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吴恕三,1920年8月2日生,浙江嘉善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曾任中国运输公司重庆修车厂实习员、资源委员会昆明中央机器厂助理工程师、上海中国电气公司工程师。建国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工业管理局工程师、副处长,哈尔滨锅炉厂总工程师,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63年参加解决了75吨/时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振动和噪声问题。曾参加我国第一条蛇形管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工作,并负责5万千瓦、10万千瓦和20万千瓦锅炉机组的设计和制造。
吴恕三(1920—1981)
<br>人物生平
<br>  吴恕三,热能动力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锅炉的研制工作,主持设计了多种新型电站锅炉,在大型火力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中享有盛誉,为我国机械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br>1920年8月2日,吴恕三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一个名中医世家。祖父等著有医书行世,舅父曾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他自幼聪颖好学,乐读不疲。1937 年同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和杭州浙江大学,因家中经济拮据,选进公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
<br>
<br>时值抗战初期,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参加战地服务,撰写义正词严、很具鼓动性的抗日文章。有同学戏说他“有点象列宁,个子矮小而能量巨大”。
<br>  1920年8月2日,吴恕三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一个名中医世家。祖父等著有医书行世,舅父曾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他自幼聪颖好学,乐读不疲。1937年同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和杭州浙江大学,因家中经济拮据,选进公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
<br>1941年大学毕业,先在重庆、昆明两家修车厂任职;于1943 年到昆明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任助理工程师。1946年转到上海中国电器公司任工程师。这期间他参加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的《科学时代》杂志社,担任主编,并加入进步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从事革命活动。
<br>  时值抗战初期,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参加战地服务,撰写义正词严、很具鼓动性的抗日文章。有同学戏说他“有点象列宁,个子矮小而能量巨大”。
<br>1949年3月,吴恕三在上海解放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上海市军管会重工业接管处工程师。1950年1月,在华东工业部任科长。1952年调第一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一机部)四局任工程师。在此期间曾去捷克商谈引进我国首台汽轮机设计制造技术。1953年任一机部四局综合设计处副处长。1954年任一机部派驻苏联商参处工作组组长。1955年1月,调任哈尔滨锅炉厂副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
<br>  1941年大学毕业,先在重庆、昆明两家修车厂任职;于1943年到昆明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任助理工程师。1946年转到上海中国电器公司任工程师。这期间他参加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的《科学时代》杂志社,担任主编,并加入进步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从事革命活动。
<br>哈尔滨锅炉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至今规模最大的电站锅炉制造厂。吴恕三到厂后,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亲自给从全国各地调来的中、青年技术人员上俄文课,帮助他们学习有关技术知识,并指导他们搞好设计。他又和总工程师、总工艺师一起,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技术难题摸底,进行技术攻关,完成了146项关键工艺规程的制订,从而推动了对新技术的掌握,为工厂1957年正式开工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60年代初,哈尔滨锅炉厂已形成属于全国一流、从设计到工艺配套成龙的技术队伍。1960年,工厂试制成功了当时国内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高压410吨/时电站锅炉,使我国电力设备制造工业踏上新台阶。对此,国内主要报刊曾作为要闻报道。
<br>  1949年3月,吴恕三在上海解放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上海市军管会重工业接管处工程师。1950年1月,在华东工业部任科长。1952年调第一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一机部)四局任工程师。在此期间曾去捷克商谈引进我国首台汽轮机设计制造技术。1953年任一机部四局综合设计处副处长。1954年任一机部派驻苏联商参处工作组组长。1955年1月,调任哈尔滨锅炉厂副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
<br>1961年7月,吴恕三任总工程师。1963年3月,又同时任副厂长。
<br>  
<br>1966年,他主持设计高压230吨/时6型锅炉,汇集采用了膜式水冷壁、集中下降管、全悬吊结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等多项新技术。标志着我国锅炉设计,完全摆脱了苏联模式,走上独立设计的新天地。该台锅炉运行表明,设计相当成功:热效率高,满负荷运行,可用率高,安装这台锅炉的山东搏山电厂,被水电部评为“样板厂”。
<br>建立锅炉生产基地
