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精神启迪后人
洪川
一、黔北山区“东方剑桥”
本世纪四十年代,浙江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被迫西迁,经艰苦跋涉,最后在贵州遵义安顿下校本部,其文、理、工、农、师范各学院25个系分别设在遵义、湄潭县城和渴潭县的永兴汤,先后七年,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迁回杭州。
在民族危亡之际,处陋室破庙之中,当年浙大师生聚集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笠可桢校长周围,不畏艰苦,坚持教学和科研活动,出. ,, 。
了不少人才和成果。1944 年11 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来到遵义和湄潭参观浙江犬学-他惊奇地说: “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值得看的东西太多了!”后来,他又撰文说:在重庆和贵阳之间,有一个小县城遵义,在那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在那里,不仅有世界第一流的气象学家兼地理学家空可桢教授,有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教授,还有世界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专家卢鹤统、王淦昌教授……他们是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希望。”浙江犬学不仅是黔北山区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所正规高等学府,而且在教学科研上注重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如史地研究所编著的《遵义新志》和一大批调查研究论著,为宣传和认识遵义提供了宝贵资料;许多科研成果如茶叶-五倍子等的研究,对发展黔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浙大在黔北传播科学文化所作的努力,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深厚的感情热情的支持
遵义地区在编修新的地方志工作中,认为浙大在遵义、包括湄潭和永兴这一段历史不可无记3 正如行署前专员谢培庸同志所说s “浙大在遵义的资料是地方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浙大的求是精神,它自号优良传统,对今人后λ都能起激励作用。要加紧做好收集资料工作。”遵义地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于1987 年秋季派人专程赴杭州和上海征集资料。这一措施二得到了浙大学校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众多的浙大校友一一当年的老师、同学,今天在不同岗位上的专家教授和负责同志,普遍认为遵义地区此举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在一些座谈会上,他们深情地回忆当年在黔北艰苦环境下的拼搏精神、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用木炭发动汽车头来解决做实验的电源,可是师生们把学校和事业看得比自己的家还重。正如胡永畅教授〈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说的,那时大家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朱祖洋教授(著名土壤化学家丰浙农大名誉校长,浙江省人犬常委副主任)说z 事业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苏步青教授〈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热情地称遵义地区来人为“来自第二故乡的乡亲”。他并以校友总会名誉会长的名义写了致校友的信函,倡议曾经在遵义、湄潭学习、生活、工作过的校友都来提供资料。谈家祯教授(著名遗传学家、国际遗传学会副会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犬常委副主任〉热情的说s 编地方志要贯彻求实精神。他主张做任何工作都要把革命精神和求是精神加在一起,结合起来。沈德绪教授还出示了他保存了40 多年在湄潭种出的头:南瓜的照片和学习教材。吴沈纪教授复印了海外校友回忆遵酒的文章送给遵义地区。
三、优良传统启迪后人
浙大的广犬师生,坚持贯彻一个好学风,就是“求是”的精神。许多专家学者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总是与遵义、湄潭的深情回忆联系在一起。
昆虫学家唐觉教授近年在应用他研究蚂蚁的成果为国争了光。他说还是四十年代在贵州湄潭时看到农作物地瓜受蚂蚁之害,才开始注意研究蚂蚁的。
地理学家陈吉余教授当时刚从美国讲学回未,他介绍说,我国现代地貌学4 个分支中,有三大分支的开创是浙大在遵义时期孕育的〉它们是遥感学、河口海岸学和冰川学c我国的核弹先驱王淦昌教授有一句话2“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愿以身许国!”他正是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祖国,和浙大师生们一起西迁,一家七口,住到湄潭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草房子里。在昏暗的桐油灯下,完成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他的论文在美国发表半年之后,美国科学家根据他的方案,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这一重大发现,成为1942年世界物理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谈家祯教授说他的两篇重要论文,一篇是三十年代在摩尔根实验室完成的,使他27 岁获得了博士学位:一篇就是四十年代在湄潭唐家祠堂里完成的。
苏步青教授谢绝了日本东北帝大代渥的聘请7 辗转跋涉五千余里来到遵义、湄潭,和日本夫人住在一所破庙,即当年湄潭南关的朝贺寺里。他一家人经常吃萝卡续和地瓜充饥。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和他的同事们在微分几何研究上开创了一个新境界?被国际数学界称为“浙大学派”,从而与美国、意大利两大学派鼎足而三3 他本人则被德国著名数学家誉为“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
感人的事例难以尽书。
时间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我国教育科研事业都在迅猛发展。但是,当年浙大师生为振兴中华、发展教育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仍然足以启迪后人,激励来者,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求是精神启迪后人 洪川》有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