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象华:修订间差异

添加52字节 、​ 2023年8月12日 (星期六)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文件:邵象华.jpg|150px|thumb|right]]
[[文件:邵象华.jpg|150px|thumb|right]]
邵象华(1913~)
邵象华(1913-2012)
<br>邵象华,冶金学家、冶金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设计并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座新型平炉。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鞍钢恢复生产和建立技术管理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开发了超低碳不锈钢、含稀土和铌的钢种及新型合金的生产工艺,创立了从废钢渣和铁水中提取铌的独特工艺,开发了用氧气转炉冶炼中碳铁合金、转炉炼钢底吹煤氧等项重大工艺,并开展了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钢铁科技进步和钢铁生产建设咨询作出重要贡献。
<br>邵象华,冶金学家、冶金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设计并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座新型平炉。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鞍钢恢复生产和建立技术管理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开发了超低碳不锈钢、含稀土和铌的钢种及新型合金的生产工艺,创立了从废钢渣和铁水中提取铌的独特工艺,开发了用氧气转炉冶炼中碳铁合金、转炉炼钢底吹煤氧等项重大工艺,并开展了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钢铁科技进步和钢铁生产建设咨询作出重要贡献。2012年3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br>
<br>
<br>  邵象华,1913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中学教师家庭。其父为养家及提供子女教育费用,常在几个学校兼课。父亲的勤勉和严格作风对他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邵象华从小因学业成绩优异,在读小学和中学时多次跳级,因而大学毕业时年仅19岁。1932年他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任助教。1934年他考取第二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同年入英国 邵象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冶金,1936年获伦敦大学一级荣誉冶金学士,后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卡本特爵士指导下,从事钢表面渗氮硬化机理的研究,1937年获冶金硕士学位,并同时荣获马瑟科学奖金,先后被授与英国皇家矿学院会员学衔和帝国理工学院奖状。他的导师士学位,但此时他受资源委员会翁文灏召见,动员他回国参加中央钢铁厂的建设。素有工业救国思想的邵象华认为这是报效祖国的好机会,当即接受了这一邀请。他奉命考察了西欧几个国家的钢铁工业之后,按计划到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炼钢厂及研究所实习与进修。因日本侵略者入侵,1938年资源委员会宣布中央钢铁厂缓办,他被暂时分配到该会的中央机器厂负责建立理化实验室和耐火材料车间。1939年夏,他应聘到正在筹建矿冶系的武汉大学(校址在四川乐山)任冶金教授。1941年,资源委员会将邵调回,派他到电化冶炼厂等建钢厂并任厂长。
<br>  邵象华,1913年2月22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中学教师家庭。其父为养家及提供子女教育费用,常在几个学校兼课。父亲的勤勉和严格作风对他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邵象华从小因学业成绩优异,在读小学和中学时多次跳级,因而大学毕业时年仅19岁。1932年他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任助教。1934年他考取第二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同年入英国 邵象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冶金,1936年获伦敦大学一级荣誉冶金学士,后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卡本特爵士指导下,从事钢表面渗氮硬化机理的研究,1937年获冶金硕士学位,并同时荣获马瑟科学奖金,先后被授与英国皇家矿学院会员学衔和帝国理工学院奖状。他的导师士学位,但此时他受资源委员会翁文灏召见,动员他回国参加中央钢铁厂的建设。素有工业救国思想的邵象华认为这是报效祖国的好机会,当即接受了这一邀请。他奉命考察了西欧几个国家的钢铁工业之后,按计划到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炼钢厂及研究所实习与进修。因日本侵略者入侵,1938年资源委员会宣布中央钢铁厂缓办,他被暂时分配到该会的中央机器厂负责建立理化实验室和耐火材料车间。1939年夏,他应聘到正在筹建矿冶系的武汉大学(校址在四川乐山)任冶金教授。1941年,资源委员会将邵调回,派他到电化冶炼厂等建钢厂并任厂长。
