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仁

辰羲留言 | 贡献2020年2月19日 (三) 03:06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陈智仁 <br> Chen Zhiren <br> <br> 1937年7月出生,广东新会人。1960年7月杭州大学俄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陈智仁
Chen Zhiren

1937年7月出生,广东新会人。1960年7月杭州大学俄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俄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电化教学等工作。工作期间专攻苏维埃俄罗斯文学史。对创建杭州大学外语电化教研室、华东地区高校外语电化教学协作网作出了贡献。1983年调入杭州大学图书馆担任馆长。1990年晋升副研究馆员,1995年晋升研究馆员。
陈智仁在从事文献信息工作过程中,对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现代技术应用、图书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承担了浙江省教委立项的课题“浙江省普通高校图书馆‘七五’时期发展状况研究”、“浙江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布局与资源共享研究”。该两课题的研究成果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
陈智仁在长期从事俄罗斯文学语言教学与文献信息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先后发表论文、译著20余篇,主要有:《略论高校图书馆工作评价中的几个问题》(《杭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关于加强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1991年第1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特点与作用》(《津图学刊》1991年第2期)、《浙江省普通高校图书馆“七五”时期发展状况》(《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1992年第4期、1993年第1期)、《试析浙江省普通高校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93年第1期)、《略论杭州大学的文献资源建设》(《杭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改革的实践与对改革的认识》(《大学图书馆学报》1994年第5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文献资源建设》(《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1994年第3期)、《大学图书馆的利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实行共建与共享是文献资源建设必由之路》(《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95年第3期)、《五十至七十年代苏联小说一瞥》(《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试论布尔加科夫现象》(《杭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当前苏联青年作家的境况》(《浙江作家》1989年第9期)、《“侍从”之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单身汉租房的故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马雅可夫斯基之死》(《西湖》1989年第6期)、《她是美丽的》(《西湖》1989年10、 11月合刊)、《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参写,上海译林出版社,1991年)、《外国争议作家·作品大观》(参写,上海译林出版社,1982年)、《高尔基印象》(《西湖》1991年第3期)、《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上发生的一件事》(《江南》1993年第4期)、《普宁与巴布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陈智仁在主持杭州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承担了一些社会团体和学术团体的职务,其中主要有:浙江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常委等。1993年荣获全国高校图书馆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