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耕民
浙江大学命名于1927年夏,在解放前共计22年,校长有5位,即蒋梦麟、邵裴子、程天放、郭任远、竺可桢。前面9年(1927-1936)有4位校长,后面13年就是竺先生主持的时期。
竺先生长我6岁,我与他相识是1921年5月,他自美国回国后,先在武昌高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农科任气象学教授.1921年初夏,我也到该校工作,因与竺先生有同乡之谊,且他也研究过农业,故常向他请教畅谈,得益非法。至1921年秩,高师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分文.理、农三科,他和我继续任教,直至1927年东南大学改组,才互相分离。这议与竺先生同事有6年之久。其后我到浙江大学农学院工作,至1933年郭任远来校,教职员大部停聘,我就离开浙大。经6年,至1939年秋,浙大因抗战迁在广西宜山,我又回到浙大,在竺先生领导下任教,直至1949年竺先生离浙大,共计10年。位先生与我同事先后两次,共有16年之久,对尝先生的道德、学问、治学和热心办学的情况是有所了解的。
竺先生虽做了大学校长,地位很高纪但为人和气,极平民化,故全校教师都叫他竺先生,不叫尝校长,我在文中仍称先生,是有历史意义的,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廉洁奉公,勤俭办事,不吹牛拍马,不打击别人,处事以真理为依据,因之定浙大校训为“求是”,即实事求是之意。他对学生爱护备至,但严格妥求德智体全面友展,达到三好标准。他对任用教职员完全无派别之见,知人善任,只要力能胜任,就聘用之。所以教师除本国大学毕业者外,英、美、在1、法、比、日的留学生都有。当时国内著名学者,如已故的主桂、胡则主ι郑晓沧、陈建功、费巩、东堡等,以及现在尚健在的苏步青、贝时璋、王淦昌、谈家帧、王季午、谭其骥等,都为竺先生的威望所感召,乐于在浙大诠坛讲学。此外浙大校址与西湖近在咫尺,号称天堂,得天独厚,故当时浙大堪称地灵人杰,竺先生领导有方,人才济济,盛极一时。
下面是竺先生待人接物和处事的点滴事例:
一、竺先生为人极廉洁,不揩学校的油。农学院农产品多,如牛奶、牛油、鸡鸭、蛋、水果、西瓜、蕃茄.花木等样样都有,竺先生以身作则,绝对不揩泊白拿,和一般顾客一样都付款购买。我们为他的廉洁道德所感动,也不拿公物送人,自己也不白吃。这点完全符合现在的“准则”,但在反动政府统治下,是难能可贵,不易做到的。竺先生对学校办公费开支也很节约,例如开校务会议照例由学校备便饭,位先生不准供应老酒,有人要求喝酒,号主先生也铁面无私不准开禁。例如陈建功先生有酒癖,每餐非喝酒不可,只好自己暗地里叫工友去买一瓶,由他自己付钱,当时大家以陈教授自己化钱喝老酒传为美谈。
二、竺先生主持浙大后,聘著名昆虫学家吴福祯为农学院院长。吴是竺先生在东南大学时的学生和同事,他到农学院后,为扩充他系,停办森林系,至校内外舆论大哗,为森林系鸣不平。竺先生就毅然决定请吴先生他就,解去农学院院长之聘,不因亲信而包庇,表现莫大公无私的精神。后任院长为生先生素不相识的卢守耕先生,他是一个学者,不善交际应酬,来校后,竺先生深信不疑,农学院事由他全权办理。至抗战时迁校到广西宜山,因战乱时期人事应付不易,竺先生就准卢先生辞去院长职,而请蔡邦华先生继任,但仍请卢先生任农艺系主任兼教授。这在旧时代,同一学校一位教授升为院长易,要院长下台来做教授,似乎面子有关,就不容易了。但是竺先生领导下能做到教授能上能下,可官可民,这种措施和精神在目前固不乏其例,但在旧时代是难能可贵,值得一提的。
三、竺先生除关心学生学业外,因其时政治斗争激烈,遇到学生要吃亏时,他竭力保护,使学生避免牺牲。每次国民党军警要来捉学生时,竺先生得知后,立刻通知我们叫有关学生暂时避开,作好必要的准备,以兔牺牲。于子三烈士被捕后,竺先生东奔西走,多方营救,不遗余力。此外,空校长请费巩烈士做训导长,也可证明他对学生的爱护。因当时规定训导长须国民党员才有资格,费巩非国民党员而是进步人士,竺先生敢冒大不毡,坚决请他担任训导长,就是保护学生的明证。
四、竺先生对教职员工要求甚严。教师必须教授两门课程,每周12小时以上。否则即为工作量不足,不能作专任教师,只能作为兼任,薪资须按钟点计算,所以全校无冗员闲职。但对有病无法工作者,则爱护备至,虽病卧在床,应担课程由竺先生向同系健康的教师婉商代为担任,对病员工资仍如数照结。例如数学系王福春教授、园艺系赵荣琛教师都患严重肺病,因当时无劳保制度,且在抗战时期生活维艰,亲友也无法长期帮助,竺先生均准许他们照支原薪,安心静养,并另指定工友随时照顾。
五、竺先生重视大学应培养好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所以一切制度十分严格,招生绝对不开后门,凭考卷和口试录取,即使竺先生自己的儿女也与一般考生同样对待,绝不彻私。如生先生的女儿坐梅投考浙大成绩不够理想,就没有从宽录取。中国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竺先生公正无私,下面的教职员也就乐从。我的两个女儿在酒潭浙大附中毕业,考浙大没有录取,只好改考他校,绝无后门可开。所以浙大校风很正。留用助教也很严格,均按照成绩并参考品德,曲系主任和院长推荐招聘,故所用人员几乎是没有滥学充数的。
总之,竺先生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主持老浙大,能以身作则,树立威信,受到校内外各方面的推重和尊敬,树立了老浙大实事求是的校风,培养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使浙大校誉蒸蒸日上,名闺中外,为国争光。浙大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教育以至整个风气,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当年浙大的毕业生,现在遍布全国及海外,这些学生又培养了第三代、第四代,竺先生实事求是的作风代代相传,影响十分深远。所以对竺先生办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来回忆总结,广为推行。我年迈记忆力薄弱,且一人所知有限,希望和竺先生接触过的人多多补充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