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最近更改
特殊页面
社群首页
参数设置
关于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免责声明
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搜索
用户菜单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源代码
←
国际数学家大会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简介= 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办的国际数学界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会议,是数学家们为了数学交流,展示、研讨数学的发展,会见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国际性会议,是国际数学界的盛会。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首届大会1897年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00年巴黎大会之后,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未曾中断过。出席大会的数学家的人数,最少的一次是208人,最多的一次是4000多人。每次大会一般都邀请一批杰出数学家分别在大会上作一小时的学术报告和学科组的分组会上作45分钟学术报告,凡是出席大会的数学家都可以申请在分组会上作10分钟的学术报告,或将自己的论文在会上散发。其中学科组一般分为20个左右。 <br>每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上,由国际数学联合会领导人宣布该届菲尔兹奖(Fields Medal)获奖者名单,颁发金质奖章和奖金,并由他人分别在大会上报告获奖者的工作。从1983年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始,同时颁发奖励信息科学方面的奈望林纳奖(Nevanlinna Prize);从1998年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始,同时颁发高斯奖(Gauss Prize);从2010年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始,同时颁发陈省身奖(Chern Medal)。 =菲尔茨奖华人= [[丘成桐]] 陶哲轩 =在大会做报告的华人= {|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 border="1" |- | width="200" | 届次 | width="150" | 一小时报告 | width="*" | 45分钟报告 |- | 1950年 第十一届 美国坎布里奇 || 陈省身(美国芝加哥大学) || |- | 1954年 第十二届 荷兰阿姆斯特丹 || 华罗庚(中国科学院)[受邀未成行] || |- | 1958年 第十三届 英国爱丁堡 || || 陈省身(美国芝加哥大学) 王宪钟(美国西北大学) 钟开莱(美国雪城大学) 华罗庚(中国科学院)[受邀未成行] [[吴文俊]](中国科学院)[受邀未成行] |- | 1970年 第十六届 法国尼斯 || 陈省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钟开莱(美国斯坦佛大学) 项武忠(美国耶鲁大学) |- | 1974年 第十七届 加拿大温哥华 || || 项武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华罗庚(中国科学院)[受邀未成行] |- | 1978年 第十八届 芬兰赫尔辛基 || [[丘成桐]](美国斯坦佛大学) || 林建平(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萧荫堂(美国斯坦佛大学) 陈景润(中国科学院)[受邀未成行] |- | 1983年 第十九届 波兰华沙 || 项武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萧荫堂(美国哈佛大学) || 郑绍远(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林文雄(台湾大学) 冯康(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 陈景润(中国科学院)[受邀未成行] |- | 1986 第二十届 美国伯克利 || || 张圣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吴文俊]](中国科学院系统所) |- | 1990年 第二十一届 日本京都 || || [[林芳华]](美国纽约大学) 田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 | 1994年 第二十二届 瑞士苏黎世 || || 张恭庆(北京大学) 马志明(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 [[励建书]](美国马里兰大学) 李骏(美国斯坦佛大学) 杨丽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金芳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 | 1998年 第二十三届 德国柏林 || || 张寿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阮勇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夏志宏(美国西北大学) 侯一钊(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姚鸿泽(美国纽约大学) |- | 2002年 第二十四届 中国北京 || 张圣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萧荫堂(美国哈佛大学) 田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丁伟岳(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王诗宬(北京大学) 龙以明(南开大学) 曲安京(西北大学) 严加安(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 张伟平(南开大学) 陈木法(北京师范大学) [[周向宇]](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洪家兴(复旦大学) 郭雷(中国科学院系统所) 萧树铁(清华大学) 陈秀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李伟光(美国加州大学厄文分校) 戎小春(美国罗格斯大学) 葛力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 李岩岩(美国罗格斯大学) 刘太平(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所) [[汪徐家]](澳大利亚大学) 邬似珏(美国马里兰大学) 鄂维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刘克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辛周平(香港中文大学) |- | 2006年 第二十五届 西班牙马德里 || 陶哲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陈志明(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 郁国樑(美国范德堡大学) 翟敬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滕楚莲(美国加州大学厄文分校) 刘小博(美国圣母大学) 范剑青(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郑绍远(香港科技大学) 伍鸿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李秉彝(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 |- | 2010年 第二十六届 印度海德拉巴 || 彭实戈(山东大学) || [[傅吉祥]](复旦大学) 程崇庆(南京大学) 陈恕行(复旦大学) [[邵启满]](香港科技大学) 张旭(四川大学) 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 麻小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 沈作伟(国立新加坡大学) 许进超(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周迅宇(英国牛津大学)刘秋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 | 2014年 第二十七届 韩国首尔 || || 张益唐(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 方复全(首都师范大学) 李韬(美国波士顿学院) 沈维孝(国立新加坡大学) 魏军城(香港中文大学)舒其望(美国布朗大学) 袁亚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雍炯敏(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 包维柱(国立新加坡大学) 韩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萧文强(香港大学) 林长寿(台湾大学) 尤释贤(国立新加坡大学) 颜维德(国立新加坡大学) |- | 2018年 第二十八届 巴西里约热内卢 || || 汤涛(南方科技大学) 许晨阳(北京大学) 尤建功(南开大学) 张平文(北京大学) 陈猛(复旦大学) 陈荣凯(台湾大学) 杜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何旭华(美国马里兰大学) 金石(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 [[孙崧]](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恽之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张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黄荣金(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 |- | 2022年 第二十九届 俄罗斯圣彼得堡[改线上] || 鄂维南(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 [[孙斌勇]](浙江大学) [[包刚]](浙江大学) [[朱小华]](北京大学) [[章志飞]](北京大学) 董彬(北京大学) 刘毅(北京大学) 丁剑(北京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 王国祯(复旦大学) 刘钢(华东师范大学) 吕琦(四川大学) 单芃(清华大学) 田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戴彧虹(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朱程波]](新加坡国立大学) [[杜秀敏]](美国西北大学) [[林蕙佳]](美国华盛顿大学) 朱歆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周鑫(美国康奈尔大学) 郁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郑天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徐宙利(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张存惠(美国罗格斯大学) 李驰(美国罗格斯大学) 应乐兴(美国斯坦福大学) 王伟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汪璐(美国耶鲁大学) |}
返回
国际数学家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