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竺师身边工作的时候

沈思屿

竺可桢老师于1920年由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应聘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任教授,讲授地理学和气象学。1921年,南京高师扩建为东南大学,位归i何地学系主任,这年我考入南京高师,从空师学习。1925年毕业,坐师留我任助教。1927年,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院长聘堂师为该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在南京北极阁建立:Wl象台。那时东大已改为中央大学,但咬师以气象所邻近,仍兼中大地学系主任。不久,辞去中大地学系主任兼职。

1936年,教育部任竺师为浙江大学校长,位师带倪尚达教授及我等四人同夹浙大工作,任倪为总务长,托我为事务主任,约两个多月倪仍罔中大,坐师~:我接替倪的工作,命我代军H总务长。浙大在抗日战争中两迁到宜山后,空师于1939年秋,介绍我去东北大学地理系任教授,教气象和地理。1945年,抗战胜利,坐师又要我回浙大工作,任气象学教授,并派吴德视教授和我回杭州接收校产,办理复员工作。

1949年5月,杭州解放,竺师应邀去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及参加开国大典。后来就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我亦离开浙大,经位师介绍到治淮委员会任技术委员。1950年秋,些师由北京来南京,我和胡焕庸教授同去迎接,竺师勉励我们到治淮会要做好工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且有书信往来,但没有再能见到竺师一面了。

自1921年到1950年,我受竺师教育或随从竺师工作,前后约三十年,其中有几年虽然不在竺师身边,但经常保持联系。对竺师的嘉言懿行,毕生钦佩。最近又阅读了竺师1936年至1949年的日记,倍感亲切,竺师音容,历历在目。出于对恩师的敬仰和怀念,就我回忆所及,草就本文。但是时间已经久了,我的记忆又差,错误之处,希望阅者指正。

一、高尚的道德

竺师最重视行为廉洁和公正,他生活朴素,认为俭可养廉。
他不吸烟,不饮酒,一支自来水笔用了三十几年。浙大在杭州时他住在校长公舍。抗战爆发后,先后迁泰和、宜Lit及遵义,都是白己租民房居住。胜利后回到杭州,仍住校长公舍楼上两间,家具都是自己购的。结师在南京工作时,储蓄了一些余薪,用自建公助办法,分期付款,买了一座两楼两底的房屋,即珞湖路二十二号。南京沦陷,房屋被敌占用,图书、衣服及家具完全丧失。
抗战胜利,只收回一座空房。

1938年夏,浙大迁到江西泰和,竺师母张夫人和其次子坐衡因患病疾,不治去世。竺师因张夫人生平对于清寒学生颇为关心,而尤以周济女生不遗余力,因而以储蓄一千元作为基金交给教务长郑晓沧教授,存入银行,成立张侠魂女士奖学金,奖给二、三、四年级中家境清寒而成绩优秀的女生。

1941年,浙大在遵义时,物价飞涨,几乎一天三变,生活大受影响。何师偶在衣箱中翻出上海华安人寿保险公司的单据,已经满期,取回二千元,此时只能买几担米而己。竺师曾说s“一生积蓄仅此而已,岂他人所能信哉。”

1948年2月份薪水未发,一月份薪水用光了,竺师继室陈夫人告以元钱买菜。竺师说:“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些事实,由于当时我担任的职务,是最清楚的。1949年砍,结师母离杭州去南京,向我借了路费〈当时人民币30万元)才能动身。住师担任了十三年大学校长,最后几一无积蓄,两袖清风,道德何等高尚?

竺师最厌恶的是贪污。他在浙大十三年中,学校就没有发生过什么贪污事件。某次竺师约请马寅初先生吃饭,只有他俩相我三人,马寅初先生非常激昂,他对竺师说:“孔祥熙和朱子文的贪污行为,应当对他们征收财产税”。竺师也说:“政府对政府官员,如能给财产登记卡,也可以防止贪污行为。”这些话我还记忆犹新。

竺师友好中,交往较深的人,不少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例如蔡元培、马一浮、邵裴子、柳翼谋、李仪祉、杨杏佛、任叔永、胡适、赵元任、李四光、翁文灏、茅以升、蒋百里、谢家玉、曾昭伦、胡敦复兄弟等人。其中除了蔡元培和赵元任外,其他大多数人我都经竺师介绍认识。我亲眼见到竺师和他们交往中,对他们极为尊敬。由于我的工作关系,坐师盼咐我为他们中不少人给以工作相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

二、大公无私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竺师是大公无私和实事求是的典范,任何时候都以工作为重,所以特别繁忙。上班时候,办公桌上常放有一堆文件,除因事出差或患病,都随即批阅处珉,绝不积压。晚间还要写H记,从不间断,到十时就寝。我随位师到浙大后,亦住在校长公舍楼上,这是亲眼所见的。

1938年浙太西迁至泰和,竺师母张夫人及次子竺衡病危时,竺师还在湘桂路上为迁校事奔波,我两次打电报催他回来,但竺师仍把事办妥后才回来,此时竺衡已病故,而竺师母也已昏迷,不久也去世了.竺师悲痛欲绝,乃至于哭泣,但仍照常工作,并不沮丧。在安葬好张夫人和衡儿的第三天就踏上西迁的征途。这件不幸的事前后我都在泰和,亲眼所见,并为生师母办理后事。位师在西迁中所经受的悲痛和不幸是非常之大的,而竺师为浙大西迁所作出的贡献又是最巨大的。这真是公而忘在的精神啊!

