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龙

辰羲留言 | 贡献2018年6月4日 (一) 00:49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刘汉龙,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江苏高邮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6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

现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堤坝工程减灾与修复委员会(TC303)副主席、陆域吹填造地技术委员会(TC217)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住建部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外专局与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

1982年9月至1986年6月在浙江大学土木系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90年12月和1994年6月在河海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5月在日本国立港湾技术研究所博士后出站。1997年7月在河海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8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99年5月至2009年10月,历任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12月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2016年7月任重庆大学副校长。

长期从事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均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2),军队及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均排名1)。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和中国发明创业奖各1项(均排名1)。获国家发明专利46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主编国家和行业标准3部、国家和地方工法5项,参编ISO国际标准1部。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计划和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计划。


https://www.cqu.edu.cn/Content/liuhanlon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