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之光

求是之光
·杨竹亭·

掩映在湖光山色的浙大校园门前, 矗立着一组绚丽灯光。那端庄而又秀美的造型,特别突出了桔红色的”求是”两字。灯光安装在绿荫丛中……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情景。这组灯光是在我们上海浙大校友会名誉会长苏元复学长倡议下,以上海校友会的名义呈献给母校的隆重礼物。这灯光代表着上海三千多位校友的心意,来到这里的上海校友看到都笑了。来自其他省市的校友是在求是校训下成长的, 看到灯光,也是热泪盈眶,象投到慈母怀里一样。
浙大经过九十年的风风雨雨。曾校舍被毁、文物流散,师生流亡,就是”求是”两字没有丢失,这是浙大赖以生存的生命力量。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史无前例的时代, “求是”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岂止是浙大,在新中国的大地,何处觅求是?到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觉又把”求是”找回人间。中国复苏了,浙大复苏了,求是精神重新回到浙大。人们为之雀跃,为之欢呼!这就是矗立在浙大校门口那组灯光的魅力所在。所以求是是母校的骄傲,是光荣的象征,是珍贵的传家宝。
求是之风源远流长
众所周知,求是校圳是壁可祯校长提出的,但浙大求是之风,却可谓源远流长。求是书院的奠基者一林启〈迪臣〉总办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忠臣,他象林则徐一样在晚清朝庭里不断为国担忧,为民请命,而不断地遭到腐败政府的排挤。
他由一个京官御史而被贬到浙江来任知府。他到杭以后看到腐败的清政府已无药可治,就把希望寄托在教育下一代身上,便于一八九七年协助当时浙江巡抚廖寿丰奏请创立求是书院。后由廖巡抚任命他兼任总办〈校长) ,他严格要求全体师生为真理而奋斗。次年清庭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也奏请朝庭在上海创立同文馆〈即上海交大的前身) ,不久在北京又有仕学馆(即北大的前身〉创立。从此,我国高等教育才有了一个初步规模。九十年后的今天,都在学术上取得了光辉成就,成为今天名扬中外的大学。而盛宣怀氏虽在当年收回铁路的路权运动中,为全国人民所痛恨(为此引起了辛亥革命) ,可是他为了办学校,为国储才,今天交大不忘其功而在上海校园中为他竖立了一座铜像。而我们浙大的林启总办,他的一生,做了许多好事,处处受人尊敬。就为谏请清政府停造颐和园的事竟敢冒风险,上犯碰撞慈禧太后,为真理而不顾自己安危。求是校名就是他经历的总结,也是他对光辉未来的向往。
自林启以后,多任校长,把优良校风代代相传并不断加以发扬。许多当代名家学者,者f~ 由他们千方百计地软聘而来。以后校长虽有更替,但对著名教授基本照聘,这也形成风气。在蒋梦麟、邵裴子任校长时聘来名师较多。但是不少人对程天放和郭任远两个,指责颇多。因为他们两人都推行了法西斯教育,这是与母校求是传统不相容的,由此引起了我们浙大历史上空前的赶走校长先例。那次运动就连蒋介石这样一个大人物来劝说、压服都不成,最后只好同意全校师生的要求-→撤换。这也是求是精神的胜利。最近据一些在上海的老学长说:程、郭两人除了他们的反动一面以外,对浙大也有一些贡献。程天放到校后统一了全校行政,结束了多年来三院〈文理、工、农〉鼎立的局面。以后担任驻德大使,为不少同学毕业后留学德国,提供了方便。当时去德国留学的国内大学生除同济以外就算我们浙大最多了。浙大的许多留德教授,也从这以后不断增加。郭任远的功劳是重视体育教育。著名的体育教育家舒鸿教授就是他请来的。
一批真知笃行的求是学者堂可帧校长,是我们这些七十岁上下的校友最熟悉的校长。他是一位承前后后的好校长。他来浙大以后续聘、新聘了许多其他各地的著名学者前来任教。记得我在技考浙大时,中学里的校长对我们说=浙大的权威学者最多。以后我考进了浙大,知道我师范学院院长王班教授,曾是前清贡生,后考取庚款公费留美,回国后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最早期所长。古钱”五株钱”是他分析以后公布于世的。胡刚复院长桃李满天下,就连著名的物理教育家吴有训、严济慈、朱正元等都是他的学生。文学院长梅光迪是五四时期”学衡”学派领袖,著名的吴宓、费巩等教授都是当年学派大将。他在美国留学时,曾是哈佛大学”圣人”之称的白比德教授的得意门生。以后胡适、吴应、郭斌和等中国留学生去哈佛拜师,都是由梅院长引见,自比德教授才肯接受。
