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最近更改
特殊页面
社群首页
参数设置
关于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免责声明
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搜索
用户菜单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求是书院”的源代码
←
求是书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简介= 求是书院和浙江高等学堂(1897-1914) <br> 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衢州调到杭 州任知府的林启(字迪臣),力主改革时弊,创 办新学。他向当时的浙江巡抚廖寿丰(字谷 士)建议利用在杭州蒲场巷因僧人不法而被 没收的普慈寺屋举办求是书院。廖也颇重储 才崇实,奏请清廷允准。于清光绪二十三年 四月二十日(1897年5月21日)开学。当年 招生30人,由筹办人林启兼任总办,同时委 举人陆懋勋任监院,聘正教习1人,副教习2 人,司事2人。次年,康、梁变法,清廷谕各省 开办学堂,在北京设京师大学堂,求是书院也 扩充学额,当年招生60人。不久,变法失败, 朝廷令“各省学堂已办者即行收缩,未办者即 行停办”。求是书院一些学生被迫退学。光 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统治集团迫于外界 形势不得不允实施“新政”,并下兴学诏,着府 厅、州县书院分别改设中、小学堂,省城书院 改设大学堂。求是书院改称求是大学堂。学 额为100名。次年,又改称浙江大学堂,学额 增至120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学部鉴 于各省大学堂成立后学生来源和程度存在问 题,决定将各省大学堂改为高等学堂,浙江大 学堂遂改名为浙江高等学堂。因当时各府中 学堂无毕业生可升送,故先办预备料。光绪 三十三年(1907)第一学期综计,有在堂生302 人;学堂监督1人,教务长1人,职员lO人, 教员18人(内日文教员兼任教务长1人)、通 译助教员2人。次年夏,第一班预备科毕业, 各府中学堂亦有毕业生升送,于是开办正科。 宣统二年(1910)下半年起停办预备科。中华 民国成立后,遵照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的规 定,改称浙江高等学校,后接部令停止招生, 1914年最后一班学生毕业,学校停办。 <br> 求是书院在首次招生时,以考试“西学”, 策论来取代以往考试的“词章括贴”、“择其行 谊笃实、文理优长,并平日究心时务而无嗜好 习气的举人、贡生、生员、监生共30人,住院 以5年为限。次年,书院决定扩充学额时,又 以原有的30名学生为内院生,另招收外院生 60人,以有志于讲求新学者为合格,此批外 院生中以“举贡生监”应试的仅20人。光绪 二十五年(1899)起,逐年都招收蒙生入学。 改名为浙江高等学堂后,“先设预科,3年毕 业,升入正科”,光绪三十·年(1905)扩充学 额为200人,分高等预备科140人,师范完全 科60人,学制均为3年。附设师范传习所, 学制1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第一班 (届)高等预备科学生毕业,开始办正科。按 清廷颁布《奏定高等学堂章程》的规定,正科 的学科:第一类为预备入京师分科大学经学 科、政法科、文学科、商科(简称文科);第二类 预备入京师分科大学格致科、工科、农科(简 称理科);第三类预备入京师医科大学。浙江 高等学堂决定设文科和理科。由于当时京师 分科大学尚未设立,该学堂监督担心这些正 科生毕业后无大学可入,因此就通过省提学 司使请浙江巡抚于同年上半年向学部提出 “参仿高等专门学堂之制,于第一类学科增加 法政课程的学习时间,第三类学科增加理化、 算学课程的学习时间,即要求延长一年学制, 使学生毕业后皆有专长,便于到社会上就业, 如有分科大学可上也能得到深造”的建议。 学部对此建议最终未予采纳。但高等学堂预 备科和正科毕业后有请奖出身的规定。如预 备科毕业生按成绩的最优、优、中等分别奖给 拔贡、优贡、岁贡的出身,正科毕业奖以举人 等出身,并可按不同级别由中央部门和地方 行政加以录用。 <br> 求是书院在教学上重视传授“西学”,聘 美国人王令赓为正教习,授英文、格致和化 学,强调“循序以进,渐有心得,非博遗格致, 不得谓之学成”。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早期的必修课,有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 理、物理化学等。