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 姓 名 左大珏 性 别 女<br>出生年月 出生地点 <br>技术职称 教授 外 语 <br>机构类别 高等院校 政府主管部门 <br>专 业 生物学 ...”创建新页面)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左大珏(1927- ) | |||
<br>左大珏,女,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湖南长沙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应聘至湖南湘雅医学院任生化系助教。1951年先后赴北京大学医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1952年调至上海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生化科学研究。1958年调至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1960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从事生化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生化教研室主任,上海生化学会理事共三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物化学名词审定委员及上海市科协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等。198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 |||
<br>在华东师大工作期间,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生产应用的转变,主持研制的“胞二磷胆碱的生物合成及临床应用”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发表论文有“吸水链霉菌的核糖核酸酶”、“胞二磷胆碱的生物制备及其临床应用”、“胞二磷胆碱对储存红细胞溶血作用的影响”等。 | |||
<br> | |||
<br>少年时代:牢记认真 | |||
<br>主持人:一般来说,在理工科有所发展的女性远远少于男性,您多年从事生物化学科学研究,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生产应用的转变。首先请您谈谈个人的成长经历。 | |||
<br>左大珏:谈到读书,我们这一代人很辛苦。1939年,我还不满12岁就进入长沙市有名的周南女子中学读书。彼时正值抗战时期,学校迁离故地,我小小年纪便要跑到很远的地方上学,否则就没有读书机会。六年的中学生涯,使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具有一定人生观的青年。教我们国文的周世钊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认真做学问”。老师的谆谆教诲,令我印象深刻。认真做人就是要爱国家、爱人民;认真做事就是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做学问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认真做学问就是要吃得苦、耐得劳。1945年中学毕业后,我进入了浙江大学。抗战时期浙江大学搬到了贵州,我从湖南到贵州,千里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我在浙大读的是理学院,学制五年,主要面向科研。 | |||
<br>主持人:您当时选择的是药学专业,这其中有什么渊源吗? | |||
<br>左大珏:我当年是被保送到浙江大学的,当时浙大化工系最有名,所以我的保送志愿就填了化工系,但很多人说女孩子不适合读化工系,我就转到了药学系。之所以选择药学系,是因为我认为药品对人民很有帮助,同时我从小就希望在科学方面有所建树,最佩服的就是居里夫人等科学家。药学系学制五年,在此期间,我受教于很多有名教授,受益匪浅。由于药学专业也需要学习生化专业的知识,我进而发现自己对生化专业也很感兴趣,这也为我后来涉猎和专攻生化学奠定了基础。195()年毕业以后,我来到湖南湘雅医学院,任生化系助教。我当时很想去北京进修,正好家中有位亲戚是北大教授,经他指引并经过学校和有关部门批准,我于1951年来到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进修。自此奠定了我后来从事科研的能力与信心。后来,因为我爱人在上海工作,我于1952年调到上海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化系,从事科研工作。195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经过调整,与地方系所合并,我被调到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196l年与一位华东师大生化专业的老师对调,来到了这里,从事生化教学和科研直到退休。 | |||
<br>而立之年:践行认真 | |||
<br>主持人:请谈谈当时您在生化教研室的一些科研情况。 | |||
<br>左大珏: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国家提倡“向科学进军”,我们华东师大生物化学教研室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科研热情很高涨。当时生物系为了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选派一批教师“脱产进修”,我是其中之一。我进修时的导师是著名生化学家——中科院生化研究所的邹承鲁教授。这次进修对我的工作有很大促进。 | |||
时 间: 1976 | <br>我进修时的研究方向比较偏向理论,论文是“吸水链霉菌的核糖核酸酶”,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发表。但由于历史原因,这种比较理论的课题,不适合再继续下去,因此文革后改变了方向,研究偏于实践层面。 | ||
