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最近更改
特殊页面
社群首页
参数设置
关于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免责声明
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搜索
用户菜单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李培恩”的源代码
←
李培恩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李培恩(1889—1958)<br> 李培恩,杭县人,1889年5月31日出生于杭州传教士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其母做工艰辛养育两子三女,维持一家生计。1910年毕业于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杭州兴办的育英书院(1914年改为之江大学)。其后考入东吴大学就读。毕业后做过教师等工作,后赴美国留学,1919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1年于纽约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br> 1922年回国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英文编辑(曾编写《三民主义英文课本》,参加《实用英汉字典》编著等工作),并担任了杭州之江大学的董事会成员。1927年之江大学任命朱经农担任校长,朱因故未就任。1929年秋之江大学董事会邀请李培恩代理校长一职。一年后又正式任命他担任校长。李尽力拓展学校,学生、教职员工数逐年增加,约3倍于前;增建校舍,除1906—1911年迁校时逐步建成的教学大楼、行政大楼、学生宿舍、少量教职员工宿舍等之外,陆续新建图书馆、科学馆、“头龙头”教职员工宿舍、体育用房等;后又建成材料试验室(1935年)、经济学馆(1936年上海申报馆董事长史量才家属为纪念被特务枪杀的邓祖询同学而捐建, 李培恩题写了馆名)。1932年校董会委派李培恩赴美国1年,进修及考察大学行政管理,回国后继续担任校长,学校进一步发展。 <br>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在上海爆发.11月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之大为躲避日军烧杀抢掠,奉命西撤,一度迁校安徽屯溪,1938年又迁到上海公共租界内,先在广学会大楼,后在南京路大陆商场(慈淑大楼)租房开学,并与沪江、圣约翰、东吴、金陵等各校组成上海基督教联合大学。1938年秋,李培恩得到奖学金再度赴美,193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之江大学恢复独立办学,改文理学院为文、商、工3个学院,设立12个学系。 <br>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租界。李培恩及师生不愿在日寇铁蹄下办学,1942年辗转浙江、福建,迁校到福建邵武,建造简陋校舍,艰苦办学。1943年下半年因战事及经费困难,日寇紧逼,学校又迁至贵阳,不久日寇发动黔贵战役,1944年冬,独山失守,贵阳告急,学校又迁移到重庆等地艰难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复校,同时领导职工竭尽全力.把抗战中遭受日寇严重破坏的杭州秦望山麓的之大校舍整修一新。1946年迁回到杭州原校址。学校经8年抗战后,百废待兴,为了迎接国家建设和发展。设文、工、商3个学院,批准注册为之江大学,学生逐年增加到900余人,教职员工增加到100余人,学校已发展为千人的大学校。 <br>李培恩在之大20余年中,尽管担任校长,但始终坚持亲自开课讲学,批改作业,编写著作,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改革创新。李培恩为之大的发展呕心沥血,贡献毕生的精力,受到教职员工极大敬重。 <br>1949年5月李培恩离开了怀有深厚感情的之大,6月在上海向校董会辞职。1950-1954年曾任上海沪江大学教授,中华圣经会总干事。1958年6月28日李培恩病故于上海南京西路家中。 <br>1924年李培恩与郭眉黎结婚。郭眉黎1900年8月14日生于上海,1922年毕业于中西女校,并获得钢琴毕业证书。她一生操持家务,精心培育孩子(抗日战争时期李培恩带领之江大学师生去内地时,她曾短期在清心女中教钢琴)。1996年6月8日逝世于上海天平路家中。 <br>李培恩生有两子两女,长子国昕幼年夭折,二子国暲1942年随父亲去内地办校时,在福建南平不幸染痢疾,因医疗条件极差而不治早亡。长女[[李莲霞]]1950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建筑工程系,1951年与之大同学[[林俊煌]]结婚,生有两女一一子。次女[[李蒨霞]]195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之大解体后其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工业会计系,分配去哈尔滨工作,1955年与[[朱尧生]]结婚,生有两女。
返回
李培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