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授
王平,1984,1987,199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1994年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2002和2005年分别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和包氏奖学金资助在美国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Arkansas等大学作访问学者。任中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离子敏生物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分会副主任等;国际刊物《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和《Sensors & Actuators A、B》等审稿人;《传感技术学报》副主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等杂志编委以及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 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以及国家863计划等项目。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培养人员、浙江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人员和151人才第一层次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人工嗅觉与人工味觉》、《细胞传感器》、《现代生物医学传感技术》以及参编英文著作《Advances in Biosensors》章节等。
江西省水电工程局工程师
王平又名长盛,浙江省兰溪县人,生于1923年6月。1948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
学。
1949年8月入伍,先后任施工员、技术员、设计组组长、副总工程师等职。
1953年8月"~1961年11月,王平调电力部(后为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施工
处任结构组组长。8年中,他领导了官厅、上犹江、新安江、刘家峡、三门峡和青铜峡等水
电站工程的施工导流围堰结构、砂石料拌合楼系统以及有关的大型临时设施的结构设计和
现场布置。他主持设计的新安江水电站皮带输送机悬索桥是当时国内同类型工程跨度最大
的(单跨194米),他还采用水平缆索解决了桥摆问题,受到了当时亲临工地视察的周恩来
总理的赞许。在工作实践中,他不断总结经验,著有《水工隧洞钢模台车结构设计》、《皮
带输送悬索桥结构设计》等论文,发表在《水力发电》杂志上。
1961年12月,王平从北京调到江西省水电工程局工作,历任负责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他设计的钢架支撑梁解决了柘林水电站厂房内外交叉施工的难题;他通过精确的设计与计
算,加固公路的桥梁,使柘林水电站120吨重的主变压器安全运抵工地。王平不仅精通业
务技术,而且严于律己,生活俭朴。1970年他到柘林工地后,居住在简陋的棚屋里长达八
年之久,从未向组织上提过迁居的要求。他患严重气管炎多年,却一直把它置之度外,即
使在病重住院期间,仍抱病整理资料,审定文稿。
1984年12月,王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12月24日,王平病逝于北京,终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