<br>  1945年邵象华、靳树梁等人受派赴东北接收钢铁企业。1947年他被任命为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协理兼制钢所所长。1948年2月鞍山解放,邵象华等6名原协理和30余名技术人员留在鞍山,他们被解放军安全转移至丹东市参加政治学习。同年10月邵象华奉命到北满,在鸡西一家小炼铁厂协助工作,不几天又到哈尔滨东北重工业部报到。11月2日解放沈阳当天,邵象华随人民解放军进入沈阳。他参加了接管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工作,在新诞生的鞍山钢铁公司中,担任总工程师,并先后兼任炼钢厂生产技术副厂长和公司技术处处长。他满腔热情地投身工作,并先后从关内动员一批昔日的同事和学生,前来鞍钢参加工作。因其对恢复生产所做的贡献,1949年8月15日,邵象华被鞍钢公司授予二等功臣称号。1950年鞍钢在苏联专家协助下,建立现代化企业各项组织管理 《钢铁冶金学》制度。邵象华作为技术处处长,负责制订公司各个基本生产工序的技术操作规程、各种产品检验标准和技术措施等,这些都是鞍钢这座大型联合企业步入正常运转的必要基础。恢复生产初期,鞍钢各项消耗指标均比较落后,产品质量也有许多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他以很大精力推动鞍钢的技术改进和研究开发工作。从1949年初开始,为帮助转业到鞍钢的部分领导干部尽快熟悉钢铁冶金,邵象华曾为他们较系统地讲授技术课。为适应当时广大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的需要,他专门编写了一本《钢铁冶金学》 ,这是新中国最早出版的一部钢铁中级技术专著。他在技术期刊《鞍钢》上发表了许多针对工作需要的技术文章;还组织炼钢厂技术人员共同翻译了美国AIME出版的权威名著《碱性平炉炼钢》,接着又单独翻译了苏联的《钢冶金学》 。后者成为当时冶金类高等学校的教材。
<br>  1945年邵象华、靳树梁等人受派赴东北接收钢铁企业。1947年他被任命为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协理兼制钢所所长。1948年2月鞍山解放,邵象华等6名原协理和30余名技术人员留在鞍山,他们被解放军安全转移至丹东市参加政治学习。同年10月邵象华奉命到北满,在鸡西一家小炼铁厂协助工作,不几天又到哈尔滨东北重工业部报到。11月2日解放沈阳当天,邵象华随人民解放军进入沈阳。他参加了接管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工作,在新诞生的鞍山钢铁公司中,担任总工程师,并先后兼任炼钢厂生产技术副厂长和公司技术处处长。他满腔热情地投身工作,并先后从关内动员一批昔日的同事和学生,前来鞍钢参加工作。因其对恢复生产所做的贡献,1949年8月15日,邵象华被鞍钢公司授予二等功臣称号。1950年鞍钢在苏联专家协助下,建立现代化企业各项组织管理 《钢铁冶金学》制度。邵象华作为技术处处长,负责制订公司各个基本生产工序的技术操作规程、各种产品检验标准和技术措施等,这些都是鞍钢这座大型联合企业步入正常运转的必要基础。恢复生产初期,鞍钢各项消耗指标均比较落后,产品质量也有许多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他以很大精力推动鞍钢的技术改进和研究开发工作。从1949年初开始,为帮助转业到鞍钢的部分领导干部尽快熟悉钢铁冶金,邵象华曾为他们较系统地讲授技术课。为适应当时广大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的需要,他专门编写了一本《钢铁冶金学》 ,这是新中国最早出版的一部钢铁中级技术专著。他在技术期刊《鞍钢》上发表了许多针对工作需要的技术文章;还组织炼钢厂技术人员共同翻译了美国AIME出版的权威名著《碱性平炉炼钢》,接着又单独翻译了苏联的《钢冶金学》 。后者成为当时冶金类高等学校的教材。
<br>  1956年邵象华随冶金工业考察团赴苏联、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对这些国家的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回国后他在全国炼钢会议及其他场合发表了考察报告,提出许多改进中国平炉炼钢的意见。1958年秋,邵象华被调到冶金部钢铁研究院(1979年改为钢铁研究总院),先后担任炼钢及冶金物理化学研究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技术顾问、博士生的导师等职。由他主持了冶金反应、冶炼新工艺、真空熔炼、铁矿共生元素回收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课题,其中两项发明获国家专利。80年代初,他曾指导同事翻译了美国AIME新出版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对中国蓬勃发展中的转炉炼钢事业起到有益的作用。
<br>  1956年邵象华随冶金工业考察团赴苏联、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对这些国家的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回国后他在全国炼钢会议及其他场合发表了考察报告,提出许多改进中国平炉炼钢的意见。1958年秋,邵象华被调到冶金部钢铁研究院(1979年改为钢铁研究总院),先后担任炼钢及冶金物理化学研究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技术顾问、博士生的导师等职。由他主持了冶金反应、冶炼新工艺、真空熔炼、铁矿共生元素回收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课题,其中两项发明获国家专利。80年代初,他曾指导同事翻译了美国AIME新出版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对中国蓬勃发展中的转炉炼钢事业起到有益的作用。
56,26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