后增设体操课;选读课有日 文等。当时没有现成的教科书,算学选材于 《笔算教学》、《代数备旨》、《形学备旨》、《八线 备旨》,英文则取材于《英文初阶》、《英文进 阶》,理化教材多译自美国课本。理化课程有 物理试验室、化学试验室,为授课教习当堂做 示范实验用。国文课不是由教师直讲,而是 由学生自行研习,有疑则发问,教师作解答, 因此在一堂课内教师往往一言未发。但学生 必须日作札记,每晚呈缴,教师批改。教授国 文的多为博学之士,如曾聘平阳宋恕(字燕 生,号平子)主讲国文,宋学问渊博,有新思 想,著有《宋平子卑议》,过去曾游说于李鸿 章、张之洞,未被采纳,退而讲学,到书院任教 未到一年,而学生受益很多,读书风气为之一 新。总办林启等认为,讲求“实学”(科学),必 先要“正其志趣”才能“精其术业”。故当时指 定学生的必读书有黄黎洲的《明夷待访录》、 王船山的《黄书》、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 论》及陶拙存的《求己录》等,其意在“激励志 气,养成民族意识,进而灌输欧西新思想,以 谋自力更生”。学生修业年限实际未照5年 执行,往往学习到相当程度,即可获准离校。 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选送内院生10人到 京都大学堂深造。又从光绪二十四年九月 起。先后资送蒋伯器(尊簋)等高才生32人到 日本留学。为当时派遣出国留学生较早较多 的一所学校。在浙江高等学堂时期,高等预 备科的课程,有修身、国文、经学、历史、地理、 外国语、算学、理化、博物、图画、体操、音乐 等。进入正科文科、理科的课程,均照《奏定 高等学堂章程》的规定设置。文科类有人伦 道德、经学大义、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 理、心理及辨学、法学、理财学、兵学和体操 等;理科类设人伦道德、经学大义、中国文学、 外国语、算学、物理、化学、地质及矿物、图画、 兵学和体操。其中外文课有英文、法文、德文 3语种,英文为文、理两类的第一外国语,法 文为文科类的第二外国语,德文为理科的第 二外国语。其课程内容比高等预备科深。如 文科的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史、亚洲史、西洋各 国史,理科的算学包含代数、廨析几何、三角、 微分积分等。物理包含力学、声学、热学、光 学、电学、磁学等,化学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 学等。高等学堂的正科生,自一年级文科的 政治地理和理科的化学起,即用英文原版课 本直接由美籍教员讲课,但日籍教员上课时, 仍配备翻译人员在课堂上逐句翻译。 <br> 求是书院的内院生待遇最优,不仅免收 学费,而且每月发给伙食费银元3元、杂费银 元2元,每月初、月中考试成绩优秀的还可以 得奖金;1898年第二次(届)招收的外院生 (经生)要酌收伙食费;1899年第三次(届)招 收的外院(蒙生)不仅没有任何优待而且要交 修金(学费),每年计24元。光绪二十七年 (1901)起,“蒙生”免交修金。光绪三十二年 十二月(1907年1月),学校颁布《定立京外 各学堂收取学费章程》,规定“高等学堂每学 生每月交银2元至3元,大学预备科、法政学 堂、高等实业各学堂准此。”实行学生交费。 办学经费的来源,求是书院开办时,系于 原东城讲舍膏火、官书局、采访局、续纂盐法 志局经费内提拨,约银9000余元。浙江高等 学堂办正科这一年,收省藩库解款22866元 及上述学生缴纳的学费。宣统二年(1910), 《浙江高等学堂修订章程》中规定,经常费每 年由藩库支银元39200元,还有学生交纳的 学费。 <br> 学生中人才辈出。早期的有夏元琛、陈 棍、何变侯、陈世芬、史寿白、周承菱、王维枕、 蒋尊簋、许寿裳等,中后期的有邵飘萍、邵元 冲、许祖谦、黄学龙、陈布雷、何炳松、徐守桢、 郑晓沧、祝文白、马公愚等,他们在民主革命 或在学术、教育事业中都作出一定贡献。 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杭州大学路(原蒲场巷),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br>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利用普慈寺创办的新型学校。 普慈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元至正年间重修,明毁,清光绪十五年至十七年间(1889~1891年)重建。该校是浙江省第一所新型高等学府。