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麟教授的历史教学
管佩韦
1940 年10 月初,我从浙江龙泉浙大分校到j贵州遵义浙大本
部,读文学院史地学系二年级,前后曾远读张荫麟教授所授的中
国上古史、唐宋史和历史研究法等课程,获益良深。
荫麟教授的历史教学,标准高,要求严,他在讲授中国上古
史第一课时, --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要求各人选读《左传》或
《汉书》作为期考内容。怎样考撞?他未说明,我们也不敢询问,
只问听课笔记是否要考?他明确回答:“已经讲过了,就不考了。”
他所著《中国史纲》(当时还未正式出版,是用石印分章发给我
们的)作为教科书,也不考二我们听后,很觉新鲜(别的课程都
是考听课笔记的),但很担心(只怕考不好)。他在讲授唐宋史第
一课时,一开始也向学生提出,要求各入选读《资治通鉴》(唐
鉴部分)或《宋史》(或《宋史纪事本末训,作为期考内容。期
考《左传》试题是:一、按次序写出鲁国十二公名字,二、自选
一名历史人物,加以评述。期考《汉书》试题是: 一、按次序写
出西汉卜二帝王名字,第二题也是评述自选一名历史人物。接到
试题后,我才放下心来。读了这两门课程以后,我们再阅读一般
大学丛书,就觉得比较简略了。
在讲授唐宋史时,他先征求学生意见,重点讲授《宋诗》,
我们颇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他讲过苏轼《和子由渴地怀旧》
的七言律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据上偶然留趾
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l日题。往目
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寒驴嘶。”我们听后,才知“雪泥鸿爪”一词
的由来;并认识到人生的漫长道路是不平坦的,必须立志作艰苦
的努力,才能在将来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从那时起,我就把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他又讲过
王安石《自嘲》的七言律诗:“自古英雄亦苦辛,行藏端欲付何
人?当时黯晦犹承误,末学纷纭更乱真.糟柏所存非粹美,丹青
难写是精神,区区·不尽高贤意,争奈千秋纸上尘.”我深深体会
到,研究学术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必须采取实事求
是(浙大校训就是“求是’)的态度,不可投机取巧,更不可挂羊
头、卖狗肉。他还讲过欧阳修的《明妃曲》:“绝代有佳人,幽居
在空谷,......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
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哇!”我国史学界对汉朝王昭
君的“和亲匈奴’一事,是有不同的看法,但这首诗可能是’饵’民
薄命”一词的由来.
荫麟教授在讲授历史时,很不赞成对学生进行叩If诲式写的数
学;但在他的历史教学中,却收到“传道、授业、解感”的良好效
果.
选读荫麟数授所授历史研究怯一课,启发也是很大的。深感
张老师确是学贯中西.他不仅对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造诣很深,
而且对西方哲学、西洋历史也颇有研究.在这一门课程中,他既
介绍历史观点,也讲授历史方法,除了讲授西方资产阶级各种流
糠的历史观点外,也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荫麟教授曾重点
讲授十九世纪英国早期实证主义历史学家的代表人物博克尔
(1821-1861 )的史学观点,比较详细地介绍博克尔的代表著作
C英国文明史》,指出博克尔开始注意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并主
张“只有通过揭示因果关系,才能把历史上升为科学”,“帝王将相
是时代的产物’.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不过博克尔用自然规
律来划分世界文明(“欧洲文明’和“非欧洲文明’)的高低,明显
是“欧洲中心论’史观的一种表现,客观上是为资本主义国家殖民
扩张服务的。同时,博克尔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
决定性的作用,显然也是错误的。
荫麟教授在讲授历史研究怯时,很重视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
作用。他说,具有传统观念的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往往全盘肯
定,或全盘否定.换名话说,总想以完节对待所叙述的历史人
物,不忍累以白壁之站;反之,该历史人物如果犯了错误,那么
他的一生的功绩,也就一概予以抹煞。这种情况,确是屡见不鲜
的啊!荫麟教授认为,历史人物各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在进
行评述时,应力求直书,使是非清楚,真伪分明,切忌铺张失
实,也不可为贤者卫护.例如《新唐书》《崔光远传》:“子仪与贼
战汲县,光远援之不力,及光远守魏,与贼战,子仪亦不救,故
败。”此事为子仪憾t,而《子仪传》没有记载.又例如明严海作
恶多端,为后人所唾弃,可是他的文章做得还不错,在《明史》
《严揭传》中只有“读书铃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而
已.
