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

张其昀
*作者曾任浙大史地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在台湾创办中国文化大学, 一九八五年在台北逝世。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台湾丧失,创巨痛深。国父倡导革命运动,全国人心为之唤起。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浙江杭州有求是书院的创立,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革新,也是国立浙江大学的起源,第二年(一八九八)北平有仕学馆的成立,是为国立北京大学的前身。又四年(一九O二)南京有两江师范(高等师范)的成立,是为国立中央大学的创始。美国有句话:“从缅因州的动向,可以预测全美国的动向。”世界历史常有类此情形,就整个校史说,浙大成立最先,北大迟了一年,中大迟了五年,岂不是从浙江省的动向可以预测全中国的动向吗?抗战时期,作者在贵州遵义,偶阅当地县志,看它转录了杭州求是书院的规章设施,甚为详尽。可见一种有价值的新事业,定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影响所及,至为深远。

浙大由求是书院,而浙江高等学堂,而国立第三中山大学,而国立浙江大学,是一脉相承的。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四月一日,浙大名称正式成立,即以是日为校庆纪念。浙大以“求是” 二字为校训,显然要保持求是书院以来优良的校风。求是即是博学明辨,实事求是,此乃儒学的真精神,亦为现代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我们对学术研究应该求真是真非,对国事与世局应该求公是公非,故"求是”二字不但是浙大的校训,也应为全国各大学的共同校训。美国哈佛大学校训是求真,求是包含求真在内,求真、求善、求美三者不能分离,总称之为求是。

民国十七年以后的浙江,因历任校长均极有人望,良师萃集,进步甚速。抗战以前,中大、武大、浙大相互合作,举行联合招生,以节省学生报考的精力,这便是现在台湾联合招生制度的先声。抗战时期,浙大数度播迁,而图书仪器安然无恙,学术研究精进不懈,赢得了国际间的重视。英国李约瑟博士考察我国战时后方高等教育后曾说道:“西南联大是中国的牛津,浙大是中国的剑桥。”虽似过誉,也有事实作为根据。战时美国国务院曾邀请中国六大学各派教授一人赴美考察,浙大亦为其一。胜利以后,国内舆论曾经有过五大学或十大学之说,浙大总在前五名之列,信非偶然。

李约瑟博士所著《科学的前哨》一书,对浙大多所称许。抗战时期,浙大迁校遵义山城,历时八年,文学院、工学院设在遵义,理学院、农学院设在东面的湄潭,师范学校则分设两地。源潭景物清幽,是一极宁静的学术环境。李约瑟博士书中记述甚详,大致谓浙大生物系的研究工作,引起美国学术界的注意,化学系教授阵容坚强,物理系对理论物理的研究,水准很高,数学系则有杰出的数学研究所。他对浙大农业研究所亦特感兴趣。例如该所从当地野蔷薇中提取维他命C ,从枣子中提取维他命P。又研究遵义最出名的茅台酒,其秘方即是在酒曲中曾配入二十八种药材,使酵母菌能促进糖化作用,并防止微生物的侵入,对酿酒旧法加以科学研究,而有所发明。此种研究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性。当时后方没有消毒设备的乡村,其所产的酒,经蒸馏后,可充动力酒精的原料,对战时运输贡献甚大。

战时浙大的辗转播迁,可说是一首史诗。从杭州市建德,而江西吉安与泰和,而广西宜山,沿途停留,即继续上课,最后乃定居于遵义与湄潭。民国二十八年二月五日,日本飞机轰炸宜山,其目标显然是在浙大。当时十八架飞机投弹一百二十一枚,教职员及家眷大部分均避难于龙江北面石灰岩洞,学生则进入学校附近的防空洞,结果并未死伤一人,诚属万幸。学生宿舍毁了一半,书籍、笔记、衣物等荡为灰烬,教职员踊跃捐助棉被,这就是所谓浙大光荣的洗礼。著名报人张季鸾闻此消息,曾说道:好大的福气呀!一定有大人物在里面。宜山大轰炸,而本校图书馆与实验室安然无恙,这便是后来能在学术研究上吐露光芒的主要原因。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李政道博士曾在浙大肆业,后来转学西南联大,他在给作者信中,曾对当年浙大教授们表示感谢之意。

抗战胜利以后,浙大迁回杭州,增设法学院和医学院,成为七个学院、三十个学系的综合大学。除原有阳明馆外,新建梨洲、舜水二馆。又努力充实图书馆,除西湖孤山文澜阁四库全书近在咫尺外,还得到了南浔嘉业堂刘氏和瑞安玉海楼孙氏的藏书,论质与量都可称为第一流的大学图书馆。浙大校址周围都是民房,东面限于城墙与铁路,无法开展,因此有迁地建校之议,作者承校务会议推举,以此事相托。我们曾以西溪深处和万松岭上相比较,决定以万松岭为新校址。万松岭位于杭州城南,为南宋故宫遗址,左江右湖,新校舍建成后,一面可以眺望钱塘江和杭州湾,一面坐对艳称世界的西湖。唐人诗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湖。”这里确是城市山林,为一天造地设的理想校址。西溪深处,水木清华,竹树荫浓,衣裙皆绿,景色至美,惜无登临之胜。万松岭之缺点,为林园已成陈迹,但如大举种树,至今已近二十年,当己亭亭如盖了。(作者现在经营华冈新学府,亦以其地有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壮观。)

一个大学的成绩,以其毕业生的成绩为衡量之标准。求是书院出了蒋百里先生,可称为浙大的殊荣,百里先生是兵学家,也是大学者,他以中国历史文化为背景,而能博综世界现代思想,融会贯通,以深入显出的文笔,启迪国民之国防思想与爱国精神,深入人心而不能忘。他在宜山旅途中逝世,那时浙大正在宜山。他的墓地即在万松岭之麓。其他著名毕业生如陈布雷先生等,不备举。现在台湾宝岛有浙大同学六百余人,尤以工学院毕业同学在公民营企业及空军与联勤部门甚多表现,农学院同学在农学研究与农业推广致力甚勤,其他各学院同学都是英年俊发,贡献良多,如何把毕业同学潜在的力量,从个别的而化为有组织的,诚为要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