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最近更改
特殊页面
社群首页
参数设置
关于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免责声明
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搜索
用户菜单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何燮侯”的源代码
←
何燮侯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何燏时(1878—1961) <br>何燏时,字燮侯,1878年8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花明泉村。1897年,他是杭州求是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1898年,清政府选派学生留日,他以优异成绩入选。1899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02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采矿冶金系。1905年7月毕业,获工科学士学位,被称为“中国留日正规大学毕业第一人”。 <br>1908年春回国,任浙江省矿务局技正。冬,调北京,任学部主事,兼京师大学堂教习。次年,升员外郎,奉命赴日本考察大学教育制度。回国后,就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兼新校舍建筑主任。1911年,清政府下令停办大学堂,人员解散。民国政府成立后,何燮侯聘为工商部矿政司司长。1912年12月,接首任校长严复辞职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13年11月因与当局意见不合,辞职南归。 <br>1914年,曾赴南洋考察。后,居余杭十余年,为维持生计,筹资开设小规模手工厂,铸造食锅农具。期间,伪满政府成立,曾汇巨款电邀赴任傀儡政府教育部长,被断然拒绝。 <br>1929年,始接触马列著作,后在上海内山书店又阅读了大量日文版马列主义理论和苏联的著述,逐渐信仰马列主义。抗日战争爆发,避居乡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br>1945年1月,出席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当选为浙东敌后临时参议会副议长。解放战争时期,因追随共产党两度遭国民党当局逮捕。 <br>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他受到中共的优礼尊重。9月,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与黄琪翔、张难先等,提出“请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名义电告联合国大会,郑重声明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提案。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以后历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兼华东军政委员及浙江省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br>1950年4月,接受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委托,担任民革浙江省分部筹备委员会召集人。 1954年民革浙江省委员会成立,当选为主任委员。 <br>1961年,因感冒风寒,引发心脏病、肺炎,4月21日,溘然长逝,享年83岁。 =详细经历= 何燏时,字燮侯,教育家,曾诸暨枫桥赵家人,生于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父何蒙孙,晚清秀才,驰名江浙的书法家、教育家,曾创办诸暨景紫书院(今学勉中学)任校长兼常务董事,督责教育长达30年,还曾任诸暨劝学所(教育局)长、图书馆长等职,倡导文教,贡献良多。何燮侯幼年读孔孟之书,15岁从蒋观云先生习古文。16岁从赵缵侯先生学数学。 <br>1897年,为了学习新知识,追求新思想,何燮侯毅然离开家乡,来到杭州进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成为该书院第一届学生。 <br>当时[[陈汉第]]任求是书院代监院,根据浙江省巡抚廖寿丰的要求和[[林启]]的意见,商定求是书院派[[何燏时]](燮侯)、[[陈榥]](乐书)、[[陆世芬]](仲芳)、[[钱承鋕]](念慈)等四人为首批留日学生。(浙江武备学堂也同时选派萧星垣、徐方谦、段兰芳、谭兴沛等四名湘鄂籍学生留日)浙江这一举措,成为“各省派往留日之首倡”,“开了中国留日运动的先河”。 <br>1898年何燏时被选送到日本留学,成为旧中国首批送日本留学的五名学生之一,学的是“工科采矿冶金系”。 <br>190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冶金系,成为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曾与留日同学蒋观云、陶成章、[[蒋尊簋]]、[[陈仪]]、鲁迅等27个绍兴籍留日学生致书家乡,介绍西方重视教育、提倡民主、发展工业等情况,呼吁乡梓兴学求知,赴外学习,增广知识,发愤图强。何燮侯在留学日本时,就曾接触过马克思著作,后来在友人汤伟臣、汤哲存处获读日译本《资本论》,随后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到美国人艾迪博士写的《苏联游记》,从此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向往,到处搜觅马列著作,并开始向亲友宣传苏联社会主义,被人笑称“苏联迷”。 <br>1908年春回国,任浙江省矿务局技正。 <br>1908年冬,调北京,任学部主事,兼京师大学堂教习。次年,升员外郎,奉命赴日本考察大学教育制度,筹划图书设备及建筑事宜,历时数月,返国后就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即工学院院长),兼新校舍建筑主任。他性格刚毅,行事果决,一扫旧日官场拖沓之风,在其主持下,1909年建成京师大学堂德胜门外新校舍,1910年2月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经、法政、文、格致(理科)、工、农、商等7科,由此初具大学规模。 <br>1911年,清政府下令停办大学堂,人员解散。 <br>民国政府成立后,何燮侯聘为工商部矿政司司长。 <br>1912年12月,接首任校长严复辞职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13年11月因与当局意见不合,辞职南归。 <br>1913年秋天,教育部为减省经费,几次要停办北京大学,欲将之并入天津北洋大学,遭到何燏时及全校师生反对。何为此给大总统呈文,曰:“办理不善,可以改良;经费之虚糜,可以裁节;学生程度不齐一,可以力加整顿,而唯此一国立大学之机关,实不要遽行停止。”由于何燏时和全校师生的坚决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当局准备裁并北大的企图被打消。然而由此他与教育总长发生龃龉,并不满袁世凯独裁,遂萌生退意,于1914年1月辞职。 <br>何燏时任职京师大学堂和出掌北大时,正值北大逐步走向正规大学的关键时期,学科的设置,校舍的兴建,经费的筹集,风纪的整顿,学制的改革,学校的保全,何皆与有力焉。他且又以校长之力,延揽许多人才到北大任教。据沈尹默回忆,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及他自己,皆由何延揽入北大。 <br>1914年,曾赴南洋考察。后,居余杭十余年,为维持生计,筹资开设小规模手工厂,铸造食锅农具。1932年伪满政府成立,其旧友郑孝胥、罗振玉欲罗致何出任伪教育部长,然为何所拒。同时,何对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亦表不满,虽然国民党要员中亦有不少同学故旧,时常邀其出来做事,但均为其婉拒。 <br>1929年,始接触马列著作,后在上海内山书店又阅读了大量日文版马列主义理论和苏联的著述,逐渐信仰马列主义。抗日战争爆发,避居乡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赴浙东视察,途径诸暨枫桥时与之会见,对其坚持抗战立场很加赞许。后与浙东地区党政军领导谭启龙、何克希、杨思一等相交甚为契合。何力主团结抗战,参加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活动。 <br>1945年1月,出席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当选为浙东敌后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br>1945年8月日本投降,何燏时正在浙江上虞开会,并准备去延安。因浙东游击队奉命北撤,中共领导劝何暂回诸暨老家。何因追随共产党,于回家路上被国民党拘捕,经好友营救,始得脱险。后何与夫人避居杭州,不久又被浙江省保安司令部绑架入狱,曾慷慨陈言:“释放不释放听便,不谈共产主义做不到。”后经陈季侃、邵力子等亲友多方活动,当局迫于舆论方予释放,但不准越钱塘江南。由此出狱后定居余杭,解放战争期间,他与中共地下党仍保持秘密联系。 <br>1949年5月杭州解放,何燏时受到中共的优礼尊重。9月21日,他作为“特别邀请人士”赴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他与黄琪翔、张难先等代表提出“请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名义电告联合国大会,郑重声明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提案,提案审查委员会立案后交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审议。主席团常务委员会认为,何燏时与黄琪翔、张难先的提案恰逢其时,应交中央人民政府执行,并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选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唯一能代表中国人民之政府,应由政府发出声明,否认伪国民党政府所派出席联合国会议所有代表的代表资格。”9月30日,何燏时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1日下午,他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br>新中国建国后,何燏时历任中央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副主席,政协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1954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成立,当选为主任委员。 <br>1961年4月21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3岁。
返回
何燮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