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恒:修订间差异

添加11字节 、​ 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李寿恒,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化学工程系,倡导并实现了“三志”、“三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制订<br> 并推行了一整套教学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发展浙江大学、创办浙江化工学院、开创我国化工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br>  李寿恒,字乔年,1898年2月21日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1910年进上海龙门师范附小,1913年9月入江苏省常州中学。1918年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农科。当时同学中“科学救国”热情高涨,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而仍不能改变被列强瓜分的命运,是因为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瞠乎人后。乃于1920年8月中旬赴美国留学。先在密歇根大学,后转至著名且收费较低的伊利诺大学化学系化工专业。1923年李寿恒获得硕士学位和研究助教的职位,进而在世界能源专家和创造发明家s.W.帕尔(Parr)教授指导下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1925年5月李寿恒以《硫铁矿的氧化对煤自燃的影响》为题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他的论文以翔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独到的见解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刊物《工业与工程化学》和英国杂志《燃料》皆全文刊载。在美留学期间,李寿恒与王箴、庄长恭发起成立“留美学生中国化学学会”。
  李寿恒,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化学工程系,倡导并实现了“三志”、“三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制订并推行了一整套教学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发展浙江大学、创办浙江化工学院、开创我国化工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br>
<br>  李寿恒,字乔年,1898年2月21日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1910年进上海龙门师范附小,1913年9月入江苏省常州中学。1918年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农科。当时同学中“科学救国”热情高涨,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而仍不能改变被列强瓜分的命运,是因为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瞠乎人后。乃于1920年8月中旬赴美国留学。先在密歇根大学,后转至著名且收费较低的伊利诺大学化学系化工专业。1923年李寿恒获得硕士学位和研究助教的职位,进而在世界能源专家和创造发明家s.W.帕尔(Parr)教授指导下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1925年5月李寿恒以《硫铁矿的氧化对煤自燃的影响》为题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他的论文以翔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独到的见解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刊物《工业与工程化学》和英国杂志《燃料》皆全文刊载。在美留学期间,李寿恒与王箴、庄长恭发起成立“留美学生中国化学学会”。
<br>
<br>
<br>  1925年7月李寿恒学成回国,先在东南大学任教授,主讲《工业化学》和《有机化学》。1927年4月初,李寿恒应聘到浙江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同年8月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次年4月改称国立浙江大学)任教授,主讲《制革学》、《无机化学》、《工业化学》、《冶金学》,后任应用化学科主任。他认为,学生仅局限于学习化学工艺知识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该学习化工生产的共性规律,即化工单元处理知识,以使学生能从事化工生产设计和开发研究。因此,他建议改应化科为化学工程科,很快得到学校的批准,并被聘为我国高校第一个化工科(1930年根据大学组织法改科为学系)第一任主任。1928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化学工程学学士。新兴的化学工程学科在中国开始发展起来。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浙江大学化工系建立起教学、科研、生产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1936年5月校长竺可桢聘李寿恒兼工学院代院长。
<br>  1925年7月李寿恒学成回国,先在东南大学任教授,主讲《工业化学》和《有机化学》。1927年4月初,李寿恒应聘到浙江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同年8月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次年4月改称国立浙江大学)任教授,主讲《制革学》、《无机化学》、《工业化学》、《冶金学》,后任应用化学科主任。他认为,学生仅局限于学习化学工艺知识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该学习化工生产的共性规律,即化工单元处理知识,以使学生能从事化工生产设计和开发研究。因此,他建议改应化科为化学工程科,很快得到学校的批准,并被聘为我国高校第一个化工科(1930年根据大学组织法改科为学系)第一任主任。1928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化学工程学学士。新兴的化学工程学科在中国开始发展起来。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浙江大学化工系建立起教学、科研、生产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1936年5月校长竺可桢聘李寿恒兼工学院代院长。
第19行: 第21行:
<br>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面对新型的工科大学和国家急需科技人才的形势,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李寿恒组织部分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和科研任务到有关工矿企业进修,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要求所有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要求所有专业都必须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他还领导制定了教师超工作量实施办法和教学法委员会条例;参与制定学校12年发展规划;组织师生向科学进军;统一全校教学计划;组织起新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体系。他善于总结新鲜经验,早就明确指出办苏联模式的纯工科的学校有很大的局限性,理工结合才是高校发展方向。他实事求是地提出重建数学、物理、化学3个系和工企、化机、铸造等新专业。从1952年至1957年,在李寿恒任教务长和副校长期间,浙江大学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大为提高,享誉国内外。
<br>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面对新型的工科大学和国家急需科技人才的形势,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李寿恒组织部分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和科研任务到有关工矿企业进修,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要求所有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要求所有专业都必须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他还领导制定了教师超工作量实施办法和教学法委员会条例;参与制定学校12年发展规划;组织师生向科学进军;统一全校教学计划;组织起新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体系。他善于总结新鲜经验,早就明确指出办苏联模式的纯工科的学校有很大的局限性,理工结合才是高校发展方向。他实事求是地提出重建数学、物理、化学3个系和工企、化机、铸造等新专业。从1952年至1957年,在李寿恒任教务长和副校长期间,浙江大学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大为提高,享誉国内外。
<br>  60年代初,李寿恒受命创建浙江化工学院。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学校又是在浙西山区新建,更是困难重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提出加强基础教学,把最有经验的教师调任基础课教学,自己率先亲自授课,同时举办师资进修班并亲任班主任,用传、帮、带的办法提高师资水平,终于使教学质量基本达到部定要求。年逾花甲的李寿恒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为创建浙江化工学院作出了重要贡献。
