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最近更改
特殊页面
社群首页
参数设置
关于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免责声明
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搜索
用户菜单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吴康”的源代码
←
吴康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吴康(1921~1994) <br>浙江吴兴人。吴在读中学时就投入爱国抗日活动。民国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上海市学生抗日救亡协会”。翌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之江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学区委书记、教会大学区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学委委员、沪中区委员直至上海解放。在长期的地下斗争中,吴坚定地贯彻党的白区工作方针,在分管学委的秘密交通工作中,周密部署,输送了千余名党员干部和进步人士进入解放区;在学委领导保卫工作中,机智地取得重要情报,粉碎敌人大逮捕的阴谋,避免了党和革命力量的损失;在负责联系苏州、杭州学委的工作中,历经艰险,为加强两地学校党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br>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吴历任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长、北四川路区区委书记兼区长、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副部长及安徽滁县地区四清工作队长、党委副书记。1973年3月后,曾出任安徽滁县地区党校副校长、上海市化学工业局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起,先后任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副局长、党委书记。1985年7月起,连任政协上海市委员会第六、七届常务委员,并兼任七届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等职。 <br>吴康自1978年起调任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副局长、党委书记之时,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并开始全面推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际。起始,吴根据分管工作的重点,着力抓紧抓好全行业遭“文化大革命”破坏而致全面瘫痪的职工教育,以及有关政策的迅速落实。 <br>吴康通过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进行统一认识的思想工作,大范围的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得以有步骤地按计划完成。同时,为加快培养面临断层的各类专业人才,1978年底,以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为主,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筹建华东师大仪表电子分校。吴康从办学资金、校址、师资、专业设置到校领导班子的配备,都协同局的相关处室一起研究,迅速而妥善地得到解决。翌年2月,办起了四年制本科生的高等院校。并兼任校党委书记。此外,“文化大革命”后,该局在重建和新建的1所职工大学、3所中专校、17所技校的繁重过程中,吴都参与具体研究并作出决定。 <br>吴康深感被“文化大革命”中列为“重灾区”的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落实党的统战政策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协同局的统战工作等部门,积极做好政策教育,逐步消除“左”的干扰。1979~1982年,局属工厂占用的10余处教堂、寺庙房屋归回原主;被扫地出门的几位统战对象的住房,几经周折,有的最后从解决干部居住困难的房源中予以妥善安置。另有以行业中著名科技骨干为主体的“文化大革命”前民主建国会、工商联的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的分会负责人,企盼早日恢复活动。吴康迅即会同局有关部门,在房源紧张中,很快落实了他们办公用房及相关设施,后又逐步改善。1982年,吴任局党委书记后,建立起各党派、团体负责人每月一次会议制度,次次亲临座谈,沟通情况,广开言路。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为此专发简报,予以表彰推广。1984年,吴按照党的统战政策,由局党委报经批准,任命了一位民主建国会电子专家出任副局长,并使他有职有权地开展工作,在党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市委统战部为此专门召开会议作经验介绍。 <br>1981年底开始的国内电子仪表行业最早和美商合资的上海·福克斯波罗公司的谈判,对国内外的影响都很大。吴康首先循循善诱地消除中方主谈判的种种思想疑虑;谈判过程中吴又针对各个矛盾,指导中方主谈判“原则坚持,方法灵活”;谈判成功后,吴指导筹建起合资企业中一支高效精干的管理队伍。这家合资企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企业的美方首席人员告诉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主要领导人:“此后,凡美国来到中国谈判合资的公司都到我这里咨询取经”。 <br>1983年,吴康与局的行政领导一起,筹建了上海仪表电子进出口公司,成为上海工业系统中第一家具有对外经营贸易权的地方外贸公司。这对随时掌握国外科技信息,加速行业技术改造,直接参加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br>1985年,局党委决定筹建一所职工疗养院,吴和局的行政主要领导、局工会负责人同去外地多处,选择院址,共商建院方案。1988年,在钱塘江畔建起了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职工疗养院。此时,吴已离休,再三嘱告主管部门:“这是全局上下广大职工的愿望,应抓好严格管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离休后,吴两次与局系统的劳动模范同去外地休养,途中亲切相处。吴康对局工会领导人说:“把劳模们的工作做好了,就能带动一批人,仪表局的工作就有希望。” <br>吴康经常结合下基层调查研究,物色和考察年轻干部的苗子。1982年起的2年间,经吴提议,局党委抽调了近百名干部组成23个联络组,深入各单位了解干部情况。对于重要对象的考察和重要岗位的安排,吴都亲自动手;对于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都要亲自谈话,熟悉了解。在吴逝世后的遗物中,有一本载有数十名年轻干部的专用记事簿记述简历、个性和谈话的印象等,其中有不少人现已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吴言传身教,对刚开始参加局党委班子的年轻干部,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放手让他们大胆独立地工作。 <br>吴康于1985年离休后,在主持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广集和编撰史料的同时,还和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的其他主要领导,主持编纂《当代上海电子工业》、《中国电子工业地区概览》(上海卷)等书籍。1994年11月5日,吴康在离休干部学习会上,发言未竟,不幸溘然谢世。
返回
吴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