<br>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人被迫停下学习与工作,我们很幸运,因为当时我们的工人宣传队很开明,支持我们从事科研。从那时起,我开始研究“CDP胆碱”,发展到如今,很多“CI)P胆碱”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运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当时的研究工作非常艰苦,我们没有基本的检测仪器,只能到化学系借用,缺少一些必需的药品,只能到校外科研单位求援。实验室的研究完成后,进入临床试验,这不属于我们的专业范围,我们必须虚心请教、学习,邀请很多专业机构给予协助。由于是静脉滴注,各方面要求很严格。首先请药物检验所鉴定产品是否符合一般的药品指标,并帮忙制定本药品的规格。之后请长宁区中心医院协助药品装针,然后进行动物热源试验和毒性试验。有了安全的针剂,才由华山、瑞金、第一人民医院等进行临床试验。初步证明有效后,我们弄了一个所谓的系办工厂(实际上是个很小的作坊),小量地进行临床实践。整个过程进行得还算不错,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不错成果,论文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发表,我们也因此得到了上海科技大会的重大科技成果奖。以后,我们对药品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CDP胆碱”对生物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我后来的研究重心也更多偏向生物膜及抗衰老的研究。期间,有可喜的发现、长远的设想,也有可行的步骤和计划。奈何年老、退休,无法做进一步的探索,实感遗憾。 | |||
时 间: 1984 | <br>对于“生物膜和细胞老化”的研究方向,我一直抱有期待和信心。早在文革后一次全国分子生物学规划会议上,我提出了细胞老化损伤的研究课题。1983年,教育部着手制定全国生物学基础研究规划,我撰写了题为“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专项报告。我深信这个领域的未来研究一定会取得辉煌成就。 | ||
<br>耄耋之年:传承认真 | |||
时 间: 1994 | <br>主持人:我们知道您一直是教学、科研两手抓,以上您谈了很多科研方面的成果,能谈谈您的教学感悟以及您多年的科研心得吗? | ||
<br>左大珏:作为一名教师,我一边带教学生,一边从事科研。我上的课一般都是结合自己的科研领域。上过的课有“酶”、“生物膜”和“生物化学”等。我带过的毕业生和研究生中,很多在各自领域干得不错,使我感到非常欣慰。20世纪50年代备课中。 | |||
<br>对于教学与科研,我有如下的心得和建议: | |||
<br>首先,我认为现在所提倡的“产、学、研一体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取向。学校与科研单位、工厂、医院等保持着联系和协作,可形成多方面的发展途径。学生参与其中,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又能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形成三赢的局面。 | |||
<br>第二,必须深入广泛地进行合作。系与系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只有合作,才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为了提高科研的效率,必须加强管理,校、系都要有专门负责科研的领导。领导、课题组应定期进行阶段性的科研小结报告,报告会由校或系负责科研的领导主持,除有关师生外,还欢迎自由参加,并特别邀请系内外、校内外的人员。通过交流、讨论和建议,集思广益,避免走弯路,提高成功率,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锻炼。 | |||
<br>第三,重视接班人的培养。青、老教师之间要有衔接,不能断档;研究课题应相对集中,形成团队,才能后继有人;将有苗头的科研项目,坚持到底。高校中教师有教学任务,专业方向各有不同,力量较为分散,这是客观条件。但是通过共同的任务导向,组织各方面的人力统一领导,还是能够达到集中力量、各展所长、青老结合的目标的。 | |||
<br>主持人:您如何看待学校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 |||
<br>左大珏:我认为科研和教学是相互关联、高度一致,不矛盾冲突的。教师在课程中会凸显自己不同科研领域的专长,如果学生同时参与科研项目,对他们的学习也会有很大促进作用的。科研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理论结合实际,造福社会。 | |||
<br>主持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做研究,作为老师,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 |||
<br>左大珏:我认为学生应该要有理想、有抱负。科研是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学以致用的一个环节。它能提高对人们对事物的创造力、洞察力、判断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亦能帮助大家养成认真、严谨、细致、坚韧的工作态度,还能使人具备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的T作习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努力,把握时机,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 |||
<br>另外,我还想着重谈一点: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中学是一个关键性阶段。其中,老师的身教言传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对此我深有体会。一个好的中学老师,除专业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华东师大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引领中国教育发展的大学,的确任重道远。 | |||
<br> | |||
<br>经历 | |||
<br> - 1950 学 校: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 所获学位:学士 | |||
<br>1950-1952 工作单位:湘雅医学院生化科;协和医学院生化科 职 务:助教 | |||
<br>1952-1958 工作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化系 职 务:实研;助研 | |||
<br>1958-1961 工作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生化系 职 务:助研 | |||
<br>1961- 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职 务:讲师;教授 | |||
<br> | |||
<br>获奖情况 | |||
