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校友怀念竺校长

北美校友怀念竺校长
马国均

浙大校友在北美差不多有二百多人。我做过一届年会的主
席,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有少数几个人未见过,但也都通过信。
大家对笠先生的崇拜及堂先生对大家的影响,我是非常清楚的。
我们出了一个通讯,作为精神上的联系。每年举行一次年会,这
年会开得很热闹。
我们开年会的时候,几乎每-:次大家都要把笠先生的照片和?
他给大家的题词〈毕业时,总是请些校长给自己题几个字〉,都
拿出来交换着看看。还有-部分幽默的同学说相声时,把生生老常’
讲的几个口头话,加到相声里,弄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样会引起
很多甜蜜的回忆。在海外几乎每一个劳名的大学均有校友会,如
交大、清华、金陵、中央大学等,但是校友会办得真正有声有色
的就是浙大了。有一个校友,他是浙大的校友,也曾经在交大读
,过书,两个校友会他都参加。有一次,他罚我讲了一句话,讲得
非常中肯。他说= “每次出席交大校友会年会时,就象去喝喜酒
-样,大家穿着整整齐齐,高高兴兴去参加。而每次到浙江大学
校友会开年会时,就等于回娘家一样,每一个都是我的亲人。”
这句话把我们浙江大学校友们的感情形容得非常之好。有很多人
*这是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至四日在杭州举行的立1J祯研究会首届
学术年会上的发言摘要,根据录音整理。
都问一个问题,问得很幽默s “为什么你们浙江大学的校友会开
得有声有色?浙江大学校友们似乎有一种宗教味道,象和尚‘挂
禅’一样,只要头上有几个洞,走遍天卡.会有人招呼,这奥妙在
什么地方?”当时,我一下子也不能回答。还有许多中国朋友们问
我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z “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大学的校长,都
是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科学家们,如蒋梦麟先生、梅贻琦先生、
生可帧先生……等等,很多人的声誉比丝可帧先生还要高,: 为什
么四十年以后,一批有名的学者们却被人们忘记了,只有笠可祯先
生,他不但没有被人们忘记b 反被人家崇拜、敬仰,在中国大
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读书之人,没有一个不崇拜他
的,理由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当时我也回答
不出来。后来我做了年会主席,总主要想想这个道理了,终于想出
答案来丁。这两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z 就是空可棋先生当年办浙
江大学的方法、精神同任何人都不一样。这怎么说呢?刚才几位
学长再三强调“求是”精神, “求是”是浙灾的校训。这两个古
色古香的字,并不是堂先生发明的段可是堂先生用很简单的方法
来解择“求是”这两字。他说什么呢?就是科学精神.我们念
工、念理的人对科学精神是很容易了解的二他说E “求是精神就
是科学精神,是那踏实地、按步就班、大处着眼、小姑着手这样
一个老老实实的工作态度,做学问也好、为人也好,都·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全部为人、做学问的道理都在这里。; 今, 他自己是
科学家,换句话说,他把自己为学做人的基本态度、基本精神,
借校调“求是精神”四个字灌输到每一今学生脑子里去,学生无
形中都接受了。这样思想上的领导,是当年大学的校妖们没有人
:盲目办得到的。就是历史上,历代的教育家们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少
象雪先生这样深,这摔远。溺大的子弟虽然离开学校几卡等了,
在海外大家对人生都有基本的共同看法和相同的目标,摇是西洋
λ所谓诚信友好( Friendly )精神.校友会开得这样有声有毯,就
是这种Friendly 精神的具体表现。讲到这里,我要讲两个亲身经
历的例子,可以领会到空可帧先生在海外的影响达到什么程度,
第一个是我本人的例子。一九七九年,我工作的西屋公司派
了个规模很大的科学技术代表团到中国访问,由公司董事长亲自
出面选了四十四人向他一道访问,共有二十个专业在北京同时访
问与讲课,其中董事长选了四个中国人,我是其中之一。访问
时,我们往钓鱼台宾馆,因房屋一幢一幢分散开来,董事长见不
到我们,他说,每天晚上大家集合起来做一个简单的报告,知道
每天大家干些什么。有一天轮到我讲了,我把公事讲完,又告
诉他,我们浙江大学同班同学有七个人在北京,我今天都见到
了。他说太好了,并问我美国有没有我们校友呢?我说,当然
有,不但有,在座的代表团四个中国人中,有三个半是我们浙犬
的。他说好极了。过了一会,他又说不对,三个半怎么说呢?我
说z “我是浙大的,孙国安先生是浙大的,朱重基〈音〉先生是
浙大的,汤埔孙是茅以升先生的女婿,他不是浙大的,可他夫人
是浙大的,所以我们有三个半。”他高兴极了,哈哈大笑-, ,并
说E “你们真幽默。”他觉得真是一个幽默的故事。接下去他’
问z “你们学校在那2 在不在北京?”我说z “不在北京,在杭
州。”他又问杭州有多远,我告诉他在上海以商。他说z “我没.
有时间了,假如你们母校在北京的话,我要去看看你们的校长,
讲讲他为我们西屋公司训练了这样的科学家、工程师。”这个例
子表示什么呢?直接的表示笠先生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我们一辈
子实事求是,好好做事情,间接的表示堂先生替全世界的科学技
术做出了-寇的贡献,这点连外国人也深深感动。,
第二个例子也是我本人经历的,就是堂先生在台湾的影晌如
凹,我有一&篇怀念堂校长的文章,是台湾浙江大学校友会要我写f
的。大家知道,我们均是六、七十岁的人了, :有很多浙大校友在
台湾,用得校没有联络,大家均怀念母校,怀念故乡,所以打算大家
合起来写→;1.:书,每一个人把当年在浙大受教育的情形做一个甜
蜜的回忆。我不在台湾,负责编辑的刘奎斗写信约我,说他隐:3
约约知道我同堂先生有一段私人师生关系,妥我写出来。他后写
得很恳切,说“大家均六十岁以上的人了,再不说,以后就没有
人知道了。”我只好写了。我的文章刊登在台湾浙大同学会的通
讯里,因文章太i乏,分三期登完。我住的附近有两三个中国人,
有一位同我比较好的张先生,是当年清华庚子赔款出来的,年岁比
较大了,已经退休。有一天,他汀电话给我,说要来我家一下,
我表示欢迎。在国外没有串门的习惯,他来一寇有事情。他进来
时,手里拿了一篇文章,说z “你看看,奇文共赏。”我一打开
是清华通讯录,上面把我的文章全文转载了。我问他怎么会有这-
个,他说z “我是清华,是清华校友会寄给我的。”又说清华饺
友会的人告诉他,笠先生是当年清华公费留学的,堂先生的一切
荣誉清华也应分享一部分,所以刊登了这篇文章。他还说z “还
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现在台湾尊师重道风气非常淡薄,我们希
望把这篇文章登出来,至少让清华的子弟们知道,当年我们一代
师生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他说s “我们清华校友准备建议
把这篇文章选作大学或中学的国文教材,训练下一代中国人怎样
尊师重道。这种伦理观念现在完全没有了。”当然这不是我的光
荣,这是空先生的光荣,因为清华的校友看到这篇文章际会影
响到下一代、下几代的台湾中国青年的思想。所以笠先生对海外
由影响之深、之远,不是我们现在随便可以估计得到的,今天在
座的都是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第一流的教育家,我有机会同大
家一起谈竺可桢先生,把海外的一点私人小小的经历讲出来同大
家交换,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荣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