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光

辰羲留言 | 贡献2023年9月18日 (一) 13:40的版本 →‎湖南化工研究院院长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湖南化工研究院院长

王晓光,男,1956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阴,1978年8月大学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现任湖南化工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主任、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农药应用与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植保学会副会长,全国省(自治区)市化工科研院所协作网联合会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自科基金会委员,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湖南省石化联合会副会长,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第八、九届委员。
国务院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专家,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全国技改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光召科技奖,湖南省首届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届湖南省优秀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学术带头人,湖南省安全技术专家,湖南省首届青年化学化工奖,长沙市优秀企业家,长沙高新区优秀科技人才,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农药行业突出贡献奖,199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晓光同志在精细化工研究方面有很高造诣。在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实践中,先后主持或参与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技术开发项目1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9项,国家“863”项目l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3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1项,化工部科技成果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
在国家“六五”重大技术开发项目——1000t/a MIC中,王晓光提出采用列管式反应器代釜式反应器的技术思路,并获得成功,从而使MIC生产工艺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先后转让到湖南临湘、湖南海利、江西贵溪、山东宁阳、江苏常州、湖北沙隆达等多家大型农药企业,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多亿元,社会效益200多亿元,每年为国家节约外汇3000多万美元,为我省乃至我国的MIC工业化生产开创了新局面。并由此开发了一系列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克百威、残杀威、好安威、速灭威、甲萘威、仲丁威等,为农业丰收和消灭害虫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南化工研究院因此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国家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工业性试验基地”,使我国的氨基甲酸酯农药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作为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1500t/a呋喃酚技改项目”总项目负责人,王晓光组织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努力攻关、突破化学反应工程和特殊精馏的难题,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之后第三家拥有大规模生产呋喃酚工业装置的国家。该成果已累计创利税6000多万元,每年为国家节约外汇1500多万元,并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他主持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建设”,2000年11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评审验收,使湖南化工研究院成为国家级农药创制基地,为湖南省农药创新领域开了先河,使湖南省农药工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该基地已合成具有自我知识产权新化合物3000多个,申请国内外专利17项。他主持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新型杀虫剂HNPC—A9908的研制与开发”和“新型除草剂HNPC—C9908的研制与开发”于2003年10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这两个新农药品种即将投入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剂HNPC—A9908(硫肟醚)和除草剂HNPC—C9908(甲硫嘧磺隆)及其它创制农药的研究开发完成标志着我省农药原创性研究开发进入实质性的飞跃,将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品种。主持研究与开发的“300吨/年2,6-二甲基苯胺工程”工业化项目获得成功,实现了清洁化生产,其催化、生产等方面均优于德国巴斯夫公司,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持研究的“皮革加脂剂”课题成功开发了亚硫酸化菜籽油,可使猪兰湿皮的加工提高一个档次。“甲基立枯磷”的开发填补了省内空白,对防治油菜立枯病起了重要作用。“农乳XE'’的研究和“邻甲酚”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30%克多福大豆种衣剂”在海利涿州公司开发,产生了数千万的经济效益。“二苯甲酮”和“5%克百威颗粒剂”的开发成功,每年可为国家创汇100多万美元。
王晓光同志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建设。由于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和湖南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良好运行,2005年科技部批准以湖南化工研究院为依托组建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湖南省第五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目前,王晓光共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两项,“86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培养博士后一名,在职博士生四名,硕士生十多名。

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教授

王晓光
1970年1月出生, 1998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获博士学位。现为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量子信息与计算理论,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理论。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八十余篇。 在物理评论(包括Phys. Rev. Lett., Phys. Rev. A,B,E)上共发表论文十九篇,其中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一篇。论文2000-2004五年间SCI他引三百六十余次,被Nature引用两次,Science引用一次。单篇论文SCI他引六十余次。 国际会议报告两次,其中一次为邀请报告(OPCA2004)。多次被邀请到各大学研究机构报告。 是国外重要物理学期刊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J. Phys. A, J. Phys. C, New J. Phys., J. Opt. B, Optics Communications,physica status solidi (b) 审稿人。

http://person.zju.edu.cn/0004110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

王晓光研究员于2005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数学系,2011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与法国昂热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之后曾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11),美国布朗大学ICERM研究所(2012),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2013)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8月入职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任特聘研究员。2013年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访问助理教授。曾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6)。
研究领域为复动力系统,主要工作包括:推广了菲尔兹奖获得者Thurston关于临界有限有理函数的刻画定理;与合作者解决了Devaney关于McMullen映射的两个猜想。相关结果发表在Adv.Math等杂志。目前主要研究复动力系统在参数空间的分岔和拓扑:利用Yoccoz拼图理论研究三次牛顿迭代映射在参数空间的拓扑;利用分岔测度(bifurcation measure)和算术分布定理研究临界有限映射在模空间的分布。

https://person.zju.edu.cn/0012124

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助理教授

王晓光
2008年浙大化工系本科毕业,2011年获浙大化工系硕士学位,2016年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2019年1月起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助理教授。

https://softmatter.engineering.os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