<br>时 间: 1965 获奖项目:吸水链霉菌和核糖核酸酶 | |||
<br>时 间: 1976 获奖项目:胞二磷胆碱的生物制备及其临床应用 | |||
<br>时 间: 1984 获奖项目:胞二磷胆碱对红细胞损伤溶血的抑制作用及有关问题的研究 | |||
<br>时 间: 1994 获奖项目:一些含-CH(,2)CH(,2)N{CH(,3)或C(,2)H(,5)}(,2)基因的药物对辐照红胞膜TBA反应物及超弱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
2023年5月26日 (五) 16:24的最新版本
左大珏(1927- )
左大珏,女,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湖南长沙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应聘至湖南湘雅医学院任生化系助教。1951年先后赴北京大学医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1952年调至上海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生化科学研究。1958年调至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1960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从事生化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生化教研室主任,上海生化学会理事共三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物化学名词审定委员及上海市科协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等。198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在华东师大工作期间,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生产应用的转变,主持研制的“胞二磷胆碱的生物合成及临床应用”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发表论文有“吸水链霉菌的核糖核酸酶”、“胞二磷胆碱的生物制备及其临床应用”、“胞二磷胆碱对储存红细胞溶血作用的影响”等。
少年时代:牢记认真
主持人:一般来说,在理工科有所发展的女性远远少于男性,您多年从事生物化学科学研究,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生产应用的转变。首先请您谈谈个人的成长经历。
左大珏:谈到读书,我们这一代人很辛苦。1939年,我还不满12岁就进入长沙市有名的周南女子中学读书。彼时正值抗战时期,学校迁离故地,我小小年纪便要跑到很远的地方上学,否则就没有读书机会。六年的中学生涯,使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具有一定人生观的青年。教我们国文的周世钊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认真做学问”。老师的谆谆教诲,令我印象深刻。认真做人就是要爱国家、爱人民;认真做事就是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做学问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认真做学问就是要吃得苦、耐得劳。1945年中学毕业后,我进入了浙江大学。抗战时期浙江大学搬到了贵州,我从湖南到贵州,千里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我在浙大读的是理学院,学制五年,主要面向科研。
主持人:您当时选择的是药学专业,这其中有什么渊源吗?
左大珏:我当年是被保送到浙江大学的,当时浙大化工系最有名,所以我的保送志愿就填了化工系,但很多人说女孩子不适合读化工系,我就转到了药学系。之所以选择药学系,是因为我认为药品对人民很有帮助,同时我从小就希望在科学方面有所建树,最佩服的就是居里夫人等科学家。药学系学制五年,在此期间,我受教于很多有名教授,受益匪浅。由于药学专业也需要学习生化专业的知识,我进而发现自己对生化专业也很感兴趣,这也为我后来涉猎和专攻生化学奠定了基础。195()年毕业以后,我来到湖南湘雅医学院,任生化系助教。我当时很想去北京进修,正好家中有位亲戚是北大教授,经他指引并经过学校和有关部门批准,我于1951年来到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进修。自此奠定了我后来从事科研的能力与信心。后来,因为我爱人在上海工作,我于1952年调到上海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化系,从事科研工作。195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经过调整,与地方系所合并,我被调到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196l年与一位华东师大生化专业的老师对调,来到了这里,从事生化教学和科研直到退休。
而立之年:践行认真
主持人:请谈谈当时您在生化教研室的一些科研情况。
左大珏: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国家提倡“向科学进军”,我们华东师大生物化学教研室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科研热情很高涨。当时生物系为了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选派一批教师“脱产进修”,我是其中之一。我进修时的导师是著名生化学家——中科院生化研究所的邹承鲁教授。这次进修对我的工作有很大促进。
我进修时的研究方向比较偏向理论,论文是“吸水链霉菌的核糖核酸酶”,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发表。但由于历史原因,这种比较理论的课题,不适合再继续下去,因此文革后改变了方向,研究偏于实践层面。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人被迫停下学习与工作,我们很幸运,因为当时我们的工人宣传队很开明,支持我们从事科研。从那时起,我开始研究“CDP胆碱”,发展到如今,很多“CI)P胆碱”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运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当时的研究工作非常艰苦,我们没有基本的检测仪器,只能到化学系借用,缺少一些必需的药品,只能到校外科研单位求援。实验室的研究完成后,进入临床试验,这不属于我们的专业范围,我们必须虚心请教、学习,邀请很多专业机构给予协助。