荫麟教授也讲授描写历史人物的方法。他说,除了采取具体
性和个别性外,同时,还可采用暗示笔法和心理分析。唯有采取
具体的写法,才能写出历史人物的“真”和“美”,抽象的写法,难
免有虚构和空中楼阁的缺点。例如描写宋玉体态外形之美,有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的话,只说明该人物的身材不太长,也不太短,不太白,也不太
红的抽象概念而已,不如古诗《陌上桑》(见《玉台新咏》卷
一,又作《艳歌罗敷行》)描写少女秦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
敷,下担捋鬓须,少年见罗敷,脱巾(一作帽)着峭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喜怒,但坐观罗敷.”这是用旁人息肩
停担以欣赏少女美貌的写在去,似较具体一些.同样地写一位历史
人物,必须抓住该人物的特点,即其天赋个性表现。有些就在平
时的行动上,可以见到;有些还需要综合其一生的活动结果,才
能判定。例如《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移颐!涉之为
玉,沉沉者。”又如《汉书》卷一《高帝纪》:“ 1市中豪杰克闯令有
重客,皆往贺,肖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
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主台为渴曰:‘贺钱万’实不
持一钱。诲入,吕公大惊起, 迎之门。”都能写出一人一事所特有
的个性。所谓暗示笔泣,就是要从小处可以暗示其大处。例如
《仅书》卷一《高帝纪》:“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骗山,徒多逃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至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又如《史
记》卷七《项羽本纪》:“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去。梁怒之。籍曰:‘书中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敌耳’。项梁乃教籍兵怯,籍大薯,略知其意,又不肯意学~-''
前者暗示高祖度量大,能够完成伟太的事业;后者暗示项羽有始
无缕,缺少恒心,不能成事,终究必然失败。因此,先生提出必
须注意用心理分析的方怯,才能洞察该历史人物内心的秘奥,不
致有隔’比搔痒的弊病。有些人们平日所做的,并不是他们平生所
想要傲的,因为人们时常会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和缘故.例如北宋
王安石创议变棒,他的本意是好的,但后来在变法过程中,因用
人不当,以致变怯失败。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不
是早已注意人才的教、养、取、任吗?
荫麟教授在讲授历史研究能肘,也提到处置史料的方法.他
举清朝著名历史学家赵翼(颐北)所著《廿二史齐lj 记》(下简称
《剃记》)和《眩余丛考》(下简称《丛考》)二书为例,归纳为比
论、对照、校正、补缓、实证、显示几种方楼。“比论怯”就是“史
事如有相似者,则比较而说明之,以观其同”。例如《例记》卷
二十《黄巢李自成》,又如《丛考》卷四十一《苏东坡秦少游才
遇》.“对照讼’就是“史中之事物,如有不同者,亦可比较而说明
之,以观其异”.例如《在lj记》卷一《史汉不同处》,又如《丛
考》卷f .六《尧舜之悔不同》。“校正怯”就是: u 前人之记载与议
论,戎有惜民者,今改正之,断其确为误,以示不可信也”。例
如《、记》在七《借荆州之非》,又如《丛考》卷二二r卜《曹彬伯
颜开J 生:杀人之:H :.》。“补缀法”就是“凡前人所记载之事物,尚有遗
漏者,应缀捋!而补足之,以谋其全。”例如« fr1!记》卷二《帷阳殉
节尚有姚!》,又如《丛考》卷三J.九《守节绝域不传者甚多》。
“实证法”就J是“前人这记载与议论,实为正确者,今证明之,断
其确”7>) 正确,以示可信也。例如《齐lj 记》卷七《关张之勇》,又
如《丛考》在' .八《元代疆域之大批“显示棒”就是“如史中之事
物,不易明知者,则提要而显示之;或已为众所知,然尚需加以
解释者,则就作者所及见之范围,以说明之。”例如《寄11记》卷一
《史记律书即兵书》,又如《丛考》卷二《曹钊j 即1曹沫》。
荫麟教授忠肾炎,于1942 年10 月25 日逝世于遵义卫生院
(今遵义地区医院前身),享年仅三十有七。时光在幕,距今已四
十多年了.荫麟教授的历史教学,难以全面追忆。上文所记,仅
其一小部分,尚祈浙大史地学系学长们予以补充和指正。
(本文作者:杭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浙大40 年代毕业生)
《张荫麟教授的历史教学》有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