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image:邵象华.jpg]] | {|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 border="0" | ||
邵象华 | |- | ||
| [[image:邵象华.jpg]] | |||
| 邵象华 | |||
<br> 钢铁冶金学家、钢铁工程技术专家。浙江杭州人。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冶金硕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教授、顾问。抗日战争期间主持新型平炉炼钢厂的设计、施工和生产。1948年起在鞍钢参与恢复生产、建立我国第一代大型钢厂的生产技术和研究开发体系,参与主持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管理的奠基工作。1959年起在研究院主持冶金反应、冶金新工艺、真空熔炼及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科研项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1998年获第二届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 | <br> 钢铁冶金学家、钢铁工程技术专家。浙江杭州人。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冶金硕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教授、顾问。抗日战争期间主持新型平炉炼钢厂的设计、施工和生产。1948年起在鞍钢参与恢复生产、建立我国第一代大型钢厂的生产技术和研究开发体系,参与主持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管理的奠基工作。1959年起在研究院主持冶金反应、冶金新工艺、真空熔炼及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科研项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1998年获第二届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 | ||
<br>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br>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
|} | |||
个人简历 | |||
<br> 1913年2月 生于浙江省杭州市。<br> 1932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杭州市1932~1934年 交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br> 1934~1937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先后获一级荣誉冶金学士及冶金硕士学位。<br> 1937~1938年 参加筹建中的资源委员会中央钢铁厂工作。<br> 1938年调昆明中央机器厂,筹建耐火材料车间与理化实验室。<br> 1939~1940年 任武汉大学冶金教授。<br> 1941~1945年 任资源委员会电化冶炼厂第四厂(炼钢厂)厂长。<br> 1945~1946年 受资源委员会派遣赴东北接收钢铁企业。<br> 1947~1948年 任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协理兼制钢所所长。<br> 1948~1958年 鞍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先后兼任炼钢厂生产技术副厂长、鞍钢技术处处长等。<br> 1958年~ 冶金部钢铁研究院,先后担任炼钢研究室主任、冶金物理化学研究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院技术顾问等.<br> 邵象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3月21日18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 <br> 1913年2月 生于浙江省杭州市。<br> 1932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杭州市1932~1934年 交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br> 1934~1937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先后获一级荣誉冶金学士及冶金硕士学位。<br> 1937~1938年 参加筹建中的资源委员会中央钢铁厂工作。<br> 1938年调昆明中央机器厂,筹建耐火材料车间与理化实验室。<br> 1939~1940年 任武汉大学冶金教授。<br> 1941~1945年 任资源委员会电化冶炼厂第四厂(炼钢厂)厂长。<br> 1945~1946年 受资源委员会派遣赴东北接收钢铁企业。<br> 1947~1948年 任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协理兼制钢所所长。<br> 1948~1958年 鞍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先后兼任炼钢厂生产技术副厂长、鞍钢技术处处长等。<br> 1958年~ 冶金部钢铁研究院,先后担任炼钢研究室主任、冶金物理化学研究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院技术顾问等.<br> 邵象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3月21日18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 ||
<br> |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