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页面,内容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层次,“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先后主持过乙酰丙酮合成新工艺开发...”)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1984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87年在浙江大学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1995-2011年任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自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与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及绿色合成技术相关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获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30余篇。2010年“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另外,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13项。现主要从事超临界反应、药物合成及制剂化、清洁生产工艺开发、工程放大等领域的研究。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2010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层次。 | |||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层次,“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先后主持过乙酰丙酮合成新工艺开发、特种聚醚单体开发、氟苯水杨酸合成、维生素A工艺改进、虾青素合成工艺开发、阿伐他汀工艺改进、罗素伐他汀工艺改进、佛尔酮合成工艺开发、蛋氨酸合成工艺开发、聚芳硫醚工艺开发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2008年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合成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2007BAE49B00)”项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同时。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13项,“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层次,“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先后主持过乙酰丙酮合成新工艺开发、特种聚醚单体开发、氟苯水杨酸合成、维生素A工艺改进、虾青素合成工艺开发、阿伐他汀工艺改进、罗素伐他汀工艺改进、佛尔酮合成工艺开发、蛋氨酸合成工艺开发、聚芳硫醚工艺开发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2008年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合成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2007BAE49B00)”项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同时。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13项,“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7年4月23日 (日) 14:25的版本
1984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87年在浙江大学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1995-2011年任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自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与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及绿色合成技术相关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获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30余篇。2010年“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另外,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13项。现主要从事超临界反应、药物合成及制剂化、清洁生产工艺开发、工程放大等领域的研究。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2010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层次。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层次,“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先后主持过乙酰丙酮合成新工艺开发、特种聚醚单体开发、氟苯水杨酸合成、维生素A工艺改进、虾青素合成工艺开发、阿伐他汀工艺改进、罗素伐他汀工艺改进、佛尔酮合成工艺开发、蛋氨酸合成工艺开发、聚芳硫醚工艺开发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2008年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合成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2007BAE49B00)”项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同时。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13项,“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