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最近更改
特殊页面
社群首页
参数设置
关于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免责声明
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搜索
用户菜单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肖炳实”的源代码
←
肖炳实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萧炳实,肖炳实(1900-1970) <br>肖炳实,原名永实,又名项平,江西上栗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原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1930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1931年夏至1942年在苏联红军参谋部搞情报工作,任过远东情报局副局长。建国后,曾任全国教育工会副主席、中华书局副总编等职。著有《如何做情报工作》,译成俄文,作为“红参”内部学习文件,备受赞扬;20世纪30年代,肖炳实与[[林汉达]]共同编写了《英汉大辞典》;在中华书局期间,主编注释《二十四史》。 <br>1959年受到错误批判,1970年含冤死在家中。1979年6月,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政治处作出了《为肖项平同志平反落实政策的结论》。有关组织平反了肖炳实“文革”中的一切冤、假、错案,销毁一切不符合事实的材料。 <br> <br>人物生平 <br>肖炳实出身于贫苦耕读之家,从小聪慧,读书勤奋,成绩年年名列前芭。在萍乡中学完成高中学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之江大学。此时得到他父亲的同窗好友袁公(袁绍祖,萍乡人,金华县县长)的资助,并被袁公招为女婿。肖炳实还结识了一位美国进步教授MR.A.Wareh先生,亦获其资助。1924年之江大学毕业,留之江大学附中任校长兼国文教员。“五卅”惨案发生后,肖炳实领导一批群众向之江大学的帝国主义分子作了坚决的斗争,迫使他们在一份谴责帝国主义上海暴行的宣言上签了字,并将宣言登在上海英文报纸《西林报》上。 <br>1926年肖炳实被迫离开之江,北上入燕京大学国文研究院,不久兼任该校附属女子高中历史教员及燕京学报秘书,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br>1927年党派他到艺术中学(现北京市28中)任教务主任,与校长高仁山一起做学运工作。后校长被捕,肖炳实仍回燕京担任中女教员。 <br>1928年任原中共北京市委秘书长,市委一些重要文件大都由他起草。不久市委被破坏,顺直省委批准他离开北京,南下上海,旋即任大夏大学教授,讲授西洋历史。 <br>1930年任厦门大学教授,党内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带着妻子和儿子,肖炳实风尘仆仆地来到厦大,当时设在鼓浪屿上的中共福建省委很快便与他取得了联系,并决定以他的教职身份和社会地位为掩护,将他的住所辟为省委聚会的秘密据点。为了安全起见,肖炳实一家三口特地租了华侨的一栋单独洋楼。同时,省委指示厦大党支部,肖炳实“不参加学校党支部,由省委单线直接领导”,时任省委军委秘书的陶铸成为他的直接联系人。 <br>1931年夏,中共福建省委被破坏。在国民党通缉的情况下,他完全转入地下工作。肖炳实和陶铸等人化装逃回上海,继续从事地下工作。由于他精通外语,又有多年地下斗争经验,党中央派他参加第三国际,到了苏联。后由第三国际介绍参加苏联红军参谋部搞情报工作。他担任过南方片、大西北片的领导工作,任过远东情报局副局长,参加过营救牛兰夫妇的活动(牛兰是美国著名革命活动家,被国民党关押在南京),也营救过刘仁、宋凯夫等共产党人。以他的学识、地位、人品,结交了不少国民党高层知名人物,获得许多重要情况,例如获得了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计划,密摄了庐山会议期间蒋介石的日记本,工作成绩显著,屡受奖励。他革命警惕性高,严守地下工作纪律,经验丰富,不仅本人数次化险为夷,从未被捕过,而且他所教育出来的同志也没有被捕者。 <br>1943年,肖炳实因与“红参”发生原则性分歧,即脱离了这项工作,经缅甸归国,按组织安排到贵阳接通关系返延安。因贵阳接头点遭破坏,从此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被迫返回萍乡老家南耕田。为了安全起见,肖炳实佯称自己从美国留学回来。肖炳实的老友林敬平、张道真、陈赞猷等都十分关心他,敬仰他两袖清风,对他多方予以接济。为了革命,此前肖炳实一家先后牺牲了5个亲人。肖炳实这次回乡,颇受群众拥戴。首先是在家闲居,半月之内,便有十几个失学青年慕名前来实习英语。于是肖炳实就在陈家田庵子开办英语补习班。1944年初,又邀蔡若因(语文教师)、李传文(数理教师)在上栗荷塘尾开办补习班,有学生60余人。在教学中宣传革命思想,引导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学生潘先儒、梁耀芝、周吼生等许多人后来都参加了共产党。肖炳实当时虽失去了与党的联系,却始终以一个老党员要求自己,不断地自觉为党工作,对上栗地区的青年影响很大。 <br>1945年日寇投降后,8月底肖炳实受聘萍乡中学任教。 <br>1946年7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杀害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李公朴。为表示愤怒抗议,肖炳实等在萍中发起学潮,声势很大,激怒了萍乡的反动派。是年冬,肖炳实在中的家被抄,他也被解聘。醴陵湘东中学校长张佰兰求贤若渴,当即派员到萍中迎聘肖炳实到湘东中学任教。 <br>1947年,蒋管区民主运动高涨,肖炳实在醴陵领导和策动了一次声势较大的反美反饿大游行,对全县学生和人民影响很大。湘东中学也就有了“民主革命圣地”之称。他在湘东中学组织指导学生成立“读书会”、“壁报社”、“草原剧社”等组织,从事反帝反封建活动。 <br>1949年3月,肖炳实通过李传文找到了党组织,重新入党,任支部书记。4月,组织发动了争取湖南驻军的大游行,对程潜、陈明仁施加桑樟影响,向程、陈两将军实现湖南和平起义,起了促进作用。大游行之后,肖炳实参加中共醴陵县工委的领导工作,迅速发展党员,随即建立了中共醴东白兔潭总支、浏阳金刚头总支、文家市总支、萍乡上栗总支、湘东总支、萍乡城区支部等党组织。接着建立了中共湘赣边区工委,开展了紧张的地下工作,掌握武装,分化瓦解敌人。肖炳实还会同其他同志策动了全县武装起义,建立了游击队。1949年7月25日醴陵解放,肖炳实主动配合解放军和南下工作组创办县委干部训练班,介绍数以百计的青年参军参战,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好干部,为巩固新区政权作出了贡献。 <br>1949年11月,肖炳实奉中央调令到北京工作,任全国教育总工会副主席兼办公室主任。1950年8月,中央通过调查后,承认了他1943年至1949年间的6年党龄。组织上曾找他谈话,要他任浙江大学校长、驻英代办处主任,他提出不能胜任,未去任职。“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诬为陶铸黑线人物,戴上“走资派”、“苏联特务”等帽子,遭受了无休止的残酷揪斗、软禁,1970年含冤逝世。肖炳实逝世后,中华书局给他开了追悼会。 <br>1979年6月,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政治处作出了《为肖项平同志平反落实政策的结论》。有关组织平反了肖炳实“文革”中的一切冤、假、错案,销毁一切不符合事实的材料,承认了他1926年开始的党龄。追悼会上,肖炳实去世前所在的党委送来了挽联,上书:“干革命鞠躬尽瘁,为人民奋斗终生!”这也是肖炳实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肖炳实的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返回
肖炳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