1901年11月,改为浙江求是大学堂;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1903年12月,又改为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浙江高等学堂更名为浙江高等学校;1914年停办,9年复校,又几经更名;1927年,浙江高等学校恢复办学,更名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下设文理、工、劳农三个学院,其中工学院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改组而成、劳农学院由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而成,学生数达174人。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文理、工、农3个学院。<br> 书院旧址现仅存原普慈寺大殿,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br>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5月正式开学。校址在杭州蒲场巷(今大学路)普慈禅寺。该院当年招收“举贡生监”30名。次年扩充学额,分设内、外两院,以原有30名为内院生,另招外院生60名,以有志于讲求新学者为合格。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有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物理)、化学及体操等课,选修有日文、外国史地、音乐等,肄业以5年为限。杭州知府林启兼任书院总办,聘请美国人(E.L.Mattox)为总教习,并延聘各科教习。为避免当时保守势力的阻挠,故不称学堂而称书院。院里有藏书楼,学生可去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有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王船山的《黄书》及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书院不仅在院培养学生,而且首创派学生出国留学。1898年至1902年就资送何燏时(爕侯)、许寿裳等32人赴日留学。1901年11月,各省有设大学堂之议,故将该书院改为浙江省求是大学堂。次年去“求是”两字改称浙江大学堂。1904年遵照“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更名为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按中华民国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改名浙江高等学校,又奉命停止招生,至1914年维持到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学校完全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学生数达174人。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冠以“国立”两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工、农、文理3个学院。 求是书院首届招收“举贡生监”(后称“内院生”)30名,学制5年。以后也招“经生”、“蒙生”,统称为“外院生”。书院注重“新学”,必修课设有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物理)、化学等。延聘外籍教师,选派留学生。1898年选派4人,1900年选派18人,1902年选派10人赴日留学。至1903年,浙江留日学生总数达154人,居全国第二位。 1898年变法后,8月 ,光绪(载恬)谕军机大臣:“出国游学,西洋不如东洋。东洋路近费省,文字相似 ,易于通晓,且一切西书均经日本择要翻译。着即拟订章程,咨催各省迅即选定学 生陆续咨送”。于是在同年9月,求是书院即选送了高才生何燔时(字燮侯,学冶金 )、陈幌(字乐书,学兵工)、陆世芬(字仲芳,学商业)、钱承志(字念慈,学法律) 等4人赴日留学,“为各省派往日本游学之首倡”。 1900年,求是书院又派送蒋尊 簋(字伯器)、蒋方震(字百里)、王嘉榘(字惟忱)等18人赴曰本留学。1902年,又选 送许寿裳(字季弗)、钱家治(字均夫)、局承炎(字赤忱)、厉家福(字绥之)、沈启芳 、寿昌言(字拜庚)、韩永康(字强士)、施霖(字雨若)、陈其善(字拜言)、李祖虞( 字梦驺)等lo人赴日留学。