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 姓名: 陈仙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br> 学习经历:<br> 1979年9月—1982年7月 宜春师专(现宜春学院)物理系学习。...”创建新页面)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姓名: 陈仙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br><br> | |||
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低温物理学报》副主编;《物理》杂志编委;第九届安徽省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1996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中央七部委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入选者(1999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特聘教授(2002年)。2014年1月10日,鉴于在“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陈仙辉教授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王楠林研究员、闻海虎研究员、方忠教授研究团队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一殊荣。 | |||
<br>学习经历:<br> 1979年9月—1982年7月 宜春师专(现宜春学院)物理系学习。<br> 1986年—1992年 原杭州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br> 1994年5月-1995年4月 中国科大物理系博士研究生<br> 工作经历:<br> 1982年8月—1986年8月 江西省棠蒲煤矿子弟学校,副校长。<br> 1992年5月—1993年10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讲师。<br> 1993年11月—1998年4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副教授。<br> 1998年5月—2002年12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物理系工作,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特聘教授。<br> 1994年1月—1995年4月 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洪堡基金研究学者。<br> 1995年5月—1995年10月 德国斯图家特固体物理研究所,洪堡基金研究学者。<br> 1998年7月—1999年2月 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访问教授。<br> 2001年1月—2003年10月 美国德克萨斯超导研究中心,访问研究教授。<br> 2005年10月—2005年11月 香港侵会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br> 2006年8月—2006年9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br><br>目前承担和参与的项目 | |||
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关联电子体系量子规律探索与凋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强关联电子体系的量子相变及反常物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钴基氧化物的低温物理性能研究”;科技部973项目“超导新材料探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br>编辑本段<br>成果和论文发表 | 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关联电子体系量子规律探索与凋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强关联电子体系的量子相变及反常物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钴基氧化物的低温物理性能研究”;科技部973项目“超导新材料探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br>编辑本段<br>成果和论文发表 | ||
主要从事新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了新超导体及一系列的新材料。合成了两个新型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系列。此外,从事了强关联电子体系的输运特性和磁性质及在磁场下的行为和电磁关联的实验研究。在高温超导体和钴基氧化物的磁场下的输运性质和自旋结构与电荷的相互作用,富勒烯化合物中电荷转移对声子行为的影响,氧同位素置换诱导的金属—绝缘体相变和自旋态转变等方面取得了令国际同行注目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 Nature Physics, Phys. Rev. Lett. , J. Am. Chem. Soc. , Phys.等共发表论文150余篇。论文被等论文他引700余次。 | 主要从事新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了新超导体及一系列的新材料。合成了两个新型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系列。此外,从事了强关联电子体系的输运特性和磁性质及在磁场下的行为和电磁关联的实验研究。在高温超导体和钴基氧化物的磁场下的输运性质和自旋结构与电荷的相互作用,富勒烯化合物中电荷转移对声子行为的影响,氧同位素置换诱导的金属—绝缘体相变和自旋态转变等方面取得了令国际同行注目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 Nature Physics, Phys. Rev. Lett. , J. Am. Chem. Soc. , Phys.等共发表论文150余篇。论文被等论文他引700余次。 |
2015年3月18日 (三) 23:39的版本
姓名: 陈仙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低温物理学报》副主编;《物理》杂志编委;第九届安徽省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1996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中央七部委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入选者(1999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特聘教授(2002年)。2014年1月10日,鉴于在“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陈仙辉教授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王楠林研究员、闻海虎研究员、方忠教授研究团队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一殊荣。
学习经历:
1979年9月—1982年7月 宜春师专(现宜春学院)物理系学习。
1986年—1992年 原杭州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
1994年5月-1995年4月 中国科大物理系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2年8月—1986年8月 江西省棠蒲煤矿子弟学校,副校长。
1992年5月—1993年10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讲师。
1993年11月—1998年4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98年5月—2002年12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物理系工作,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特聘教授。
1994年1月—1995年4月 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洪堡基金研究学者。
1995年5月—1995年10月 德国斯图家特固体物理研究所,洪堡基金研究学者。
1998年7月—1999年2月 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访问教授。
2001年1月—2003年10月 美国德克萨斯超导研究中心,访问研究教授。
2005年10月—2005年11月 香港侵会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
2006年8月—2006年9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
目前承担和参与的项目
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关联电子体系量子规律探索与凋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强关联电子体系的量子相变及反常物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钴基氧化物的低温物理性能研究”;科技部973项目“超导新材料探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编辑本段
成果和论文发表
主要从事新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了新超导体及一系列的新材料。合成了两个新型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系列。此外,从事了强关联电子体系的输运特性和磁性质及在磁场下的行为和电磁关联的实验研究。在高温超导体和钴基氧化物的磁场下的输运性质和自旋结构与电荷的相互作用,富勒烯化合物中电荷转移对声子行为的影响,氧同位素置换诱导的金属—绝缘体相变和自旋态转变等方面取得了令国际同行注目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 Nature Physics, Phys. Rev. Lett. , J. Am. Chem. Soc. , Phys.等共发表论文150余篇。论文被等论文他引7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