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机
最近更改
特殊页面
社群首页
参数设置
关于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免责声明
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搜索
用户菜单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胡山源”的源代码
←
胡山源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胡山源(1897—1988) <br> 胡山源,男,原名胡三元,江苏江阴人。1920年肄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历任上海基督教青年协会书报部翻译,河南开封中山大学、杭州之江大学教师,上海世界书局编辑,1951年后历任福州福建师范学院、扬州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胡山源也长期致力于中小学教育,建国前他曾在松江景贤女中、苏州乐益女中等学校任教,还曾先后担任上海惠风小学、集英学校校长。191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br> 作为作家,1923年当时27岁的胡山源受时代变革思潮影响,与挚友钱江春、赵祖康等组织新文学社团“弥洒社”,出版《弥洒月刊》。胡山源在联络文学青年投身新文学运动的同时,积极从事小说、新诗、散文、戏剧等创作,小说还得到鲁迅先生赏识,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他有40多个笔名,擅长多种文学体裁写作。胡山源创作生涯历尽坎坷,1957年“反右”时,胡山源受到冲击,文革期间又遭批斗,从此在文坛上销声匿迹,隐居江苏江阴。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胡山源冤案得以平反,重见春天。1980年,胡山源加入中国作协江苏分会,1984年加入中国作协,并特邀他为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名誉代表”。其晚年仍然创作不断。1986年9月,江苏省文联等5家单位为90高龄的胡山源举行了文学创作70周年纪念会。 <br> 妻子方培茵,祖籍定海义桥,她在《舟山,我的家乡》中回忆说:我虽然是在苏州出生长大的,但我的籍贯却一直写:浙江定海;这是舟山群岛的一个县城,是我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胡山源在《回忆定海之行》中也回忆说:培茵是在苏州出生并长大的,但她的老家却在定海北门外义桥(原名二桥)。 <br> 方培茵是上海女作家,著有散文集《诞生》(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2月出版),内收《诞生》《上学》《手术》《断乳》《送老》《嫂嫂》《母亲的经验》《一个模范家庭》《抱》等9篇散文。 <br> 方培茵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曾经和她的丈夫胡山源一起于1941年创办集英学校,地点在上海愚园路668弄同安里12号,先开办集英小学,后扩充为中学,胡山源自任校长兼教员,教务由方培茵负责,这个学校也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免费学习的学生占了四分之一。 <br> 方培茵也是一名昆曲爱好者,结识同样酷爱昆曲艺术的定海商人吴兴馀,他是民国时期舟山电灯公司经理,后来吴和方培茵一起创办了义桥小学。 <br> 长子[[胡高虹]]毕业于浙江大学。
返回
胡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