据1903年(癸卯)的《清国留学会馆第三次报告)统计,浙 江留日学生总数达154名,其人数之多,居全国各省的第二位,其中不少就是求是 书院送出去的。求是书院毕业,以后曾任浙江高等学堂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的邵裴 子说过:“求是出去,再受国外之专门教育者(间亦有未出国者),类多成材。如理 科方面之夏元溧,工科方面之陈幌、何嘱时。军事方面最多,如蒋百里、蒋尊簋、 史寿白、周赤忱、施承志等。以其志在学术,故成就多者也”。 =教师= [[林启]](迪臣) 1897年正月~1897年6月 任求是书院总办 <br>[[陆懋勋]](勉侪) 1897年7月~1901年9月 <br>[[劳乃宣]](玉初) 1901年10月~1903年6月 任浙江求是大学堂总理 <br>[[陶葆廉]](拙存) 1903年7月~1904年 任浙江大学堂总理 <br>[[陆懋勋]](勉侪) 1904年~1905年 <br>[[项藻馨]](兰生) 1905年~1906年7月 <br>[[吴震春]](雷川) 1906年8月~1910年 任浙江高等学堂监督 <br>[[孙智敏]](廑才) 1910年~1912年 <br>[[邵长光]](裴子) 1912年~1912年6月 任浙江高等学校校长 <br>[[陈大齐]](百年) 1912年7月~1913年 <br>[[胡壮猷]](愚若) 1913年~1914年6月 <br> <br>[[胡濬康]](可庄) 胡浚康,求是书院总教习 <br>[[陈汉第]](仲恕) 求是书院任教 <br>[[宋恕]](燕生) 求是书院任教 <br>[[来裕恂]](雨生) 求是书院任教 <br>[[沈祖绵]](瓞民) 求是书院任教 <br>[[祝震]](凤楼) 求是书院任教 <br>[[张相]]() <br>[[蒋麟振]](再堂) <br>[[马叙伦]](彝初) <br>[[魏仲车]](友访) <br>[[汤尔和]](调鼐) <br>[[陈大齐]](百年) <br>[[陈训正]](屺怀) <br>[[包公超]](蝶仙) <br>[[沈尹默]](君墨) <br>[[杨敏曾]](逊斋) 浙江高等学堂国文教师 <br>[[陈去病]](巢南) 浙江高等学堂国文教师 <br>[[沈士远]]() 浙江高等学堂国文教师 <br>[[魏友枋]](仲车) 浙江高等学堂国文教师 <br>[[褚传浩]](九云) 浙江高等学堂历史教师 <br>[[章嵚]](菊绅) 浙江高等学堂历史教师 <br>[[鲁宗泰]](朴臣) 浙江高等学堂历史教师 <br>[[范耀雯]]() 浙江高等学堂历史教师 <br>[[张宗祥]](阆声) 浙江高等学堂地理教师 <br>[[钱家治]](均夫) 浙江高等学堂心理教师 <br>[[郦寅道]](敬斋) 浙江高等学堂化学教师 <br>[[范振亚]] 浙江高等学堂数理教师 <br>[[谢成麟]] 浙江高等学堂数理教师 <br>[[胡濬济]](沇东) 浙江高等学堂数理教师 <br>[[丁文芑]] 浙江高等学堂数理教师 <br>[[马渭清]] 浙江高等学堂数理教师 <br>[[王嘉榘]](维忱) 浙江高等学堂日文教师 <br>[[孙显惠]] 浙江高等学堂英文教师 <br>[[赵志游]](之佑) 浙江高等学堂法文教师 <br>[[屠开泰]] 浙江高等学堂德文教师 <br>[[王鸿度]](景向) <br>[[陈开第]](虎生) <br>[[张达钧]](帖华) <br>[[曹鼎]](复堦) <br>[[杨际青]](荫春) <br>[[唐振汉]](雄飞) <br>[[李爽]](松舟) <br>[[范宗岱]](焕文) <br>[[张景星]](子祥) <br>[[陆永清]](寰镜) <br>[[林惟忠]](希伯) <br>[[沈缵]](淞生) <br>[[沈毅]](士远) <br>[[何春彬]](文卿) <br>[[丁其奎]](莲伯) <br>[[孙润瑾]](仲瑜) <br>[[张凤逸]](瑞山) <br>[[王世]](匊昆) <br>[[夏铸]](勉旃) <br>[[沈慰宸]](子良) <br>[[陈六如]](彝德) <br>[[陈树基]](敏人) <br> <br>[[王令赓]](E.L.Mattox) <br>[[亨培克]](S.K.Hornbeck) <br>[[梅立嘉]](P.O.Merica) <br>[[铃木龟寿]] [[铃木珪寿]]? 地理 <br>[[辻安弥]] 外国史地 <br>[[元桥义敦]] 音乐 <br>[[富长德藏]] 体操 <br>[[高田君]] <br>[[吉加江宗二]] =学生= [[早期学生]] =参考= [http://www.ncku1897.net/history/2017/12/29/919/ 本校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之经过]
返回
求是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