工学院院长李熙谋教授,是我国电机工程的奠基者。在杭时,他曾身兼八职,全面推动了全省工业的发展。全国第一架自动电话机是在浙大工学院制成,在杭推广,以后普及全国,这是李院长兼电话局长任内完成的。如今我上海市所有电机、电讯、半导体、电子仪器等的行业高级技术骨干,大部份是我电机系的校友。誉为”中国爱迪生”的胡汝鼎校友,生前一直是上海电机学会的理事长,他在美国从师爱迪生多年, 曾与爱迪生一起创制了许多电机产品,他曾说过z我国电的事业发展是与李院长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母校内迁贵州时,他曾负责召开过全国工程师学会年会,这是抗战时期第一次工程师会议。
在一九四二年国民党中央教育部实行”部聘教授”荣誉制,在全国教授中选举产生。结果在第一批中选出了二十多位,我浙大最多,当选四名。我校是孟宪承、苏步青、王珑、吴耕民四教授当选,联大是吴有制11 和华罗庚等三人当选。次年又发表了一批,我校又有三人当选,即胡刚复、郑晓沧和陈建功。在此时期,我校确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不少学者名流,为了喜欢这个自由民主的校园,探求真理,都纷纷来到浙大。在当时社会上有美谈说z 要做学问到浙大去!要想做官到重庆去!当时的确有不少要做学间的教授来到了浙大。如经学大师马一浮、国史专家钱穆、原子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爱因斯坦的第一位中国助教束屋北等都来浙大任教。
还有一些甘愿放弃高位显职的人也都来了,如中央大学教务长陈剑修等等。还有些教授后来被外校请去担任大学佼长,如马一浮出任中央复兴书院院长〈此院属研究院性质人程孝刚出任交大校长、丰子饱任中央美术院院长、陈剑修任广西大学校长、陈建功任台大校长等等。到解放后就更多了。
抗战时期的黔北山村,是我国最苦的地区之一。丁文江民曾用”地元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来形容它的偏僻和贫困。可是我们的老师,宁愿全家受苦,不肯离开比做学间的宝地。在黔商事变时,学校生活当然更差。当时教师们都纷纷设摊售物准备应变。有一次我与同系徐规学长走在遵义大街上,见陈(乐素〉师母在那里摆摊〈徐规是陈乐素教授的研究助教) ,他对我说z 空校长知道陈老师经济困难,己决定把英国大使馆的二名著名教授补助金〈数目很大〉分… 份给他。但他却说=在浙大比我贡献大的教授很多,我何德受此?请考虑他们吧!所以坚不肯受。陈乐素教授是宋史名家,系里同学都很敬重他,他非但在学术上是我们的老师,在高洁的品德上也是我们的老师。在浙大象陈乐素老师这样的人,何止一人,而是比比皆是。
良风育英才
求是书院开办以来,历年都聚集了许多国内外名师。早期第一次招生,就有章太炎等学生前来投考, 章太炎在当时还以成绩最优而榜上首名。以后陈独秀等学生从外省市前来投考,也都非偶然。在1941 年全国著名四校招生的第一名是支德瑜同学。次年招生, 李政道等也都第一志愿报在浙大。
等等。这些同学在名师教育之下,后来都有了很大成就。如早期校友蒋方震〈百里〉者,他在日本士官军校毕业时,成绩居全校榜首,这对日本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耻辱。同班同学蔡铠是梁启超的得意门生,也以才智出名,可是他考不过这个求是书院出来的公费留学生。以后如陈独秀、邵飘萍、陈布雷、夏衍等等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曾是求是校园的学生。在解放后新中国成立起到一九八五年止,在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的名单中,在母校教过我们的老师有二十三位,而我们毕业的校友则有三十九人。可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许多著名的老师和同学,绝大部分是在抗战时期,在母校任教或受教的。记得在一九四一年英国皇家学会有一位著名的陶德斯教授,曾受中英国文化协会之请,来中国了解l说时中国的学术开展情况。他先到重庆,在参观了附近各大学和研究单位以后,打算乘汽车到昆明去参观西南联大。在途经遵义时,也停下来看看浙江大学。他先看校舍,全是破破烂烂的。再看女生宿舍,里面连一面大镜子也没有。再看图书馆,他惊异起来。他说,在重庆各大学的图书馆卡片上,很少有学生借书的。可是我拍着你们的学生借书卡片,上面是密密麻麻地借满了书。
