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航寿
童航寿 男,1931年10月出生,浙江黄岩人。研究员。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黄金学院(副博士)。曾任职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曾任兼职教授,硕士、博士生论文答辩评委,地洼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秘书、矿田构造专业组成员等。在核工业系统从事铀(金)矿床地质科研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对铀矿田构造研究省建材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奠基者和学科带头人。首创的挟持构造控矿理论广泛应用于核工业地质系统的生产和科教部门。30多年来,为核工业提交铀矿揭露基地1个,科研报告20多项;为核工业研究生部开设了“构造理论与实践”课程;为721工人大学讲授“铀矿田、矿床构造研究问题”构造讲座。合著《花岗岩型铀矿文集》、《中国铀矿构造与成矿演化》、《活化构造理论的应用与发展》等5部论著;主审和审校铀矿专著3部;撰写《铀矿化集中区构造地球化学类型》、《挟持构造及其控矿作用》、《环太平洋成矿带某矿域铀矿构造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英文)、《华南地洼区铀矿成矿学研究》(英文)、《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等论文80余篇,译文2篇,参与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中科院重大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地洼学说奖1项。获核工业部颁发的“长期从事核工业建设做出贡献”荣誉证书,核地局“献身铀矿地质事业”35年荣誉证书,核地研院“先进生产者”荣誉证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