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余寿绵(1920-2003) | |||
<br> | <br>余寿绵,男,浙江龙游人。1920年1月生,青少年时代就学衢州省立八中,金华省立七中。三十年代在衢州中学就读,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时值日本侵略者侵华,家乡沦陷,学校内迁。寿绵体弱多病,随学校迁至江西省吉安市之白鹭洲后暂时辍学,就业一年余。1940年浙江大学在浙南龙泉设分校,吸收江南失学青年,寿绵得以复学。从此半工半读,学业时辍时续,历时8年,方于194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停学期间曾先后去松阳中学、龙游战时初级中学任代用教员。大学毕业后,他历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厦门大学助教,金华中学、龙游中学教师。1949年起在山东大学执教,曾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并两度兼任物理系主任。1988年退休。2003年1月29日与世长辞。 | ||
<br> | <br>余寿绵是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山东省政协委员。还兼任高教部高等学校理科物理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80—199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1988年),山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63—1987,现任顾问),中国物理学会师专近代物理研究会顾问等社会职务。 | ||
<br> | <br>余教授一向秉承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方针,1958年夏在青岛参加全国首届粒子理论讲习班学习后,遂以粒子理论为专业方向,并在系内组建理论物理专业,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自任教研室主任。1966年参加了北京亚非拉粒子物理国际讨论会。十年动乱时间,该项研究几度被迫中止,但他始终坚持研究。现在,该项研究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 ||
<br> | <br>在组建理论专业的同时,他还帮助建设光学专业,为应开学急需,1960年暑假,日夜兼程,赶写完成《高等光学》讲义一册,并亲自授课,对光学专业的建设起了一定作用。 | ||
<br>70年代初,山大物理系接受试制离子注入机的任务,余教授在实验室教学用大磁铁的基础上,设计成小型离子注入机雏形,使用了翻先分析、后加速”的新方案,为此后国内第一台60Kev的专用硼离子注入机的研制打下基础,在为这台机器作光路设计时,又提出了“双聚焦、成虚象”等新方法使该机更具小型化的特点,试制完成后,由四机部下属工厂生产,推广使用。同时又为离子专业开设“离子光学”课程。其中有关磁分析器的论述,以及在设计中导出的低电压比静电透镜焦距公式,对以后该研究室设计的大型100Key离子注入机起了一定的作用。荣获1978午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br>1974—1976年间,他到胜利油田电测站视察学生实习,发现声波测井虽系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手段,但关于井下声波的特性多年来并未弄清楚。以后又两下油田,发现国际上关于井下“首波”的理论有根本性错误,于是就在教学之余从事探索研究,于1984年提出首波的共振理论,发表于《地球物理学报》,在国内同行中引起很大兴趣。 | |||
<br>80年代余寿绵的主要工作,仍在理论物理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开设:量子场论、高等量子力学、规范场论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写成《高等量子力学》一书,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国内迄今尚无此教材问世,此书曾被不少兄弟院校及研究所用作物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这段时期,他曾应邀在河南信阳、广州、湛江和南岳衡IU之磨镜台为全国师范院校系统举办的暑期讲习班讲授“高等量子学”课程。 | |||
<br>主要专著有:《高等量子力学》。论文有《介子的端奇轨迹和SV(4)质量关系》、《强子结构的兀云MI一袋模型》(合写)、《四维杂化弦》(合写)、《四维杂化弦的相互作顶角》(合写)、《声波测井时裸眼井中弹性波的传播》(合写)、《声波测井中裸眼井井弹性波的共振模式》、《低速地层裸眼井中弹性波的传播》(合写)、《冲流体圆柱形钻中轴点声源激发的首波》(合写)、《冲流体钻井中轴上电源激发的全身波列》、《冲溶体裸眼井中的端立波的分析》(合写)、《声波多孔性弹性介质中的散射》(合写)(已受美国“声学”杂志采用)、《声波测井中首波的物理机制》、《声波测井中首波的径向探测深度》(合写)等。 |
