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   李有泉,物理学专家,男,1963年4月生,甘肃靖远人。2005年1月加入九三学社。 教 浙江大学教授.李有泉授,博士生导师...”创建新页面)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bsp;  李有泉,物理学专家,男,1963年4月生,甘肃靖远人。2005年1月加入九三学社。 教 浙江大学教授.李有泉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科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副主委。<br>  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83年至1989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任烟台大学讲师。1990年至1992年浙江大学博士后。1992年起在浙江大学物理系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赴瑞士、美国学术访问。1999年5月至2001年8月赴德国学术访问(洪堡学者)。2001年9月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曾任五届社省委常委。
李有泉
<br>男,1963年4月出生,甘肃靖远人,汉族。2005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浙江大学理学部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br>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兰州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9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任烟台大学讲师。1990年至1992年在浙江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2年至今历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其间,1997年赴瑞士联邦理工(ETH-L)任客座教授,1997年至1998年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至2001年赴德国奥格斯堡大学任客座教授、洪堡学者(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 2002年1-3月赴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2004年4-5月赴香港大学合作研究。
<br>2001年9月起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分别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六部委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优秀成就奖章和浙江省劳动模范奖章。2004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所指导的博士生获得2005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入选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br>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委,第六、七届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第十、十一届政协常委;浙江省第八届科协常委。
<br>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共八项、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各一项。先后获得了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br>
<br>https://person.zju.edu.cn/tcmp

2021年8月12日 (四) 01:38的最新版本

李有泉
男,1963年4月出生,甘肃靖远人,汉族。2005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浙江大学理学部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兰州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9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任烟台大学讲师。1990年至1992年在浙江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2年至今历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其间,1997年赴瑞士联邦理工(ETH-L)任客座教授,1997年至1998年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至2001年赴德国奥格斯堡大学任客座教授、洪堡学者(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 2002年1-3月赴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2004年4-5月赴香港大学合作研究。
2001年9月起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分别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六部委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优秀成就奖章和浙江省劳动模范奖章。2004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所指导的博士生获得2005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入选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委,第六、七届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第十、十一届政协常委;浙江省第八届科协常委。
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共八项、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各一项。先后获得了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https://person.zju.edu.cn/tc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