,增广知识,发愤图强。<br>
1908年春回国,任浙江省矿务局技正。冬,调北京,任学部主事,兼京师大学堂教习。次年,升员外郎,奉命赴日本考察大学教育制度。回国后,就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兼新校舍建筑主任。<br>
1911年,清政府下令停办大学堂,人员解散。<br>
民国政府成立后,何燮侯聘为工商部矿政司司长。<br>
1912年12月,接首任校长严复辞职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13年11月因与当局意见不合,辞职南归。<br>
1914年,曾赴南洋考察。后,居余杭十余年,为维持生计,筹资开设小规模手工厂,铸造食锅农具。期间,伪满政府成立,曾汇巨款电邀赴任傀儡政府教育部长,被断然拒绝。<br>
1929年,始接触马列著作,后在上海内山书店又阅读了大量日文版马列主义理论和苏联的著述,逐渐信仰马列主义。抗日战争爆发,避居乡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br>
1939年,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赴浙东视察,途径诸暨枫桥时与之会见,对其坚持抗战立场很加赞许。后与浙东地区党政军领导谭启龙、何克希、杨思一等相交甚为契合。何力主团结抗战,参加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活动,<br>
1945年1月,出席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当选为浙东敌后临时参议会副议长。解放战争时期,因追随共产党两度遭国民党当局逮捕,慷慨陈言:“释放不释放听便,不谈共产主义做不到。”后经陈季侃、邵力子等多方营救保释出狱,但不准越钱塘江南,由此一度长居余杭。 <br>
1949年9月,何燮侯应邀参加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出席开国大典。历任政协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监察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4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成立,当选为主任委员。<br>1961年,在杭州病逝。
1,65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