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9行: | 第9行: | ||
九期受训,结业成绩,列名第二,亦承外交部颁给奖状。1977年春赴美,入匹兹堡大学深造,去年先生病发,闻电赶回,现服务于外交部中南美司。 | 九期受训,结业成绩,列名第二,亦承外交部颁给奖状。1977年春赴美,入匹兹堡大学深造,去年先生病发,闻电赶回,现服务于外交部中南美司。 | ||
<br>先生体素健,1977年7月杪,偶感不适,似有高血压现象,经上海联合诊所戴遏医师诊察,认有住院详细检查必要,并经代向荣民总医院洽定八月一日入院受检,因接获美国电话,有挚友将于是日抵台,乃向荣总商请改为八月四日入院。三日晚尚参加宴会,会后并邀友人到寓叙谈,精神充沛,毫无异状。不意入睡之后,突患中风,翌晨预定入院受检,十时尚未起床。时夫人赴美探女,次公子在美就学,长公子元在家,深觉有异,房门竟已上锁,敲门不应,乃自窗外窥入,发现先生仰卧地上,仍越窗而入,先生已在昏迷状态,急卽呼请邻居协助,赶送中华开放医院急救,并电美通知,夫人及次公子闻讯尽速赶回。入院四十八小时,先生始告复甦,但神识欠清,无法发言,而右半身亦不能动。住院三星期,病情已趋稳定,后此则有赖于复健工作,鉴于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复健设备较为完善,乃移住该院复健部,从事物理治疗,三月有余,进步殊缓,仍难发言,惟右足略能学步。十二月十日,遵医嘱返家静养,并由家人协助练习复健,徐有好转;1978年5月中旬,突觉胃部胀痛,就医于台北县新店耕莘医院,经详为诊察,发现胃部有一结块,于二十日住院求治,断系恶性,因其体力已衰,无法接受手术,只得针剂并施,求其稳定,再谋疗治之方,延至六月五日清晨病势突变,急救罔效,终于五时,溘然长逝。夫人及长、次公子,随侍在侧,女公子林闻电奔丧,均哀毁逾恒。先生尚属盛年,如日方中,天胡不恤,竟夺之而去,党国失其俊英,朋侪失其益友,惊传噩耗,咸深痛悼,猿啼鹤唳,露冷风凄,言念及此,不禁黯然! | <br>先生体素健,1977年7月杪,偶感不适,似有高血压现象,经上海联合诊所戴遏医师诊察,认有住院详细检查必要,并经代向荣民总医院洽定八月一日入院受检,因接获美国电话,有挚友将于是日抵台,乃向荣总商请改为八月四日入院。三日晚尚参加宴会,会后并邀友人到寓叙谈,精神充沛,毫无异状。不意入睡之后,突患中风,翌晨预定入院受检,十时尚未起床。时夫人赴美探女,次公子在美就学,长公子元在家,深觉有异,房门竟已上锁,敲门不应,乃自窗外窥入,发现先生仰卧地上,仍越窗而入,先生已在昏迷状态,急卽呼请邻居协助,赶送中华开放医院急救,并电美通知,夫人及次公子闻讯尽速赶回。入院四十八小时,先生始告复甦,但神识欠清,无法发言,而右半身亦不能动。住院三星期,病情已趋稳定,后此则有赖于复健工作,鉴于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复健设备较为完善,乃移住该院复健部,从事物理治疗,三月有余,进步殊缓,仍难发言,惟右足略能学步。十二月十日,遵医嘱返家静养,并由家人协助练习复健,徐有好转;1978年5月中旬,突觉胃部胀痛,就医于台北县新店耕莘医院,经详为诊察,发现胃部有一结块,于二十日住院求治,断系恶性,因其体力已衰,无法接受手术,只得针剂并施,求其稳定,再谋疗治之方,延至六月五日清晨病势突变,急救罔效,终于五时,溘然长逝。夫人及长、次公子,随侍在侧,女公子林闻电奔丧,均哀毁逾恒。先生尚属盛年,如日方中,天胡不恤,竟夺之而去,党国失其俊英,朋侪失其益友,惊传噩耗,咸深痛悼,猿啼鹤唳,露冷风凄,言念及此,不禁黯然! | ||
<br>石剑生学长于1978年6月5日逝世,十八日公祭,随即火化。[[张其昀]]老师挽以「尽瘁学术」。校友[[吴恪元]]、[[周宗汉]]、[[徐国安]]、[[宋晞]]、[[林子勋]]、[[ | <br>石剑生学长于1978年6月5日逝世,十八日公祭,随即火化。[[张其昀]]老师挽以「尽瘁学术」。校友[[吴恪元]]、[[周宗汉]]、[[徐国安]]、[[宋晞]]、[[林子勋]]、[[张效乾]]、[[华冰寒]]、[[程光裕]]、[[谢力中]]、[[谢文治]]、[[姚国水]]等多人前往公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