<br>吴恕三勇于进取,在50年代末写出了60年代锅炉厂的展望。厂内许多技术难题,都是由他主持解决的。一台援越75吨/时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强烈振动,不能正常运行,吴恕三在有关单位协助下,进行了大型试验,取得大量数据,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并为以后设计空气预热器提供了可靠的设计资料。1970年国内稀有设备、厂内关键设备8米卷板机上一根直径760毫米、长18米、重53吨的上辊断了。没有这台设备,厂内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重制一根,时间来不及,他毅然创议焊接。并直接参与这工作,这是一项很复杂的、有风险的工作,但吴恕三妥善解决了焊接、焊后热处理等多项难题,使修复后的上辊,非但焊接完善,并且变形很小,甚至不必再精加工。该辊至今仍在使用。
<br>  哈尔滨锅炉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至今规模最大的电站锅炉制造厂。吴恕三到厂后,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亲自给从全国各地调来的中、青年技术人员上俄文课,帮助他们学习有关技术知识,并指导他们搞好设计。他又和总工程师、总工艺师一起,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技术难题摸底,进行技术攻关,完成了146项关键工艺规程的制订,从而推动了对新技术的掌握,为工厂1957年正式开工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60年代初,哈尔滨锅炉厂已形成属于全国一流、从设计到工艺配套成龙的技术队伍。1960年,工厂试制成功了当时国内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高压410吨/时电站锅炉,使我国电力设备制造工业踏上新台阶。对此,国内主要报刊曾作为要闻报道。
<br>我国电站锅炉制造是从中压35吨/时开始的,以后发展到中压75,120,240,280吨/时,高压230,410,220吨/时,超高压670 吨/时,……,直至现在的亚临界2008吨/时(60万千瓦),哈尔滨锅炉厂是这些新型锅炉的率先试制工厂。吴恕三起决定性作用地主持了直至670吨/时锅炉的研制。
<br>  1961年7月,吴恕三任总工程师。1963年3月,又同时任副厂长。
<br>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吴恕三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迫害,但是,他对未来并没有绝望。利用批斗的间歇时间,又翻译了一些大容量锅炉资料,并自修日文。1970年国家交哈锅厂试制的螺旋石油输送管任务中,他和其他人员一起,奋战三个月,圆满完成了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生产的全部工作。在生产调试的关键时刻,他5天5夜不离现场,因疲劳过度,一次竟在高处晕倒跌下,幸未重伤。这条生产线后来移至山东淄博,专门成立了一座工厂,开始了我国用自产设备生产大直径螺旋焊接石油输送管。
<br>  1966年,他主持设计高压230吨/时6型锅炉,汇集采用了膜式水冷壁、集中下降管、全悬吊结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等多项新技术。标志着我国锅炉设计,完全摆脱了苏联模式,走上独立设计的新天地。该台锅炉运行表明,设计相当成功:热效率高,满负荷运行,可用率高,安装这台锅炉的山东搏山电厂,被水电部评为“样板厂”。
<br>1975年吴恕三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聘任为《机械工程手册》总编辑。《机械工程手册》与《电机工程手册》是一机部会同中央六个部一起组织全国著名机电专家编写的我国首部大型综合性工程手册,出版后对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发展有重大作用,曾多次被授与国家性的图书大奖。吴恕三在该书的编写原则和编例的制定、组稿和审稿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br>  吴恕三勇于进取,在50年代末写出了60年代锅炉厂的展望。厂内许多技术难题,都是由他主持解决的。一台援越75吨/时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强烈振动,不能正常运行,吴恕三在有关单位协助下,进行了大型试验,取得大量数据,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并为以后设计空气预热器提供了可靠的设计资料。1970年国内稀有设备、厂内关键设备8米卷板机上一根直径760毫米、长18米、重53吨的上辊断了。没有这台设备,厂内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重制一根,时间来不及,他毅然创议焊接。并直接参与这工作,这是一项很复杂的、有风险的工作,但吴恕三妥善解决了焊接、焊后热处理等多项难题,使修复后的上辊,非但焊接完善,并且变形很小,甚至不必再精加工。该辊至今仍在使用。
<br>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吴恕三先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其论文《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振动和噪声》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共黑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br>  
<br>吴恕三是国内公认的锅炉权威和焊接权威,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曾14次出国考察技术,其中4次率团参加国际焊接年会。他积极主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并组织翻译了出国带回的大量有价值的科技资料,亲自审校并部分亲自翻译英、俄、法、德、捷文种的资料,供大家参阅使用。
<br>主持研制大容量电站锅炉
<br>吴恕三学识渊博,除熟悉国内外最新有关科技发展状况,对中外古今的文学、哲学、历史、音乐、美术等,也都有广泛深刻的了解。一次,他率团出访意大利,闲暇时参观美术博物馆,他为同行的同志们讲解,从古希腊文明、文艺复兴、各位大师的生平,到每幅画的由来和艺术价值,讲得如数家珍。
<br>  我国电站锅炉制造是从中压35吨/时开始的,以后发展到中压75,120,240,280吨/时,高压230,410,220吨/时,超高压670吨/时,……,直至现在的亚临界2008吨/时(60万千瓦),哈尔滨锅炉厂是这些新型锅炉的率先试制工厂。吴恕三起决定性作用地主持了直至670吨/时锅炉的研制。