浙大西迁:杭州至建德、泰和、宜山而达遵义,是在竺师亲自领导下边行的。西迁中图书、仪器等损失很少,所到之处弦歌不绝,学校规模还逐渐扩大,这在当时所有内迁大学中是很少见的。空师不但要向政府及地方办理交涉等许多事情,还要负责教学和师生员工及家属的生活,每迁到一个新地方,很快就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西迁中最繁重的工作是总务,竺师对总务工作更是关心,事必躬亲,每迁一处,都是详细调查研究,一同和有关工作人员讨论,征求大家意见,然后作出决定。

抗战期间的动乱和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事多反常,西迁中敌机的轰炸和物价的飞涨,令人慌乱。浙大的师生员工及家属计有二千多人,要维持这许多人的生活和安全,实在是很不容易的,没有经历过的人,对当时的艰苦是不能了解的。竺师以一个大学校长,随全校师生只工一同艰辛跋涉,和和众同甘共苦,以身作则。当时有哪个大学校长能像竺师这样?

竺师的大公无私还表现在学校招生和聘请教师上。竺师最讨厌替人说情,浙大招生一律以考分高低录取。在遵义时某次有人为省主席女儿离录取线仅差儿分说情,竺师决不同意,并说:“此例不可开”。后来在杭州也有这样的事,有夫妇二人均是本校教授,有子女在补习班,要求保送升入浙大,托人找竺师,竺师也不同忘,认为如果这样,教职员子女可不考而避校,教职员不就成为特殊阶级了吗?这些事在校园内传为佳话,真是何等的大公无私!

在竺师担任浙大校长公职这件事上,我亦了解较多,结师到浙大肘,开始打算担任一二年,待学校大体上了轨道,即行辞职,让别人继任二不料一年多后,日本大举侵华,学校被迫西迁,这时竺师想待迁好校后再离开。到了遵义,坐师ZJ);准备辞职,但继任人选发生困难口当时教育部无适当人逃,必须由学校自己产生,坐师推荐了五六个人,都没有成功,这时空师毅然再挑起了重担。抗战胜利,又面临着复员迁回杭州这一繁重的任务,空师亦再次担当了重建校园这一重任。直至解放,竺师才离开浙大。当时竺师表示:“余在浙大十三四年,自四十七岁至六十岁,实为余之壮年时期,现已达衰老,应让余退休。因大学校长职务繁重,非老朽如余所能胜任也。”竺师的态度是非常诚恳,实事求是,且极其谦虚。

竺师初到浙大时身体是很好的,他爱好体育运动,如游泳、打网球和徒步郊游等,每天锻炼身体。星期日天气暗时,我常随他步行到郊外登山越岭。可是在迁校中,由于劳累过度和条件的艰苦,空师的体质大大下降。到1944年后时常发生小病,逐渐瘦弱,不能参加游泳和打网球这些运动量大的运动了。1949,年解放后,再要竺师担任大学校长这一繁重的职务,确如竺师所说是身体不能胜任了。

1949年冬,竺师正式就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从此,他早想继续搞科研的愿望又实现了。传师把晚年的精力投入到建立和发展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中去,在最后的二十几年中不仅为地学工作的发展,而且对野外综合考察事业和科学普及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真是做到了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三、卓越的成绩

1.竺师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和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1921年竺师在东南大学创立地学系时,全国没有地学系,我就是这个系的第一届学生。1920年坐师在南京高师学生宿舍前设立气象观测站时,中国只有上海徐家汇由法国人掌管和日本人占领的台北两个观象台。给师亲自编有每月出版的“气象月报”,寄给上海、台北这两个台及国外进行交换。我在读书时就在此站实习,毕业后在这个站扭任过气象测候工作。1927年气象研究所成立,初在中大的梅庵内建立临时测候所,由张宝堃先生担任测候工作,后来才在北极阁建立气象研究所和观象台。

2.竺师是杰出的教育家。竺师回国后先后在武昌商师、南今京高师、东大、南开、中大任教及兼职十余年,后来担任浙大校长十三年,为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竺师首先是个科学家,又是教育家,在我国古今历史上是不多的。一个教育家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竺师除地理和气象外,对于天文.科学史、农业及文史等都有很好的研究。他治学严谨,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中外。竺师的著作及论文非常丰富,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竺师认为大学教育,首要的是道德教育,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一定要有高尚的道德。只要竺师在学校,每周一次的纪念周活动都必亲自主持,并发表简短的演讲,常引用古今中外的进步思想,勉励和教育学生。竺师平易近人,经常接兑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和学习。1936年刚到浙大不久,由于学生食堂伙食办步不好,午饭时秩序很差,坐师带我以及负黄训导相军训的人:;把我们四个人的午饭包在学生食堂,每天中饭和学生一同就餐,早晚饭仍包在教师食堂用脏,直到浙大西迁有两年多时间,就比把食堂办好了,学生为了反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安上街游行时,竺师知道如果学生和军警求生冲突,吃亏的总是学生,因此给师总是劝说学生不要游行。但是到学生真的游行了,他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头,防止和军警冲突。竺师是多么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这真是言行一致的教育家。