2023年6月16日 (五) 11:04的最新版本
余寿绵(1920-2003)
余寿绵,男,浙江龙游人。1920年1月生,青少年时代就学衢州省立八中,金华省立七中。三十年代在衢州中学就读,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时值日本侵略者侵华,家乡沦陷,学校内迁。寿绵体弱多病,随学校迁至江西省吉安市之白鹭洲后暂时辍学,就业一年余。1940年浙江大学在浙南龙泉设分校,吸收江南失学青年,寿绵得以复学。从此半工半读,学业时辍时续,历时8年,方于194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停学期间曾先后去松阳中学、龙游战时初级中学任代用教员。大学毕业后,他历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厦门大学助教,金华中学、龙游中学教师。1949年起在山东大学执教,曾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并两度兼任物理系主任。1988年退休。2003年1月29日与世长辞。
余寿绵是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山东省政协委员。还兼任高教部高等学校理科物理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80—199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1988年),山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63—1987,现任顾问),中国物理学会师专近代物理研究会顾问等社会职务。
余教授一向秉承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方针,1958年夏在青岛参加全国首届粒子理论讲习班学习后,遂以粒子理论为专业方向,并在系内组建理论物理专业,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自任教研室主任。1966年参加了北京亚非拉粒子物理国际讨论会。十年动乱时间,该项研究几度被迫中止,但他始终坚持研究。现在,该项研究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在组建理论专业的同时,他还帮助建设光学专业,为应开学急需,1960年暑假,日夜兼程,赶写完成《高等光学》讲义一册,并亲自授课,对光学专业的建设起了一定作用。
70年代初,山大物理系接受试制离子注入机的任务,余教授在实验室教学用大磁铁的基础上,设计成小型离子注入机雏形,使用了翻先分析、后加速”的新方案,为此后国内第一台60Kev的专用硼离子注入机的研制打下基础,在为这台机器作光路设计时,又提出了“双聚焦、成虚象”等新方法使该机更具小型化的特点,试制完成后,由四机部下属工厂生产,推广使用。同时又为离子专业开设“离子光学”课程。其中有关磁分析器的论述,以及在设计中导出的低电压比静电透镜焦距公式,对以后该研究室设计的大型100Key离子注入机起了一定的作用。荣获1978午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74—1976年间,他到胜利油田电测站视察学生实习,发现声波测井虽系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手段,但关于井下声波的特性多年来并未弄清楚。以后又两下油田,发现国际上关于井下“首波”的理论有根本性错误,于是就在教学之余从事探索研究,于1984年提出首波的共振理论,发表于《地球物理学报》,在国内同行中引起很大兴趣。
80年代余寿绵的主要工作,仍在理论物理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开设:量子场论、高等量子力学、规范场论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写成《高等量子力学》一书,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国内迄今尚无此教材问世,此书曾被不少兄弟院校及研究所用作物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这段时期,他曾应邀在河南信阳、广州、湛江和南岳衡IU之磨镜台为全国师范院校系统举办的暑期讲习班讲授“高等量子学”课程。
主要专著有:《高等量子力学》。论文有《介子的端奇轨迹和SV(4)质量关系》、《强子结构的兀云MI一袋模型》(合写)、《四维杂化弦》(合写)、《四维杂化弦的相互作顶角》(合写)、《声波测井时裸眼井中弹性波的传播》(合写)、《声波测井中裸眼井井弹性波的共振模式》、《低速地层裸眼井中弹性波的传播》(合写)、《冲流体圆柱形钻中轴点声源激发的首波》(合写)、《冲流体钻井中轴上电源激发的全身波列》、《冲溶体裸眼井中的端立波的分析》(合写)、《声波多孔性弹性介质中的散射》(合写)(已受美国“声学”杂志采用)、《声波测井中首波的物理机制》、《声波测井中首波的径向探测深度》(合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