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 童利民<br>  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光电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浙江大学...”创建新页面)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nbsp;童利民<br>  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光电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浙江大学教授童利民[1]1987年进入浙大物理系本科并继续攻读硕士,1997年在浙江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浙江大学物理系和哈佛大学Gordon McKay实验室从事光学波导结构和微纳光子学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为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r>  从事纳米光子学、微纳光子器件、以及功能光纤材料及相关器件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的业绩。2003年与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使用一种新的制备方法,获得外形非常均匀的亚微米和纳米直径氧化硅线,并成功地应用这些比光波长更细的线进行低损耗光传输实验。该项研究结果以童教授为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瞩目。在 Nature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被SCI论文他人引用80余篇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次;多项成果被Nature Materials杂志、纽约时报、美国Laser Focus World (Newsbreak)、Photonics Spectra(Presstime Bulletin)专题评论或介绍。<br>  ■主要荣誉:<br>  1、2006年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直属高校获奖者<br>  2、2006年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br>  3、2006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的一等奖<br>  4、2008年度王大珩光学中青年科技奖<br>  童教授1997年获得浙大材料系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其工作领域是光学、光电子学。在研究生阶段,童教授即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了规划,他说:“我喜欢高校浓郁的文化空气,自由的学术氛围,在这里开展我的科研工作,我能得心应手。”,2001年至2004年童教授在包氏奖学金和哈佛大学的资助下作为访问学者赴哈佛大学物理系及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Mazur教授研究组进行学术交流,这段经历对童教授的影响很大,不光是国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平台开阔了他的眼界,更为重要的是哈佛教授们对学术研究的执著、对学术灵感的把握让他受益匪浅:“有时候大家只是在闲聊,交流中彼此思想的撞击能引发新的学术研究方向,而一旦有了这样的学术苗头,大家能很用心地去做,工作起来完全忘我”。 回到浙大,童教授继续与哈佛大学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我的优势有两方面,一是专心致志,二是实验动手能力强”,童教授长期致力于微纳光子学材料和器件及其在光通信、传感、集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童利民,1969年生。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光子学理论基础、功能结构及器件应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br>1987年进入浙江大学学习,先后获学士(物理学,1991年)、硕士(光学,1994年)及博士(半导体材料,1997年)学位。1997年留校工作,2001-2004年先后受包氏奖学金及哈佛大学CIMS中心资助在哈佛大学Mazur研究组开展访问研究,首次实现亚波长直径纳米光纤的低损耗传输。2004年回浙江大学建立微纳光子学研究团队,在冰单晶微纳光纤、微纳光纤传感器、纳米激光器、全光超快调制器及片上集成光子器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项成果入选《科技日报》“2021年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4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光学十大进展”,10余项研究成果被Science、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Laser Focus World等专题报道或评述。出版学术专著(编著)2本,在Nature、Science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他引10000余次。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5年-至今)。
<br>曾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奖等奖励;多次担任包括CLEO-PR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共主席),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100余次,包括在OFS、ECOC等本领域权威国际学术会议做Plenary、Tutorial或Keynote报告10余次,应邀撰写综述文章10余篇。指导的毕业生中,5人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或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2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及全国光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br>
<br>https://person.zju.edu.cn/0097096

2023年8月29日 (二) 14:25的最新版本

童利民,1969年生。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光子学理论基础、功能结构及器件应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1987年进入浙江大学学习,先后获学士(物理学,1991年)、硕士(光学,1994年)及博士(半导体材料,1997年)学位。1997年留校工作,2001-2004年先后受包氏奖学金及哈佛大学CIMS中心资助在哈佛大学Mazur研究组开展访问研究,首次实现亚波长直径纳米光纤的低损耗传输。2004年回浙江大学建立微纳光子学研究团队,在冰单晶微纳光纤、微纳光纤传感器、纳米激光器、全光超快调制器及片上集成光子器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项成果入选《科技日报》“2021年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4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光学十大进展”,10余项研究成果被Science、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Laser Focus World等专题报道或评述。出版学术专著(编著)2本,在Nature、Science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他引10000余次。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5年-至今)。
曾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奖等奖励;多次担任包括CLEO-PR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共主席),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100余次,包括在OFS、ECOC等本领域权威国际学术会议做Plenary、Tutorial或Keynote报告10余次,应邀撰写综述文章10余篇。指导的毕业生中,5人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或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2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及全国光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https://person.zju.edu.cn/0097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