<br>1978年,吴恕三返回黑龙江省任省机械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br>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吴恕三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迫害,但是,他对未来并没有绝望。利用批斗的间歇时间,又翻译了一些大容量锅炉资料,并自修日文。1970年国家交哈锅厂试制的螺旋石油输送管任务中,他和其他人员一起,奋战三个月,圆满完成了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生产的全部工作。在生产调试的关键时刻,他5天5夜不离现场,因疲劳过度,一次竟在高处晕倒跌下,幸未重伤。这条生产线后来移至山东淄博,专门成立了一座工厂,开始了我国用自产设备生产大直径螺旋焊接石油输送管。
<br>1980年1月,吴恕三肝病加重。在上海住院期间,又完成与别人合译的《流体诱发振动》一书的审校,这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件工作。1981年4月初在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时,病情危笃,自知已无法挽救。为了不作无谓拖延,他拒绝注液服药,豁达地迎接死亡。1981年4月9日去世,终年61岁。
<br>  1975年吴恕三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聘任为《机械工程手册》总编辑。《机械工程手册》与《电机工程手册》是一机部会同中央六个部一起组织全国著名机电专家编写的我国首部大型综合性工程手册,出版后对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发展有重大作用,曾多次被授与国家性的图书大奖。吴恕三在该书的编写原则和编例的制定、组稿和审稿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br>人物简历
<br>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吴恕三先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其论文《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振动和噪声》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共黑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br>  吴恕三是国内公认的锅炉权威和焊接权威,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曾14次出国考察技术,其中4次率团参加国际焊接年会。他积极主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并组织翻译了出国带回的大量有价值的科技资料,亲自审校并部分亲自翻译英、俄、法、德、捷文种的资料,供大家参阅使用。
<br>  吴恕三学识渊博,除熟悉国内外最新有关科技发展状况,对中外古今的文学、哲学、历史、音乐、美术等,也都有广泛深刻的了解。一次,他率团出访意大利,闲暇时参观美术博物馆,他为同行的同志们讲解,从古希腊文明、文艺复兴、各位大师的生平,到每幅画的由来和艺术价值,讲得如数家珍。
<br>  1978年,吴恕三返回黑龙江省任省机械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br>  1980年1月,吴恕三肝病加重。在上海住院期间,又完成与别人合译的《流体诱发振动》一书的审校,这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件工作。1981年4月初在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时,病情危笃,自知已无法挽救。为了不作无谓拖延,他拒绝注液服药,豁达地迎接死亡。1981年4月9日去世,终年61岁。
<br>作者:陈炳全
<br>
<br>简历
<br>1920年8月2日 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
<br>1941年7月 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
<br>1941年7月 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
<br>1941-1942年 重庆中国运输公司修车厂实习员。
<br>1941—1942年 重庆中国运输公司修车厂实习员。
<br>1942-1943年 昆明中国企业公司修车厂工程师。
<br>1942—1943年 昆明中国企业公司修车厂工程师。
<br>1943-1946年 昆明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助理工程师。
<br>1943—1946年 昆明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助理工程师。
<br>1946-1949年 上海中国电器公司工程师。
<br>1946—1949年 上海中国电器公司工程师。
<br>1949-1949年 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重工业接管处工程师。
<br>1949—1949年 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重工业接管处工程师。
<br>1950-1952年 华东工业部科长。
<br>1950—1952年 华东工业部科长。
<br>1952-1953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器工业管理局工程师。
<br>1952—1953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器工业管理局工程师。
<br>1953-1954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器工业管理局综合设计处副处长。
<br>1953—1954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器工业管理局综合设计处副处 长。
<br>1954年 中国驻苏联商务参赞处一机组组长。
<br>1954年 中国驻苏联商务参赞处一机组组长。
<br>1955-1961年 哈尔滨锅炉厂副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
<br>1955—1961年 哈尔滨锅炉厂副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
<br>1961-1978年 哈尔滨锅炉厂总工程师(其中,1963年3月后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br>1961—1978年 哈尔滨锅炉厂总工程师(其中,1963年3月后任副厂长 兼总工程师。
<br>1978-1981年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br>1978—1981年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br>1981年4月9日 逝世于北京。
<br>1981年4月9日 逝世于北京。
<br>
<br>主要论著
<br>主要论著
<br>1 吴恕三,洪邦俊.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振动和噪声.哈尔滨锅炉厂消息快报,1964,(327,328).
