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留美博士王所进:“我要为中国人争光”<br> “我要为中国人争光”这是留美博士王所进常说的一句话。他在统计学科研和...”创建新页面)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王所进,男,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后入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获博士学位。数学家,现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统计系正教授,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士。 | |||
<br>任美国统计学学会Fellow,美国数理统计学会Fellow,国际统计学会member。 | |||
<br>曾任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副主编,现任统计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Biometrics以及著名统计学期刊Computational Statistics副主编。 | |||
<br> | |||
<br>http://www.stat.tamu.edu/~sjwang/ | |||
留美博士王所进:“我要为中国人争光”<br> “我要为中国人争光”这是留美博士王所进常说的一句话。他在统计学科研和教学上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他在实践着这句话。 | 留美博士王所进:“我要为中国人争光”<br> “我要为中国人争光”这是留美博士王所进常说的一句话。他在统计学科研和教学上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他在实践着这句话。 | ||
2019年9月23日 (一) 02:42的最新版本
王所进,男,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后入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获博士学位。数学家,现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统计系正教授,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士。
任美国统计学学会Fellow,美国数理统计学会Fellow,国际统计学会member。
曾任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副主编,现任统计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Biometrics以及著名统计学期刊Computational Statistics副主编。
http://www.stat.tamu.edu/~sjwang/
留美博士王所进:“我要为中国人争光”
“我要为中国人争光”这是留美博士王所进常说的一句话。他在统计学科研和教学上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他在实践着这句话。
王所进博士后,1959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松阳县西屏镇。1977年7月松阳一中高中毕业后插队务农。在劳动之余,他始终发奋自学。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他就考入杭州大学数学系读书,1982年取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3年1月,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期间,由于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生,荣获优秀奖学金。他在统计学界著名的David V. Hinkley教授的指导下,刻苦攻读,完成了具有高水平的“统计学马安点理论及其在重复抽样的应用”的博士论文,并于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王所进在南美以美大学统计学系当博士后,承担了该学府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在此期间,他在科研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关统计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在同行中颇有影响。1990年,他应聘到德州农工大学统计系任助理教授。由于他教学科研的成绩尤为突出,仅用三年时间(一般要六年)就获得美国“终身教授” 职位。他已为美国、英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培养出多名统计学博士。他的教学严谨,讲课深入浅出,深受学生的好评。他于1997年获得“杰出教学奖”。1998年又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
王所进在统计学科中从事研究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小样本理论及方法”、“重复抽样及其应用”、“抽样调察”等。这些基础研究项目,先后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国家卫生研究所、德州高级研究基金会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资助。目前,他在统计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他所撰写的科研论文,先后有数十篇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一流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他多次应邀出席世界性和地区性的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1998年和2001年应邀回国到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讲学,博得师生一致好评。现在,王所进除担任美国统计协会和数理统计协会的理事外,还兼任三个国家统计学杂志的副主编,从事有关科研论文的审定、推荐工作。
王所进在1998年至1999年,应英国方面的邀请,到Southampoton大学社会统计系访问,并从事科学研究的合作,担任了英国统计局的高级顾问,为英国政府提供一些技术性的意见和方法。同期,还访问了瑞士理工学院和日内瓦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他曾分别担任过美国统计协会东南德州分部的主席和秘书长。1994年,在美国国家劳工统计局担任高级研究员,1999年被聘为高级顾问。
王所进博士在从事统计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统计学科的发展及其应用作出了贡献。目前,他一家五口虽已定居美国,但他心中始终怀念着祖国。他常说:“要说我对统计学科的贡献,首先要归功于我的祖国,是我们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成长,是我的祖辈们哺育我成才。我要为中国人争光!”(傅长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