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电工程局工程师

王平又名长盛,浙江省兰溪县人,生于1923年6月。1948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1949年8月入伍,先后任施工员、技术员、设计组组长、副总工程师等职。
1953年8月~1961年11月,王平调电力部(后为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施工处任结构组组长。8年中,他领导了官厅、上犹江、新安江、刘家峡、三门峡和青铜峡等水电站工程的施工导流围堰结构、砂石料拌合楼系统以及有关的大型临时设施的结构设计和现场布置。他主持设计的新安江水电站皮带输送机悬索桥是当时国内同类型工程跨度最大的(单跨194米),他还采用水平缆索解决了桥摆问题,受到了当时亲临工地视察的周恩来总理的赞许。在工作实践中,他不断总结经验,著有《水工隧洞钢模台车结构设计》、《皮带输送悬索桥结构设计》等论文,发表在《水力发电》杂志上。
1961年12月,王平从北京调到江西省水电工程局工作,历任负责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他设计的钢架支撑梁解决了柘林水电站厂房内外交叉施工的难题;他通过精确的设计与计算,加固公路的桥梁,使柘林水电站120吨重的主变压器安全运抵工地。王平不仅精通业务技术,而且严于律己,生活俭朴。1970年他到柘林工地后,居住在简陋的棚屋里长达八年之久,从未向组织上提过迁居的要求。他患严重气管炎多年,却一直把它置之度外,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间,仍抱病整理资料,审定文稿。
1984年12月,王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12月24日,王平病逝于北京,终年63岁。

王平,又名长盛,浙江省兰溪县人,生于1923年8月。1948年8月,王毕业于浙江大学.1949年5月,在杭州市入中共浙江省委干部学校学习。
1949年8月,王赴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工作,先后在修造部营造厂任施工员,在基建处设计科任场内设计组组长。
王平于1951年2月赴北京工作,在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设计处任技术员。次年年底,他成功地设计了北京六铺炕42米高的砖石烟囱,该烟囱高度在当时北京市同类烟囱中是屈指可致的.
1953年8月至1961年11月,王在电力部(后在水利电力部)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施工处担任结构组组长。在此期间。壬领导了官厅,上犹江、新安江,铷家峡,三仃峡、青锕峡等水电站工程的施工导流围堰结构,砂石科拌和楼系统以及有关的大型幅时设旌的结构设计和现场布置。他设计采用油毡阻水法解决了水中围堰填筑粘土的困难。采用隧洞钢模台车加快了施工进度。他参与了当时国内首创的上犹江水电站机械化拌合楼的设计工作。王主持设计的新安江水电站的皮带输送机悬索桥是当对国内同类型工程中跨度最大的(双跨各为194米)。他采用水平缆索解决了桥摆问题,受到亲临工地视察的周恩来总理的赞许。在此期间,王撰写的《水工隧洞钢模台车结构设计》、《皮带输送机悬索桥结构设计》发表在Ⅸ水力发电》上。
1961年12月,王从北京调往江西,此后一直在江西省水电工程局工作。曾任负责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到江西工作后,王参加了柘林、江口水电站的建设。在此期间,他领导了多项工程的结构设计和现场布置及施工机械的改造设计。他设计的钢架支撑梁解决了柘林水电站厂房内外交叉施工的难题。他通过设计计算,加固公路桥梁,使柘林水电站的120吨主变压器安全运抵工地。
1984年12月,王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患严重气管炎多年,但他一直坚持工作,为水电工程局的企业转轨变型,参与工程投标工作,他不顾惜身体,勤奋工作。1985年冬,其喘咳日渐见剧,甚至登楼都觉得困难,仍坚持参加整党学习,后经组织领导一再说服动员,他才住院治疗。治病期间,乃至病危,他总是将工作惦念在怀。
王生恬俭朴,严于律己.1970年到柘林工地,居住在简陋棚区,长达八年之久,未向组织上提过迁居的要求。他1986年初病重转院时,迫于经济困难,向财务科借支150元钱.他一直催促家属及早归还.病危时,还总疼惜为他治病而付出的医药费。
王平1952年在北京加入土木工程学会。1957年在北京加入中国水利学会。他还是江西省水利学会理事、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江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名誉理事。1984年6月,由原水电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主持编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聘请他担任审稿人。病重期间,几度转院,他都随身带上((手册》文稿,在病榻上,他坚持文稿审定工作.1986年12月24日,王平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

浙江大学教授

王平,1984,1987,199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1994年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2002和2005年分别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和包氏奖学金资助在美国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Arkansas等大学作访问学者。任中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离子敏生物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分会副主任等;国际刊物《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和《Sensors & Actuators A、B》等审稿人;《传感技术学报》副主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等杂志编委以及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
  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以及国家863计划等项目。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培养人员、浙江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人员和151人才第一层次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人工嗅觉与人工味觉》、《细胞传感器》、《现代生物医学传感技术》以及参编英文著作《Advances in Biosensors》章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