<br>1 吴恕三,洪邦俊.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振动和噪声.哈尔滨锅炉厂消息快报,1964,(327,328).
<br>2 吴恕三.75t/h锅炉小节距空气预热器消振试验报告.1963,9.
<br>2 吴恕三.75t/h锅炉小节距空气预热器消振试验报告.1963,9.
<br>3 (美籍)汤烺孙著.吴恕三译校.沸腾传热和两相流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br>3 (美籍)汤烺孙著.吴恕三译校.沸腾传热和两相流动.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
<br>
<br>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雷天觉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机械卷 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第347-351页.

2017年8月9日 (三) 10:15的最新版本

吴恕三(1920—1981)
  吴恕三,热能动力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锅炉的研制工作,主持设计了多种新型电站锅炉,在大型火力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中享有盛誉,为我国机械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20年8月2日,吴恕三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一个名中医世家。祖父等著有医书行世,舅父曾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他自幼聪颖好学,乐读不疲。1937年同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和杭州浙江大学,因家中经济拮据,选进公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
  时值抗战初期,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参加战地服务,撰写义正词严、很具鼓动性的抗日文章。有同学戏说他“有点象列宁,个子矮小而能量巨大”。
  1941年大学毕业,先在重庆、昆明两家修车厂任职;于1943年到昆明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任助理工程师。1946年转到上海中国电器公司任工程师。这期间他参加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的《科学时代》杂志社,担任主编,并加入进步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从事革命活动。
  1949年3月,吴恕三在上海解放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上海市军管会重工业接管处工程师。1950年1月,在华东工业部任科长。1952年调第一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一机部)四局任工程师。在此期间曾去捷克商谈引进我国首台汽轮机设计制造技术。1953年任一机部四局综合设计处副处长。1954年任一机部派驻苏联商参处工作组组长。1955年1月,调任哈尔滨锅炉厂副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
  
建立锅炉生产基地
  哈尔滨锅炉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至今规模最大的电站锅炉制造厂。吴恕三到厂后,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亲自给从全国各地调来的中、青年技术人员上俄文课,帮助他们学习有关技术知识,并指导他们搞好设计。他又和总工程师、总工艺师一起,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技术难题摸底,进行技术攻关,完成了146项关键工艺规程的制订,从而推动了对新技术的掌握,为工厂1957年正式开工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60年代初,哈尔滨锅炉厂已形成属于全国一流、从设计到工艺配套成龙的技术队伍。1960年,工厂试制成功了当时国内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高压410吨/时电站锅炉,使我国电力设备制造工业踏上新台阶。对此,国内主要报刊曾作为要闻报道。
  1961年7月,吴恕三任总工程师。1963年3月,又同时任副厂长。
  1966年,他主持设计高压230吨/时6型锅炉,汇集采用了膜式水冷壁、集中下降管、全悬吊结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等多项新技术。标志着我国锅炉设计,完全摆脱了苏联模式,走上独立设计的新天地。该台锅炉运行表明,设计相当成功:热效率高,满负荷运行,可用率高,安装这台锅炉的山东搏山电厂,被水电部评为“样板厂”。
  吴恕三勇于进取,在50年代末写出了60年代锅炉厂的展望。厂内许多技术难题,都是由他主持解决的。一台援越75吨/时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强烈振动,不能正常运行,吴恕三在有关单位协助下,进行了大型试验,取得大量数据,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并为以后设计空气预热器提供了可靠的设计资料。1970年国内稀有设备、厂内关键设备8米卷板机上一根直径760毫米、长18米、重53吨的上辊断了。没有这台设备,厂内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重制一根,时间来不及,他毅然创议焊接。并直接参与这工作,这是一项很复杂的、有风险的工作,但吴恕三妥善解决了焊接、焊后热处理等多项难题,使修复后的上辊,非但焊接完善,并且变形很小,甚至不必再精加工。该辊至今仍在使用。
  