〈其实当时读文科的同学常常用绳子捆着几十本一次地背着借回宿舍去〉。他感动极了,并且说=想不到战争条件下,你们浙江大学的学生还那样孜孜不倦地用功着。后来,空校长又召开了一次欢迎会,请各系有关教授前来参加。当参加的教授们知道这位远道来客是一位英国古典诗作家时,大家就围绕这个主题讨论起英国古诗来。谈到兴趣浓厚处,我们的教授们都坦直地对他说z “从英国古诗里反映出来,英国不是一个开朗的民族,而是一个悲观的民族。”他昕了,十分惊讶!他说z 我怎么不知道呀!于是大家再继续引经据典去进一步证实这种看法,最后他也便信服了。临别时他想记下这一次难忘的座谈会,要求每位参加者自报自己的姓名辛II 所任学科,他原以为这些教授一定是外文系研究英国古典诗方面的教授,然而,他们一个个地回答说z 我叫杨耀德,是也机系教授。我叫钱钟韩是机械系教授。我叫郭斌苏是中国文学系教授。我叫费巩是政治学教授。… . ~.等等。除梅光迪院长等几个外文系教授外,大部分都不是教外文的,更不是教英国古诗的,他听了更加惊奇了。
求是精神传四方
在陶德斯教授走后,美国工程师协会会长伊顿博士闯讯也来了。次年陶德斯教授又介绍英国皇家学会的李约瑟博士来了。这次他是有准备来的,他说s 听了陶德斯教授介绍以后,我是非来不可的,否则就枉费了中国之行了。所以在来华以前就查遍世界各国的学术权威杂志,统计出浙大教授在上面发表的论文,儿子-占全中国对外发表的论文总数的一半,而这些论文的质量都很高,由此对浙大早已有深刻的印象了。他也是一个作风踏实的教育行家。他先赶到源潭分校去参观理学院和农学院的各院系。他到酒潭时,正好那里举行中国科学会年会。在泪潭的各个院系,都开会庆贺。他们以宣读论文,开放实验室,展出各项科研成果等等方式来庆贺这次活动。他是学生物学的,因此对浙大的生物、化学、农化等学系特别感兴趣。他又是研究中国科学发展历史的,所以他又对发表过中国《数字考源》的钱宝琼教授和分析中国古代钱币的王进教授等又非常推崇。营养学博士罗登教授是贵州籍老师,他对贵州的许多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都作了科学分诉。李约瑟博士对此也极有兴趣,他把一神最有营养价值的野生果物就以罗登义呆的命名向国外介绍。比外,他对罗宗洛、贝时球、谈家棋、王碟任和彭谦等等有关生物和化学方面的成就也是十分钦佩。在他亲自访问了这些精通古今的教授和亲自看到了那些生动的学术研究气氛以后,他!恶功地对人说z 在东方的浙大和西南联大,是完全可以与我们的剑桥和牛津二所大学相娘美。”东方剑桥”的美名朵白他提出,也是由他介绍而传诸欧美。他后来升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从那次来华以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向了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历史中去,是他整理出我国古代科学历史的资料而且出版成书。他是我国科学工作者永远不忘的朋友。
费巩教授曾经讲过s 美国人才在商业界,英国人才在政治界,而我们中国的人才都在学术界。我母校在这短短儿十年能集合这样众多的博学之士,且培养出更多的济世之才。
这是什么原因?应该说是校风求是所致。到解放以后,这些老师都四处星散了。离开以后总是忘不了在浙大时的情景。
他们走了,都把求是精神带向四方。母校留下来的教师不多了,可是为了国家需要,又把老浙大一分为囚,成杭大、农大、医大和浙大的四所同根大学。当时把学部委员一级的教授,全部支援出去了,可四校在求是光辉照耀下,全体师生克服了重重困难,以致在短短的时间里一个一个地都又挤进了各大强国之林〈在抗战时,社会上美誉我们联合招生囚校为四个强国〉。由此可知,求是之光是那样强劲有力而且是经久不熄地有着无限的生命力。母校是在求是中成长,现在更在求是中壮大。求是之光是永世不灭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