3.培养人才。竺在南高、东大、浙大、气象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一生造就了许多人材,对于国家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些人有张其昀、胡焕庸、黄厦千、吕炯、张宝堃、王勤育、李海晨、郑子政、涂长望、赵九章、黄秉维、宛敏渭、么枕生、卢鋈、任美锷、李旭旦、朱炳海、李春芬、王维屏.徐近之、谢觉民、陶诗言、高由禧、严德一、施雅风、陈述彭及吕东明等,都是我国现代在地理和气象学上有名的学者。

4.抢救四库全书。杭州中山公园邻近有文澜阁四库全书一部,抗战发生,省图书馆把书运出杭州,先由富阳到龙泉,途中发生困难,竺师知道后,担心四库全书的安全,令我即通知李絜非先生带人到龙泉,协助省图书馆,用大汽车六辆运到贵州,藏于贵阳城郊地母洞。抗战胜利后,又协助省图书馆仍用汽车六辆,经长沙运回杭州,完全没有损失。

四、办好和发展浙江大学

在1936至1949年这十三年中,特别是抗战八年,浙大始于非常困难的时期,竺师尽其所能,克服种种困难,和全校师生员工同甘共苦,把浙大建成一个著名的综合性大学。1936年竺师到浙大时,只有文理、工、农三个学院,学生四百余人。竺师苦心经营,1938年增设师范学院。1939年文、理分为二个学院。1946年又增设医学院。至此,全校共有七个学院,学生达二千多人,成为当时全国最完整的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44年浙大在遵义时,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率领英国科学教学考察团来中国考察,到遵义及湘潭两次,详细观察浙大的理、工、农学院的情况后,他说,“浙大是中国最好的四个大学之一”。盛赞浙大的治学精神,称赞浙大是“东方之剑桥”。浙大无论在国内或国际上都得到了重视。

竺师知道办好一个学校,主要是依靠教师,他说过“教授是大学的灵魂飞川师对于教师和学者是极其尊重的,到泰和时聘请马一浮先生讲学极其隆重,黄羽仪、梅光迪及张绍忠主教授先后在职病故,赞师受到很大的剌激,,以至于流泪,每次都说z“浙大失去f个良师,国家失去L个人才J堂师总亲自主持追悼会,对他们的家属,又必亲自慰问,尽力予以切实照顾。特别是费巩教授失踪,坐师奔走各方,穷苦不堪,直到解放后,虽离开浙大,还请政府查明费巩教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事实,1937年坐师到浙大一年后的清明前,邀约了许多教授如朱庭袖、梅光迪、张绍忠、胡敦复、胡刚复等到凤凰山胡明复墓地祭妇,至今我还保存若当时的照片,坐师对教师尊重和关心的事例很多,不胜列举。

竺师到浙大后非常重视人材,每年都要聘请一批教授和学者来学校担任教学,特别在抗战胜利后重建浙大时期,真可以说是人材萎萃。空师注重真才实学,而不看学历及是否留学外国。这样浙大各院系就拥有一大批当时第一流的教授和学者。这些人在建国后,经院系调整,分别到了中国科学院和许多高等学校、研究单位工作。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9年4月底,竺师由杭州赴上海,5月3日,杭州解放。5月30日我由杭州乘汽车至上海,因我知道位师母及其女儿仍在杭州,竺师一定不会去台湾,我即赶到中央研究院上海办事处,找到竺师,问他汇报杭州顺利解放经过,没有战斗,治安很好,浙大毫无损失,师生都很平安,拥护共产党和解放军等情况。竺师离开杭州后,一直非常关心浙大的情况,听了我的汇报很是高兴,对我说:"人民欢迎共产党和解放军嘛!”

在浙大最困难的时期,竺师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四十七至六十岁〉完全贡献给了浙大,任何一位在浙大与竺师共事过的人,任何一位在浙大受过竺师教育的学生,一定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功绩。

当我正在修改这篇文字时,听到了竺师的铜像已在浙大校园奠基及设立“竺可桢奖学金’的消息,非常高兴。我认为现在浙大是理工科大学,仍可增设一个近代气象地学系,府近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气象与地理,培养这方面的人材,继承和发展由空师在我国所创建的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更进一步,还可考虑把浙大仍恢复成为具有文、理、工、农、医五个校院的综合性大学,这不但符合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各学科间需要密切联系的趋势,特别有助于农业和医学的进步,真正饱尝师所发展的浙江大学继承下去,来纪念竺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