主持研制大容量电站锅炉
  我国电站锅炉制造是从中压35吨/时开始的,以后发展到中压75,120,240,280吨/时,高压230,410,220吨/时,超高压670吨/时,……,直至现在的亚临界2008吨/时(60万千瓦),哈尔滨锅炉厂是这些新型锅炉的率先试制工厂。吴恕三起决定性作用地主持了直至670吨/时锅炉的研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吴恕三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迫害,但是,他对未来并没有绝望。利用批斗的间歇时间,又翻译了一些大容量锅炉资料,并自修日文。1970年国家交哈锅厂试制的螺旋石油输送管任务中,他和其他人员一起,奋战三个月,圆满完成了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生产的全部工作。在生产调试的关键时刻,他5天5夜不离现场,因疲劳过度,一次竟在高处晕倒跌下,幸未重伤。这条生产线后来移至山东淄博,专门成立了一座工厂,开始了我国用自产设备生产大直径螺旋焊接石油输送管。
  1975年吴恕三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聘任为《机械工程手册》总编辑。《机械工程手册》与《电机工程手册》是一机部会同中央六个部一起组织全国著名机电专家编写的我国首部大型综合性工程手册,出版后对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发展有重大作用,曾多次被授与国家性的图书大奖。吴恕三在该书的编写原则和编例的制定、组稿和审稿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吴恕三先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其论文《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振动和噪声》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共黑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吴恕三是国内公认的锅炉权威和焊接权威,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曾14次出国考察技术,其中4次率团参加国际焊接年会。他积极主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并组织翻译了出国带回的大量有价值的科技资料,亲自审校并部分亲自翻译英、俄、法、德、捷文种的资料,供大家参阅使用。
  吴恕三学识渊博,除熟悉国内外最新有关科技发展状况,对中外古今的文学、哲学、历史、音乐、美术等,也都有广泛深刻的了解。一次,他率团出访意大利,闲暇时参观美术博物馆,他为同行的同志们讲解,从古希腊文明、文艺复兴、各位大师的生平,到每幅画的由来和艺术价值,讲得如数家珍。
  1978年,吴恕三返回黑龙江省任省机械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1980年1月,吴恕三肝病加重。在上海住院期间,又完成与别人合译的《流体诱发振动》一书的审校,这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件工作。1981年4月初在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时,病情危笃,自知已无法挽救。为了不作无谓拖延,他拒绝注液服药,豁达地迎接死亡。1981年4月9日去世,终年61岁。
作者:陈炳全

简历
1920年8月2日 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
1941年7月 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
1941—1942年 重庆中国运输公司修车厂实习员。
1942—1943年 昆明中国企业公司修车厂工程师。
1943—1946年 昆明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助理工程师。
1946—1949年 上海中国电器公司工程师。
1949—1949年 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重工业接管处工程师。
1950—1952年 华东工业部科长。
1952—1953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器工业管理局工程师。
1953—1954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器工业管理局综合设计处副处 长。
1954年 中国驻苏联商务参赞处一机组组长。
1955—1961年 哈尔滨锅炉厂副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
1961—1978年 哈尔滨锅炉厂总工程师(其中,1963年3月后任副厂长 兼总工程师。
1978—1981年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1981年4月9日 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吴恕三,洪邦俊.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振动和噪声.哈尔滨锅炉厂消息快报,1964,(327,328).
2 吴恕三.75t/h锅炉小节距空气预热器消振试验报告.1963,9.
3 (美籍)汤烺孙著.吴恕三译校.沸腾传热和两相流动.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雷天觉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机械卷 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第347-3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