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旋的转子——记获得国家级奖励的专家、锦西化机厂副总工程师吴若琨
聪慧明亮的眼神,花白的发丝,粗壮墩实的身材……在告诉人们,他——锦西化工机械厂副总工程师吴若琨,有过坎坷的过去,更有历尽沧桑后的奋进。他因为攻克了我国引进的大化肥设备的心脏一一高压汽轮机转子,从而加强了大化肥引进设备国产化配套能力,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52年初春,吴若琨怀着一颗回内地深造、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辞别了香港的叔父,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迎来了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1954年盛夏,他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提前离开了朝夕生活、为他插上翱翔翅膀的母校,来到我国最大的化工机械基地锦西化工机械厂。
五十年代,他在这里已显露才华,为厂里解决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他大胆地否定了苏联权威资料里的数据,搞出了一台50孔冲棋胎具。当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在第二年的化工部新产品展览会上,这个项目被评为新产品试制二等奖。
然而,正值立业之年,一场空前的浩劫席卷全国大地,他成了”走自专道路的典型”、”刘少奇的工程师” 。他的家被抄了,等待他的是无休止的检查和批斗。但是,所有这些没有动摇他的一片赤诚之心。他每天挨斗回来,仍然关起门来,整理那堆被抄乱了的资料……。,祖国,经过短暂的阵痛,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四人帮纱被粉碎了,经过历史磨难的吴若琨,显示出了他特有的价值。
七十年代初,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十三套大化肥生产装置,建成后试车,有三套装置的心脏设备——合成气压缩机的高压汽轮机转子叶片不断出现断裂故障,严重威胁化肥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设备事故分析会上,经过多次交锋,外商不得不承担责任,但又推脱说: “非常遗憾,应当承认这些事故是我方制造厂加工上的问题。” “不!这不是制造上的问题”,中方代表直视着外国专家说:“根据几台转子同时出现叶片断裂事故的情况,检验和计算表明,不是制造上的问题,而是设计问题,是设计上的不合理所致。”在中国专家、教授的科学分析面前,外国专家不得不承认其技术上失误的事实,但是,按照他们新的设计方案修复的转子运到中国后,叶片再一次出现断裂事故!
一套大化肥装置日产1600 吨尿素,停产一天就要损失50多万元!多少人在密切美注着大化肥生产装置的情况。化工部领导同志在深沉的思考中,想到了惯于打硬仗的锦西化机厂党委书记郝振贵和儿位工程师及广大工人同志。吴若琨跃跃欲试了,他向厂领导坚决地说z 我们锦西化工机械厂不仅要完成制造叶片的任务,还要承担转子的设计工作。熟悉吴若现的人都了解他,他不善空谈,他说到的, 一定能办到。
为了弄清转子事故的原因,掌握转子的生产技术关键,他和专业小组的同志们先后到几个厂子去搞调查,并到国内生产转子的厂家去取经。回到厂里,他简直就象着了迷一样,不分昼夜地干。春节到了,家家都在张罗着办年货,可他和小组的同志不仅没有这个心思,甚至连一天也没有休息,设计方案渗透着他和同志们的心血、迎着妖钦的雪花诞生了。
1982 年,在锦西化工机械厂召开了转子设计方案评审论证会。会上,作为大化肥装置转子设计组负责人的吴若琨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用激昂的语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案。起初,会场是平静的,顷刻,有人站出来对他的设想提出了一连串的质疑。
“这简直是个四不象的设计方案” !
“是的,这的确是个归不象的设计方案”。吴若琨用沉稳的声音解释道2 “不象,才有成功的可能。我在设计中,没有步某一国家的后尘,而是吸取了几个国家在转子设计中的先进之处。”这完全是一种惊人的大胆创新,他们的设计方案和国外的转子比较,叶片的动强度要大2-3倍。设计方案总算是通过了。施工设计也很快拿了出来。在加工叶片的那些日子里,吴若琨整天工作在车间、机床边。为了做到万元一失,他们将叶片样品派专人连夜送往上海协作单位的试验台上测试,可床子上仍卡着工件,等着上海的数据。工人们笑着说E “吴工啊,叶片要是飞了,你就得进班房。”吴工苦笑着说z “进班房倒小事一桩,关键是中国人灼脸不能丢。”在众多科研单位的协助下,叶片强度试验数掘出来了,完全符合要求,吴若琨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转子的主轴随着机床的飞转终于加工出来了。但是,吴若琨最担心的事·出现了,经过测量,轴心偏了0.06 毫米。
0.06毫米还没有一根头发丝租,可差一丝一毫也不行,否则,转子在高速转动时就会发生较大的震动,最后,他们硬是用刮刀一点一点修,整整干了一天。
夜深了,会战的人们虽然满身油污,可没有一丝倦意。
厂领导把饺子送到了设计组和工人面前,平时,吴若琨最喜欢吃饺子,可现在瞅着香气扑品的饺子却没有一点食欲。不只是他,谁也吃不下去,他们的心里只装着转子,转子啊。
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试车开始了。随着一声令下,奇迹出现了。转子运行平稳,外国制造的转子在80% 负荷下就出现了断裂事故,中国的转子怎么样?负荷在不断地增加,85% 、90% ,……大大超过了外国转子的负荷,中国制造的转子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这,就是中国转子的特性。
1987年5月的一天,锦西化工机械厂夺得了四川化工厂20万吨合成氮改造工程的标底。吴若琨又一次担起了该项目前期技术准备工作的担子。20万吨规模的合成氨装置目前在我国还是第一套,它只是在向国产化道路迈进的第一个台阶。在吴若吴若琨的事业的海洋里,他要向更大规模的合成氨装置进军,他在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在继续顽强地拚搏。
〈姚强、田育林、张传凯〉原载《中国化工报》 1987年10 月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