<br>  60年代初,李寿恒受命创建浙江化工学院。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学校又是在浙西山区新建,更是困难重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提出加强基础教学,把最有经验的教师调任基础课教学,自己率先亲自授课,同时举办师资进修班并亲任班主任,用传、帮、带的办法提高师资水平,终于使教学质量基本达到部定要求。年逾花甲的李寿恒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为创建浙江化工学院作出了重要贡献。
<br>
<br>弘扬求是精神 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br>弘扬求是精神 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br>  1938年11月浙江大学西迁,暂居广西宜山。竺可桢根据浙江大学十余年发展所形成的校风和学风,把“求是”定为浙江大学的校训。李寿恒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弘扬了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他倡导了一系列卓越的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用以严格要求教师和训练学生。
<br>  1938年11月浙江大学西迁,暂居广西宜山。竺可桢根据浙江大学十余年发展所形成的校风和学风,把“求是”定为浙江大学的校训。李寿恒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弘扬了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他倡导了一系列卓越的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用以严格要求教师和训练学生。
第24行: 第27行:
<br>  李寿恒特别强调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他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思想上、作风上常常影响学生的一生。他说“任用优秀教师对办好学校至关重要。”他要求教师:(1)要坚韧不拔、刻苦努力,教学科研成绩卓著。(2)要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竞争进取、不甘人后的精神。(3)应有渊博知识,有独特见解及自创学派的宏图大志。(4)在教学实践中,要殚精竭虑,推陈出新。教材必须每年修改,削减陈旧或肤浅的内容,增补最新科学成果。(5)要经常、持久地阅读最新图书、期刊,时刻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6)必须搞科学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带动学生手脑并重,提高教学质量。(7)理工科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应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功底,做到文、理相通,教育学生做到“文”、“武”(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兼备。(8)要注重讲授做学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李寿恒认为对确有真才实学、独树一帜、自成学派、成绩卓著的教师,要不拘一格,予以真诚的支持鼓励。李寿恒更是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带头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他的带领下,浙江大学化工系建系不久即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他特别对青年教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例如规定青年教师必须做大量习题,由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布置和检查。数学助教一般至少要完成2000个以上习题。他年逾古稀后,还亲自讲授化工原理等基础课,为青年教师示范。
<br>  李寿恒特别强调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他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思想上、作风上常常影响学生的一生。他说“任用优秀教师对办好学校至关重要。”他要求教师:(1)要坚韧不拔、刻苦努力,教学科研成绩卓著。(2)要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竞争进取、不甘人后的精神。(3)应有渊博知识,有独特见解及自创学派的宏图大志。(4)在教学实践中,要殚精竭虑,推陈出新。教材必须每年修改,削减陈旧或肤浅的内容,增补最新科学成果。(5)要经常、持久地阅读最新图书、期刊,时刻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6)必须搞科学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带动学生手脑并重,提高教学质量。(7)理工科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应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功底,做到文、理相通,教育学生做到“文”、“武”(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兼备。(8)要注重讲授做学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李寿恒认为对确有真才实学、独树一帜、自成学派、成绩卓著的教师,要不拘一格,予以真诚的支持鼓励。李寿恒更是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带头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他的带领下,浙江大学化工系建系不久即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他特别对青年教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例如规定青年教师必须做大量习题,由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布置和检查。数学助教一般至少要完成2000个以上习题。他年逾古稀后,还亲自讲授化工原理等基础课,为青年教师示范。
<br>  李寿恒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培养了数千名本科生和40余名研究生,遍布国内外,有不少是国家建设的骨干、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各级领导部门的负责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br>  李寿恒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培养了数千名本科生和40余名研究生,遍布国内外,有不少是国家建设的骨干、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各级领导部门的负责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br>
<br>重视科研 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br>重视科研 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br>  李寿恒是化学工程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早在浙江大学化工系建立的第二年即1928年,他就建议化工系设立化工研究所,提出:“教育不能脱离高深研究而存在”。“中国各大学岂乏好学之士,徒以无处研究,致不能与西方各大学相提携。故欲使科学在中国有可观之进步,首先在于有声望之诸大学中设立研究所。”他提出研究所的目的是:“(1)使大学教授能有高深研究之机会;(2)使学生练习解决科学上各种问题,明了高深研究之重要;(3)提倡及奖励学生深研科学;(4)作为社会或工业界的科学咨询机关。”早在美国留学期间,李寿恒就以各门学科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而备受其导师帕尔教授的赞赏,主动为他申请了研究助教职位。李寿恒对煤的研究很感兴趣,回国后继续从事煤化学化工的研究。1937年他发表了《帕尔氏纯煤热值分类法对中国煤的适用性研究》论文。该文深得国内外学术界好评,曾被煤化学化工专著《Chemistry of Coal Utilization》(HHLoWry主编)引用。
<br>  李寿恒是化学工程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早在浙江大学化工系建立的第二年即1928年,他就建议化工系设立化工研究所,提出:“教育不能脱离高深研究而存在”。“中国各大学岂乏好学之士,徒以无处研究,致不能与西方各大学相提携。故欲使科学在中国有可观之进步,首先在于有声望之诸大学中设立研究所。”他提出研究所的目的是:“(1)使大学教授能有高深研究之机会;(2)使学生练习解决科学上各种问题,明了高深研究之重要;(3)提倡及奖励学生深研科学;(4)作为社会或工业界的科学咨询机关。”早在美国留学期间,李寿恒就以各门学科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而备受其导师帕尔教授的赞赏,主动为他申请了研究助教职位。李寿恒对煤的研究很感兴趣,回国后继续从事煤化学化工的研究。1937年他发表了《帕尔氏纯煤热值分类法对中国煤的适用性研究》论文。该文深得国内外学术界好评,曾被煤化学化工专著《Chemistry of Coal Utilization》(HHLoWry主编)引用。
56,03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