由于是静脉滴注,各方面要求很严格。首先请药物检验所鉴定产品是否符合一般的药品指标,并帮忙制定本药品的规格。之后请长宁区中心医院协助药品装针,然后进行动物热源试验和毒性试验。有了安全的针剂,才由华山、瑞金、第一人民医院等进行临床试验。初步证明有效后,我们弄了一个所谓的系办工厂(实际上是个很小的作坊),小量地进行临床实践。整个过程进行得还算不错,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不错成果,论文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发表,我们也因此得到了上海科技大会的重大科技成果奖。以后,我们对药品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CDP胆碱”对生物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我后来的研究重心也更多偏向生物膜及抗衰老的研究。期间,有可喜的发现、长远的设想,也有可行的步骤和计划。奈何年老、退休,无法做进一步的探索,实感遗憾。
对于“生物膜和细胞老化”的研究方向,我一直抱有期待和信心。早在文革后一次全国分子生物学规划会议上,我提出了细胞老化损伤的研究课题。1983年,教育部着手制定全国生物学基础研究规划,我撰写了题为“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专项报告。我深信这个领域的未来研究一定会取得辉煌成就。
耄耋之年:传承认真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一直是教学、科研两手抓,以上您谈了很多科研方面的成果,能谈谈您的教学感悟以及您多年的科研心得吗?
左大珏:作为一名教师,我一边带教学生,一边从事科研。我上的课一般都是结合自己的科研领域。上过的课有“酶”、“生物膜”和“生物化学”等。我带过的毕业生和研究生中,很多在各自领域干得不错,使我感到非常欣慰。20世纪50年代备课中。
对于教学与科研,我有如下的心得和建议:
首先,我认为现在所提倡的“产、学、研一体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取向。学校与科研单位、工厂、医院等保持着联系和协作,可形成多方面的发展途径。学生参与其中,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又能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形成三赢的局面。
第二,必须深入广泛地进行合作。系与系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只有合作,才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为了提高科研的效率,必须加强管理,校、系都要有专门负责科研的领导。领导、课题组应定期进行阶段性的科研小结报告,报告会由校或系负责科研的领导主持,除有关师生外,还欢迎自由参加,并特别邀请系内外、校内外的人员。通过交流、讨论和建议,集思广益,避免走弯路,提高成功率,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锻炼。
第三,重视接班人的培养。青、老教师之间要有衔接,不能断档;研究课题应相对集中,形成团队,才能后继有人;将有苗头的科研项目,坚持到底。高校中教师有教学任务,专业方向各有不同,力量较为分散,这是客观条件。但是通过共同的任务导向,组织各方面的人力统一领导,还是能够达到集中力量、各展所长、青老结合的目标的。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学校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左大珏:我认为科研和教学是相互关联、高度一致,不矛盾冲突的。教师在课程中会凸显自己不同科研领域的专长,如果学生同时参与科研项目,对他们的学习也会有很大促进作用的。科研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理论结合实际,造福社会。
主持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做研究,作为老师,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左大珏:我认为学生应该要有理想、有抱负。科研是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学以致用的一个环节。它能提高对人们对事物的创造力、洞察力、判断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亦能帮助大家养成认真、严谨、细致、坚韧的工作态度,还能使人具备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的T作习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努力,把握时机,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另外,我还想着重谈一点: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中学是一个关键性阶段。其中,老师的身教言传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对此我深有体会。一个好的中学老师,除专业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华东师大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引领中国教育发展的大学,的确任重道远。
经历
- 1950 学 校: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 所获学位:学士
1950-1952 工作单位:湘雅医学院生化科;协和医学院生化科 职 务:助教
1952-1958 工作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化系 职 务:实研;助研
1958-1961 工作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生化系 职 务:助研
1961- 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职 务:讲师;教授
获奖情况
时 间: 1965 获奖项目:吸水链霉菌和核糖核酸酶
时 间: 1976 获奖项目:胞二磷胆碱的生物制备及其临床应用
时 间: 1984 获奖项目:胞二磷胆碱对红细胞损伤溶血的抑制作用及有关问题的研究
时 间: 1994 获奖项目:一些含-CH(,2)CH(,2)N{CH(,3)或C(,2)H(,5)}(,2)基因的药物对辐照红胞膜TBA反应物及超弱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