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2行: | 第2行: | ||
<br>气象学家。江苏无锡人,1919年生,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先后在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工程处、中央气象局工作。1949年以后,曾担任空军气象部副部长兼气象研究所所长,1950年2月任华东军区航空处气象处军事气象组组长,兼上海气象台台长,直接领导上海气象台、江湾机场、虹桥机场和龙华机场气象台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残酷迫害,后曾任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 <br>气象学家。江苏无锡人,1919年生,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先后在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工程处、中央气象局工作。1949年以后,曾担任空军气象部副部长兼气象研究所所长,1950年2月任华东军区航空处气象处军事气象组组长,兼上海气象台台长,直接领导上海气象台、江湾机场、虹桥机场和龙华机场气象台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残酷迫害,后曾任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 ||
<br>1938年吕东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平江、桂林等地活动。1941年10月奉命转入学生工作。11月,经同族亲戚中央气象局局长[[吕炯]]介绍结识了浙大教授[[涂长望]]。由涂长望引荐,吕东明给[[谭其骧]]教授作他的研究助理员。吕东明在协助谭其骧做研究工作的同时,也在准备考入浙江大学的课程,并熟悉情况,广交朋友。1942年上半年,吕东明已在遵义、湄潭、永兴三地结识了一些师生,基本掌握了校内的情况。同年7月考入浙大史地系,入学时用名吕欣良。考入浙大史地系后,涂长望又很热心地将吕东明介绍给系主任[[张其昀]],还鼓励吕东明努力学习。暑假期间,中共南方局组织部代表与吕接上关系,与他研究了如何在浙大开展工作。9月,吕离开永兴场去桂林工作了20多天,返校后就引起了系主任张其昀和校内国民党负责人的注意。在了解吕的地下党身份以后,谭其骧多方设法掩护,消除了他们的怀疑。此后吕东明更加注意隐蔽,为了革命的需要,吕东明依然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边工作,边读书。谭其骧正在编绘一些历史地图,吕东明曾根据他考定点线绘上地图。在完成助理工作的同时,他还尽力照料谭其骧一家的生活。 | <br>1938年吕东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平江、桂林等地活动。1941年10月奉命转入学生工作。11月,经同族亲戚中央气象局局长[[吕炯]]介绍结识了浙大教授[[涂长望]]。由涂长望引荐,吕东明给[[谭其骧]]教授作他的研究助理员。吕东明在协助谭其骧做研究工作的同时,也在准备考入浙江大学的课程,并熟悉情况,广交朋友。1942年上半年,吕东明已在遵义、湄潭、永兴三地结识了一些师生,基本掌握了校内的情况。同年7月考入浙大史地系,入学时用名吕欣良。考入浙大史地系后,涂长望又很热心地将吕东明介绍给系主任[[张其昀]],还鼓励吕东明努力学习。暑假期间,中共南方局组织部代表与吕接上关系,与他研究了如何在浙大开展工作。9月,吕离开永兴场去桂林工作了20多天,返校后就引起了系主任张其昀和校内国民党负责人的注意。在了解吕的地下党身份以后,谭其骧多方设法掩护,消除了他们的怀疑。此后吕东明更加注意隐蔽,为了革命的需要,吕东明依然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边工作,边读书。谭其骧正在编绘一些历史地图,吕东明曾根据他考定点线绘上地图。在完成助理工作的同时,他还尽力照料谭其骧一家的生活。 | ||
<br> | <br>当时党员只有吕东明和[[李晨]]二人,他们通过个别联系或者不定型的小组形式,把学生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几十个进步骨干组织起来,发展了三个党员,[[岑凤荣]](教育系)、[[刘茂森]](电机系)和[[张天虹]](电机系),与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程融钜]]、[[徐永义]])建立个别联系,并且在教师中联系了几位进步骨干([[许良英]]等)。这样,到1945年,就形成了一支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进步骨干队伍。他们对浙大学生运动的发展以及后来迁回杭州,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都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一批人在解放前夕还陆续入了党。 | ||
<br>1944年11月,浙大毕业学生[[许良英]]、[[周志成]]从桂林逃难到遵义,同时带来进步学生陈祖宽、秦跃文、赖启炽、李君明、苏觉等。吕东明熟悉许良英、周志成,把他们介绍给中共党员岑凤荣,由岑凤荣照顾并指导他们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毛泽东著作。后来,吕东明又将从广西来的进步青年秦跃文、戴国惠(女)、陈祖宽、李君明等介绍给程途,程途分别将他们安排在排军、四面山、石后场等小学校,边教书,边做抗日救亡工作。 | <br>1944年11月,浙大毕业学生[[许良英]]、[[周志成]]从桂林逃难到遵义,同时带来进步学生陈祖宽、秦跃文、赖启炽、李君明、苏觉等。吕东明熟悉许良英、周志成,把他们介绍给中共党员岑凤荣,由岑凤荣照顾并指导他们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毛泽东著作。后来,吕东明又将从广西来的进步青年秦跃文、戴国惠(女)、陈祖宽、李君明等介绍给程途,程途分别将他们安排在排军、四面山、石后场等小学校,边教书,边做抗日救亡工作。 | ||
<br>岑凤荣带着吕东明写的介绍信,去湄潭分校,找到[[潘寰]]和[[许梅]]。许梅连夜组织学生骨干开会。岑风荣传达了党关于学生留下来打游击的精神,当即得湄潭分校学生骨干的响应。岑凤荣又通知永兴一年级的进步学生骨干[[梁华新]]、[[黄贤林]]两人到湄潭会晤,共商打游击大计。 | <br>岑凤荣带着吕东明写的介绍信,去湄潭分校,找到[[潘寰]]和[[许梅]]。许梅连夜组织学生骨干开会。岑风荣传达了党关于学生留下来打游击的精神,当即得湄潭分校学生骨干的响应。岑凤荣又通知永兴一年级的进步学生骨干[[梁华新]]、[[黄贤林]]两人到湄潭会晤,共商打游击大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